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理科阶段性物理试卷
一.本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气象卫星发送回地面的红外云图是由设置在卫星上具有接收云层辐射的红外线感应器完成的,云图上的黑白程度由辐射红外线的云层的温度高低决定,这是利用了红外线的 ( )
A.不可见性 B.穿透性 C.热效应 D.化学效应
2.如图1所示,四个示意图所表示的实验中,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
图 1
3.太阳能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
A.
B.
C.
D.
4.用绿光照射一个光电管能发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改用强度较小的黄光照射 B.改用γ射线照射
C.改用强度较强的绿光照射 D.红外射线照射
5.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激发,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用10 eV的光子照射 B.用11 eV的光子照射
C.用14 eV的光子照射 D.用11 eV的电子碰撞
6.如图2所示中P为放在匀强电场中的天然放射源,其放出的射线在电场的作用下分成a、b、c三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a为α射线、b为β射线 B.a为β射线、b为γ射线
C.b为γ射线、c为β射线 D.b为α射线、c为γ射线
7.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有 ( )
A. 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的电磁说 B.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C. 麦克斯韦提出的光子说 D. 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假说
8.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会释放出具有放射性的情性气体氡,而氡又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射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等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则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了
B. 发生一次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1
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电子跑出来的
D.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
9.把一个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水平放置的 玻璃平面上,让某一单色光从凸透镜的上方射入如图3甲所示,这时从凸透镜的上方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如图3乙所示。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牛顿环的直径大些,应该( )
A. 选用表面弯曲得厉害一些的凸透镜
B. 选用表面不太弯曲的凸透镜
C. 选用波长较短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
D. 选用波长较长的单色光作为入射光 图3
10.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4所示,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eV~12.9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
B.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6种
C. 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
D. 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 图4
11.将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放在一盏灯的前面,眼睛通过偏振片看到的光很弱。如果将其中一个偏振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会观察到: ( )
A.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 B.灯光逐渐增强,然后又逐渐减弱到零
C.灯光逐渐增强,没有减弱现象 D.灯光逐渐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到最亮
12.氢原子发出a、b两种频率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的光路如图5所示,若a光是由能级n=4向n=1跃迁时发出的,则b光可能是:( )
A.从能级n=4向n=2跃迁时发出的
B.从能级n=3向n=1跃迁时发出的 图5
C.从能级n=5向n=1跃迁时发出的 D.从能级n=3向n=2跃迁时发出的
13.如图6所示是原子核的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B.若D、E能结合成F,结合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C.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一定要释放能量
D.若A能分裂成B、C,分裂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14.一个原来静止的238U原子核,发生α衰变,它的两个产物在垂直于它们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它们的轨迹和运动方向(图中用箭头表示)可能是如图7所示中哪一个所示?(图中半径大小没有按比例画) ( )
图7
二、填空题(共15分)
15.白光照射双缝,在屏幕中央将出现________色明纹,两旁为________色条纹。
16.根据德布罗意理论,电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其波长λ=h/p,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p为电子的动量。在某次实验时用高压加速电子束,然后垂直射到双缝上,在双缝后的衍射屏上得到了干涉条纹,但条纹间距很小。欲使条纹间距变大可以 (填“增加”或“降低”)加速电子的电压或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双缝间的距离.
17.(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 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
(2).以下哪些操作能够增大光屏上相邻两条亮纹之间的距离:( )
A. 将红色滤光片改为绿色滤光片 B. 增大双缝之间的距离
C. 减少④和⑥之间的距离 D. 增大④和⑥之间的距离
(3).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甲所示
为x1=________mm,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5条亮纹中心,对应的读数如图乙所示为x2=________mm,
四、本大题计3小题,共计29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8.(8分)如图所示,三棱镜的顶角是30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也为30º。问:
(1) 该三棱镜的折射率是多大?
(2)光在棱镜里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真空中光速c =3.0×108m/s)
18.(9分)核聚变能是一种具有经济性能优越、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的新能源。近年来,受控核聚变的科学可行性已得到验证,目前正在突破关键技术,最终将建成商用核聚变电站。一种常见的核聚变反应是由氢的同位素氘(又叫重氢)和氚(又叫超重氢)聚合成氦,并释放一个中子。若已知氘原子的质量为2.0141u,氚原子的质量为3.0160u,氦原子的质量为4.0026u,中子的质量为1.0087u,1u = 1.66×10-27kg。
(1)、写出氘和氚聚合的反应方程;
(2)、试计算这个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光速c=3.00×108m/s,结果取二位有效数字)
20.(12分)如图所示,相距为d的A、B两平行金属板足够大,板间电压恒为U,有一波长为λ的细激光束照射到B板中央,使B板发生光电效应,已知普朗克恒量为h,金属板B的逸出功为W,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问:
(1).从B板产生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多少?
(2).到达A板的光电子,其最大的动能又是多少?
(3).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高三年理科阶段性物理试卷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C | C | A | B | C D | B | B D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D | B D | C | A | C | A C | D |
一.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二、填空题(共16分)
15.白,彩16、 降低, 减小
17.⑴ ②滤光片、③单缝、④双缝。(3分)
⑵ D (4分)
⑶ x1=2.190mm ~ 2.193mm (2分)
x2=7.869mm ~ 7.871mm (2分)
四、本大题计3小题,共计39分。
18、⑴ 由光路可逆得:i = 60°,γ = 30°…………………………………①
n ==
…………………………………………………………………②
⑵ 由 n = ……………………………………………………………③
得: v = =
×108m/s …………………………………………④
评分标准:①2分,②2分,③④式各2分,共8分。
19、⑴ 氘和氚聚合的反应方程:H+
H →
He +
n …………………………①
⑵ 核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E =△mc2 ……………………………………………②
△m = (m氘 +m氚)-(m He +m n)=0.0188 u ……③
E = 2.8×10-12J ……………………………………④
评分标准:①式4分 ②式1分 ③④式各2分,共9分。
20、⑴ 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k = h-W…………………………………①
=
………………………………………②
Ek = h-W …………………………③
⑵ 从B板运动到A板,由动能定理得:eU = EKA- Ek ………………………………④
EKA=h-W+eU
………………………⑤
⑶ 光电子从B板运动到A板所需的最长时间的条件是:Vox=0 ……………………⑥
d =t2 ……………………………………………………⑦
t =………………………………………………………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