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物理试卷 - 高中三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2014-5-11 0:29:15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三)

本试卷共17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地球大气层外有很多太空垃圾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每到太阳活动期,由于受太阳的影响,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开始增加,使得部分垃圾进入大气层,开始做靠近地球的向心运动,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太空垃圾受到的地球引力减小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B.由于太空垃圾受到的地球引力增大而导致的向心运动

    C.由于太空垃圾受到空气阻力而导致向心运动

D.地球的引力提供了太空垃圾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故产生向心运动的结果与空气阻力无关


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s。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3.如图示是由“与”门、“或”门和“非”门三个基本逻辑电路组成的一个组合逻辑电路,A、B、C为输入端,Z为输出端,在完成真值表时,输出端Z空格中从左到右填写都正确的是

A

0

0

0

0

1

1

1

1

B

0

0

1

1

0

0

1

1

C

0

1

0

1

0

1

0

1

Z

A.                              

B.

C.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4.如图所示,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沿曲线AB运动,从B点穿出电场,abcd为该电场中的等势面,这些等势面都是间距相等互相平行的竖直平面,不计粒子所受重力,则

A.该粒子一定带负电

B.此电场不一定是匀强电场

C.该电场的电场线方向一定水平向左

D.粒子在电场中运动过程动能不断减少

5.图示为示波管构造的示意图,现在xx/上加上uxxt信号,yy/上加上uyy—t信号,(如图甲、乙所示).则在屏幕上看到的图形是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如图ab所示,是一辆质量m=6×103kg的公共汽车在t=0和t=4s末两个时刻的两张照片。当t=0时,汽车刚启动(汽车的运动可看成匀加速直线运动).图c是车内横杆上悬挂的拉手环经放大后的图像,测得θ=150.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以估算出的物理量有

A.汽车的长度                     B.4s末汽车的速度

C.4s内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         D.4s末汽车牵引力的功率

7.如图所示,在一匀强磁场中有三个带电粒子,其中1和2为质子、3为α粒子的径迹.它们在同一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作匀速圆周运动,三者轨道半径r1r2r3,并相切于P点.设Tvat分别表示它们作圆周运动的周期、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以及各自从经过P点算起到第一次通过图中虚线MN所经历的时间,则

A.            B. 

C.          D.

8.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中点位置时,三个小灯泡L1L2L3都正常发光,且亮度相同,则

A.三个灯泡的额定功率相同
B.三个灯泡的额定电压相同
C.三个灯泡的电阻按从大到小排列是L1L3L1
D.当滑片P稍微向左滑动,灯L1L3变暗,灯L2变亮

9.如图,水平放置的三块带孔的平行金属板与一个直流电源相连,一个带正电的液滴从A板上方M点处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设液滴电量不变。从释放到到达B板小孔处为过程I,在BC之间运动为过程II,则(  )

A.液滴不一定能从C板小孔中穿出

B.过程I中一定是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C.过程I和过程II液滴机械能变化量的绝对值相等

D.过程II中一定是重力势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08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三)

物理试题答题纸

班级       姓名       得分

题号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0.(12分)

(1)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小球的直径,如图甲所示的读数是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如图乙所示的读数是        mm.

(2)如图所示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每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1=0.96cm,x2=2.88cm,x3=4.80cm,x4=6.72cm,x5=8.64cm,x6=10.56cm.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计数点“4”对应的速度为v    m/s.


11.(8分) 为了测定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现有的器材:“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秒表、砂桶与砂”,有人设计了下面三种实验方案:(1)增减砂桶内的砂,使木块匀速运动,并测出木块、砂与砂桶的重量;(2)用力F拉木板向左运动,并读出弹簧秤的示数,称出木块的重量;(3)让木块从木板顶端加速滑到底端,并测出下滑时间及相应各长度,如果这三个实验的操作正确无误,你认为哪个实验方案测动摩擦因数最准确而且最简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实验原理上对每个方案作出简要分析和评价: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方案(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2.(12分)现有一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在35~55Ω范围内,最大允许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 R0为保护电阻.

(1)实验室备有的定值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__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2)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的实物连接成实验电路.

(3)该同学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然后作出有关物理量的线性图象,通过图象求得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a.请写出与你所作线性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请在图丙的虚线框内坐标中作出定性图像(要求标明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c.图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r


13.(12分)按照经典的电子理论,电子在金属中运动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发生定向运动,便产生了电流。电子在运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将动能交给金属离子,而自己的动能降为零,然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重新开始加速运动(可看作匀加速运动),经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再与金属离子发生碰撞。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走的平均距离叫自由程,用表示。电子运动的平均速度用表示,导体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量为n,电子的质量为,电子的电荷量为,电流的表达式I=nes。请证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5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3分)下图是一种家用电熨斗的电原理图(额定电压为220V). R0是定值电阻,R是可变电阻(调温开关),其电阻值均不受温度影响.该电熨斗温度最低时的耗电功率为121W,温度最高时的耗电功率为484W.求:

(1)R0的阻值及R的阻值变化范围;

(2)假定电熨斗每秒钟散发的热量q跟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关系如右图所示,现在温度为20℃的房间使用该电熨斗来熨烫毛料西服,要求熨斗表面温度为220℃,且保持不变,问应将R的阻值调为多大?


