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2014-5-11 0:29:14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时量  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潘金苗

一.选择题(12×4=48分)

1.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具有惯性

B.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2.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s内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 前10s内甲在乙前,后10s乙在甲前

C.20s末两车相遇

D.相遇前,在10s末两车相距最远

3.    将一小球从斜面顶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

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成α角,如图所示,若增

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角α的变化是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4.    电视画面每隔1/30s更迭一帧。当屏幕上出现一辆车匀速奔驰的情景时,观众如果注视车辆的辐条,往往会产生奇怪的感觉,设车轮上有8根对称分布完全相同的辐条,如图所示,则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4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不动的

B.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60°,则观众觉得车轮是不动的

C.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6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倒转的

D.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5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倒转的

5.     2006年5月的天空是相当精彩的,行星们非常活跃,木星冲日、火星合月、木星合月等景观美不胜收,而流星雨更是热闹非凡,宝瓶座流星雨非常壮丽,值得一观. 在太阳系中,木星是八兄弟中“最魁梧的巨人”,5月4日23时,发生木星冲日现象.所谓的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现象(如图所示),天文学上称为“冲日”.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加速度

C.2007年5月4日23时,必将产生下一个“木星冲日”

D.下一个“木星冲日”必将在2007年5月4日之后的某天发生

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    B、   C、   D、

7.    一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刹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12t-3t2,则它在3s内的行驶的路程等于:

A. 9m   B. 12m   C. 15m   D. 24m

8.     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υ0

A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υ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υ小于υ0时,若增大照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也可产生光电子

9.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A、        B、  

C、        D、

10.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根细绳系住,若在绳的另一端用大小为mg的拉力拉物体A 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在绳的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A. a1>a2   B. a1<a2  

C. a1=a2  D.无法确定

11.  下列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伦琴射线管对阴极发出X射线时,对阴极中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原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跃迁到了能量较低的定态

B.放射性元素有γ射线放出时,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一定发生变化

C.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结合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时,可能放出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D.在核反应过程中能量不一定守恒

12.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恰好能沿斜面升高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并去掉BC段,物体冲过C点后仍升高h

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h

C.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

D.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

二.实验题:(4+6=10分)

13.   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它的刻度与传统的游标卡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所示.它的准确度是____________mm;

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____________cm.

14.   如图所示为一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的示意图,照片与实际大小的比例为1:10,对照片中小球的位置进行测量,相邻闪光像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0.5cm,标号1点与3点的竖直距离为1.5cm,标号3点与5点的竖直距离为2.5cm,则小球抛出的水平初速度为________m/s,若小球刚要抛出时,开始闪光照相,则标号为1的像点为第_______个像点(包括起始点)。(g=10m/s2

三.计算题(8+10+10+14=48分)

15.  如图所示,质量M =0.1kg 的有孔小球穿在固定的足够长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F=1.2N 后,由静止开始沿杆斜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求:

(1)斜杆对小球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小球的加速度;

(3)最初2s 内小球的位移。

16.  物体A的质量m1=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B的质量为m2=0.5 kg、长l=1 m,某时刻Av0=4 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为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试求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忽略物体A的大小)


17.  地球上空有人造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们向地球发射微波.但无论同步卫星数目增到多少个,地球表面上总有一部分面积不能直接收到它们发射来的微波,请导出这个面积S与地球表面积之比的数学表达式.已知地球半径R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半径为R、高为h的球冠的表面积为,球的表面积为

                                      

18.  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本题中g取10m/s2。试讨论下列问题: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则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并设水平传送带长度仍为8m,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恒为10m/s。当皮带轮的角速度ω1 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2 =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 变化的图象。(不必写出演算步骤)



文本框: 岳阳县二中高三年级 班级学号 考号 姓名 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                                       

14.                                     

15.解:



16.解:


17.解:

 



18.解: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D

B

C

C

D

B

B

AB

A

A

AC

CD

13.  0.05   3.125

14.  1.0   3

15.(1)小球受力如右图所示,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Fcosθ-mgcosθ-N=0

f=μN=0.08N     (3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沿斜面方向上,

有Fsinθ-mgsinθ-f=ma

解得a=0.4m/s2    (3分)

(3)小球在最初的2s内的位移为s=at2=0.8m  (2分)

16.解: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Aµg  ①   1分

 木板B作加速运动,有:     ②   1分

物体A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t,则:

    ③    2分  且:     ④   2分

由③、④式,可得: m/s2 

代入②式得: N········· 1分

F<1 N,则A滑到B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B的速度,于是将从B上滑落,所以F必须大于等于1 N

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B静止,才能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即有:                          1分

所以:F=3 N     1分

F大于3 N,A就会相对B向左滑下

综上: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     1分

17、因为同步卫星总是在赤道上空,其高度也是一定的.由它画一条到地球表面的切线,可见两极周围的区域内就收不到微波通讯.以mM分别表示卫星和地球的质量,r表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T表示地球的自转周期,则对地球上质量为的物体有    ①    2分

对地球同步卫星有 ②  2分

又根据几何关系有    ③  1分

表示某个极周围收不到微波区域的面积,则    1分

其中高为h=R0(1-cosθ)  ④  1分  又地球表面积=4π    1分

地球有两个极,因而接收不到微波区域的面积与地球表面积之比为:

       2分

18、(1) 物体在皮带上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物体匀减速运动    得vB=2m/s

物体平抛:x=vBt   得x=0.6m  即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0.6m (4分)

(2)设皮带的角速度为时物体在皮带上恰好一直匀减速到v=10m/s,

运动规律对皮带有vr  

对物体有     得=10rad/s

则当为0~10rad/s 时符合要求;                    (3分)

=40rad/s时皮带速度v2=r,物体减速到v2再匀速运动到B端,则 

减速位移s有  得s=3m<L=8m

物体从B平抛x2=v2t=3m     (3分)

(3)如图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