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8

2014-5-11 0:11:03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

I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8分,每小题2分) 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偻 gōu   慰jiè   当 gōu    自怨自 ài

B.吸yǔn   热chì   阴 mái    面面相

C.守 kè   干 biě   透tī     妄自薄 fěi

D.唤zhāo   饿piǎo  休 qì    脉含情 m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http://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A.寥廓  急躁  按部就班   遗笑大方

B.枕藉  喧嚣  良辰美景   沧海桑田

C.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D.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可是目前医学界对它爱莫能助

B.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

C.难道我不该与土地休戚与共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不仅信息技术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B.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研究中心的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一颗恒星正以每小时一百五十万英里飞离银河系。

C.英国伦敦高等法院日前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成立。

D.人类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关注。

二、(8分,每小题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 造 血 液

人体中流动的红色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全血。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在临床使用上很多情况不需要全血,只采用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来治疗。因此,人造血液也不需要与全血成分完全一致。现在已有血浆代用品上市,血小板代用品也已经开始研究,目前许多国家着重于开发红细胞代用品。血液中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能携带氧气。如果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人造血液的关键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既然是救命的血,安全自然是第一需要。由于人造血液制备工艺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所以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此外,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我们所说的血型一般是指ABO血型,是按红细胞膜上所含有的抗原来分型的。因为用血红蛋白组成的人造血不具有红细胞膜,没有抗原就不会与体内已有的抗体产生交叉反应,所以人造血适用于任何血型,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特别是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医生只需直接为病人输入人造血液,而不必先检测患者是哪类血型,然后再费时去寻找与之匹配的血液,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人造血液的优越之处还在于它可以大量地制造,保障医疗用血的充足供应。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的人造血液,有丰富的原材料来源。我国目前研制的人造血液以牛血红蛋白为原料,而法国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海蚯蚓的沙滩小虫的血液也适合制造人造血液。另外,人造血液的一大优势还在于它能够长时间地保存。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普通血液在专门的储存条件下只能保鲜42天,如果超过这个时间,血液就有可能变质,而人造血的保存期可以长达数年。以血红蛋白为基质的人造血液是红色溶液,冻干后为红色或暗红色粉末。如果有需要,只需将干粉状的人造血溶解在特定的液体中便可以向病人输注。由于不需要血型匹配,并且携带、保存方便,因此在发生战争或者大规模灾害时,人造血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5.下列对“人造血液”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包含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的血液制品。

B.人造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成分组成的血液制品。

C.人造血液是人工制造的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的血液制品。

D.人造血液就是人工制造的用于医学治疗的血浆代用品。

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还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

B.不能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代用品就无法研制出来。

C.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是制造人造血液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D.如果攻克了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这个惟一的难题,人造血液就可立刻制成。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成分输血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制品,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B.由于制造过程中加入了病毒去除或灭活工艺,因而输入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液污染而导致的疾病的传播。

C.人造血液能长时间地保存而永不变质,携带和保存都很方便,特别适合于紧急医疗救援。

D.输入人造血液可以不必再考虑不同血型的匹配问题,人体不会对它产生排斥作用,可以真正做到“一血通用”。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造血液可以避免因血源污染而导致的疾病传播,因此能有效地杜绝目前时有发生的因输血引起传染性疾病的医疗纠纷。

B.因为人造血液可以大量地制造,不远的将来,人造血液也许会成为普通患者都可以输得起的放心血。

C.人造血液可以以动物血红蛋白作为造血原料,这种原料来源十分丰富,使得人造血液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D.目前先进的医学技术强调的是成分输血,随着人造血液技术的提高,今后在临床上不再采用全血输血。

三、(8分,每小题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日:“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①,踞虎豹,登虬龙②,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③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④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 ①蒙茸:杂乱的草。②虬龙:指盘曲而古老的树。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畴昔:往日。这里指昨日。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安所得酒乎         ②道士笑,予亦惊寤

B.①履巉岩,蒙茸        ②至则草而坐,倾壶而醉

C.①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

D.①攀栖鹘之巢         ②正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归谋诸妇          ②侣鱼虾友麋鹿

B.①凛其不可留也        ②洋洋与造物者游

C.①藏之久矣,待子不时之需  ②醉则更相枕

D.①予亦悄而悲         ②輮使之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  )

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

⑤曾明月之几何        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A. ②③⑥   B.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第Ⅱ卷(各类题型,共76分)

四、(22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此良夜何?(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 平 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15.补写出所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http://www.xhyww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五、(14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流泪的滕王阁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株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风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谴受贬,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独角戏”正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浮沉,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厚积”是为了“厚发”,王勃客居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藉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骛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杆。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脸。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行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遥矣。无人识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每有一文,海内惊瞻”(杨炯语)。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二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 / 躲在云层下 / 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 / 面对江水恸哭。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数点扁舟向斜阳”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人无语,惟有惘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惘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2003年第10期)

