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时量 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潘金苗
一.选择题(12×4=48分)
1.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都要向前倾倒,说明乘客具有惯性
B.短跑运动员最后冲刺时,速度很大,很难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把手中的球由静止释放后,球能竖直加速下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
D.抛出去的标枪、手榴弹等是靠惯性向远处运动的
2. 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s内
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
B. 前10s内甲在乙前,后10s乙在甲前
C.20s末两车相遇
D.相遇前,在10s末两车相距最远
3. 将一小球从斜面顶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小球落
在斜面上的速度方向与斜面成α角,如图所示,若增
|
大v0,小球仍落在斜面上,则角α的变化是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定
|
4. 电视画面每隔1/30s更迭一帧。当屏幕上出现一辆车匀速奔驰的情景时,观众如果注视车辆的辐条,往往会产生奇怪的感觉,设车轮上有8根对称分布完全相同的辐条,如图所示,则下列推测中错误的是
A.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4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不动的
B.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60°,则观众觉得车轮是不动的
C.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6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倒转的
D. 若在1/30s内每根辐条恰好转过355°,则观众觉得车轮是倒转的
5.
2006年5月的天空是相当精彩的,行星们非常活跃,木星冲日、火星合月、木星合月等景观美不胜收,而流星雨更是热闹非凡,宝瓶座流星雨非常壮丽,值得一观. 在太阳系中,木星是八兄弟中“最魁梧的巨人”,5月4日23时,发生木星冲日现象.所谓的木星冲日是指地球、木星在各自轨道上运行时与太阳重逢在一条直线上,也就是木星与太阳黄经相差180度的现象(如图所示),天文学上称为“冲日”.冲日前后木星距离地球最近,也最明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线速度
B.2006年5月4日23时,木星的加速度大于地球的加速度
C.2007年5月4日23时,必将产生下一个“木星冲日”
D.下一个“木星冲日”必将在2007年5月4日之后的某天发生
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 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
B、
C、
D、
7. 一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刹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12t-3t2,则它在3s内的行驶的路程等于:
A. 9m B. 12m C. 15m D. 24m
8. 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υ0,
A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 当用频率为2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υ0
C 当照射光的频率υ大于υ0时,若υ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照射光的频率υ小于υ0时,若增大照射光的强度和照射时间,也可产生光电子
9.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若甲轮的角速度为
,则丙轮的角速度为
A、
B、
C、
D、
10.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根细绳系住,若在绳的另一端用大小为mg的拉力拉物体A 时,A的加速度为a1,若在绳的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2,则
A. a1>a2 B. a1<a2
C. a1=a2 D.无法确定
11. 下列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伦琴射线管对阴极发出X射线时,对阴极中的原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只是原子从能量较高的定态跃迁到了能量较低的定态
B.放射性元素有γ射线放出时,元素的原子核的组成一定发生变化
C.由两种元素的原子核结合成一种新元素的原子核时,可能放出能量,也可能吸收能量
D.在核反应过程中能量不一定守恒
12. 如图所示,一物体以初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恰好能沿斜面升高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并去掉BC段,物体冲过C点后仍升高h
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h
C.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
D.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
二.实验题:(4+6=10分)
13.
有一种新式游标卡尺,它的刻度与传统的游标卡尺明显不同.新式游标卡尺的刻线看起来很“稀疏”,使得读数显得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正确读取数据.通常游标卡尺的刻度有10分度、20分度、50分度三种规格;新式游标卡尺也有相应的三种,但刻度却是:19mm等分成10份,39mm等分成20份,99mm等分成50份,以“39mm等分成20份”的新式游标卡尺为例,如图所示.它的准确度是____________mm;
用它测量某物体的厚度,示数如图所示,正确的读数是____________cm.
14.
