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物理会考模拟冲刺卷七

2014-5-11 0:28:40下载本试卷

德化一中高二物理会考会考模拟冲刺卷(七)

物 理(必修1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第12题与第13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做,按第12题给分)

1. 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 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和月球上惯性不同   D.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

2. 在研究下列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

C.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D.研究乒乓球的旋转

3.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 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C.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 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

4. 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    B.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

C. 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 在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

5. 如图所示为某校学生开展无线电定位“搜狐”比赛,甲、乙两人从O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A点搜到狐狸,两人的搜狐路径已在图中标出,则(  )

A.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B. 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C. 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D. 甲的路程等于乙的路程

6.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改变越快,其加速度也越大

B. 物体的速度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C. 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其加速度也越大 D.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7. 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水流

8.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好等于它最后1s内位移的1/4,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取g =10 m/s2)(  )

A. 5m        B. 11.25m      C. 20m       D. 31.25m

9竖直升空的火箭,其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16000m

B. 火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8000m

C. 火箭经过120s落回地面

D. 火箭上升过程中的加速度始终是20m/s2

10. 如图所示,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11. 如图为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

C. 若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t1时刻相遇

D. 若甲、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t2时刻相遇

(第12题与第13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做,按第12题给分

12. 物体从A运动到B,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3. 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v2,经过全程一半位移时的速度是v3,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1v2v3      B. v1v2=v3      C. v1=v2v3        D. v1v2=v3

二、填空、实验题

14.(4分)一个质量为70kg的人在电梯中用体重计称重,发现电梯静止时,体重计读数为___________N;当电梯以a = g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时,体重计读数为____________ N。

(取g = 10 N/kg)

15.(4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N/m;当弹簧受F=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cm。

16.(4分)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关系为s=10t+t2(m),则该质点3秒末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第3秒内的位移为____________m。

17.(6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低压_____(填“交”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出AB=1.2cm,    

AC=3.6cm,AD=7.2cm,计数点ABCD中,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小点

未画出,则运动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____m/s2,打B点时运动物体的速度vB=__________m/s。

18.(6分)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 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 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 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算出

合力大小

19.(6分)科学探究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手段。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的阻力系数k(阻力与重力的比值),依次采取以下步骤:

(1)找一段平直的路面,并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

(2)以较大速度骑车驶过起点线,并在通过起点线时按动秒表开始计时;

(3)当车驶过起点线后就不再蹬车,让自行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

(4)待车停下时,立即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记录自行车行驶时间t,同时计下终点位置;

(5)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L

根据上述操作,并把自行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视为匀减速运动,可测出自行车在行驶中

的阻力系数 k =_____________。

20.(6分)站在六层楼的窗口,用一个石块和一只秒表,怎样粗略地测出窗口距离地面的高度h?

(1)请简要写出做法和h的表达式。

(2)如果把石头换成空易拉罐,又该如何处理才能较好地完成这次测量?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给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的单位。)

21.8分)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200N,物体和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求下列情况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1)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1=10 N的拉力时;

(2)当给物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F2=30 N的拉力时。

22.8分)如图所示,一个重10N的光滑重球被一根细绳挂在竖直墙壁上的A点,绳子和墙壁的夹角θ为37°;取cos37°= 0.8,sin37°= 0.6。求:

(1)绳子对重球的拉力T的大小;

(2)墙壁对重球的支持力N的大小。

23.9分)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产生明显的滑动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若某汽车刹车后至停止的加速度大小为7 m/s2,刹车线长为14m,求:

(1)该汽车刹车前的初始速度v0的大小;

(2)该汽车从刹车至停下来所用时间t

24.9分)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物体在与水平方向成37°角、大小为20N的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20;取g = 10m/s2

cos37°= 0.8,sin37°= 0.6;求: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2)经过2s撤去F,再经3s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大?

(3)物体在5s内的位移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题与13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做,按12题给分)

1. D  2. B 3. C 4. D 5. B 6. A 7. A 8. D 9.B  10.C 11.D 12.C 13.C

二、填空、实验题(本题共30分。第19题与第20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做,按第19题给分

14. 700;0  15. 2×103;40  16. 16;15  17. 交,1.2,0.18  18. A C D  19. 2L/gt2 

20.(1)让石头自由下落,用秒表测出着地时间t, 则(2)可以把易拉罐弄瘪,尽可能缩小体积;也可以在罐中装满水或沙等,然后让其自由下落,用秒表测出着地时间t,从而测 出高度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8分)解: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N=0.1×200 N=20 N= f静m   (2分)

(1)当F1=10 N<20 N时,物体保持静止不动,由平衡条件可知,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1=F1=10 N;               (2分)

方向水平向右;                       (1分)

(2)当F2=30 N>20 N时,物体向左滑动,则:

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2=f=20 N;                (2分)

方向水平向右。                       (1分)

22.(8分)解:

如图所示,重球受到重力G,绳子的拉力T,墙壁的支持力N

据平衡条件有:

(1)绳子对重球的拉力: T=G/cos37°=N =12.5N     (4分)

(2)墙壁对重球的支持力:N=Gtan37°=10× N =7.5 N   (4分)

23.(8分)解:

(1)据运动学公式:υt2υ02 = 2as                 (2分)

有:      υ02 = - 2as = - 2×(- 7)×14 =142

则:      υ0 = 14 m/s                  (2分)

(2)据运动学公式:υt = υ0 + at                      (2分)

故:      t = = s = 2s              (2分)

24.(10分)解:

(1)物体受力如图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x-Fμ= ma ; FN+Fymg=0

又:FμFNFx= Fcos37°;Fy= Fsin37°

故:2.6m/s2    (4分)

(2)v2=at2=2.6×2 m/s = 5.2 m/s,

撤去F后,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a

故:a= -μg =-0.20×10 m/s2 =-2.0 m/s2

由于:= 2.6s<3 s =(5-2)s

则撤去F后,再经3s,即5s末时速度为:v5 =0        (3分)

(3)前2s内物体位移: s1 =m = 5.2m 

后3s内物体的位移:s2 =.6m = 6.76m

或: m=6.76m

物体5s内位移:   s=s1+s2= (5.2+6.76)m=11.96m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