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2014-5-11 0:11:04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三月月考试题

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埋怨(mái)  讥诮(qiào)   形骸(hái)   嘎然而止(jiá)  

  B、蕴藉(jiè)   鞭笞(chī)   唾弃(tuò)   矫揉造作(jiǎo)

  C、朱拓(tuò)   付梓(zǐ)    潜在(qián)  畏葸不前(xǐ)

D、呜咽(yè)   谄媚(chǎn)   沉锭(dìng)  摇曳不定(yè)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据台湾TVBS报道,22日上午,曾控告过陈水扁家庭的岛内“揭弊大王”,国民党籍“立委”邱毅,因在2004年“3·19枪击案”发生第二天聚众冲撞高雄法院,而经三审定罪被判处1年2个月有期徒刑,近日就将发监执行。

D、在范志毅、张恩华与李铁之后,郑智也头顶着“中国足球先生”的光环走上了闯荡英伦之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或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3月20日,备受瞩目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空中走廊”迎来了第一批参观者。当地印第安部落的一些成员也捷足先登

B、这个极其复杂的问题经老师这么一讲,我们心里突然觉得恍然大悟了。

  C、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D、1966年李小龙在剧中饰演青蜂侠的助手加藤,但大部分铲除邪恶的动作场面成为他的表演时间,风头经常盖过青蜂侠,给美国婴儿潮一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绿色通道》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 B.由于一至六号“神舟”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当今社会生活中,信用缺失已成为一种普遍化的短期行为,它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使企业难以正常地发展,对整个社会贻害无穷。

D.2007年两会期间,中国正式宣布自行研制大飞机已经好几天了,全球媒体关注的热情却丝毫没有降低。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爬上山腰我们驻足休息,极目远望。        筏上游客各色艳丽的太阳伞,仿佛盛开在碧水上的朵朵鲜花。

A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B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有许多竹筏在溪流上漂着。

C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是一条玉带似的溪流,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D一条玉带似的溪流蜿蜒在崇山峻岭间,溪上漂着许多竹筏。

二、(12分,每小题3分)

㈠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7题:

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八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一种。清初陈鼎一谱,则对川、粤、闽三省所产都有记载。蔡谱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果树志中,著作年代最早的一部。内容包括荔枝的产地、生态、功用、加工、运销以及有关荔枝的史事,并记载了荔枝的三十二个品种。其中“陈紫”一种现在仍然广为栽培。“宋公荔枝”现名“宋家香”,有老树一株,尚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依然每年开花结实。这株千年古树更足珍惜。

6、关于“古代讲荔枝的书”的说明,选出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代讲荔枝的书共有十三种,尚存八种。

B、古代讲荔枝的书共有十三种,其中八种是讲福建荔枝的。

C、现在知道的十三种古代讲荔枝的书中,有八种记载了福建荔枝。

D、现在知道的十三种古代讲荔枝的书,尚存八种,其中一种记载了广东荔枝。

7、关于“宋公荔枝”的说明,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A、“宋公荔枝”是指宋氏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

B、宋氏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是一株著名的“宋公荔枝”树。

C、“宋公荔枝”是指生长在莆田宋氏祠堂里的荔枝树。

D、宋公祠堂里的那株千年古树是目前唯一的尚在生长的“宋公荔枝”树。

㈡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9题: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8.下列对“我”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就是作者本人,写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更显得真实可信。

  ②“我”就是鲁迅,他当时还只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

  ③“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人物,有关祥林嫂的故事就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

  ④“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造成祥林嫂“百无聊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比她小10岁的丈夫死去。    B.婆家将她卖到贺家墺。

  C.第二个丈夫和孩子相继丧生。  D.捐了门槛赎罪不得。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2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土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10、下列各项中有两组句子,其中只有一组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A、①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酷刑法  ②明智忠信,宽厚而爱人      

B、①秦孝公据崤函之          ②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利乘便,宰割天下         ②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D、①先诈力而后仁义,暴虐为天下始 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11、以下句中加点的字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立法度,务耕织  ②至尊而制六合。 ③乃使蒙恬筑长城而守藩篱。  ④追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⑤危者贵顺权 ⑥凌弱,众暴寡 

