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二物理期末热学复习讲义.

2014-5-11 0:28:58下载本试卷

高二物理期末热学复习讲义

------------热学

一、知识结构: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A(数值、物理意义)

文本框: 1、大量分子②油膜法(配制数滴算体积滴膜

数面积算直径)

③分子直径、分子质量的估算(量纲法)

      ①实验事实(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文本框: (一)、分子运动论
(分子动理论)
文本框: 2、热运动 ②布朗运动(实质?原因?反映了?影响因素?)

③热运动(定义?决定因素?)

                  ①存在的力与表现的力

(同时存在,表现的力指合文本框: 3、分子力力)

②分子力跟分子间距的关系(r↓F↓、F

③分子力做功跟分子势能的关系(正功减少,

负功增加)

                  ①分子动能(平均动能,总动能)

文本框: 1、内能②分子势能(原因?跟分子间距、体积的关系?)

③内能(定义?决定于?改变方法?)

文本框: (二)、热和功2、热力学第一定律(①、表达式 ②、能量守恒 ③、第一类永动

机)

3、热力学第二定律(①、实质 ②、表述 ③、第二类永动机)

4、能源与环境(①、能量的耗散 ②、耗散实质 ③、能源种类)

1、状态参量(有哪些?符号?单位?)

2、热力学温度(①、单位?②、跟的换算关系?③、热力学第

文本框: (三)、气体性质三定律?)

3、状态参量间的关系(气态方程

4、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①、速率分布特点?②、随温度变化关

系?)

5、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①、产生原因?②、决定因素?)

二、主要应用:

1、分子直径、分子质量的估算:

(1)、方法:量纲法(单位法)、(NA个/mol,分子直径m/个,分子质量kg/个)

(2)、思路:

【例1】、试用宏观量µ、p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表示出下列各量:

摩尔体积V=      ,分子质量m0=      ,分子体积V0=    

若把分子看作球体,分子直径d0=     。(球体模型)

若把分子看作立方体,分子直径d0=     。(立方体模型)

2、对分子作用力的理解:关键是注意,分子间距增大,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分子间距减小,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3、对布朗运动的理解:关键是注意,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不是小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是小颗粒整体的无规则运动。

4、对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的理解:

(1)、区分分子的总动能和每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

(2)、注意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或体积)的变化有两种情况讨论。可根据分子力做正功或负功来讨论分子势能的变化。

(3)、内能跟分子数目有关。①对气体要区分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

②对物态变化善于运用ΔU=W+Q来讨论。

【例2】、两分子相距为r1时,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相距为r2时,表现为引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相距为r1时,分子间没有引力;相距为r2时,分子间没有斥力;

B、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引力小于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引力;

C、相距为r1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相距为r2时分子间的斥力;

D、分子间距从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势能逐渐减小。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冰、水和水蒸气,温度均为0,则冰的分子势能最大,水蒸气最小;

B、同质量、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内能相等;

C、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氧分子的平均速率比氢分子的平均速率小;

D、0的水的内能不可能比20的水的内能多。

5、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可跟气态方程综合应用,如例4)

6、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热传导、扩散、机械能与热能的转化等具有方向性)

7、分子运动特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例4】、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下列状态变化时,一定会吸热的过程是: (   )

A、 等压膨胀    B、等温膨胀    C、等容降温    D、等温压缩

8、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实验

【例5】、①把总体积为V1的纯油酸,跟酒精混合,配制成总体积为V2的油酸酒精溶液;②用量筒、滴管(或注射器)量出1mL该溶液中有N滴。把痱子粉(或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③取1滴溶液滴在水面上。④用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酸膜的形状用彩色画在玻璃板上,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小方格的坐标纸上,数出轮廓内有完整的正方形小方格n1个,不完整的有n2个(其中n3个不足一半,其余多于半个)。则:形成油膜的纯油酸体积V=      mL;油膜的面积S=    cm2;油酸的直径d=    cm。

参考答案:

例1.      

    

例2. C   例3. C   例4. AB  

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