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物理第五次月考试题
时量 9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 潘金苗 审核人 毛金旺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共60分)
1. 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如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核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水下光源S向水面A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a,b两束,则
A.在水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间距 C.a、b两束光相比较,b光的波动性较强,a光的波动性较弱
D.若保持入射点A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a光先消失
3. 如图所示,将一空的薄金属圆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设水温均匀且恒定,且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空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则被淹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发现筒内空气体积在不断减小,则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A.筒内空气的压强在增大 B.筒内空气的温度在升高
C.筒内空气向外界放热
D.筒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4. 如图所示,M、N为平行金属板,分别带电+Q和-Q,带电小球用绝缘丝线悬挂在两金属板之间,平衡时丝线与M板夹角为θ,现将丝线突然剪断,带电小球在两板间(未与板接触之前)的运动将是:
A.平抛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 D.匀加速直线运动
5.
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线变阻器滑动触点P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A.伏特表V1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1的读数增大
B.伏特表V1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1的读数减小
C.伏特表V2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2的读数增大
D.伏特表V2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2的读数减小
6.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作用一段时间后,将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零,则在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理仍在运动)
A.物体速度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
C.物体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7. 如图所示在圆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里,一宇航员A静止(相对空间站)“站”在舱内朝向地球一侧的“地面”B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宇航员A不受重力的作用
B.宇航员A所受的重力和向心力都等于他在该位置所受的万有引力
C.宇航员A与“地面”B之间无弹力的作用
D.若宇航员A将手中的一小球无初速度(相对空间站)释放,该小球将落到“地面”B上
8. 一个重物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1匀加速上升,将F增大为2F(方向不变),加速度增为a2,则(不计空气阻力)
A.a2=2a1 B.a2<2a1 C.a2>2a1 D.无法确定
9. 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C.运动时间为 D.运动位移的大小为
10.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O、A、B、C、D为传播方向上的五个质点,相邻质点之间相隔1.0m,如图。t=0时刻波源O点开始向y轴正方向运动。经过0.10s它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而此时刻B质点开始从平衡位置开始向y轴正方向运动。由此可以确定
A. 这列波的波长为8.0m,周期为2.0s
B. 这列波的波速为10m/s,频率是2.5Hz
C. 在0.30s末D质点刚开始振动
D. 在0.30s末D质点第一次达到正向最大位移
11.
2006年2月10日,中国航天局将如图所示的标志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明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假想人类不断向月球“移民”,经过较长时间后,月球和地球仍可视为均匀球体,地球的总质量仍大于月球的总质量,月球仍按原轨道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将变大
B.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小
C.月球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将变大
12. 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沿曲线AB运动,从B点穿出电场,a、b、c、d为该电场中的等差等势面,这些等势面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直平面,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A.该粒子一定带负电
B.此电场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C.该电场的电场线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D.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动能不断减少
二、填空与实验题(共17分)
13. (6分)某学习小组,对研究物体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进行了改革,采用频闪数码照相机连续拍摄,在有坐标纸的背景屏前,拍下了小球在作平抛运动过程中的多张照片,经合成后,照片如图所示,D不是抛出点,O、A、B、C、D为连续五次拍下的小球位置,已知该照相机连续拍照的时间间隔是0.10 s,照片大小如图中坐标所示,又知该照片的长度与实际背景屏的长度之比为1:20.则:⑴由该图片可以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是 m/s;
⑵借助该图片,可以推算出该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m/s2.
14.
(12分)⑴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的直径为
。⑵用欧姆表粗略测得该金属丝的电阻约为3,另外,实验室内还提供了下列器材供重新测定该金属丝的电阻使用:
A.电源E(电动势约为3.0V ,内阻不计)
B.电压表V1(量程为0 ~3.0V ,内阻约为2kΩ)
C.电压表V2(量程为0 ~15V ,内阻约为10kΩ)
D.电流表A1(量程为0~0.6A ,内阻约为1Ω)
E.电流表A2(量程为0~3.0A ,内阻约为0.5Ω)
F.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Ω,额定电流2.0A)
G. 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2000Ω,额定电流0.7A)
H.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为获得尽可能高的实验精度,应选取的器材是
,请把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的测定金属丝电阻的实验电路原理图画在右侧的方框中。
三、计算题(本题共4题,共计43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 (10分)如图所示是我国某一优秀跳水运动员在跳台上腾空而起的英姿,跳台距水面高度为10 m,此时她恰好到达最高位置,估计此时她的重心离跳台台面的高度为1.2 m,当她下降到手触及水面要伸直双臂做一个翻掌压水花的动作时,她的重心离水面也是1.2 m.(取g=10 m/s2)求:
⑴从最高点到手触及水面的过程中其重心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她在这一过程中,她完成了一系列动作,则她可利用的时间为多长?
