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3

2014-5-11 0:28:37下载本试卷

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共5小题, 每题4分,共2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波源的平衡位置坐标为x=0。当波源质点处于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时,介质中平衡位置坐标x=2m的质点所处位置及运动情况是(            )                    (  )

    A.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上运动

    B.在其平衡位置下方且向下运动

    C.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上运动

    D.在其平衡位置上方且向下运动

2、下图是研究光的双缝干涉用的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为λ,屏上的P点到两缝S1和S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处的亮纹记作第0号亮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1号亮纹,与1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为2号亮纹,则P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设直线S1P1的长度为r1,S2P1的长度为r2,则

r2- r1等于  (      )                          

A.5λ  B.10λ   C.20λ   D.40λ

3、如图所示,LC振荡电路的导线及自感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某瞬间回路中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且此时电容器的极板A带正电荷,则该瞬间(       )

A.电流i正在增大,线圈L中的磁场能也正在增大

B.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正在增大  C.电容器带电量正在减小

D.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正在增强

4、劈尖干涉是一种薄膜干涉,其装置如图1所示.将一块平板玻璃放置在另一平板玻璃之上,在一端夹入两张纸片,从而在两玻璃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劈形空气薄膜.当光垂直入射后,从上往下看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所示。干涉条纹有如下特点:(1)任意一条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在位置下面的薄膜厚度相等;(2)任意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差恒定.现若在图(1)装置中抽去一张纸片,则当光垂直入射到新的劈形空气薄膜后。从上往下观察到的干涉条纹 (   )

A.变疏    B.变密   C.不变    D.消失

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木块AB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的恒力F拉木块A,经过时间t,弹簧第一次被拉至最长,此时木块A的位移为s,则在该过程中

A.t时刻AB的总动能为Fs

B.t时刻AB的总动量为Ft

C.AB加速度相等时,弹簧的伸长量为F/k

D.AB速度相等时,其加速度也相等

二.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5所示,abc为三个质点,a 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

    A.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c 正向上运动

    C.该时刻以后,bc先到达平衡位置

    D.该时刻以后,bc先到达离平衡位置最远处

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t=0时的波形如图7所示,质点A与质点B相距1m,A点速度沿y轴正方向;t=0.02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由此可知(  )

A.此波的传播速度为25m/s   B.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C.从t=0时起,经过0.04s,质点A沿波传播方向迁移了1m

    D.在t=0.04s时,质点B处在平衡位置,速度沿y轴负方向

8、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B.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S1射入的是绿光,S2射入的是紫光,则条纹是彩色的

D.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9、关于电磁场和电磁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它的周围产生稳定的磁场

  B.电磁波中每一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总是互相垂直,且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C.电磁波和机械波一样依赖于媒质传播

  D.只要空间中某个区域有振荡的电场或磁场,就能产生电磁波

10、向空中发射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此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成ab两块,若质量大的a块的速度仍沿原来方向运动,则(      )

A.b块速度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  B.ab一定同时到达地面

C.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里,a飞行的距离一定比b的大

D.在炸裂过程中,ab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作用下,一直沿水平面向右匀速运动,则下列关于物体在t时间内所受力的冲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冲量大小为F t cosθ B.摩擦力的冲量大小为F t cosθ

C.重力的冲量大小为mgt    D.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冲量为零

三、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6+10=16,共16分)

1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定了在不同摆长时的周期,数据如下表所示:

摆长l/m

0.5

0.6

0.7

0.8

0.9

1.0

周期T/s

1.42

1.57

1.67

1.80

1.91

2.01

T2/s2

2.01

2.46

2.79

3.24

3.65

4.04

(1)根据上表数据,为直观地反映lT间的关系,请在图8的方格坐标纸中选择恰当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线。

(2)若画出来的图线斜率为k,则k和重力加速度g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根据图象得到g=___________m/s2

13、用双缝干涉测定红光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1)若把红色滤光片换为绿色,相邻两亮条纹中心的距离减小了,说明    (填红光或绿光)的波长更长,其理由                       

(2)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3)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用符号表示),λ=_____nm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各小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本题8分)如图所示,有一个摆长为 l 的单摆,现将摆球 A 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很小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A 摆至平衡位置P时,恰与静止在 P 处的 B 球发生正碰,碰后 A 继续向右摆动,B 球以速度 v 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右侧的墙壁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当 B 球重新回到位置P时恰与 A 再次相遇,求位置 P 与墙壁间的距离 d

15、(本题12分)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虚线为实线所示的横波在△T = 0.5s后的波形图线。

(1)若质点的振动周期T与△T的关系为T < △T  < 3 T,则在△T内波向前传播的距离△x为多少?