 ⑦诈力而后仁义 ⑧会盟而谋秦 ⑨八州而朝同列

A、①③/②⑨/④⑥/⑤⑧/⑦      B、①③/②⑤/④⑥/⑦/⑧/⑨

C、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②⑨/④/⑤⑧/⑥/⑦

12、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符合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 (24分)

13、文言文翻译(10)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5)、先诈力而后仁义   

14、古诗文默写填空(6分 任选两题)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不努力肯定是不成功的。-----------(作者)的《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写古人古事往往有现实的用心,即总结历史教训,讽谏规劝君王。例如:贾谊就认为秦朝灭亡是“------------------------------ ”。

(2)“莲”与“怜”字同音,在古诗中人们常用“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诗《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_____,_____。”写出了采莲女情窦初开的心思。周敦颐《爱莲说》中 “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准确地写出了莲花的品质。

(3)“山药蛋派” 代表人物是---------“荷花淀派” 代表人物是---------

15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思是靠近外

⑴ 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⑵“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⑶诗中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⑷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答、-------------------------------------------------------------------------------------------------------------------------------------------------------------------------------------------------------------

五、(18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16~19题。

智力测验

电视台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音机,先到一个局,测验机关干部。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问道:“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记者们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录音棒,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心中没底,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谁也不能回答吧?那可太不像话啦……科员开始以请示的眼光看着科长;科长以求教的眼光望着处长;处长以他那擅长领会意图的聪明眼光盯着局长;局长用习惯的眼光向秘书求援;美丽的女秘书今天可是彻底懵了,走过来跟局长咬耳朵。她忘记了正在录像,局长听罢秘书的汇报,才气呼呼地说:“对不起!事先不打招呼不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哩?”

电视台的同志们来到了智力测验的第二组——大学中文系的教室里。灯光亮了,摄像和录音开始了,节目主持人照样在黑板上画了个粉笔圆圈儿,说:“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

冷场半分钟。骄傲的大学生们突然哄堂大笑,纷纷叫嚷起来:

“这算个啥问题呀?还要考我们大学生!”

“太瞧不起人啦!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傻瓜才回答你们的问题!”

“别嚷啦,他们还在录音呐!”

初中学生是第三组。一位常考第一名的尖子学生规规矩矩地带头举手,然后站起来指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答道:“这是一个零。”

节目主持人问:“他答得对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对!”

主持人问:“还有别的答案吗?有没有第二种答案?大家好好想一想……”

一个调皮的学生,没敢站起来,在座位上叫了一声:“欧!……英文字母的欧!”

班主任瞪了他一眼。节目主持人赶紧说:“他说得对呀,回答得很好!”

第四组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看了黑板上的粉笔圆圈之后,教室里非常活跃,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问题:

“是个月亮!”

“怎么是月亮呢?”节目主持人高兴地问。

“黑板是天,天黑了,月亮又白又圆!”

“是乒乓球!”

“是烧饼!”

“是鸡蛋!”

“李谷一的嘴巴——她唱歌呐!”

智力测验圆满结束。电视台正式播放这个节目的时候,给它加了个标题:人们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16.“智力测验”测验了四类人物,作者为什么要选这四类人?

                                       

17.文中对机关干部眼光的描写,使用了哪些不同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智力测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作者说它“圆满”结束?

                                      

19.读完全文,请你说说“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六、语言操作题(12)

20、( 2004 年浙江卷)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个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句意。

(1)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2)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3)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4)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二十四史是  

                             

21、( 2004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语意。)

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发行量

                         ①

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 ,本刊决定从 2004 年改为半月刊。

      ②

①改为:                    

②改为:                    

22、读下边一段文字,做题。

  美国贝尔电信公司的申农博士认为,通讯就是在两个系统之间传播信息,即从信源发出信息,信息通过编码变换成信号,信号在信道中传输,通过信道传输的信号再通过译码变换成信息,信宿(接收者)就可以从中获取信息。这种从通讯系统中提出的信息概念,被称为狭义的信息概念。

