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2014-5-11 0:29:13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物理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

物 理 试 题

     

一、填空题

1.池塘内水深为h,水密度为ρ,大气压为Po,池塘底部生成的沼气泡内沼气的压强为P=

       。沼气泡在池水中上浮的过程中,沼气泡内的压强    (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变”)。

文本框: 2.如右图所示. 细绳绕过定滑轮,它的一端系住一个质量为m=10kg的重物,它的另一端A被一人竖直向下拉住,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绳长AB为3m. 然后人拉着绳子的A端以速度v=5m/s匀速水平移动经过c,已知A、C相距4m. 此时重物上升的速度是    m/s,在这个过程中人对物体做的功为      .

文本框: 3.如图,实线为一列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t=0.2S后以波形,已知T<△t<2T,则这列波传播速度可能值为      .

文本框: 文本框: 4.如图所示,质量2kg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1m的1/4圆弧光滑轨道(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的最高点A由静止开始下滑,进入水平轨道BC,然后滑上同样的圆弧轨道CD. 已知水平轨道BC=2m,物体与水平轨道BC间动摩擦因数为0.2. 物体在CD轨道上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m;物体最后停止的位置与B点相距   m.

5.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质量均匀分布、长L=2m的光滑木板AB托住. AB可绕B轴转动,木板的质量M=2kg. 另有一棒ef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支撑住AB,Be长度为2m. 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对木板的压力为    ;此时棒ef对木板AB的作用力大小为      (g取10m/s2).

二、选择题

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

    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们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

文本框: 7.如图所示,物体G用两根绳子悬挂,开始时绳OA水平,现将两绳同时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且保持两绳之间的夹角α不变(α>90°),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在旋转过程中,设绳OA的拉力为T1,绳OB的拉力为T2,则(  )

    A.T1先减小后增  B.T­1先增大后减小

    C.T2逐渐减小    D.T2最终变为零

文本框: 8.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从A点开始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在一个水平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轨迹AB为图中实线所示,虚线是过A、B两点并与该轨迹相切的直线,虚线和实线将水平面划分为图示的5个区域。则关于对这个水平力F施力物体位置的判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④区域

    B.如果这个力是引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③区域

    C.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一定在⑤区域

    D.如果这个力是斥力,则施力物体可能在②区域

9.质量为2×103kg,发动机额定功率为80kW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若汽车所受阻力大小恒为4×103N,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有                       (  )

    A.汽车的最大速度是20m/s

    B.汽车以加速度2m/s2匀加速起动,起动后第2秒末时发动机实际功率是32kW

    C.汽车做上述匀加速运动所能维持的时间为5s

    D.若汽车保持额定功率起动,则当汽车速度为5M/s时,其速度为6m/s2

2,4,6

 
文本框: 10.如图所示,A、B为由一轻杆连接的两个活塞(SB>SA)封闭的两部分气体,可导热的气缸固定在地面上,活塞可无阻力地移动,C为阀门,可与外界相通,大气压强为p0. 现在活塞静止,如果环境温度升高Δt,两部分气体压强变成PA′和PB′,关于它们的大小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定是PA′> PB′               B.一定是PA′< PB

    C.可能是PA′> PB′               D.可能是PA′< PB

文本框: 11.小球m用细线通过光滑水平板中间的小孔与砝码M相连,如图所示. 当小球以线速度V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圆周半径为r. 此时若轻轻取走一个砝码,使M的质量减小、则小球作圆周运动的半径r、线速度v、角速度ω大小的变化是              (  )

    A.r增大、V不变、ω减小           B.r增大、V减小、ω减小

    C.r减小、V减小、ω不变           D.r减小、V增大、ω增大

文本框: 12.如图所示,小球P一边贴着水面每秒振动5次,一边沿x轴正方向匀速移动,O点是它的初始位置。图示为恰经10个周期时观察到的水面波。则此水面波的传播速度值及小球P匀速移动的速度值分别是         (  )

