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物理第一次统测试题

2014-5-11 0:29:15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物理第一次统测试题

物 理 试 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

1.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沿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和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经历的时间为t,则  

A.前半程速度增加3.5v

B.前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C.后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

D.后半程速度增加3v

3.一质量为m的人站在电梯中,电梯加速上升,加速大小为,g为重力加速度。人对电梯底部的压力为  

    A.      B.2mg    C.mg     D.

4. 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 

  A.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9N

  B.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是7N

  C.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2.5N

  D.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是11.5N

5.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b=5N,Fc=10N,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以Ff1、Ff2、F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Ff1=5N,Ff2=0,Ff3=5N

B.Ff1=5N,Ff2=5N,Ff3=0

C.Ff1=0,Ff2=5,Ff3=5N

D.Ff1=0,Ff2=10N,Ff3=5N

6.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和小球B上,圆环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上。现用水平F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使小球B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和环对杆的压FN的变化情况是 

  Af不变,FN不变

  Bf增大,FN不变

  Cf增大,FN减小

  Df 不变,FN减小

7.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 ~ 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 ~ 2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 ~ 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0 ~ 20秒内两车位移相等

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8.欲使在粗糙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静止,如图所示,可采用的方法是  

  A.在物体上叠放一重物

  B.对物体施加一垂直于斜面的力

  C.对物体施一竖直向下的力

  D.增大斜面的倾角

9.如图甲所示,某人正通过定滑轮将质量为m的货物提升到高处。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均不计,货物获得的加速度a与绳子对货物竖直向上的拉力T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以判断   

A.图线与纵轴的交点M的值am=-g

B.图线与横轴的交点N的值TNmg

C.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m

D.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质量的倒数1/m

10.如图所示,两根等长的直木棍ABCD相互平行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的倾角不变而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上部,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  

A.仍匀速滑下

B.匀加速滑下

C.可能静止

D.一定静止

 

            第Ⅱ卷(共110分)

11.(12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

  

  

 

(1)由上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________________m/s2.

12.( 12 分)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

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 、       .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 l和图线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13.(12分)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通过a点时,速度大小va=4m/s,方向向右,经过t=1s后,该质点在b点,速度大小vb=10m/s。求在这一秒内质点的速率最小时,距离a点多远?

14.(13分)如图所示,传送带AB段是水平的,长20m,传送带上各点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是2m/s,某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现将该物块轻轻地放在传送带上的A点后经过多长时间到达B点?(g取10m/s2

15.(14分)如图,氢气球下悬一吊篮,吊篮中有一人,静止于空中。气球、吊篮与人的总质量为M(不包括石块),当人将一质量为m的石块向上抛出,石块经t秒落回手中。求石块上抛过程中与人的最大距离。(空气阻力不计)

16.(15分)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2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后拉力大小减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受到的拉力F的大小

 (2)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g取10m/s2

17.(15分)如图所示,AB是系在绝缘细线两端,带有等量同种电荷的小球,其中mA=0.3kg,细线总长为58cm,现将绝缘细线通过O点的光滑定滑轮,将两球悬挂起来,两球平衡时,OA的线长等于OB的线长,A球靠在光滑绝缘竖直墙上,B球悬线OB偏离竖直方向60°角,求:

 (1)B球的质量

 (2)墙所受A球的压力大小

 (3)细绳中的拉力大小



18.(17分)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k=800N/m的轻弹簧两端各焊接着两个质量均为m=12kg的物体A、B,竖立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要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在上面物体A上,使A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经0.4s,B刚要离开地面,设整修过程弹簧都处于弹性限度内(g取10m/s2)。求:

 (1)此过程所加外力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此过程中力F的所做的功

08届高三物理第一次统测试题

物 理 试 题 答 案 卷

      姓名____  学号____      成绩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由上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______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是a=____________________m/s2.

12.(12分)(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以下各题请写出必要的解答过程以及必要的文字说明。务必在框内答题!

13.(12分)

 


14.(13分)

 

15.(14分)

 


16.(15分)

 


17.(15分)

 

18.(17分)

 

08届高三物理第一次统测试题

物 理 试 题 答 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C

C

D

A

C

C

B

ABD

B

11.1.20   5.40   12.00    0.21   0.60

12.(12分)(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 ……………………………  2 分

(2)匀速运动,1.937 ……………………………………………  4 分

(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 ………………… 2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 (或图线1反映

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4 分

13. (13分)

( 其它解法参考给分 )

14.(15分)0.57m

15.(15分)8.4   0.34

16.(15分)

17.(17分)(1)0.6kg  (2)N    (3)6N

18.(18分)(1)45N和285N  (2)49.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