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高三物理试卷
命题: 审核: 08/1/17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6世纪纪末,伽利略用实验和推理,推翻了已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理论,开启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纪元.在以下说法中,与亚里士多德观点相反的是 ( )
A.四匹马拉的车比两匹马拉的车跑得快:这说明,物体受的力越大,速度就越大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来,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两物体从同—高度自由下落,较重的物体下落较快
D.一个物体维持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受力
2.如图所示谴一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0,物体A以初速度v1 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20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经历时间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cos530=0.6,sin530=0.8,g=l0m/s2) ( )
A.v1=l5m/s,v2=4m/s,t=4s
B.v1=15m/S,v2=6m/S,t=3s
C.v1=18m/s,v2=4m/s,t=4s
D.v1=18m/S,v2=6m/S,t=3s
3.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1)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的张力为T,则T随ω变化的图像是图(2)中的 ( )
4.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时50 W
5.如图所示,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及M与地面间摩擦不计.开始时,m和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l和F2,设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 ( )
A.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
B.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l,F2大小相等时,rn,M各自的动能最大
C.由于F1,F2大小不变,所以m,M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
D.由于F1,F2均能做正功。故系统的机械能一直增大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从上、下带电平行金属板间的P点.以相同速率垂直电场方向射人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B,C三点,则 ( )
A.A带正电、B不带电、C带负电
B.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C.在电场中加速度的关系是aC>aB>aA
D.到达正极板时动能关系EA>EB>EC
7.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终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将比沿轨道工运动的周期长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还是比沿轨道工运动的周期短
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速度比沿轨道工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速度更接近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I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8.从某一星球表面做火箭实验.已知竖直升空的实验火箭质量为15kg,发动机推动力为恒力.实验火箭升空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如图所示,是实验火箭从升空到落回星球表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由图像可判断 ( )
A.该实验火箭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为320m
B.该实验火箭在星球表面达到的最大高度为480m
C.发动机的推动力F为112.50 N
D.发动机的推动力F为37.50 N
9.如图所示,长直导线右侧的矩形线框abcd与直导线位于同一平面,当长直导线中的电流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时(图中所示电流方向为正方向),线框中的感应电流与线框受力情况为 ( )
A.t1到t2时间内,线框内电流的方向为abcda,线框受力向右
B.t1到t2时间内,线框内电流的方向为abcda,线框受力向左
C.在t2时刻,线框内电流的方向为abcda,线框受力向右
D.在t3时刻,线框内无电流,线框不受力
一、二选择题(共9小题,共31分)
题号 | 一 | 二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答案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2分。
10.(10分)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o,凸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o,凸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
现利用图所示装置测量滑块和长lm左右的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此外在木板顶端的P点还悬挂着一个铅锤,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X10-2 s和2.0X10-z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卡尺数如图所示.
(1)读出滑块的宽度d= 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 m/s.
(3)若仅提供一把米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为完成测量,除了研究v1,v2和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外,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说明各量的物理意义,同时指明代表物理量的字母).
(4)用(3)中各量求解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用字母表示).
11.(12分)现有一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在35~55Ω范围内,最大允许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10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 R0为保护电阻.
(1)(2分)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用( )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2)(2分)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3)(2分)该同学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然后通过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像,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a.(2分)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2分)请在图丙的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像(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4分)图丙中__________________表示E,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r.
![]() |
图10
模块3-4试题
12 (10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
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cm;②振动的周期是
s;③在t等于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A点位于x=0.5 m处。④该波的传播速度是
m/s;⑤经过
周期后,A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cm。
![]() |
13(10分)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内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6.0 cm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线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以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8.0 cm,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n。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47分.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及重要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结果和单位。将解题过程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处)。
14.(10分)为了测量某住宅大楼每层的平均高度(层高)及电梯运行情况,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楼电梯内用电子体重计及秒表进行了以下实验,一质量为m=50kg的甲同学站在体重计上,乙同学记录电梯从地面一楼到顶层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作出了如图12所示的图像,已知t=0时,电梯静止不动,从电梯内楼层按钮上获知该大楼共19层.求:
(1)电梯启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该大楼的层高.
