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2014-5-11 0:11:17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和附加题。第Ⅰ卷、第Ⅱ卷全体考生均须作答,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60分。附加题由文科考生作答,考试时间为30分钟,满分为40分。请将所有试题答案填在答卷纸上。交卷时只交答卷纸,试卷自己保留。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慰(jiè)  (bìng)发  (guī)丽  (fēn)围  互相攻(hàn)

B. (chàn) 头 缱(quǎn)  (gāng)风  愧(zuò)  归根结(dì)

C.俯(kàn )  (shē )帐  (chān)视  回 (sù ) (qióng)茕孑立

D.护(pì ) 脑(suǐ)  (quán)曲  (chù)恶  不可估(li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宿愿  脉膊   残羹冷炙   与时俱近

B.寒喧  启碇   以偏赅全   消声匿迹

C.媲美  蜕变   一泄千里   历尽苍桑

D.愧怍  逡巡   礼尚往来   昙花一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变幻的革命时期也是如此。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D.初春的校园,到处萌动着生命的气息,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不仅麦当劳把中国人带进一种新的餐饮方式,还使他们接受了一种新的行为举止。

B.如果一个人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先驱者们的成就能像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先驱们的成就那样清楚,那他就必定能对其他民族的成就给予应有的赞赏和了解。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和交通的进步,使不同种族、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的趋势正加速进行。

D.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

二、(9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

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庭顿关于现代化引起不稳定、现代化伴随着风险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验证。即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就是社会失调时期。这种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矛盾、冲突或人们的互动导致的紧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称为社会张力。当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释放出来。而这种无序的社会力量爆发就是社会危机或叫社会风险。

  这十几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并不是各方面完全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主要精力一度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甚至牺牲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去满足另一个阶层(群体)的利益。形成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和谐社会”的问题。

  要建设和谐社会,自然地波及作为执政党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党整合社会结构、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等等能力。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尽可能将社会转型的代价降低到最低程度,使整个社会结构协调与和谐,顺利渡过社会发展的阵痛期。           (选自《中国社会学网》作者:南京大学 朱力)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十几年来,我国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而忽略各种社会问题。

B.经济发展快速迅猛,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整个社会必然发展和谐。

C.我国社会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这种矛盾由社会结构内部不协调而产生的。

D.要使社会保持和谐发展,就必须从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引导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与“小康社会”相比,“和谐社会”更应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强化的往往是经济指标,“和谐社会”则是综合社会各要素而提出的目标。

B.陶渊明笔下的那个既稳定又怡然自乐的物质贫乏的世界绝对不是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理想。

C.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即时发现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避免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使社会始终在良性状态下运行。

D.构建和谐社会,是对我党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必须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使之回到有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zhuī),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军垓下          壁:筑营垒

B. 虞兮虞兮奈若何         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C.非战之也           罪:过错

D.纵彼不言,籍不愧于心乎?   独:独自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A. 汉骑追数千人。    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 今卒于此。      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C. 天之亡我,我何渡?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 不忍杀之,赐公。  今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0.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项羽在垓下被汉军重重围住,夜听四面楚歌,深感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美人相和,更添英雄末路之悲凉。

B. 项羽带八百人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被一老农所骗,陷在沼泽地,因此被汉军追及。

C. 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一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赤泉侯人马受到惊吓,只追赶了数里。

D. 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未过乌江,最后自刎而死。

第Ⅱ卷(共130分)

四、(31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题3分)

⑴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⑵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⑷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2.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10分)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请结合词的上阕,简要分析“几多愁”中词人“愁”的具体原因。(5分)

                                     

(2)词的下阕通过塑造“渔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5分)

                                      

13补写出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空1分)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⑵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渡扬子江》)

⑶日月忽其不淹兮,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⑷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⑸)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      

         。(张溥《五人墓碑记》)

⑹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五、(24分)

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4——17题。

城市与文化     (彭飞)

①到绍兴游沈园,纯因为陆游与唐琬凄艳动人的爱情悲剧所诱使。这座800年宋代私家园林,格局景致皆不出众,欣赏过苏杭精致园林,沈园像寻常小公园,雕饰简朴的亭台水榭,有待修整的荷花池,乏人问津的茶铺,灿烂阳光下显得格外冷清。

  ②然而,读过陆游《钗头凤》和《沈园》诗词,走在园林每一步都有了不简单的感受。跨过放翁桥,凝视宋池里翠荷田田,脑际闪现陆游名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谧静无人的冷翠亭,红鲤悠游自在的葫芦池,残垣叫人心惊的孤鹤轩,没有暗香红影的问梅槛,不期然低吟“桃花落,闲池阁”;望着入夏以来郁郁葱葱的“宫墙柳”,历史长年徘徊不去,陆游的黯然长叹萦绕耳际,唐琬的凄怆泪痕重现眼前。于是,不起眼的园林有了历史文化滋润,处处让人感动,再三流连,不舍离去。

  ③历史文化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经它轻轻点染,竟能散发历久不衰魅力。只要读过宋词,只要懂得陆游,只要曾经在感情道路上有过遗憾,便会不自禁地为沈园故事一再注入新元素,漫步寂寞花树间,黯然神伤。

