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物理第二次月考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 时间100分钟) 20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 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位移相等 B.平均速度相等
C.速度变化相同 D.加速度相同
2.电子感应加速器是加速电子的装置。它的主要部分如图甲所示,划斜线区域为电磁铁的两极,在其间隙中安放一个环行真空室。电磁铁中通以频率约几十赫兹的强大交变电流,使两极间的磁感应强度B往返变化,从而在环行室内感应出很强的涡旋电场。用电子枪将电子注入环行室,它们在涡旋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同时在磁场里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沿圆轨道运动如图乙所示。若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则可用来加速电子的B—t图象中 ( )
A.第一个周期 B.第二个
周期
C.第三个周期 D.第四个
周期
3.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线圈匝数n1=1100匝,副线圈匝数n2=220匝,交流电源的电压u=
V,电阻R=44Ω,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A
C.电流表A2的示数约为1.4A
D.电压表的示数为44V
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空气阻力不计,则物体的机械能
A.一定增加 B.一定减少
C.一定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5.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坐标原点处的小物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拉力F随物块所在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线为半圆.则小物块运动到x0处时的动能为
A.0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6.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
B.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C.库仑总结出并确认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D.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现象
7.下面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中反映物体受力不可能平衡的是
8.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安装的一种电磁装置可以向控制中心传输信号,以确定火车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其原理是将能产生匀强磁场的磁铁安装在火车首节车厢下面,如图甲所示(俯视图),当它经过安放在两铁轨间的线圈时,线圈便产生一个电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线圈边长分别为l1和l2,匝数为n,线圈和传输线的电阻忽略不计.若火车通过线圈时,控制中心接收到线圈两端的电压信号u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ab、cd均为直线),t1、t2、t3、t4是运动过程的四个时刻,则火车
A.在t1~t2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t3~t4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在t1~t2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为
D.在t3~
t4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9.如图所示,平行金属导轨与水平面成θ角,导轨与固定电阻R1和R2相连,匀强磁场垂直穿过导轨平面.有一导体棒ab,质量为m,导体棒的电阻与固定电阻R1和R2的阻值均相等,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导体棒ab沿导轨向上滑动,当上滑的速度为v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为F.此时( )
A.电阻R1消耗的热功率为Fv/3
B.电阻R2消耗的热功率为Fv/6
C.整个装置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μmgvcosθ
D.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F+μmgcosθ)v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成 绩
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 6 | 7 | 8 | 9 |
答案 |
|
|
|
|
|
|
|
|
|
|
三、简答题:本题共2题,共计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0.(9分)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
(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
(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 ,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
(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 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11.(11分) 某同学要测量一节旧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仅有一个电流表、一个电阻箱、一个开关和导线若干,该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R(Ω) | 4.0 | 10.0 | 16.0 | 22.0 | 28.0 |
I(A) | 1.00 | 0.50 | 0.34 | 0.25 | 0.20 |
1/I(A-1) | 1.0 | 2.0 | 2.9 | 4.0 | 5.0 |
(1)若利用图象确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则应作
(选填“R- I”或“R- 1/I”)图象;
(2)利用测得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适当的图象;
(3)由图象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
(4)利用该实验电路测出的电动势E测和内阻r测与真实值E真和r真相比,理论上
E测 E真,r测 r真(选填“>”、“<”或“=”).
四、计算题或推导证明题:本题共5 题,共计69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2.(11分)为了安全,在高速公路旁通常有安全测距警示标记,提醒司机车距必须不小于200m的安全距离,若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的最高速度为120km/h,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弄清安全距离为200m的理论依据.查到两条相关的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以下问题。(g=10 m/s2)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s—0.6s之间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路面 | 动摩擦因数 |
干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 0.7—0.8 |
干碎石路面 | 0.6—0.7 |
湿沥青与混凝土路面 | 0.32—0.4 |
(1)在计算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应该取多少?为什么?
(2)在计算中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应该取多少?为什么?
(3)通过你的计算来说明200m为必要的安全距离.
13.(13分)
“神州六号”飞船的成功飞行为我国在2010年实现探月计划——“嫦娥工程”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飞船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月球近月轨道Ⅲ绕月球作圆周运动.求:
⑴飞船在轨道Ⅰ上的运行速率;
⑵飞船在A点处点火时,动能如何变化;
⑶飞船在轨道Ⅲ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14.(13分))如图所示,M、N为竖直放置的两平行金属板,两板相距d=0.4m。EF、GH为水平放置的且与M、N平行的金属导轨,其右端(即F、H处)接有一R=0.3Ω的电阻,导轨与M、N的上边缘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相距L=0.2m。现有一长为0.4m的金属棒ab与导轨垂直放置,并与导轨及金属板接触良好,金属棒ab的总电阻为r=0.2Ω,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1T。现有一个重力不计的正电荷,以v0=7m/s的速度从金属板的左端水平向右射入板间,为了使电荷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试求:
(1)ab棒应向哪个方向匀速运动(答左或右,不答原因)?ab运动的速度为多大?
(2)如果金属棒的质量m=0.4kg(取g=10m/s2),金属棒与导轨和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0.5,则拉动金属棒向前运动的水平拉力多大?
15.(16分)如图所示,MN是一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足够长的绝缘平板(右侧有挡板),整个空间有平行于平板向左、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在板上C点的右侧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个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物块,从C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右端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小物块返回时在磁场中恰做匀速运动,已知平板NC部分的长度为L,物块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1)小物块向右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小物块与右端挡板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
(3)最终小物块停在绝缘平板上的位置.
16.(16分)(14分)地球周围存在磁场,由太空射来的带电粒子在此磁场中的运动称为磁漂移,以下是描述的一种假设的磁漂移运动,在某真空区域有一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在x=0,y=0处沿y方向以速度v0运动,空间存在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在y>0的区域中,磁感应强度为B1,在y<0的区域中,磁感应强度为B2,且B1 与B2的方向相同,B1<B2,粒子在磁场区域内沿x方向作磁漂移运动,如图所示.
(1)问:磁感应强度B1与B2的方向如何?
(2)把粒子出发点x = 0处作为第0次通过x轴,求至第2次过x轴的过程中,在x轴方向的平均速度v与v0之比.
(3)若把粒子出发点x = 0处作为第0次通过x轴,求至第n次过x轴的过程中,在x轴方向的平均速度v与v0之比.(n为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