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

2014-5-11 0:29:15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

时量 90分钟  满分 120分  命题  潘金苗  审题 杨高科

一、选择题(12×4=48分)

1.    如图所示:放射源产生的放射线可以通过铅盒穿孔射出,射线垂直进入水平匀强电场(方向未知)后,分成三束射线1、2、3,关于放射源产生的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线1是射线  B.射线2是射线

C.射线3是射线  D.射线3是射线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谱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B.三种射线,其中射线穿透能力最强

C.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换频道的

3.    如图(a) 所示,用手拿着绳子的一端上下摆动,保持摆动幅度相等,就会看到一列凹凸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设在t时刻波传到P点,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在此时刻质点A(在波谷处)加速度向上  B.在此时刻质点B速度向下

C.再过T/2时间,绳上波形如图(b) 所示

D.再过T/2时间,质点A向右移过/ 2的距离

4.     静止的列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恒定的功率起动,在开始的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列车

A.做匀速运动        B.速度和加速度都不断增加

C.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先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匀速运动

5.    如图,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米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米/秒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时到达质点a,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1秒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4秒<<5秒这段时间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增大    B.质点的速度逐渐增大

C.质点向下运动         D.质点f保持静止

6.    刘翔是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在奥运会的110m栏比赛中(直道),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旁边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

A、110m栏成绩       B、冲线速度

C、110m内的平均速度   D、110m栏比赛过程加速度的大小

7.    如图所示,S、S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个机械波波源,振幅为A,a、b、c三点分别位于S、S连线的中垂线上,且ab=bc.某时刻a是两列波的波峰相遇点,c是两列波的波谷相遇点,

A.a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B.c处质点的位移始终为-2A
C.b处质点的振幅为2A   D.c处质点的振幅为2A

8.    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如图(俯视图)中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9.    某滑沙场有两个坡度不同的滑道ABAB'(均可看作斜面),甲、乙两名旅游者分别乘两个完全相同的滑沙撬从A点由静止开始分别沿ABAB'滑下,最后都停在水平沙面BC上,如图所示.设滑沙撬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与水平面连接处均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撬上不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滑行的总路程一定大于乙滑行的总路程

B.甲在B点的动能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动能

C.甲在B点的速率一定大于乙在B'点的速率

D.甲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一定大于乙全部滑行的水平位移

10.   如图(a)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A、B在运动中彼此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图(b)为A、B相互作用前后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判断

A.A、B的质量之比为3∶2

B.A、B的质量之比为2∶3

C.A、B作用前后的总动能减小

D.A、B作用前后的总动能不变

11.  

11题图

 
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悬挂于O点.将小球拉起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0角,如图所示,在O点正下方有A、B、C三点,并且有.当在A处钉钉子时,小球由静止下摆,被钉子挡住后继续摆动的最大高度为hA;当在B处钉钉子时,小球由静止下摆,被钉子档住后继续摆动的最大高度为hB;当在C处钉子时,小球由静止下摆,被钉子挡住后继续摆动的最大高度hC,则小球摆动的最大高度hA、hB、hC(与D点的高度差)之间的关系是

A. ==   B. >>  C. >=  D. =>

12.   图为一横波发生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出波由0点从左向右传播的图像,屏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cm。在t=0时刻横波发生器上能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因为显示屏的局部故障,造成从水平位置A到B之间(不包括A、B两处)的波形无法被观察到(故障不影响波在发生器内传播)。此后的时间内,观察者看到波形相继传经B、C处,在t=5.5秒时,观察者看到B处恰好第三次出现波谷,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波的振幅为10cm   B.该波的波长为12cm

C.该波的周期为2秒   D.在t=5.5秒时,C处应显示为波峰

二、实验题(7+8=15分)

13.  S1S2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波源,它们发出两列波长均为l 的简谐横波,图中虚线和实线分别代表某时刻这两列波的波谷和波峰,

⑴在空间有很多条加强点的连线,试用笔线画出过P点的一条振动加强点的连线。

⑵填写下表中各项(下表中已给出四点,请再从AB两点中找出一个与给出的四点有相同特征的点填在第五列中)试由上表中数据归纳出振动加强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间的关系,应符合什么条件?答:                        

质点

P

Q

M

N

S1的距离

3l

2l

2.5l

S2的距离

2.5l

2l

1.5l

14.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小车受到合外力等于小沙桶和沙的总重量,通常采用如下两个措施:(A)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小车在小桶的拉动下带动纸带与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调整沙的多少,使沙和小沙桶的总质量m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请问:

