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考试卷

2014-5-11 0:11:04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考试卷

岳阳县教研室  易均

注意:1、本试卷共20题,分值120分,时量120分钟。

2、全部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每题3分,共18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注音全对的一项(  )

A.妖童媛(yuàn)女   坚韧(rěn)不拔   倩(qiàn)影   慰藉(jí)

B.安土重(chóng)迁 卓(zhuō)有成效  须臾(yú)   饿莩(piǎo)

C.繁芜(wú)丛杂    浅尝辄(zé)止    熨(yùn)帖  遒(qiú)劲

D.百舸(gě)争流   摇摇欲坠(zhuì)  感喟(kuì)  铿(kēng)锵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安之若(平素)   庠序之(教化)      佝偻  

B.不一钱(占有)  门庭若(做买卖)    亵渎

C.义愤填(胸膛)  已端倪(出现)      绵亘

D.空空如(野外)  殷勤意(表达、表示)  学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但他素来以大国上将   ,居然在这些大漠牧民之前受奚落教训,这是十分难堪的事。

②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    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的一样。

③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  

A.自许 不可遏止  摸索    B.自诩  不可遏制  探索 

C.自诩 不可遏止   摸索    D.自许  不可遏制  探索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B. 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的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为现实,中国人民将过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华民族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C.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休戚相关的。

D. 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是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是完整和毋庸置疑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C.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生命的缺憾在艺术中得到了补偿,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出现的空灵自在的飞鸟意象,是“身无彩风双飞翼”的人类借以实现精神的遨游。

6.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战国策》是记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春秋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

D.毛泽东同志常用格律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些诗属于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二、阅读《闾丘先生说齐宣王》,完成7—9题。(9分)

 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先生独不拜。寡人自以为少,故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先生又独不拜。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惟闻大王来游。所以为劳大王,望得寿于大王,望得富于大王,望得贵于大王。”王曰:“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以寿先生;仓廪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平其法度,如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令少者敬长,长者敬老,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齐王曰:“善。愿请先生为相。”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杀生有时             B.大官无缺,小官卑贱,无以贵先生

C.春秋冬夏振之以时,无烦扰百姓    D.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天杀生有时,非寡人所得与也,无寿先生 焉用亡郑陪邻   

B.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赐臣无徭役,然则官府无使焉      恣君之所使

D.仓廪虽实,以备灾害,无以先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

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闾丘先生面对齐宣王恩赐,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出国君的恩赏虽符合百姓的长远利益,但是作为人臣的却不能接受。

B.闾丘先生提出修明政治、公平法度、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才是国君应关注的当务之急,反映了他高明的政治见解。

C.闾丘先生讲究进谏的方式,先用“不拜”引起齐宣王的注意,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D.闾丘先生指出:如果选用贤明有修养的人为吏,公平执法,百姓就不会含冤而死,社会也能相对稳定,不发生战乱。

三、现代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小诗《钟乳》,完成第10题。(3分)

友人送我一石钟乳 / 我爱它一滴滴凝成非凡气度 / 我把它摆在桌上细细观赏 / 蓦地,听见它深情的倾述:/ 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人类的爱,是我的痛苦。

10.下面各项中对诗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石钟乳没有生命,诗人却说“听见它深情地倾述”,从思维的角度看,属于想像;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拟人手法。

B.“十万年后,我该是一架大山”前面省略了表示条件的句子,补上去,可以这样写:如果我仍旧生长在原来的地方。

C.这首小诗是说,要让事物按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而不应持主观态度。

D.这首小诗的主旨应当是:爱,应有正确的态度,应采取正确的方法。

  (二)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完成第11—12题。(6分)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11.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先要摆出“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其作用是(   )

A.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是一伟大的人物,发现的规律很重要。

B.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和达尔文都是伟大的人物,他们的发现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进行类比,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D.进行比喻,表明马克思的发现与达尔文的发现,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2.从语法上分析上面语段的正确项是(    )

A.这是两个句子。冒号以前是一个单句,冒号以后是一个多重复句。

B.整个句子是一个选择性复句。马克思发现了发展规律……而不是做得相反。

C.这是个单句。“即历来……”以后是复指宾语。

D.整个句子是个多重复句。

(三)阅读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完成13—16题。(15分)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它沉沉稳稳地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镇纸。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

有时是在市声沸天、市尘弥地的台北街头,有时是在拥挤而又落寞的公共汽车站,有时是在异国旅舍中凭窗而望,有时是在扼腕奋臂、抚胸欲狂的大痛之际,我总会想起那座山。

或者在眼中,或者在胸中,是中国人,就从心里想要一座山。

孔子需要一座泰山,让他发现天下之小。

李白需要一座敬亭山,让他在云飞鸟尽之际有“相看两不厌”的对象。

辛稼轩需要一座妩媚的青山,让他感到自己跟山相像的“情与貌”。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

我要的那一座山叫拉拉山。

我决心要到山里去一趟,一个人。

一个人,带一块面包,几只黄橙,去朝山谒水。

但我要的是一处让我怦然心动的风景,像宝玉初见黛玉,不见眉眼,不见肌肤,只神情恍惚地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他又解释道:“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心里倒像是远别重逢的一般。”

我要的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山水——不管是在王维的诗里初识的,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遇到过的,在石涛的水墨里咀嚼而成了痕的,或在魂里梦里点点滴滴一石一木蕴积而有了情的。

我要的一种风景是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的那种。我要一片“此山即我,我即此山;此水如我,我如此水”的熟悉世界。

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辗转互相注释的?有没有一种山水是可以与我相互印证的?

