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7

2014-5-11 0:11:03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人:杨妙       审核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42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A.绿(lù)林    打(hāng)  饮(chuò)   (juàn)永

B.慰(jiè)  游(yè)   回(sù)   大(nuò)

C.粗(kuàng) (mù)地   (qiào )首   (zuì) 尔

D.(hún)沌  (níng)愿   悲(chuàng)  龙(jiāo)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测试的功能,是辅导我们分辩出什么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因子,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和丧失时,会比较镇定从容,妥贴地排出轻重缓急。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恳的泥土之上。

C.落日跳跃着、颤抖着降落,先是纹丝不动,突然它颤抖了两下,往下一跃,于是只剩下了一半。

D.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澜灯灺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掂念它。

3.下列各句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一组词是(  

(1)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灰迟早会_______得一干二净。

(2)中午一过,太阳刚偏西,就变得不怎么显明了,像一枚灰白色的硬币,冷冷地_______在西边天空。

(3)我年纪轻一点的时候,就在那儿______了好些光阴,像和风一样地在湖上漂浮。

  A.剥蚀   停住   消耗         B.脱落   停住   消耗

  C.脱落   停驻   消磨         D.剥蚀   停驻   消磨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能用括号内成语替换的是(  )

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意,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不以为然)

B.“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功亏一篑)

C.你不可能设想在一个没有空气和水的星球上,滋长出如此斑斓多彩的生命。(光怪陆离)

D.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杞人忧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

B.若遇到风和日丽的午后,不但你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奇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C.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经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这样去做。

D.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B.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

C.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叫道。

D.从巴黎带来的华文报纸和英文书看完了,这成了最严重的事态,因为在下一个钟头、下一刻钟、下一分钟,你就不知道该干什么。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C。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待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C,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C。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7.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8.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9.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气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土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1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醉则更相枕卧/作《师说》贻之     B.自余僇人/何其然也

C.则施施行/吾尝跂望矣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车柔以为

12.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望西山,始指

A.而学于师      B.顺流而

C.入深林,穷溪    D.孤舟之嫠妇

13.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客有吹洞箫者

C.凌万顷之茫然              D.惑之不解

14.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都是写于贬谪期间,都写出了作者情怀的变化,最后都陶醉于自然之中,乐而忘返,在自然山水中获得了解脱和超越。

B.“始得“二字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构成了行文的线索。

C.本段以短句排比为主,有急促之势,体现了西山之吸引力及自己主动迫切之情。本段和文章第一段作者游西山的感受一样,西山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D.《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怪特”的西山与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征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II卷(108分)

四、(30分)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分一题)

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④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

                                         

⑤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始得西山宴游记》)

                                       

 16.补写下类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一个空格一分,任选5小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 《沁园春·长沙》)

②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

④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上)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 驾一叶之扁舟,       。(同上)

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

⑦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早梅》)

17.文学常识填空(4分,一个空格一分,任选2小题)

①张洁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      的作家,作品有《无字》、《        》等。

②“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语出唐代诗人宋之问的____(作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语出唐边塞诗人   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苏轼和苏辙、___ 并称三苏”,他称赞________为”文起八代之衰”。

④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等。

18.诗歌鉴赏 (6分,3分一题)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

望 春  柯灵

离开龙山,又是一度月圆。小巷寂静的生涯,已渐觉相安若素;而且俗务困人,每天被琐屑的工作缠绕,也不复再有余裕坐对幽窗,悠然作遐想。只是龙山的望春花,至今还频来相扰,使人难忘。

龙山山腰的宿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种着两树高大的梧桐,三四棵矮小的黄杨,一株望春花。我迁入宿舍的时候,正是风雪连天的寒冬,梧桐早已落叶,望春花也只剩着疏落的空枝;惟有终年常青的黄杨木,还透示着几分生意。时节推移,渐渐由冬转春,气候虽已日渐暖和,大地却还沉睡未苏;第一个泄露了春讯的,就是那一树望春。草未曾茁青,树没有抽芽,望春花却在濯濯的枝头,开起了满树银白的花蕾。宿舍里深通世故的女佣,有意无意地说:“望春花开了,春天就快要来了!”