①以上哪一个措施中有何重大错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改正了上述错误之后,保持小车及砝码质量M不变.反复改变沙的质量,并测得一系列数据,结果发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小桶及砂重量)与加速度的比值略大于小车及砝码质量M,经检查发现滑轮非常光滑,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且事先基本上平衡了摩擦力,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12+12+16+17)

15.  将一个动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我们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某一小球用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绳的另端固定在悬点上,当小球在竖直面内来回摆动时,用动力传感器测得绳子对悬点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绳子的最大偏角θ。

 


16.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直升飞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高时,运动员离开飞机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 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m/s.g = 10m/s2.

求:(1)运动员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 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17.   一辆车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子提升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开始车在滑轮的正下方,绳子的端点A离滑轮的距离是H。车由静止开始向左作匀加速的运动,过了时间t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θ,如图的所示。问:在这个过程中,车对重物做了多少功?

18.   如图所示,C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的小木块A和B,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B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和2v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 A、B始终未滑离木板。求:

⑴木块B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的位移;

⑵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


文本框: 岳阳县二中、远志学校高三联考 班级学号 考号 姓名 0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3.⑵答:                              

质点

P

Q

M

N

S1的距离

3l

2l

2.5l

S2的距离

2.5l

2l

1.5l

 

14.                           

 

                                           

 

                                         

                                         

                                            

15.解:



16.解:

 



17.解:


18.解:



0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联考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CD

C

B

B

CD

B

AC

AD

D

A

13.⑵答:  加强点到两个波源的距离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                            

质点

P

Q

M

N

A

S1的距离

3l

3.5l

2l

2.5l

4.5l

S2的距离

4l

2.5l

2l

1.5l

4.5l

 

((1)(2分),(2)表如上(每空格各1分,共5分)(1分)。)

14、(1) 主要错误是:A.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撩力;B.电源应改用6V交流电源;C.牵引小车的细线没有与木板平行; D.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 (每小点1分 ,共4分)

①(A)中平衡摩擦力时,不应用小桶拉动小车做匀速运动,应让小车自身下滑来平衡摩擦力即可.           (2分)

②由于小桶及砂的失重,拉小车的合外力F<mg,而处理数据时又将F=mg处理.因此,  。                  (2分)

15、设小球的质量为m,绳子长度为L,绳子拉力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各为F1和F2,小球摆至最高点时,绳子拉力最小

F1=mgCosθ…………………(1)  3分

小球摆至最低点时,绳子拉力最大

F2—mg=m …………………(2)   3分

摆动过程小球机械能守恒

)…………………(3)    3分

由以上各式得:cosθ==0.5 …………(4)   θ=600 …………(5)    3分

16.(1) 设展伞高度为h,速度为v0,落地速度vt = 5m/s,h0 = 224m, a = -12.5m/s2有    又  解得 h = 99m     5分

(2) 上述运动方式在空中时间最短

由    得自由落体时间  t1 = 5s            3分

展伞后匀减速运动  由  得展伞后运动的时间 t2 = 3.6s    2分

因此运动员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 tmin =t1+t2= 8.6s          2分 

17、解:

当绳子端点由A移到B时,重物升高的高度h=H/gsinθ-H,          2分 

重力势能增加为EP=mgh=mgH.          3分

设绳子端点到达B点时车速为v,此时重物上升速度v,由速度的分解

得v=v·cosθ            2分

另外,由s=     2分    而s=Hcotθ        2分

 得v=2Hctgθ/t             2分

故v=vcosθ=2Hcosθ·ctgθ/t,        2分

车对重物做功等于重物机械能的增加,所以

W=        3分

18.解:(1)木块A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B、C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V1。对A、B、C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3分

解得:V1=0.6V0               2分

对木块B运用动能定理,有:

           3分

解得             2分

(2)设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所用时间为t,由牛顿第二定律:

对木块A:,          2分

对木板C:,        1分

当木块A与木板C的速度相等时,木块A的速度最小,因此有:

                 2分

解得               1分

木块A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    1分

解法二:因AB在减速时加速度相同,则当A速为最小v2时,B速为v2+v0

则动量守恒有:mv0+m·2v0=(m+3m)­v2+m(v2+v0)

得v=2v/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