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测试卷

2014-5-11 0:29:15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选全得4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质量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2.物体受到几个恒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撤掉其中一个力,而其他力保持不变,则物体在此以后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  C、抛物线运动  D、匀速圆周运动

3、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t1t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的结论正确的是

A.0~t1       B.t1t2

C.t1t2    D.t1t2

4、如图所示,小物体A沿高为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以初速度v0从顶端滑到底端,而相同的物体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从同等高度处竖直上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B.从开始至落地,重力对它们做功相同

C.两物体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同

D.从开始运动至落地过程中,重力对它们做功的平均功率相同

5.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和B质量分别m和2m,它们之间用轻质弹簧相连,在极短时间内对物体A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I,可知(  )

A.物体A立即具有速度,且VA=I/m    

B.物体B立即具有速度,且VB=I/2m

C.当A与B之间的距离最小时,A的速度为0,B的速度为VB=I/2m

D.当A与B之间的距离最小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I2/3m

6、如图是某弹簧振子在水平面内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振动系统在(   )

A.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动能和动量   

B.t3和t5时刻具有相同的势能和动量

C.t1和t5时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D.t2和t5时刻振子所受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盒子,放在水平面,盒的上面挂一轻弹簧,弹

簧下端挂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与盒底面用细线牵连,细线拉力

为F。若将细线剪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支持力减少F   B、地面支持力增加F 

C、球a处于失重状态   D、球a的加速度为F/m

8.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av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过时间tatb后落到与两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ta>tb, B.ta<tb  C. va<vb  D. va>vb

9.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所示的推力作用下匀速向右运动.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推力的大小,则

A.物块一定加速向右运动    B.物块一定继续保持匀速运动 

C.物块一定做减速运动直到停下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物块以后的运动情况如何变化

10、如图7-5-10所示,表示两列相干水波的叠加情况,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cm,波速和波长均为1m/s和0.5m,C点是BD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D两点都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的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cm

C.图示时刻C点正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

D.从图示时刻起经0.25s后,B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二.实验题:(总分20分)

文本框: 11.(4分)如下图用螺旋测微器测定某一金属丝直径,测得的直径为_  _mm;用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长度为     cm。

.

12.(6分)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找到了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A.将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上端固定于O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30得出周期。

(1)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_ (偏大或偏小)。

(3)如果该同学改正了错误,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做了2次实验,记下每次相应的线长度l1l2和周期T1、T2,则由上述四个量得到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是        

13.(10分)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一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_____.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_____运动.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O

X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9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4分)如图9所示,某人乘雪橇从雪坡A点滑至B点,接着沿水平路面滑至C点停止.若人与雪橇的总质量为70kg.表中记录了沿坡滑下过程中的有关数据,请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解决下列问题:(取g=10m/s2

 (1)人与雪橇从AB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多少?

(2)雪橇在BC段所受阻力恒定,则B C的距离为多大?

位置

A

B

C

速度(m/s)

2.0

12.0

0

时刻(s)

0

4

10

15、(14分)在某介质中形成一列简谐波,(1)波向右传播,在0.1s时刻刚好传到B点,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且再经过0.6 s,P点也开始起振,求:

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从t=0时刻起到P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止,O点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0及其所经过的路程s0各为多少?

(2)若该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0 m/s,且波形中由实线变成虚线需要经历0.525 s时间,则该列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16、(14分)气象卫星通常设置在极地轨道上,也叫极地卫星。其轨道倾角(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运行中始终通过两极点的上方。随着地球自转,这种卫星正对地面的经线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它的星下点轨迹可以覆盖整个地球,是观测整个地球的最合适的轨道。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地面上同一物体在两极处的重力与在赤道处重力之比为k,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公转的影响,认为地球为一均匀球体)

(1)如果气象卫星是在近似圆形轨道上运行,运行高度为h,求它的运行速度v;

(2)求地球自转的周期T;

