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春学期调研考试试题
命题人:顾建新
第一卷(选择题 共3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5小题,共15分。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
的,选对得3分,不选或错选得0分。)
1、2005年是“世界物理年”,100年前的1905年是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他先后发表了三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其中关于光量子的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从科学研究的方法来说,这属于 C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2、一辆由普通汽车和一辆太阳能汽车,都加速到接近光速。在我们的静止参考系中进行测量,哪辆车的质量将增大 B
A、普通汽车 B、太阳能汽车 C、两者都增加 D、两者都不增加
3、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偏振片P和Q,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或Q,可以看到透射光的强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光的偏振现象,这个实验表明 B
A、光是电磁波 B、光是一种横波
C、光是一种纵波 D、光是概率波
4、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右图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
A、可能沿1方向,且波长变小 C
B、可能沿2方向,且波长变小
C、可能沿1方向,且波长变长
D、可能沿3方向,且波长变长
5、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已知待测物体的速度、二次曝光时间间隔
和双缝间距d满足关系式
.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
、双缝到屏之间的距离
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
.若所用激光的波长为
,则利用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C
A、 B、
C、
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5小题,共20分。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选择正确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不选或错选的得0分。)
6、在以下几种运动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动量变化相等的是 B、C
A、匀速圆周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平抛运动 D、单摆的摆球沿圆弧摆动
7、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在纸上画玻璃砖的两平行界面ab,cd时,由于避免笔尖触及玻璃面,而画成a’b’,c’d’,如图所示,这样将导致测量时折射率 B
A、大于其真实值
B、小于其真实值
C、不受影响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甲在接近光速的火车上看乙站在地面上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尺,同时乙在地面上看甲在火车上手中沿火车前进方向放置的同样的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D
A、甲看到乙手中的尺的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的长度大
B、甲看到乙手中的尺的长度比乙看到自己手中的尺的长度小
C、乙看到甲手中的尺的长度比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的长度大
D、乙看到甲手中的尺的长度比甲看到自己手中的尺的长度小
9、一质量为2kg的质点从静止开始沿某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的动量p随位移x变
化的关系式为,关于质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加速度为8m/s2
B、2s内的动量变化32kg·m/s
C、在相同的时间内,动量的增量一定相等
D、通过相同的位移,动量的增量也可能相等
10、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发出的光以入射角θ照射到一块平行玻璃砖A上,经玻璃砖A后又照射到一块金属板B上,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入射光经玻璃砖A后会分成相互平行的三束光线,从n=3直接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经玻璃砖A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距离最大
B、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上,从n=3直接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最窄
C、经玻璃砖A后有些光子的能量将减小,有些光在玻璃砖的下表面会发生全反射
D、若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放出的光子刚好能使金属板B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放出的光子一定能使金属板B发生光电效应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85分)
三、填空题:(19分)
11、(9分)如图(a)所示,P为一堵高墙,M为高h=0.8m的矮墙,S为一点光源,三者水平距离如图,S以速度v0=10m/s竖直向上抛出,在落回地面前,矮墙在高墙上的影子消失的时间为 1.6 s。(取g = 10m/s2);如图b是用激光束对准前钢珠球心后,在屏上观察到钢球暗影中心有一亮斑,屏上显现的是光的__衍射_图样。
|
![]() |
|
12、(10分)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以精湛的技术测量光电效应中的几个重要物理量。其中之一是通过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由此计算普朗克常量h,他由此计算结果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到的h相比较,以检验爱因斯坦方程式的正确性。实验结果是,在0.5%的误差范围内两者是一致的。
下表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某金属的和的几组数据。
UC/V | 0.541 | 0.637 | 0.714 | 0.809 | 0.878 |
| 5.644 | 5.888 | 6.098 | 6.303 | 6.501 |
(1)作出UC与γ的关系图象(图象作在答题纸上)
(2)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是;普朗克常量是
。
四、论述、计算题66分。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某地雷达站正在跟踪一架向雷达站飞来的飞机,设某一时刻从雷达站发出电磁波信号后,到接收到反射波信号历时t1=200μs,经4s后,雷达站又发出一电磁波信号,从发出到接收历时t2=186μs,则该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多大?
14、(12分)如图所示,在宽阔的湖面以上高为a处有一个电磁波发送器向对岸的一个接收器发出波长为λ的电磁波,接收器高出湖面的距离为x,从湖面反射的电磁波和直接到达接收器的电磁波发生干涉。设湖面宽度D远大于a和x,而且λ≥a,不考虑湖面反射对电磁波的影响,若要接收器收到的电磁波信号最强,x应取何值?
15、(14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能量E=h,其中频率
表征波的物征,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是p=h/λ,若某激光管以Pw=60W的功率发射波长λ=6.63×10-7m的光,试根据上述理论:
(1)计算该管1min内发射多少个光子?(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
(2)若光束全部被某黑体表面吸收,请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动量表述计算该黑体表面受到光束对它的作用力为多大?
16、(14分)如图所示,一不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折射率为的透明液体,容器底部正中央O点处有一点光源S,平面镜MN与底面成45º角放置,若容器高为2dm,底边半径为(1+
)dm,OM=1dm,在容器中央正上方1dm处水平放置一足够长的刻度尺。
(1)画出刻度尺上被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部分
(2)计算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刻度尺上的长度。(不考虑容器侧壁和液面的反射)
2 dm
17、(16分)质量M=0.3kg的平板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平板车的最左端有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的质量m=0.1kg,在小车的左端上方如图所示固定着一个障碍物A,初始时,平板车与物块一起以水平速度v0=2m/s向左运动,当物块运动到障碍物A处时与A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而小车可继续向左运动,已知物块与障碍物第一次碰撞后,物块向右运动相对于地面所能达到的最大距离s=0.4m(即此时物块相对于地面的瞬时速度为0)。(设平板车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第一次碰撞后,物块向右运动对地所达到的最大距离s=0.4m所用的时间
(2)物块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3)第一次碰撞后,物块与平板车所能获得的共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4)判断物块能否与障碍物发生多次碰撞,若能请计算出物块在木板上相对于木板滑行的最大距离,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0.4秒 (2)、0.5 (3)、1m/s 向右 (4)、能 1.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