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
命题人:杜萍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七道大题,
满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只交第Ⅰ卷的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浸渍(zì) 颓圮(pí) 青荇(xìng) 油纸伞(shǎn)
B、漫溯(sù) 跫音(qóng) 窈窕(yǎo) 愀然(qiǎo)
C、棹歌(zhào) 潜力(qiǎn) 蜉蝣(fú) 樵夫(jiāo)
D、似的(shì) 载重(zài) 彳亍(chì) 长歌当哭(dàng)
2、选出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 )
A、廖廓 沧茫 峥嵘 拜谒 B、长篙 竟技 寂莫 殒身不恤
C、形骸 契约 编缉 游目骋怀 D、谍血 慰藉 斑斓 金壁辉煌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①教师可以不必________于统一的模式,而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组织课程,体现教师的专业自由性。
②共产党人从不________自己的观点,公然宣称严厉惩罚党内的任何腐败分子。
③现在,________是这条被悬崖绝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________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
A、拘泥 隐讳 不仅/而且 B、拘束 隐晦 无论/还是
C、拘泥 隐讳 无论/还是 D、拘束 隐晦 不仅/而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家齐聚一堂,欢迎这位从海外归来的莘莘学子。
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C、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幅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D、日本小泉首相不顾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反对,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真是一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家伙。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B、布什政府一向致力于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当然可以大张旗鼓地炫耀一番。
C、我们不反对那些不按照国际有关公约规定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危害别国航天安全的霸权主义行为。
D、由于刘翔在奥运会上打破了欧美选手长期垄断短距离障碍赛的局面,使众多中国田径运动员增强了冲击 2008 年北京奥运会金牌的信心.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鲜红的血液是“生命之泉”,在全身一刻不停地循环流动,维持新陈代谢,调节生命活动。当由于受伤或生病,人体血容量减少到一定数量时,生理活动便受到干扰,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及时而适当地输血,可使生命之树枯木逢春,生机勃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为了输血,前人曾经在黑暗中长期摸索,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无策。当时意大利米兰有个名叫卡鲁达斯的医生提出,直接给教皇输入人血,可以救治。他残酷地割开三个男童的动脉血管,用手工制造的粗大注射针头,将血液注入教皇血管中。三个孩子放血后抽搐着死去,教皇输血后也立即感到胸闷窒息,很快死亡。这次输血,葬送了四条人命。
1665年,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将一条狗的血管接到另一条气息奄奄的狗的血管上,进行输血,使它死而复生。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重视。
17世纪,法国医生采用羊血输入人体来治病,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羊血最为圣洁。从17世纪保存下来的油画上,可以看到用羊血给人输血的情景:一头健壮的公羊被缚在凳子上,颈部的毛被剃光,割破的颈动脉内插入一根管道,另一头较细,连接于病人腕部血管,羊血经管道直接流入病人体内。但病人输入羊血后,血液凝固,病人窒息,往往和羊一起死亡,引起社会震惊,巴黎宗教法庭不得不出面干涉,发布命令,禁止输血。
大约100年后,1875年,郎特亚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清、血细胞和血小板,而血细胞又有红细胞和白细胞之分。不同动物的血液混在一起,可促使红细胞凝结,从而揭开了羊血杀人的秘密。
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郎特斯托发现了血型。根据红细胞所含“抗原”的不同,将人的血型分成三型,即A型、B型、O型。人对人输血,血型一定要适应,否则,红细胞就会凝结,致人死命。这一发现恢复了人类之间的输血。
1908年,外科医生亚历克西斯·卡勃尔将一位父亲的动脉和他女儿正在出血的血管相通,让父亲的血和女儿的血混合在一起从而挽救了女孩的生命。这件事的成功,引起社会注目,成为当时的特大新闻。
1910年,科学家强斯基和莫斯又发现了AB血型。后来又发现MN、P、RH等十余种血型,隐藏在血液中更多的秘密被陆续揭开。
20世纪初,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使用人的血液来补充妇女分娩时的失血,确立了输血在医学界的地位,开始了实用、安全输血的新时代。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不断改进,输血技术日臻完善,新方法不断涌现,人类进入输血的自由王国。为了减少发热、过敏等输血并发症,现在提出,配血除了红细胞“型号”相同外,白细胞“型号”也要尽量相似。更有人提出去除供血红细胞血型抗原,使其失去ABO血型特点,便可以随时输给任何病人,以利抢救,预防溶血反应。之后,成分输血被大力推广,用先进技术将血液中各种成分分离出来,病人缺少什么就补充什么。比如外科手术失血过多,输入浓缩红细胞,以改善运送氧的功能。缺少血小板的病人,就光给他们输血小板。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日趋紧张的血源,并减少不良反应。国外和国内有些地方,已经建立“血液银行”,在手术前一段时间先抽取一些病人的血贮存起来,经过过滤等措施,回输给病人。
1978年2月,人造血液在日本制造成功,并于1979年4月在临床手术中实际应用。我国也于1979年研制成功,于1981年开始应用。人造血制剂主要有两种,即全氟荼烷与全氟三丙胺的混合乳剂和全氟三丁胺乳剂,目前主要应用于器官移植。最近,1997年培育出了轰动世界的多利羊的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正在研究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制造人血。用培育多利羊的技术饲养牛和羊长大后,其奶中将含有人类血浆的主要成分。
可以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输血技术将不断进步,过去的幻想将逐渐变成现实,为人类的健康造福。
6、下列四个概念的描述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人类的血液也可看成由四部分组成:血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B、人类的血型分成A、B、O、AB、MN、P、RH等十几种类型。
C、血液银行就是在手术前,把病人的一部分血抽出来,存在一起,手术时,再输回;或
者是把病人手术时还没有污染的血液保存起来,经过处理,再输给其他病人。
D、人造血制剂主要有两种,即全氟荼烷与全氟三丁胺乳剂的混合乳剂和全氟三丙胺乳剂。
7、根据文意,选出不属于人类输血史发展过程关键环节的一项是( )
A、1665年,英国科学家在狗与狗之间输血成功。
B、17世纪,法国医生采用羊血输入人体来治病。
C、1875年,郎特亚医生发现了血液的主要成分。
D、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郎特斯托发现了血型。
8、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对人输血,血型须相适应,故人类发现血型之前,不可能有成功的输血。
B、人类进入实用安全的输血新时代后,又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现在,迈向了“自由输血”的王国。
C、1997年,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用培育多利羊的技术饲养长大的牛和羊,其奶中含有人类血浆的主要成分。