[ 注 ]据《唐才子传》载,王勃因溺水而亡。

16.开篇说:“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这里“期待的身影”指的是谁?“赣江”与被寻找的这个人有什么关系?(3分)

17.文中说:“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从全文看这里的“伤痕累累””有什么含义?(3分)

18.文中说:“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结合文意,分析其中含义。(4分)

19.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谈谈你的看法。(4分)

六、(10分) www.xhyww.com  兴化语文网

20.下面是《每日新闻》上刊载的一段文字,请概括它的核心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千叶学艺高校的高桥邦夫校长指出:“不采取任何教育措施让孩子自由在网上浏览就如同让没考驾照的人在高速公路上急驶一样危险。”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上网已渐渐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从网上得到的并不完全是对学生有利的信息。毒品、暴力、色情等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害的东西也非常多。如果孩子不懂网上的规则,还有可能在无意中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违法行为,常见的如把CD上的歌曲复制后在网上播放,制造或发送带有病毒的电子邮件等。但是因此就禁止孩子上网,势必会使孩子跟不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桥校长的意见是在进行网络规则、网络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孩子分辨哪些是有益信息,哪些是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是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也是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答:

21.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4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             
22.下图是江苏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会徽,请你说说它的设计意图,三点即可。不超过50字。(3分)

 

七、(30分)

   请以“沉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答卷

I卷(选择题 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Ⅱ卷(各类题型,共76分)

四、(22分)

13.(8分)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分)

(1)                                  

                                    

                                    

(2)                                   

                                    

                                    

15.(8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p

(3)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4)问渠那得清如许,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五、(14分)

16.                                   

                                        

                                       

17.                                     

                                        

                                       

18.                                     

                                        

                                       

19.                                     

                                       

                                        

六、(10分) ww

20.答:

21.答:             

22.

 

七、作文(3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语文答案

1.C(A当 gòu 自怨自 yì B 吸shǔn D唤zhào 脉含情 mò)

2.B(A贻笑大方 C沉湎  D灰烬 真知灼见)

3.C(A项中的“爱莫能助”的意思为:虽然同情,却不能给人以帮助。不合语境;B项中的“连篇累牍”的意思为:形容文辞累赘或篇幅冗长,不合语境;D 项应为“无可非议”)

4.D(A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放在“信息技术”后面;B成分残缺,在“飞离”前加“速度”;C“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

5.A( B陈述的对象是“人体中的红色血液”。C.人造血液是用于医学治疗,并非“取代人体内的红色血液”。D.血浆代用品只是人造血液中的一种。)

6.D(“合成出负责搬运氧分子的血红蛋白”是关键性难题,并非“惟一的难题”。)

7.C (原文中并无“永不变质”这一信息。)

8.D (D项推断过于绝对化,因为今后全血输血还有可能部分存在。)

9.B[A:前者作“但是”讲,表转折;后者作“回头”讲,动词。B:披:拨开。C:前者作“恰巧、正好”讲,副词;后者作“共同享用”,动词。D:前者作“高耸”讲,动词;后者作“端正”讲]

10.B[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B: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C:前者表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D:前者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后者是代词,译为“这样”]

11.A[④⑤不是写景]

12.A[不只是泛舟,还有爬山,描绘的不是江上景色,而是山间草木,景色是“峭拔”,而非“清幽”]

13.(1)怎样度过像这样美好的夜晚?(“如……何”译为“怎样……呢?”或“把……怎么样呢?”译出1分,句顺1分)

(2)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反”1分,“中流”1分,“听”1分,“所止而休焉”1分)

(3)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开始。(“向”1分,“于是”1分)

参考译文: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

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14.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1分)“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1分)“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1分)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1分)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1分)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1分)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或答表现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1分)

16、指的是王勃;(1分)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2分)

17、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1分)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1分)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1分)

18、选择永远敞开的门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是条坦途,而选择那扇关着的门,可能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遗憾。(2分)王勃如果“一心为文”,那它就选择了永远敞开的门,但他不甘寂寞,走上仕途,选择了那扇对他来说关着的门。(2分)

19、文章追思王勃视点独特, 既写王勃过人才思、昂扬的精神,又写误入官场、触怒龙颜,落泊而死的悲剧,(2分)从人生道路的角度慨叹王勃误闯官宦之门,误失挥洒才情于文学的殿堂,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2分)

20.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培养、网络信息、判断能力)(3分)

21.③④②①

22.①体育运动的动感十分强劲,充分体现了运动的力量、速度、机敏;②会徽的形态为一形多义,可意会为田径冲刺、激流振臂、投掷前倾、赛车竞技等多种运动姿态;③图形内含江苏的简称字母“S”和十六运的“16”两个元素;④用传统的毛笔书法笔锋,具有中国特色。⑤点名运动会的时间和地点。(本题共6分,答出1点得2分,答出3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