图12
15、(12分)如图所示,两个光滑的定滑轮的半径很小,表面粗糙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的倾角为θ=30°。用一根跨过定滑轮的细绳连接甲、乙两物体,把甲物体放在斜面上且连线与斜面平行,把乙物体悬在空中,并使悬线拉直且偏离竖直方向α=60°。现同时释放甲乙两物体,乙物体将在竖直平面内振动,当乙物体运动经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甲物体在斜面上均恰好未滑动。已知乙物体的质量为m=1㎏,若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甲物体的质量及斜面对甲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
16.(12分)如图所示,MN是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足够长的绝缘平板(右侧有挡板),整个空间有平行于平板向左、场强为E=4V/m的匀强电场,在板上C点的右侧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2T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1kg、带电量为q=-5C的小物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右端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小物块返回时在磁场中恰做匀速运动,已知平板NC部分的长度为L =3m,物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小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物块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3)最终小物块停在绝缘平板上的位置距C点多远.
17,(13分)如图所示,(a)是某人设计的一种振动发电装置,它的结构是一个半径为
r=0.1 m的有20匝的线圈套在辐向形永久磁铁槽中,磁场的磁感线均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其右视图如图(b).在线圈所在位置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均为0,2T线圈的电阻为2Ω,它的引出线接有8Ω的电灯L,外力推动线圈的P端,作往复运动,便有电流通过电灯.当线圈向右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c)所示时(x取向右为正):
(1)试画出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取逆时针电流为正).
(2)求每一次推动线圈运动过程中的作用力.
(3)求该发电机的功率.(摩擦等损耗不计)
(a) (b) (c)
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高三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
命题:李新建 审核:张磊 08/1/17
一、二选择题(共9小题,共31分)
题号 | 一 | 二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答案 | D | A | C | D | B | AC | BC | BC | BD |
10.(1) 5.015 (2) 1.0 2.5 (3) P点到桌面高度h;重锤在桌面上所指的点与Q点的距离a;斜面的长度b
11.(1)C(2分) (2)如图(2分)
(3)法一 a.
(2分)
b.如右图(2分)
c.纵轴截距的倒数(2分)
斜率除以纵轴的截距(2分)
法二 a.(2分)
b.如右图(2分)
c.斜率除以纵轴截距的绝对值(2分)
纵轴截距的倒数的绝对值(2分)
12. (10分)①8 ②0.2 ③0 ④10 ⑤-8
13. (10分)若线光源底端在A点时,望远镜内刚好可看到
线光源的底端,则有:
其中α为此液体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由折
射定律得:
同理,线光源顶端在B1点时,望远镜内刚好可看到线光源的顶端,则:
由图中几何关系得:
解得:
14.(10分)对于启动状态有:(1分) 得
(1分)
对于制动状态有:(1分)
得
(1分)
(2)电梯匀速运动的速度(1分)
从图中读得,电梯匀速上升的时间t2=26s(1分),电梯运动的总时间t=28s(1分)
所以总位移(2分)
层高(1分)
15、(12分)设甲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则当乙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时,绳子上的弹力最小,设为T1, 对乙
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下滑,有:
得: (6分)
当乙物体运动到最低点时,设绳子上的弹力最大,设为T2
对乙物体由动能定理:
又由牛顿第二定律:
此时甲物体恰好不上滑,则有:
得: (6分)
可解得:
(4分)
16.(12分)解:(1)设小物块向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v1,由平衡条件有
①(1分)
设小物块在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由动能定理有
②(2分)
由①②式解得
=3m/s ③(1分)
=55.5J ④(1分)
(2)设小物块返回时在磁场中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2,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则有
⑤(1分)
⑥(1分)
由③⑤⑥式解得 = 4J ⑦(2分)
(3)设最终小物块停止的位置在板上C点左侧x距离处,由能量守恒定律有 ⑧(2分)
由⑤⑧式解得
=0.2m 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