(2)若波速为v = 1.8m/s,则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16、(本题8分)S1、S2为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的频率为7.5×1014Hz,光屏上A点与S1、S2的光程差为1.810-6m。(1)若S1、S2的振动步调完全一致,则A点出现什么条纹?(2)若S1、S2的振动步调完全相反,则A点出现什么条纹?

 

 

 

 

 

17、(本题12分)一个质量m=0.2kg的小球,从H=3.2m的高处自由下落到水平地面上,与地面发生碰撞后反弹的高度是h=1.8m,已知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 t=0.1s。在运动过程中,空气的阻力忽略不计,g取10m/s­­2,求:

(1)球与地面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变化量。

(2)球对地面的平均压力大小。

18、(本题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m2=9.95kg的平板小车,车的右端放一质量m3=6.00kg的小物体,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与车顶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现有一质量m1=0.05k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0=400m/s射中小车左端,并留在车中。子弹与车相互作用时间极短。最后小物体从车上滑落,小物块刚滑离小车时的位置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x=0.4m,又已知小车的上表面离地面的高度h=0.8m,g取10m/s2。求:

(1)小物块滑离后小车的速度v为多少m/s?

(2)小车的长度应为多少m?

 (3) 小木块在小车上滑行的时间多长?

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每题4分,共2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选项

A

B

B

A

B

二.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选项

AC

AB

BD

ABD

BD

BC

三、填空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6+10=16,共16分)

12、(1)建立T2l图象,图线略;(2)     9.7~9.9

13、(1)红光   (2)2.190   7.870    676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解答各小题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和重要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8分)摆球A做简谐运动,当其与B球发生碰撞后速度改变,但是摆动的周期不变。而B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再次相遇的条件为B球来回所需要的时间为单摆半周期的整数倍:2d/v = n(T/2) (其中n = 1、2、3、……),由单摆周期公式T= 2π(l/g)1/2 d = (其中n = 1、2、3、……)。

15、(12分)(1)若波向右传时

  则,若波向左传,则△x1’=0.3m,△x2’=0.54m  

波向左传播时,

 

(2)当波向右传播时,,得

当波向左传播时,,得;故波向左传播。

16、(8分)(1)暗条纹(2)亮条纹。

解析:由,n=,即光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若步调一致,则A点为暗条纹;若步调相反,则A点为亮条纹。

17、(12分)解:(1)设球与地面碰撞前后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

则 2gH=v12-0    v1=8 m/s                     

同理 2gh=v22-0   v2=6 m/s              

取向下为正方向,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为

p=m(- v2)-m v1 = -2.8 kg·m/s                 

“-”表示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竖直向上。             

(2)设地面对球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F,对球碰地的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可得

(mg­— F) t =p     所以 F =3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球对地面的平均压力大小为F' = F =30 N     

18、(12分)解:(1) 子弹与车相互作用的极短时间内,子弹与车的动量可视为守恒,设子弹和车的共同速度为v1,则

m1 v0=( m2+ m1 ) v1   所以 v1=2.0 m/s 

设物块刚滑离小车时,小车的速度为v,物块的速度为v3

对车(含子弹)和物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 m2+ m1 ) v1=( m2+ m1 ) v+ m3 v3       

物块从小车表面滑落后

h = gt2/2   x = v3·t  所以 v3=1.0 m/s    

将①③式代入②可得v=1.4 m/s        

(2)对车(含子弹)和物块,由功能关系可得

( m2+ m1 ) v12( m2+ m1) v2 m3 v32=μm3gL 

代入数据可得,小车长L=0.6m         

(3)对物块m3,由动量定理可得:μm3gtm3 v3—0  

所以t=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