  ④出了沈园旧入口,眼前是一座填平湖沼地兴建的新园林,进入观赏,都是仿古建筑,放眼尽属“假”山“假”石“假”池,形式上洋溢宋代风采,却是一具缺了灵魂的躯壳。没有了文化意味与历史感受,再华美园林也不过一个主题娱乐公园,仅供人拍摄婚纱外景彩照,激不起心灵共鸣。

  ⑤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一个失去灵魂的城市,宛如高价商店陈列品,以一组无意义的数字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而文化其实就是生活,遗弃根与泥土般的血缘联系,城市将是一座空中浮城。

  ⑥土生土长的绍兴人怀念着老绍兴城,水道纵横,划着乌篷船行遍全城,生活内容如同鲁迅笔下的“故乡”。二十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河道萎缩,多已成了臭水沟,“桥乡”里竟已难得见到像样的桥。鲁迅故居前的街道遭截断围堵,建成流行步行街,筑起收费亭,入门票一年内涨了一倍。鲁迅故居被妥善保护起来,却也从此与大众生活隔绝了,进出的只有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故居左右涌现的是一间间贩卖鲁迅文化品牌的旅游商店。

  ⑦中国有“古城卫士”之誉的阮仪三教授曾大声疾呼:城市建设中弥漫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请不要再让城市失去记忆,不要再千城一面!他指出,人们经常误解保护古城就是恢复历史遗迹,重建古建筑,热衷于盖庙修塔,新建传统特色街,以至于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一味追求经济回报。他们保护古城不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存,而是用作展览旅游,这无疑是反文化的短视行为。

  ⑧城市文化须要百年千年的沉淀积累,有一群具备人文素养的居民生活其间,继承它,维护它,滋养它,丰富它,最终形成文化名城。然而,毁灭这些文化几乎是弹指间工夫,一个错误行政决定,辛苦铸建的基业顿时灰飞烟灭,万劫不复。

  ⑨绍兴回来整理数码相册,印象最深刻的仍是鲁迅童年乐园--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角的鲁迅小书桌,以及闹市中心的古轩亭口,车辆人潮熙攘的秋瑾纪念碑。仔细重看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与《药》,绍兴在心中又增加了重量。

⑩电视新闻正播映牛车水夜市重现,纯粹商业经营思维,精心打造崇洋媚外的“China Town”。广合源街沾满早年移民血泪的猪仔馆,史密斯街记录辛亥革命的梨春园,余东璇街口郁达夫流连的蓝天大酒店,战前华族风云人物活动的同济医院,或遭改装或被冷落而凋零。每年各类大型艺术文化演出与展览来了又去,习惯地热闹一番,然后曲终人散。

  ⑾生活在这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

                         (选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14.文章开头两段,用大量的篇幅叙说到绍兴游沈园,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15.试分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的深刻含义。(7分)

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3分)

                                 

⑵生活在这一座失忆的城市,或许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文化。(4分)

                                 

16.文章第⑦段,作者借阮仪三教授的“疾呼”,抨击了城市建设中的“反文化的短视行为”,请问,这种“反文化的短视行为”具体表现是什么?(6分)

                                    

17.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文化城市”应具有怎样的特征,请分条加以说明。(6分)

                                    

六、(15分)

18.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5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田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称整齐,字数不得增减。(5分)

  我们的祖国地处亚洲东部,面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在这个辽阔的土地上,有广大的沃野,有江河的众多,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有山脉的纵横,还有丰富的矿藏,有茂密的森林

改写:                                 

20.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次“什么是幸福”的社会调查活动,请你根据随机调查的10个行人的回答,写出一条对幸福的调查结论(不超过20个字)(5分)。

调查问题

什么是幸福?

调查记录

①三轮车夫:有钱就是幸福。  ②匆忙的白领:有闲就是幸福。

③下岗工人:有工作就是幸福。 ④失去双亲的人:父母在就是幸福。

⑤捡破料的人:多捡些垃圾就是幸福。 

⑥高考落榜生:考上大学就是幸福。

⑦双目失明的姑娘:能看见就是幸福。 

⑧轮椅上的瘫痪病人:站起来就是幸福。

⑨高三老师:每周放一天假就是幸福。 

⑩小学生:妈妈能带上我上公园玩就是幸福。

调查结论

答:                 

七、作文(60分)

请以“责任”为题目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附加题:(40分,文科考生做)

注意:做在答案纸上

1.《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口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岗’。”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至少有三点绝妙之处。请分别写出。(9分)

                                 

                                 

                                 

2.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尴尬的事情,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利用巧妙的语言就可以化解困境,并获得幽默的效果。根据语境,如果你就是那位导游,你怎样回答旅游者的问题?请填写下面的空格,并对其幽默效果进行分析。(11分)

有一个导游陪同旅游团到某一个历史名城参观。旅游者:“请问这个城市有什么大人物诞生在这里?”导游一下子茫然了,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但他非常机敏地说:                    。旅游团里的人听了一齐哈哈大笑。

答:空格:                            。(5分)

分析:                             。(6分)

3.近来,随着央视易中天“品三国”和于丹“说论语”“庄子”的热播,国人再次掀起经典阅读的高潮,易中天和于丹的书也一时洛阳纸贵。对此有人批评,有人欢迎。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的呢?请先说明你的看法,再用不少于200字的内容说明理由。(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