(3)求气象卫星在轨道上运行过程中,该卫星相邻两次通过地球赤道上的同一地点的上方所需的时间t。

文本框: 17、(16分)如图所示,粗糙斜面其倾角为,底端通过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与光滑水平面连接,A、B是两个质量均为m=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B的左端连有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当滑块A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4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时,恰能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现撤去F,让滑块A从斜面上距斜面底端L=1m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若取g=10m/s2,sin=0.6,cos=0.8。求:

(1)滑块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滑块A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1

(3)滑块A开始与弹簧接触,到此后两滑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18、(16分)如图所示,两个小滑轮固定在相距为d的位置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滑轮,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绳子与小滑轮间的摩擦可忽略。在两个小滑轮的中点O处,挂上一个质量M=m的重物(重物可视为质点,挂绳长忽略不计),开始时两个小滑轮间的绳子水平,处于竖直方向的绳子足够长。

(1)先用手托住重物M缓慢降低手的位置,当重物M与手分离时,求重物M所处的位置P点距O点的高度

(2)将重物M从原来的位置静止释放,求重物M下降至P点时的速度大小

19.(16分)一圆环A套在一均匀圆木棒B上,A的高度相对B的长度来说可以忽略不计。A和B的质量都等于m,A和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f> mg。开始时B竖直放置,下端离地面高度为h,A在B的顶端,如图所示,让它们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当木棒碰到地面时立刻以碰前的速度大小反向弹起,不考虑空气阻力,木棒足够长,

求木棒第二次落地前瞬间的速度

文本框: ------------------------------------------密---------------------------------------------------------------------------封----------------------------------------------------------线--------

           班别:            姓名:             座号:
08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测试卷答卷

一、选择题答案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实验题:

11、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

13、(1)         ____________    __  ____     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解答题

14、

15、

16、

17、

18、

文本框: ---------------------------密-----------------------------------------------封--------------------------------------------------线----------------------------------------------


19、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C

BC

AD

ACD

AD

BD

BD

AC

A

BD

11.6.125 mm, (2分)  2.030  cm (2分)

12.⑴ BCD(2分)  ⑵偏小 (2分) ⑶ g=(2分)

13.(10分)

(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2分)

(2)匀速运动,1.937(2分)

(3)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匀速运动(2分)

(4)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2分)

14解:(1)从A到B的过程中,人与雪橇损失的机械能为:

        ①           (3分)

代入数据解得:ΔE =9100J             (2分)

(2)人与雪橇在BC段做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m/s2② (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③            

由②③ 得:140N                   (2分)

由动能定理得:              (3分)

 代入数据解得:36m                   (2分)

15、解:(1)①由图象可知,=2 m, 波速

②Δt=Δs/v=7.5/10=0.75s

P点到达波峰的时刻为Δt+0.1= 0.85s

由题意可知t=0时刻波刚好传到O点,起振方向向下,即O点振动了t=0.85s

t=4T+T/4

所以y0=-2cm,路程s0=34cm

(2)当波速v=20 m/s时,经历0.525 s时间,波沿x轴方向传播的距离,即,实线波形变为虚线波形经历了,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16、(15分)解:(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定律  (3分) 

 可得:                    (2分)

(2)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根据题意,质量为的物体在两极处和在赤道处的重力分别为:     (1分)   (1分)

又已知:     (1分)而又有:       1分)

解得:                   (2分)

(3)当卫星相邻两次通过地球赤道上同一地点的上方时,必须满足:时间应为地球自转的半个周期的整数倍时,即

*   ()           (2分)

由上各式联立可得:   ()   (2分)

17.(1)滑块A匀速下滑时,受重力mg、恒力F、斜面支持力FN和摩擦力F作用,由平衡条件有 mgsin=FN① ……………………(2分)

 FN=mgcos+F②……………………(2分)

联立①②并化简后得③……………………(2分)

代入数据解得动摩擦因数 ……………………(1分)

(2)撤去F后,滑块A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由动能定理有:

④……………………(2分)

代入数据得: ⑤……………………(2分)

  (3)两滑块和弹簧构成的系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当它们速度相等时,弹簧具

有最大弹性势能,设共同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有:

⑦ ………………………………(2分)

 ⑧  ……………………(2分)

联立⑤⑦⑧式解得Ep=1J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