D、人类输血史上,书写着许多野蛮、无知和残酷,然而无论是制造者还是受害者,客观上都为人类的科学探索做出了贡献,所以他们的死都是有价值的。
9、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残酷的人类输血史
B、人类输血史
C、从死亡陷阱到生命之泉
D、科学为人类造福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晏 子 辞 千 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 方:正在
B.是臣代君君民也 君:统治
C.终再拜而辞 再拜:拜两次
D.以振百姓 振:振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君之赐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以君之赐,泽覆三族
②挟飞仙以遨游
C.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D.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充分作为晏子“辞谢千金”理由的一组是( )
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②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
③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
④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
⑤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⑥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3.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晏婴认为忠臣不应当越权做“代君君民”这种收买人心的事。
B.晏婴认为“筐箧之藏”是为个人得利,不顾百姓的不仁行为。
C.“宰藏”在晏婴看来是替他人藏财的愚蠢行为。
D.晏婴把自己比作愚人,把管仲比作圣人,认为愚人要比圣人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21分)
1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7分)
①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2分)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2分)
③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① 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3分)
②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
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做简要的分析。(3分)
16、补写出下列背诵语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⑤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⑦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百舸争流。
⑧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17—20题
消失的故乡
谢 冕
①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人们在说“认不出”某地时,总暗含着"变化真大"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
②我认不出我们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
③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
④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边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树,春天总开着米粒般的小花,树下总卧着农家的水牛。水牛的反刍描写着漫长中午的寂静。
⑤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⑥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
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我记得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山坡道。我记得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以及远处传来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
⑧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怀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
⑨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城,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会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座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无边的消失。
⑩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
17.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
18.第九自然段中作者所写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和“另一种文化改造”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
19.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对“消失的故乡”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认识?(4分)
六、( 12 分)
21、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词语。(不超过85字)(4分)
①近日,中国科学家打造出了一顶新颖的“纳米皇冠”。
②皇冠制作的原材料是铂金。
③皇冠的制作运用了分子纳米技术。
④皇冠制作过程中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纳米科技重大研究计划”小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小组的支持。
2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补写总结句,使语段的意思完整明确。(不超过30字) (4分)
牛顿看到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研究它的原因,发现了万有引力的秘密,开创了物理学的一个新时代。瓦特从水开时蒸汽顶起壶盖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马克思从人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亿万次的商品交换中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广阔的道路。。。。。。他们都能________________ 。
23、在下列空格处填写句子,要求内容相关,结构整齐,语气一致,并运用与前句相同的修辞手法。(4分)
桥,是泥泞中的一块砖石,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国庆的时候/就是中秋的时候/中秋的时候/就是生日的时候
终于十八岁了/想想/有些伤感和无奈/岁月如流水/真可怕
十八岁/是一个好大的分水岭/十八岁/法定就成年了
可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依然是一个脆弱的孩子/依然要靠父母/依然要靠朋友/依然要靠。。。。。
不过/依靠别人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至少依靠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没有依靠要强
真的/情愿/能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读了这位同龄人的十八岁生日感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请以“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