从那时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一天早晨,和同居的朋友在院前小立,我说:“望春花开得这样早,怕等不到春事烂漫,就要零落了罢!”朋友冷漠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外,他说:“望春真是最难看的花了!枝干僵秃,有花无叶,让它零落了也好!”更出我意外的,此后他竟几次表现对望春的嫌厌。我觉得很不平,有一次对他说了这样带刺的话:“放心罢,朋友!望春花不是为你开的,它并不要你赏识!”朋友还说:“谁教它开在这里,让我看见呢?”我怃然,没有再开口。

每天午后,柔阳拨逗着春意,蜜蜂翅上驮着薄薄的东风,在黄杨木上纷飞。同居的伙伴们都到山麓去了,我总独自伫立院前,对望春作许久的顾盼,而且常不免为它担忧:“花开得早,自然也就谢得早,来时寂寞,去时冷落,岂不辜负了大好的春光!”——眼见望春花欣欣地开放,粉妆玉琢,洁白如雪,我越是倾心怜惜,我的隐忧也越是深切。

不幸的预想常常容易出现,春意盎然的一天早晨,紫槿花红出墙头,我终于发现望春的残葩零落在院中的草地上了。我像亲自串演了一出人间的悲剧,心头浸蚀了无名的怅惘。

我曾要决定,要为这素馨的花树写一篇童话:假定望春花是一个追求光明的少女,春天就是她理想的王国。肃杀的严冬使她发愁,料峭的寒风使她颤粟,她决定独自出发,向天涯海角寻觅春天。跋涉了无数山水,饱尝了无限苦辛,当她听见南国的燕子送来第一声呢喃,冬眠的蛰虫打了第一个呵欠,她知道自己的愿望快要达到,激动得发狂,立刻在寂寞的大地上,展开惨白的笑靥,报告了春天的消息。于是风暖了,草绿了,花开了。但春天刚来,自己却已经憔悴,在春阳温暖的怀中,作了含泪的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我立下心愿要为望春抒写。但只恨自己才分太浅,几回铺,几番搁笔,我终于没有写成。

人事倥偬,如今我已离开了龙山,望春花的故事却依然频来相扰,甚至见她化为白衣的少女,婉转轻愁促请我对她践约。几日以前,因事偶上龙山,便去看看院前的望春,现在已经是绿叶成阴,迥非往日的丰姿了。我想,望春有知,对那过去的旧梦,怕也早如隔世,淡然忘却了罢?果然,那么我的心愿,这样也就算偿!

19..结合原文品读“我对这满树含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它杞忧”后,请回答:(4分)

(1)作者为什么会“发生好感”?(2分)

                                         

(2)作者又为何“为它杞忧”?(2分)

                                       

20.为了更好地表现望春的特点和“我”对望春的特殊情感,文中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试找出两处并简要加以说明。(6分)

答:一处是                                    

二处是                                      

21..“我”对望春花充满了深情厚意,请分析望春花在“我”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4分)

                                       

22.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住在龙山时,庭院里的一树望春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离开一年以后,仍是难以忘怀,每次想起都遐思无限,心中怅然。

B.文中用了“杞忧”“担忧”“隐忧”“怅惘”等词语,表明了作者对于望春花以及与望春花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着美好追求的人们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C.作者善于选用细小的素材来表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一树寻常的望春花在作用笔下却成了一个鲜活灵动、有着深厚意蕴的形象,成了一种精神象征。

D.全文以空间转换为线索,其中穿插着丰富的想像,思路清晰而明朗;首尾以“频来相扰”相呼应,中间缝合紧密,结构严谨。

E.语言疏于雕琢,不刻意求工,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特别是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使得所描绘和赞美的事物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请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内容自选,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