我终于独自一人了。

独自一人来面领(拉拉山)山水的圣谕。

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一座山能出多少树?一棵树里能密藏多少鸟?一声鸟鸣能婉转倾泄多少天机?

鸟声真是一种奇怪的音乐——鸟愈叫,山愈幽深寂静。

流云匆匆从树隙穿过——云是山的使者吧——我竟是闲来闲去的一个。

并不渴,在十一月山间的新凉中,但每看到山泉我仍然忍不住停下来喝一口。雨后初晴的早晨,山中轰轰然全是水声,插手入寒泉,只觉自己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而人世在哪里?当我一插手之际,红尘中几人生了?几人死了?几人大彻大悟了?

剪水为衣,搏山为钵,山水的衣钵可授之何人?叩山为钟鸣,抚水成琴弦,山水的清音谁是知者?山是千绕百折的璇玑图,水是逆流而读或顺流而读都美丽的回文诗,山水的诗情谁来领会?

俯视脚下的深涧,浪花翻涌,一直,我以为浪是水的一种偶然,一种偶然搅起的激情。但行到此处,我忽然发现不然,应该说水是浪的一种偶然,平流的水是浪花偶尔憩息时的宁静。

同样是岛同样是山,不知为什么,香港的山里就没有这份云来雾往,朝烟夕岚以及千层山万重水的韵味,香港没有极高的山,极巨的神木,香港的景也不能说不好,只是一览无遗,淡然的令人不习惯。

对一个中国人而言,烟岚是山的呼吸,而拉拉山,此时正在徐舒的深呼吸。

答  题  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6

答案

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尊严地活着,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和谐地存在着,土有土的高贵,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纵容菌子、蕨草、苔藓、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竟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容纳异己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

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

山从四面叠过来,一重一重地,简直是绿色的花瓣——不是单瓣的那一种,而是重瓣的那一种——人行水中,忽然就有了花蕊的感觉,那种柔和的,生长着的花蕊,你感到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你竟觉得自己就是张横渠所说的可以“为天地立心”的那个人。

不是天地需要我们去为之立心,而是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

回首群山,好一块沉实的镇纸,我们会珍惜的,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

13.根据文意,概括说明作者心目中的“那座山”有何特点?(4分)

                                    

                                     

14.文章首段和末段均有“我们会在这张纸上写下属于我们的历史”,结合全文,理解分析它的含义。(4分)

                                      

                                    

15.“同样是岛同样是山,……淡然得令人不习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6.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这篇散文寓情于景,写出了作者登览拉拉山的喜悦和对生命的深沉感悟。

B.全文叙述、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以记叙游览拉拉山的经历为主,辅以议论和抒情,堪称文质兼美的散文。

C.文中写到:“是中国人,就从心理想要一座山”,又有“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文字虽略有变化,但表情达意完全一致。

D.“一片大地能昂起几座山?……倾泄多少天机”?“插手入寒泉……几人大彻大悟了?”“剪水为衣……山水的诗情谁来领会?”一连串的反问,使文意气势磅礴,但表达的感情却是灰暗的、消极的。

E.这篇文章文笔优美,语言清丽,情景交融,像哲理诗,像抒情画,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

   

题 号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四、(20分)

1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固非人臣所敢望也。

译文:                                   。

②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译文:                                   。

18.阅读下面两首《忆江南》,完成后面问题。(6分)

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热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1)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2分)

(2)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        的氛围。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亦不相同,白词是        ,皇甫词则是       。(4分)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①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②看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       

⑤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⑧我打江南走过,                 

⑨那榆阴下的一潭,                    ,        

五、作文(50分)

20.人生经历中,有欢声笑语,阳光雨露,也有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有些事令你感动,有些事令你伤心,有些事令你深思,有些事给你启迪。请以“最震撼的一件事”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200

 

400

 

600

 

800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12 DAACB ACBAC CC

13、沉稳,美丽凝重(1分),让我怦然心动、似曾相识(1分),我可以看它也可以被它看(1分),与我辗转互相注释、相互印证(1分)。(共4分)

14、①用充分的余裕来谱写生命的乐章。

②活出自己的尊严和芬芳,“为天地立心”。(4分,各2分)

15.用香港山、景的无韵味、淡然来反衬拉拉山的怡情、完美。(3分,写出“反衬”得1分)

16、AE(4分,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出2项计0分)

17、(1)这本来就不是当臣子的所敢奢望的。(2分)

(2)治国要用礼,可是他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2分)

18、(1)秋季 夏季(2分)(2)清静、幽远 依依不舍的离别 悠然自得的愉悦 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4分)

19、答案略。(10分,①至⑧句每句1分,第⑨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