15.(15分)如图所示,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短边的长度为L,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0,线框内有一垂直于线框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满足关系B=B0sin()。一光滑导体棒AB与短边平行且与长边接触良好,电阻也是R。开始时导体棒处于x=0处,从t=0时刻起,导体棒AB在沿x方向的力F作用下做速度为v的匀速运动,求:

(1)导体棒AB从x=0到x=2L的过程中力F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

(2)导体棒AB从x=0到x=2L的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热量。


16.(17分)如图所示,将质量均为m厚度不计的两物块A、B用轻质弹簧相连接,只用手托着B物块于H高处,A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将弹簧锁定.现由静止释放ABB物块着地时解除弹簧锁定,且B物块的速度立即变为0,在随后的过程中当弹簧恢复到原长时A物块运动的速度为υ0,且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已知弹簧具有相同形变量时弹性势能也相同.

(1)B物块着地后,A向上运动过程中合外力为0时的速度υ1

(2)B物块着地到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的过程中,A物块运动的位移Δx

(3)第二次用手拿着A、B两物块,使得弹簧竖直并处于原长状态,此时物块B离地面的距离也为H,然后由静止同时释放ABB物块着地后速度同样立即变为0.求第二次释放A、B后,B刚要离地时A的速度υ2

08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模拟测试(三)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C   2. C   3. C    4. D    5.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 A B    7. ACD    8. A C     9. B C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

10.(1)10.50(3分);1.731 (1.730~1.733均给分)(3分)

(2)1.92  0.768

11.(8分) 答案:方案(2)最准确、最简单  (2分)

(1)木块匀速不易调节和判断 (2分)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直接从弹簧秤中读出,与木板抽动快慢无关 (2分)

(3)时间、长度的测量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且测量过程和步骤较多 (2分)

12.(1)C(2分) (2)如图(2分)

(3)法一 a(2分)

b.如右图(2分)

c.纵轴截距的倒数(2分)

斜率除以纵轴的截距(2分)

法二 a(2分)

b.如右图(2分)

c.斜率除以纵轴截距的绝对值(2分)

纵轴截距的倒数的绝对值(2分)

13.(12分)证明:导体中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为:I=nes

根据电阻定律:R = (2分)  根据欧姆定律:R = (2分)

自由程内,电子在加速电场作用下,速度从0增加到,由动能定理:qU =(2分)

又由于(2分),可得出电阻率的表达式为:= (2分)

四、计算题:

14.(13分) (1)温度最低档,    (2分)

最高温度最高档 ,                    (1分)

解得 (1分),            (1分)

所以变阻器阻值范围是0到300Ω                    (1分)

(2)此时电熨斗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1分)

由图像知电熨斗每秒钟散发的热量q=440J              (2分)

要保持电熨斗的表面温度不变,则电熨斗的电功率P=440W (1分)

                                    (1分)

                                     (2分)

应将R调至10Ω.

15.(15分)解:(1)在t时刻AB棒的坐标为           (1分)

    感应电动势                        (2分)

    回路总电阻                         (1分)

    回路感应电流                      (1分)

    棒匀速运动  F=F=BIl                              (1分)

    解得:                     (1分)

    (2)导体棒AB在切割磁感线过程中产生半个周期的正弦交流电

    感应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2分)

    回路产生的电热                        (2分)

    通电时间                             (2分)

    解得:                            (2分)

16.(17分) (1)设AB下落H过程时速度为υ,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B着地后,A和弹簧相互作用至A上升到合外力为0的过程中,弹簧对A做的总功为零,

                                       (2分)

解得:                                          (1分)


(2)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力大小等于mgB物块刚着地解除弹簧锁定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大小等于mg.因此,两次弹簧形变量相同,则这两次弹簧弹性势能相同,设为EP.(1分)

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此时A物块速度为0.

B物块着地到B物块恰能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的过程中,A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3分)

得Δx=H                                                 (2分)

(3)弹簧形变量                                    (1分)

第一次从B物块着地到弹簧恢复原长过程中,弹簧和A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分)

第二次释放AB后,AB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机械能守恒得刚着地时A、B系统的速度为                                                 (1分)

B物块着地到B刚要离地过程中,弹簧和A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分)

联立以上各式得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