⑵设运动员的重心下沉到水面以下时才开始考虑水的阻力,之前水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入水之后,她的重心能下沉到离水面约2.8 m处,试估算水对她的平均阻力约是她自身重力的几倍?
16. (10分)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州”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飞船的火箭全长58.3m,起飞时总质量M0=479.8t(吨)。发射的初始阶段,火箭竖直升空,航天员杨利伟有较强的超重感,仪器显示他对仓座的最大压力达到体重的5倍。飞船进入轨道后,21h内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将飞船运行的轨道简化为圆形,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⑴求发射的初始阶段(假设火箭总质量不变),火箭受到的最大推力;
⑵若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用T表示,地球半径用R表示。请推导出飞船圆轨道离地面高度的表达式。
17. (10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0V,内阻r=1Ω,R1 =R3=5Ω,R2=4Ω,C=100μF。求:
⑴S断开时,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多大?⑵将S闭合后,流过R3的电量为多少?
18. (13分)在图⑴中 A和B是真空中的两块面积很大的平行金属板,A、B间的电压 UAB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⑵所示,在图⑴中O点到A和B的距离皆为l,在O处不断地产生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微粒,在交变电压变化的每个周期T内,均匀产生300个上述微粒,不计重力,不考虑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微粒产生后,从静止出发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设微粒一旦碰到金属板,它就附在板上不再运动.且其电量同时消失,不影响A、B板的电势。已知上述的T=1.2×10-2s.U0=1.2×103 V,微粒电荷量q=10-7C,质量m=5 ×10-10kg,l=0.6m。试求:
⑴在t=0时刻出发的微粒,会在什么时刻到达哪个极板?
⑵在t=0到t=T/ 2这段时间内哪个时刻产生的微粒刚好不能到达A板?
⑶在t=0到t=T/ 2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微粒中有多少个微粒可到达A板?
08届高三物理第五次月考试题答题卡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13.
14.
15.解:
![]() | |||
![]() | |||
16.解:
|
17.解:
18.解:
![]() | ![]() |
08届高三物理第五次月考试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C | B | AC | D | AD | D | BC | C | BCD | D | C | D |
13.2,10.
14.0.700mm, ABDFH, A外接限流分压都有可。
15.解:(1)这段时间人重心下降高度为10 m
空中动作时间:
得 t=
|

|
据动能定理:mg(h+Δh+h水)=fh水 (3分)
整理并代入数据得=5 ………………………………………………(2分)
16.解:(1)设火箭发射初始阶段的量大加速度为a,航天员受到的最大支持力为N,航天员质量为m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依题意和牛顿第二定律
………………(1分)
解得a=40m/s2………………(1分)
设发射初始阶段火箭受到的最大推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分)
解得:F=2.4×107N……………………(1分)
(2)设地球质量为M,飞船质量为m,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飞船受到地球的引力为飞船提供向心力………………(2分)
地面物体所受力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设物体质量为m′,则
……………………(2分)
解得:………………(1分)
17.解:⑴S断开时,由电路分压规律: 得R2两端的电压U2=4V, (2分)
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Uc=U2=4V。 (2分)
⑵S闭合后R1被短路,由分压规律有:, (2分)
得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c′=U2′=8V。 (2分)
流过R3的电荷量为△Q=C(U2-U2′)=4×10-4C。 (2分)
18.(1)设在t=0时刻产生的微粒在t1时刻到达A板,且t1<T/2,在此过程中微粒加程度
①
由 ②
t1<T/2,所以假设成立,该微粒在t1=2.45×10-3s的时刻到达A板。
(2)设在t=0到t=T/2这段时间内的t2时刻产生的微粒刚好不能到达A板,若再设此微粒在T/2~T时间内的t3时刻到达A板时的速度刚好为零。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

微粒在T/2时刻的速度
④
微粒在t2~t3时间内的位移
⑤
由④⑤式得t2=4×10-3s ⑥
t3=7×10-3s<T,所以假设成立,t2=4×10-3s时刻产生的微粒刚好不能到达A极。
(3)t2时刻产生的微粒在t3时刻到达A板时速度为零,并立即返回,设t3~T时间内一直向B板运动,则其位移s1为:
⑦
即该微粒一定会被B板吸收,在t=0到t=T/2这段时间内的t2时刻及其以后产生的微粒都不能到达A板。所以在t=0到t=T/2这段时间内能到达A板微粒的个数为:
另⑴t=0时产生的微粒若向A加速半周,则S0=
故打在A板上。
⑵设t时刻出发的微粒刚好不能达A,则加速位移
速度
剩余s2=l-s1减速度达A时速度恰为0
有 得t=4×10-3s时刻产生的微粒刚好不能达A板。
⑶从t=4×10-3s至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微粒都打在B板上并被B板吸收
则在t=4×10-3s至这段时间内产生的微粒中有N个微粒可到达A板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