    A.0.05m/s,0.025m/s                B.0.15m/s,0.125m/s

    C.0.2m/s,0.1m/s   D.0.1m/s,0.05m/s

文本框: 13.两列振幅、波长相同的简谐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相反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如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其中实线为向右传播的波. 虚线为向左传播的波,a、b、c、d、e为五个等距离的质点,两列波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a、b、c、d、e始终静止不动

    B.质点b、d始终静止不动

    C.质点a、c、e始终静止不动

    D.质点a、c、e以振幅2A作简谐运动

三、实验题

14.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定律就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但有些物理规律或物理关系的建立并不是直接从实验得到的,而是经过了理想化或合理外推,下列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   B.玻意耳定律     C.势力学温标    D.牛顿第二定律

15.某班学生分组做“验证玻意耳定律”的实验,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封闭的一定质量空气的压强P和体积V的乘积pV=恒量。关于这个式子中的“恒量”,有以下几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  )

    A.各小组所得的“恒量”应是相等的

    B.只要封闭的空气质量不变,无论何时做这个实验,所得“恒量”都是相等的

    C.只要封闭的空气质量不变,在较高温度下做这个实验时,所得“恒量”一定较大

    D.只要封闭的空气质量不变,在较低温度下做这个实验时,所得“恒量”一定较大

文本框: 16.如图所示是两名同学研究两列相干波的干涉图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都为10cm,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2m,C点为AB连线的中点,则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    cm,图所示五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    ,振动减弱的点是   ,c点此时的振动方向   (选填“向上”或“向下”),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65s时,C点的位移为   cm,O点经过的路程   cm.

文本框: 17.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时必须控制摆角,若摆长为1.2m,则要将摆球拉至离平衡位置不超过约    cm处释放.

  (2)某同学实验时改变摆长,测出几组摆长L和对应的周期T的数据,作出L—T2图线,如图所示. 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便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

  (3)作L—T2图线解决物理问题,可以提示我们:若摆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对测量结果将        .

文本框: 观察
次数	时刻	磅 秤
读数(N)
1	t1	449
2	t2	450
3	t3	450
4	t4	549
5	t5	550
6	t6	551
7	t7	551

18.某学生想了解所居住高楼内电梯运行的大致规律,他设计一个利用称体重的磅秤来进行测量和研究的方案:

   ①把磅秤平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磅秤上,请两位同学协助他观察磅秤示数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电梯运行时不同时刻磅秤的示数.

    ②将两位同学随机记录的7个数据列表.由于不知记录时刻的先后,故表格数据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并相应标明t1、t­2……t7.(记录时电梯作平稳运动)

    ③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电梯的运行情况,

并粗略测定电梯的加速度.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时该学生所受的重力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2)如果先记录到的是较小的示数,后记录到的是较大的示数,则记录时电梯相应的运动可能是                        (  )

    A.先加速下降后减速下降           B.先减速下降后匀速下降

    C.先匀速上升后减速上升           D.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上升

  (3)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经历过匀加速、匀速和匀减速三个过程,而两位同学记录的数据不知处于哪一运动阶段,则此电梯加速度的可能值为       (  )

    A.1.0m/s2    B.1.82m/s2              C.2.22m/s2       D.2.50m/s2

  (4)由于每部电梯运行时加速度都是设定好的,如果要知道该高楼电梯的加速度,还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是         .

四、计算题

19.有一平板支撑成一斜面. 一石块可以沿着斜面往不同的方向滑行,如图所示,如果使石块具有初速度v,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它将做匀减速运动,经过距离L1后停下来,如果使石块具有同样大小的速度. 但方向沿斜面向上,它将向上运动距离L2后停下来. 现在模板上沿水平方向钉一光滑木条(图中MN),如果使石块在水平方向具有与前两种情况同样大小的初速度紧贴着光滑木条运动,求石块在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L.

