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2

2014-5-11 0:29:10下载本试卷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三名滑雪运动员从同一平台上的O点先后以速度沿水平方向跃出并分别落在斜面上的A、B、C三点,如图所示,所用时间分别为。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跃出时的速度关系无法确定,

D.跃出时的速度关系无法确定,   

2.在建筑工地上有时需要将一些建筑材料由高处送到低处,为此工人们设计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轨:两根圆柱形木杆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把一摞瓦放在两木杆构成的滑轨上,瓦将沿滑轨滑到低处。在实际操作中发现瓦滑到底端时速度较大,有可能摔碎,为了防止瓦被损坏,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减少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B、增多每次运送瓦的块数

C、减小两杆之间的距离        

D、增大两杆之间的距离

3.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上方安装一个长度为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现用手拉着弹簧上端的P点缓慢向上移动,直到物体离开地面一段距离.在这一过程中,P点的位移(开始时弹簧为原长)是H,则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了   (    )

A.MgH    B. C.    D.

4.如图所示,某种变速自行车,有六个飞轮和三个链轮,链轮和飞轮的齿数如下所示,后轮的直径为d=660mm。人骑该车行进的速度为v=4m/s时,脚踩踏板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最小值是 (    )

名 称

链 轮

飞 轮

齿数N/个

48

38

28

15

16

18

21

24

28

 

  

 

A.1.9rad/s   B.3.8rad/s   C.6.5rad/s    D.7.1rad/s

5.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水平力F1F2的作用,在第1 s内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若力F1F2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    (      )

A、在第2 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

B、在第3 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

C、在第4 s内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增大,

D、在第5 s末加速度为零,运动方向与F2方向相同。

二、多项选择题(共16分,每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6.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沿水平直线飞行的直升飞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护困在湖水中的伤员B。在直升飞机A和伤员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匀速运动的同时,悬索将伤员吊起,在某一段时间内,A、B之间的距离以(式中H为直升飞机A离水面的高度,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规律变化,则在这段时间内(   )

A、悬索的拉力等于伤员的重力             

B、悬索是竖直的

C、伤员做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曲线运动

D、伤员做速度大小增加的曲线运动

7.如图所示,把一个带电小球A固定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处放置带电小球B。现给小球B一个垂直AB连线方向的速度v0,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A、B为同种电荷,B球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

B.若A、B为同种电荷,B球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

C.若A、B为异种电荷,B球的一定作电势能变大的曲线运动

D.若A、B为异种电荷,B球可能做速度和加速度大小都不变的曲线运动

8.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vtv0)/s,其中v0v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内的初速和末速。A>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tv0)/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不变,则a也不变   

B、若A>0且保持不变,则a逐渐变大

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tv0)/2

D、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

9.如图所示,小船从A码头出发,沿垂直河岸的方向渡河,若河宽为d,渡河速度v船恒定,河水的流速与到河岸的最短距离x成正比,即v=kx(x≤d/2,k为常量),要使小船能够到达距A正对岸为s的B码头,则   (  )

A.应为  B.应为  C.渡河时间为  D.渡河时间为

三、实验题(共20分)

10.如图所示:木质轨道(其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能平滑连接,水平部分足够长)、小铁块、两枚图钉、一条细线、一个量角器,用上述器材测定小铁块与木质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实验步骤是:

  (1)将小铁块从_______           _____;

(2)用图钉把细线__________          __;

(3)用量角器测量________        ____;

(4)动摩擦因数表示为μ=______      ______。

11.一位同学要研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的关系,他的实验如下: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质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的一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钢球恰好在桌子边缘,如图所示.让小钢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钢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中飞行后落到水平地面上,水平距离为s.

  (1)请你推导出弹簧弹性势能Ep与小钢球质量m、桌面离地面高度h、水平距离s等物理量的关系式:__________.

  (2)弹簧的压缩量x与对应的钢球在空中飞行的水平距离s的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弹簧的压缩量x(c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钢球飞行的水平距离s(m)

1.01

1.50

2.01

2.48

3.01

3.50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请你猜测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的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证明与计算题(共69分)

12.在水平光滑面上,一质量为2kg的物块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t1=0时刻受到与速度反向的1N的水平恒力作用,开始作匀变速运动,t2=8s时撤去外力F。请你依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求出t=5s内物块通过的路程;

(2)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做出从t1=0开始,前10s的速度一时间图像

X=4.25m  略

13.我国的“嫦娥奔月”月球探测工程已经启动,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在2007年前后发射一颗围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在2012年前后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在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返回式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设想着陆器完成了对月球表面的考察任务后,由月球表面回到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如图所示.为了安全,返回的着陆器与轨道舱对接时,必须具有相同的速度。设返回的着陆器质量为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的自转周期为T,轨道舱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已知着陆器从月球表面返回轨道舱的过程中需克服月球引力做功,不计月球表面大气对着陆器的阻力和月球自转的影响,则

⑴着陆器与返回舱对接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⑵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器至少需要获得多少能量才能返回轨道舱?

(2)

14.如图所示,一根长L=1.5m的光滑绝缘细直杆MN,竖直固定在场强为E=1.0×105N/C、与水平方向成θ=30°角的倾斜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杆的下端M固定一个带电小球A,电荷量Q=+4.5×106C;另一带电小球B穿在杆上可自由滑动,电荷量q=+1.0×106C,质量m=1.0×102kg。现将小球B从杆的上端N静止释放,小球B开始运动。(静电力常量k=9.0 ×109N·m2/C2.取g=10m/s2)

(1)小球B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为多大?

(2)小球B的速度最大时,距M端的高度h1为多大?

(3)小球B从N端运动到距M端的高度h2=0.61m时,速度为v=1.0m/s,求此过程中小球B的电势能改变了多少?

(1) a=3.2m/s2

(2) 0.9m

(3) 8.4×10-2J

1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3m、2mm的三个小球ABC用两根长为L的轻绳相连,置于倾角为30°、高为L的固定光滑斜面上,A球恰能从斜面顶端外竖直落下,弧形挡板使小球只能竖直向下运动,小球落地后均不再反弹.由静止开始释放它们,不计所有摩擦,求:

(1)A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C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1)

(2)

16.一质量为m的质点,系于长为R的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空间的O点,假定绳是不可伸长的、柔软且无弹性的.今把质点从O点的正上方离O点的距离为O1点以水平的速度抛出,如图所示.试求;

(1)轻绳即将伸直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为多少?

(2)当质点到达O点的正下方时,绳对质点的拉力为多大?

(1)

(2)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物理答题纸

一、二、选择题(共31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三、实验题(共20分)

10、 (1)将小铁块从_______            _____;

(2)用图钉把细线__________           __;

(3)用量角器测量________           ____;

   (4)动摩擦因数表示为μ=______           ______。

11、 (1)___        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证明与计算题(共69分)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