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两辆游戏赛车、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
2.在轻绳的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着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为T。如果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同样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则两小球相继落地的时间差将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无法判断
3.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
(A)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
(B)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
(C)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
(D)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4.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
5.一航天探测器完成对月球探测任务后,在离开月球的过程中,由静止开始沿着与月球(没有大气层)表面成一倾角的直线飞行,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图中的几个箭头表示推动探测器的火箭的可能喷气方向(其中a与虚线在同一直线上,c沿竖直向下),有下列说法正确:
A、如果探测器匀速运动,则火箭应当沿着c方向喷气;
B、如果探测器匀速运动,则火箭应当沿着b方向喷气;
C、如果探测器匀加速运动,则火箭应当沿着b方向喷气;
D、如果探测器匀加速运动,则火箭应当沿着a方向喷气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D.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
7. 物体A的质量为1kg,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从t=0开始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1N的作用,则能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的是图1-3中的哪一个(取向右为正方向,g=10m/s2)
|
8.如图甲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两个水平力F1与F2的作用,静止不动,现保持力F1不变,使力F2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能正确描述木块运动情况的图象是图乙中的
9.如图所示,四根相同的轻质弹簧连着相同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不同的运动:(1)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在光滑斜面上做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3)做竖直向下的匀速直线运动,(4)做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大小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四根弹簧伸长量分别为、
、
、
,不计空气阻力,g为重力加速度,则
A. >
B.
<
C.
<
D.
=
10.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点沿直线向B运动,开始时以加速度a1匀加速运动到AB间的某一点C,然后接着又以加速度a2(a2≠ a1)继续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该质点若从B点静止以加速度a2匀加速运动到C点,接着又以加速度a1继续匀加速运动到A点,则两次运动过程中
A. 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所以它们所用的时间相同
B. 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的以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C. 虽然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但先后加速的加速度顺序不同,所以时间肯定不同
D.由于相同的路段加速度相同,它们的位移大小相同,所以它们的末速度大小相同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本题共8小题,共11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
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画出
—t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2分)
2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丙所示,则S2= cm,S5=
cm。(2分)
③该同学在图丁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4分)
4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 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s2。(4分)
⑤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分)
12.用金属制成的线材(如纲丝、钢筋)受到的拉力会伸长,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发现,金属丝或金属杆在弹性限度内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这就是著名的胡克定律.这个发现为后人对材料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有一根用新材料制成的金属杆,长为4m,横截面积为0. 8 cm2,设计要求它受到拉力后的伸长不超过原长的1/1 000,由于这一拉力很大,杆又较长,直接测试有困难,就选用同种材料制成样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取得数据如下:
(1)根据测试结果,推导出线材伸长x与材料的长度L、材料的横截面积S及拉力F的函数关系为 。(5分)
(2)在寻找上述关系中,你运用哪种科学研究方法? 。(2分)
(3)通过对样品的测试,求出新材料制成的金属细杆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 。(3分)
1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13分)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14.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设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0.2秒钟通过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重力加速度g=10m/s2)(13分)
求:
(1)斜面的倾角a;
(2)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m;
(3)t=0.6s时的瞬时速度v。
15.测定患者的血沉,在医学上有助于医生对病情作出判断.设血液是由红血球和血浆组成的悬浮液,将此悬浮液放进竖直放置的血沉管内,红血球就会在血浆中匀速下沉,其下沉速率称为血沉.某人的血沉v的值大约是10 mm/h.如果把红血球近似看做是半径为R的小球,且认为它在血浆中下沉时所受的粘滞阻力为Ff=6πηRv.在室温下η=1.8×103 Pa·s.已知血浆的密度ρ0=1.0×103 kg/m3,红血球的密度ρ=1.3×103 kg/m3.试由以上数据估算出红血球半径的大小(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即可)(12分).
16.—小物块可以沿着斜面往不同的方向滑行,如果让物块具有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它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距离L1后停下来:如果让物块具有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但方向沿斜面向上,它运动L2的距离后停下来;在斜面上沿水平方向钉一光滑木条AB,如图所示,让木条挡住物块,如果让物块在水平方向具有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并紧贴木条运动,则它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L3这多少? (斜面足够大) (16分)
1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高为h的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处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与水平传A带相接,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0,长为L,滑块滑到传送带上后做匀加速运动,滑到传送带右端C时,恰好被加速到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求:(16分)
(1)滑块到达底端B时的速度v;
(2)滑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此过程中,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而产生的热量Q.
18.“神舟”五号飞船完成了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任务后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按预定轨道返回,返回舱开始时通过自身制动发动机进行调控减速下降,穿越大气层后,在一定的高度打开阻力降落伞进一步减速下落,这一过程中若返回舱所受空气摩擦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空气阻力系数)为k,所受空气浮力恒定不变,且认为竖直降落。从某时刻开始计时,返回舱的运动v—t图象如图中的AD曲线所示,图中AB是曲线在A点的切线,切线交于横轴一点B,其坐标为(8,0),CD是曲线AD的渐进线,假如返回舱总质量为M=400kg,g=10m/s2,求(16分)
(1)返回舱在这一阶段是怎样运动的?
(2)在初始时刻v=160m/s,此时它的加速度是多大?
(3)推证空气阻力系数k的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答案
物理试卷
1。AC 2. C 3.CD 4.C 5。AC 6.D 7. A 8. B 9: ABC 10:CD
11.①A和C; 2.99-3.01,
②13.20-13.22 (注意估计值)
③如图丁所示, 第2、5两个计数点的坐标如图所示
④0.16-0.20, 4.50-5.10 (注意时间)
⑤偏小
12. (1)(其中k为比例系数);(2)控制条件法(或控制变量法、单因子法、归纳法);(3)104 N
13.解:(1)设经过时间t,甲追上乙,则根据题意有vt-vt/2=13.5
将v=9代入得到:t=3s, (5分)
再有 v=at
解得:a=3m/s2(3分)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则:s=at2/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5分)
14.(1)由前三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斜面上匀加速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1==5m/s2,mg sin a=ma1,可得:a=30°,(4分)
(2)由后二列数据可知物体在水平面上匀减速滑行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2==2m/s2,mmg=ma2,可得:m=0.2,(4分)
(3)由2+5t=1.1+2(0.8-t),解得t=0.1s,即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的时间为0.5s,则t=0.6s时物体在水平面上,其速度为v=v1.2+a2t=2.3 m/s。(5分)
15.红血球在重力、浮力和粘滞阻力的作用下,匀速下落.由力的平衡(2分),得:
(5分)
取g=10 m/s2,解得
R= m
≈3×10-6 m(5分)
16
17.解:(1)设滑块到达B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4分)
(2)滑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受到传送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有mg =ma, (2分)滑块对地位移为L,末速度为v0,则
,(2分)得
(2分)
(3)产生的热量等于滑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即(2分)
为带与滑块间的相对位移,设所用时间为t,则
(2分),得
。(2分)
18.(1)从v—t图象可知:物体的速度是减小的,所以做的是减速直线运动,而且从AD曲线各点切线的斜率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为零可知:其加速度大小是越来越小。所以返回舱在这一阶段做的是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减速运动。(4分)
(2)因为AB是曲线AD在A点的切线,所以其斜率大小就是A点在这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即a=160/8=20m/s2。(4分)
(3)设返回舱下降过程中所受的空气浮力恒为f0,最后匀速时的速度为vm,返回舱在t=0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kv2+f0-mg=ma (4分)
返回舱下降到速度达到4m/s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由平衡条件可知,kvm2+f0=mg
联立求解,k=ma/(v2-vm2)=(400×20)/(1602-42)=0.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