文本框:

文本框: 20.如图所示在一根细棒的中点C和端点B,分别固定两个质量、体积完全相同的小球,棒可以绕另一端A在竖直平面内无摩擦地转动. 若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求两球到达最低位置时线速度的大小. 小球的质量为m,棒的质量不计.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是:

    设AB=L,AC=,到最低位置时B球和C球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

    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所以每个球的机械能都守恒.

   C球有

B球有

    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不同意,请简述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

21.如图所示,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半径为R)的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一根匀质木棒OA长为3R,重为G. 木棒的O端与地面上的铰链连接,木棒搁在柱体上,各处摩擦均不计.现用水平推力F作用在柱体竖直面上,使柱体沿着水平地面向左缓慢移动. 问:

  (1)当木棒与地面的夹角θ=30°时,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多大?

  (2)此时水平推力F多大?

  (3)在柱体向左缓慢移动过程中,柱体对木棒的弹力及水平推力F分别如何变化?

文本框:

文本框: 22.如图所示,一个开口向上的圆筒气缸直立于地面上,距缸底L处,固定一个中心开孔的隔板a,在小孔处装有一个能向下开启的单向阀门b,只有当上部压强大于下部压强时,阀门才开启. C为一质量与摩擦均不计的活塞,开始时隔板以下封闭气体压强为2Po(Po为大气压强);隔板以上由活塞c封闭的气体压强为Po,活塞c与板距离为2L. 现缓慢地将铁砂加在活塞c上,并设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已知铁砂质量为m0时,可产生向下的压强为Po,活塞、缸壁与隔板厚度均可不计,求:

  (1)当堆放铁砂质量为2m0时,活塞c距缸底高度是多少?

  (2)当堆放铁砂质量为4m0时,缸内各部分气体压强是多少?

文本框: 23.如图所示,AB是一段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高度为h,末端B处的切线方向水平. 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P从轨道顶端A处由静止释放,滑到B端后飞出,落到地面上的C点,轨迹如图中虚线BC所示. 已知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OC=L. 现在轨道下方紧贴B点安装一水平传送带,传送带的右端与B的距离为L/2.当传送带静止时,让P再次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离开轨道并在传送带上滑行后从右端水平飞出,仍然落在地面的C点,当驱动轮转动带动传送带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时(其他条件不变),P的落地点为D. 不计空气阻力.

  (1)求P滑至B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写出O、D间的距离S随速度V变化的函数关系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P0+ρgh,逐渐减小

2.4 280

2,4,6

 
3.25m/s或35m/s

4.0.6  1

5. 35

二、选择题(40分)

6.C 7.BCD 8.AD 9.ABD 10.CD 11.B 12.C 13.BD

三、实验题(30分)

14.A (4分)

15.C (4分)

16.40 ABC  DE 向下  -20  260 (6分)

17.(1)10 ②  ③没有影响 (6分)

18.(1)不变 (2分) (2)AD (3分) (3) ABC(3分) (4)学生质量(2分)

四、计算题

19.解:

      (2分)

20.不同意(1分),B球,C球的机械能均不守恒,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2分)

   

21.(1) (2分)

  (2) (4分)

  (3) 

      ∴N增大(2分)

      ∴F增大(2分)

22.(1)由题意得 (2分)

   铁砂质量为2m0时,隔板上方气体压强P1=P0+=3P0>2P0,阀门b已开启

    故P0×2L+2P0L=P1·H   (4分)

    (2)铁砂质量为4m0时,P2=P0+

    P1H=P2x  ,说明活塞c被隔板挡住,故气柱高为L(2分)

     (4分)

23.(1) (2分)

  (2)手抛时间(2分)

   由手抛运动时间不变,P离开传送带时速度

    (2分) (2分)

  (3)若,物体P在传送带上作减速运动,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

     (2分)

    若物体P在传送带上一直作加速运动,则离开传送带时的速度为vt

   

   

    若,物体离开传送带时速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