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总复习测试题

2014-5-11 0:29:11下载本试卷

高三物理直线运动总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物体沿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B.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越大,速度越大

C.速度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

D.速度大小等于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

2.如图7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象  B.乙是st图象 C.丙是st图象 D.丁是vt图象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坚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B.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

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

4.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2

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6.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


7.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10m/s2)(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

B.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 m/s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 m

D.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 m

8. 一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刹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24t-6t2,则它在3s内的行驶的路程等于:(  )

A. 18m       B. 24m         C. 30m         D. 48m

9.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速度为vA,经过时间t通过B点,速度为vB,又经过相同时间t通过C点,速度为vC,则以下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10.一辆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第8s末开始刹车,经4s停下来,汽车刹车过程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前后两段加速度的大小之比a1:a2和位移之比s1:s2分别是(  )

A. a1:a2=1:4  s1:s2=1:4    B. a1:a2=1:2 s1:s2=1:4

C. a1:a2=1:2 s1:s2=2:1    D. a1:a2=4:1  s1:s2=2:1

二.填空题

11.(1)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⑵某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他在纸带上便于测量的地方选取第一个计时点,在这点下标明A,第六个点下标明B,第十一个点下标明C,第十六个点下标明D,第二十一个点下标明E。测量时发现B点已模糊不清,于是他测得AC长为14.56 cm、CD长为11.15 cm,DE长为13.73 cm,则打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为________m/s2AB的距离应为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2.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下图中0、1、2……6点所示。

c.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1S2S3……S6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e.分别计算出S1S2S3……S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f.以为纵坐标、t为横坐标,标出与对应时间t的坐标点,划出t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①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填选项代号)

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   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刻度尺   D.秒表   E.天平   F.重锤

②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所示,则S2    cm,S5     cm。


③该同学在右图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t图。

④根据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

小车的速度v0    m/s;它在斜

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m/s2

三.计算题

13.假设飞机着陆后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减为一半,滑行了450m,则机着陆时的速度为多大?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多大?

14.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秒后物体的速率为v1时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F2,又经2 t秒后物体回到出发点,此时速率为v2,试研究v1v2之间的关系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速度不能超过120km/h。有一卡车甲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故障,警察在距离故障车150m处放置了警告标示牌,以提醒后方的车辆。另有一小轿车乙正以v = 120km/h 的速度向故障车驶来,司机突然发现了警告标示牌,此时车辆距标示牌距离d = 20m,司机立即紧急刹车。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t = 0.3s,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重力加速度g = 10m/s2。问:小轿车乙会与故障车相撞吗?

16.在一次“模拟微重力环境”的实验中,实验人员乘座实验飞艇到达6000m的高空,然后让其由静止下落,下落过程中飞艇所受空气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实验人员可以在飞艇内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当飞船下落到距地面的高度为3000m时,开始做匀减速运动,以保证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500m,重力加速度g恒取10m/s2. 试计算:

(1)飞艇加速下落的时间

(2)飞艇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不得小于多少?

17.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

求:⑴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⑵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C 6.A 7.ABC 8.B 9. ABCD10.C

11.(1)4.120;(2)0.986,2.58,5.99;

12①A,C  ②(2.97~2.99),(13.19~13.21)

③如图   ④(0.16~0.20),(4.50~5.10)

13. (10分)解:设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v0,减速10s速内,滑行距离

 (3分) 解得:v0=60m/s (2分)

飞机着陆后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 (2分)

飞机停止运动所用时间为s    (1分)

所以,着陆后30s滑行的距离是m (2分)

14.解析:设位移为s,由s=t得, s=t=; -s=t=,解得: 3.

15.(16分)解:在反应时间内轿车作匀速运动,设轿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为s1 s1 = vt  (3分)

设轿车作匀减速运动的距离为s2,由牛顿第二定律和匀变速运动公式  μmg = ma (3分) 

   v2 = 2as2   (2分)

代入数据得 s1 = 10m       (2分)        s2 = 111.1m      (2分)

因为 s1s2 < 170m,所以小轿车乙不会与故障车相撞。(4分)

16.(14分)解:(1)(8分)设飞艇加速下落的加速度为a1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       (2分)

解得a1= =9.6m/s2               (2分)

加速下落的高度为h1=6000-3000=3000m,  h1 =a1t 2 (2分)

加速下落的时间为(2分)

 (2)(6分)飞艇开始做减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v= a1t=240m/s   (2分)

匀减速下落的最大高度为 h2 =3000-500=2500m        (2分)

要使飞艇在下降到离地面500m时速度为零,飞艇减速时的加速度a2至少应为

  a2= =11.5m/s2(2分)

17.解:⑴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S2,则:

            

           

            S1S2 S0

      联立以上四式解得:  

     ⑵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

          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2=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