如图所示为一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闪光照片的示意图,照片与实际大小的比例为1:10,对照片中小球的位置进行测量,相邻闪光像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均为0.5cm,标号1点与3点的竖直距离为1.5cm,标号3点与5点的竖直距离为2.5cm,则小球抛出的水平初速度为________m/s,若小球刚要抛出时,开始闪光照相,则标号为1的像点为第_______个像点(包括起始点)。(g=10m/s2)
三.计算题(8+10+10+14=48分)
15. 如图所示,质量M =0.1kg
的有孔小球穿在固定的足够长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F=1.2N 后,由静止开始沿杆斜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 取10m/s2)求:
(1)斜杆对小球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小球的加速度;
(3)最初2s 内小球的位移。
16. 物体A的质量m1=1 kg,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B的质量为m2=0.5 kg、长l=1 m,某时刻A以v0=4 m/s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的上表面,为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若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µ=0.2,试求拉力F应满足的条件.(忽略物体A的大小)
17. 地球上空有人造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们向地球发射微波.但无论同步卫星数目增到多少个,地球表面上总有一部分面积不能直接收到它们发射来的微波,请导出这个面积S与地球表面积之比的数学表达式.已知地球半径R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半径为R、高为h的球冠的表面积为
,球的表面积为
)
18. 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的模型,它的水平传送带的长度为L=8m,传送带的皮带轮的半径均为R=0.2m,传送带的上部距地面的高度为h=0.45m,现有一个旅行包(视为质点)以v0=10m/s的初速度水平地滑上水平传送带。已知旅行包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本题中g取10m/s2。试讨论下列问题:
(1)若传送带静止,旅行包滑到B端时,人若没有及时取下,旅行包将从B端滑落。则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多少?
(2)设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并设水平传送带长度仍为8m,旅行包滑上传送带的初速度恒为10m/s。当皮带轮的角速度ω1 值在什么范围内,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始终为(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若皮带轮的角速度ω2 =40rad/s,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又是多少?
(3)设皮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画出旅行包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s随皮带轮的角速度ω 变化的图象。(不必写出演算步骤)
![]() |
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13.
14.
15.解:
![]() | |||
![]() | |||
16.解:
17.解:
|
18.解:
![]() | ![]() | ||||||
![]() | |||||||
![]() | |||||||
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AD | B | C | C | D | B | B | AB | A | A | AC | CD |
13. 0.05 3.125
14. 1.0 3
15.(1)小球受力如右图所示,在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有Fcosθ-mgcosθ-N=0
f=μN=0.08N (3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在沿斜面方向上,
有Fsinθ-mgsinθ-f=ma
解得a=0.4m/s2 (3分)
(3)小球在最初的2s内的位移为s=at2=0.8m (2分)
16.解:物体A滑上木板B以后,作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A=µg ① 1分
木板B作加速运动,有:
② 1分
物体A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到达B的右端时,A、B具有共同的速度vt,则:
③ 2分 且:
④ 2分
由③、④式,可得: m/s2
代入②式得: N········· 1分
若F<1 N,则A滑到B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B的速度,于是将从B上滑落,所以F必须大于等于1 N
当F较大时,在A到达B的右端之前,就与B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必须相对B静止,才能不会从B的左端滑落。即有: 1分
所以:F=3 N 1分
若F大于3 N,A就会相对B向左滑下
综上:力F应满足的条件是 1分
17、因为同步卫星总是在赤道上空,其高度也是一定的.由它画一条到地球表面的切线,可见两极周围的区域内就收不到微波通讯.以m、M分别表示卫星和地球的质量,r表示卫星到地心的距离,T表示地球的自转周期,则对地球上质量为
的物体有
①
2分
对地球同步卫星有 ② 2分
又根据几何关系有 ③ 1分
以表示某个极周围收不到微波区域的面积,则
1分
其中高为h=R0(1-cosθ) ④ 1分 又地球表面积=4π
1分
地球有两个极,因而接收不到微波区域的面积与地球表面积之比为:
2分
18、(1) 物体在皮带上滑动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ma
物体匀减速运动 得vB=2m/s
物体平抛:x=vBt 得x=0.6m 即落地点距B端的水平距离为0.6m (4分)
(2)设皮带的角速度为时物体在皮带上恰好一直匀减速到v=10m/s,
运动规律对皮带有v1=r
对物体有 得
=10rad/s
则当为0~10rad/s 时符合要求;
(3分)
=40rad/s时皮带速度v2=
r,物体减速到v2再匀速运动到B端,则
减速位移s有 得s=3m<L=8m
物体从B平抛x2=v2t=3m (3分)
(3)如图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