  在下边的方框和横线上填词,以图解申农所说的信息传递经过。(5分)

(  )  )

 
              (   )     (   )      (   )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750字。⑸不得抄袭。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答题纸

(注意:文面如人面,老师希望看到你俊秀的面容)

 第Ⅰ卷(36分)

文本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第Ⅱ卷(114分)

四、(22分)13、翻译(10分)

(1)------------------------------------------------------------------ (2)-------------------------------------------------------------------(3)------------------------------------------------------------------

(4)------------------------------------------------------------------

(5)------------------------------------------------------------------

14、补写下列名句和文化知识(6’任选两题)

(1)------------------------,-------------------------------------

---------------------------,-----------------------------

(2) ---------------------------,-------------------------------

---------------------------,-------------------------------

(3) ----------------------------,-----------------------------

15、诗词鉴赏(8’)

(1) (2’)----------------------------------------------------------

(2)(2’)--------------------------------------------------------------

(3)(2分)----------------------------------------------------------

(4)(2分)---------------------------------------------------------

---------------------------------------------------------------------

五、(20分)16(4’)---------------------------------------------------------------

--------------------------------------------------------------------

17、 (6分)

----------------------------------------------------------------------

---------------------------------------------------------------------- ----------------------------------------------------------------------

18、(4’) ---------------------------------------------------------------------------------------------------------------------------------------

19、(4)---------------------------------------------------------------

----------------------------------------------------------------------

六、(12分)

20、(4’)-------------------------------------------------------------

----------------------------------------------------------------------

-----------------------------------------------------------------

21、(2分)①---------------------------------------------------------

② (2分) -----------------------------------------------------

---------------------------------------------------------------------

22、(4分)

(  )  )

 
            (   )    (   )     (   )


七、作文(60’)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⒈B

⒉D(A、C参见课本,)

3、B(B“心里觉得”与“恍然大悟”语意重复。)

4.C(A项句式杂糅,应把“面向”或“的读者对象”删掉;B项成分残缺,可删掉句首的“由于”;D项搭配不当,“热情”不能与“降低”搭配。时间状语多余)

5.D(从描写对象的一致性、先后顺序的合理性考虑。)

6、C(AB“共有十三种”不符合课文原意,D“一种”并不包含在“尚存八种”之中。)

7、B(“宋公荔枝”是一种荔枝的名称,故AC错;D错在“唯一”,文中无此意。)

8、答案:B

9、答案:D

10 A 11、D  12、A 

译文参考

秦国灭了周国的后代,统一了全国,接管了诸侯的地盘,登基作了皇帝,四海都要来朝贡。天下的知名人士都来投奔,像这样是什么原因呢?答道:很长时间都没有统一天下的皇帝了,周朝皇室无能,五霸被消灭以后,天下也都没有听命于皇上,因此诸侯各自为政,以强凌弱,以众敌寡,不停的打仗,从官到民都不能好好生活。现在秦王称帝一统天下,这下有了好皇帝,从此后人民可以安身立命,没有人不诚心诚意地仰慕皇上。当下,守住胜利果实论功行赏,才是当务之急。然而秦王心胸狭窄怀有贪念,一意孤行,对功臣不信任,对人民不亲善。不实行仁政却独裁统治,烧毁书籍制定严酷的刑罚,实行残酷的统治而把仁义抛之脑后,用暴虐的手段治理天下。…….

四、13、(5)重权力和暴力,轻仁义

14、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略

(1)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

(2)“欲去”还“问”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既有些茫然,又眷恋不舍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4)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五、

16.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一,有一定的代表性。(2分)对他们通过同一个问题的测验,能真实、深刻地反映“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这个主题。(2分)

17.用了“请示的眼光”,“求救的眼光”,“聪明的眼光”,“习惯的眼光”。(2分)表现了这些干部不肯主动积极思考问题,习惯于按上级意图办事。(2分)

18.达到了预定目的,也测验出了人们想像力丧失的原因,结果十分圆满。(4分)

19.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的变化,限制思考的因素增加,人们的想像力逐渐丧失。(4分)(归纳概括全文旨意。)

六、

20、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21、①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