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物理复习电磁感应单元测试3

2014-5-11 0:29:15下载本试卷

广东广雅中学

08届高三物理复习电磁感应单元测试C卷

时间:1节课,总分120分

   班别: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__________

    1.(20分)如图在直径为D、电阻为R的细金属丝圆环区域内有一垂直于该圆环的变化磁场,其磁场的变化规律为Bktk为常数),求金属圆环中通过的感应电流。

   

  2. (20分)在磁感应强度为B=0.4T的匀强磁场中放一个半径r0=50 cm的圆形导轨,上面搁有互相垂直的两根导体棒,一起以角速度ω=103 rad/s逆时针匀速转动.圆导轨边缘和两棒中央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若每根导体棒的有效电阻为R0=0.8Ω,外接电阻R=3.9Ω,如图所示,求:

  (1)每半根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2)当电键S接通和断开时两电表示数。(假定RV→∞,RA→0)

     3.(20分)如图所示,一个被x轴与曲线方程y=0.2 sin(m)所围的空间中存在着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0.2 T.正方形金属线框的边长是0.40 m,电阻是0.1 W,它的一条边与x轴重合。在拉力F的作用下,线框以10.0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试求拉力F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4.(20分)如图所示,由导线制成的正方形框边长为L,每条边的电阻均为R,其中ab边材料较粗且电阻率较大,其质量为m,其余各边的质量均可忽略不计。线框可绕与cd边重合的水平轴oo’自由转动,不计空气阻力及摩擦。若线框从水平位置由静止释放,历时t到达竖直位置,此时ab边的速度为v,若线框始终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重力加速度为g,求:

  (1)线框在竖直位置时,ab边两端的电压及所受的安培力大小;

  (2)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线框横截面的电量。

5.(20分)如图所示,边长为L=2m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和一金属棒MN由粗细相同的同种材料制成,每米长电阻为R0=1Ω/m,以导线框两条对角线交点O为圆心,半径r=O.5m的匀强磁场区域的磁感应强度为B=0.5T,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且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金属棒MN与导线框接触良好且与对角线AC平行放置于导线框上。若棒以v=4m/s的速度沿垂直于AC方向向右匀速运动,当运动至AC位置时,求:(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棒AC上通过的电流强度大小和方向;

   (2)棒MN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

  

  

  6. (20分)如图所示,一个很长的竖直放置的圆柱形磁铁,在其外部产生一个中心辐射的磁场(磁场水平向外),其大小为B=k/r(其中r为辐射半径——考察点到圆柱形磁铁中心轴线的距离,k为常数),设一个与磁铁同轴的圆形铝环,半径为R(大于圆柱形磁铁的半径),圆环通过磁场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圆环平面始终水平,已知铝丝电阻为R0,密度为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1)圆环下落的速度为v时的电功率多大?

    (2)圆环下落的最终速度vm是多大?

  (3)如果从开始到下落高度为h时,速度最大,经历的时间为t,这一过程中圆环中电流的有效值是多大?

    附加题

    7. (20分)如图,光滑且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MNPQ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2 m,电阻R=0.4 W,导轨上停放着一质量m=0.1 kg、电阻r=0.1 W的金属杆CD,导轨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5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现用一在导轨平面内,且垂直于金属杆CD的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之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

    (1)证明电压表的示数U随时间t均匀增加。

    (2)判断外力F随时间t如何变化。

    (3)判断外力F的功率随时间t如何变化,并求出第2 s末时外力F的瞬时功率P

0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电磁感应单元测试题C卷

答案

  1.

  2.(1)每半根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1= 50V

  (2)当S断开时,外电路开路,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动势,为50V

  当S接通时,电流表示数A=12.5A

  电压表示数U=E-Ir=50-12.5×0.1 V=48.75 V

  3.

4.(1)FA= (2)

  5. (1) I=0.41(A),电流方向:N→M

  (2)棒MN所受的安培力FA=B2rI=O.2l(N) ,FA方向垂直AC向左。

  6.(1) (2)vm= (3)I0=

7.(1)U=0.4 t,可见电压表示数随时间均匀变化

(2)F=0.1 t+0.5(N),可见外力与时间成线性关系。

(3)PFv=(ktmaat=0.5 t2+2.5 t(W)可见F的瞬时功率与时间成二次函数关系,第2 s末:P=12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