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2014-5-11 0:11:04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一 基础知识(每题2分)

  1 下列句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诏 (jiáo)    狂(yáng)    社(jì)

    B.  模范 (mó )    模糊 (mó )    模样 (mó) 

   C.  趿拉  (tā)     汲取(jí )    岌岌可危(jí )

   D  下场  (cháng )    伛偻(yǔ )    便士 (biàn)   

  2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B.每次小组讨论会,他都是先入为主地发言,并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

    C.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

    D.珠宝专卖店里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众多顾客。

 3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座谈会上,五个少数民族的人大代表都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

    B.各级党政干部能不能将“三个代表”牢记在心上,是决定党的事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C.因特网作为一种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网络共享同样的信息。

   D.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动行径,对于曾经饱受侵略战争的祸患的撰稿人们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二 阅读题(59分)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吴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加点字与“不能容于远近”中的“远近”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祸患常积于忽微

B素留侯张良

C简能而任之,择而从之

D取人之,补己之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B失其所与,不知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6、加点字与“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B.项伯杀人,臣之。

C.吏民,封府库。

D.荆人欲袭宋,使人先雍水。

7、 下列句中不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使之      B.故择先王之成法,而其所以为法

C.项伯亦拔剑舞,常以身蔽沛公     D.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8、下列加点词语的文言意义与现代意义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

A.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9、与“赠谥褒美,显容于身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亚父者,范增也

C.大王来何操?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0、翻译 (4分)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生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生 

三、默写题(6分)

1、                   ,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兮,                   

3、                    ,吾将上下而求索。

4、                    ,来吾道夫先路。

四、古诗鉴赏(6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浑罗帐。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关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本词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特点是,少年:_______________中年:_______________老年: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0分)

六.现代文阅读(13分)

   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家人围着大圆桌吃饭。我经常坐在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感谢老天爷赏给我们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我们饭吃!”

刚上小学的我,正念一些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课文。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祖母的话,老天爷什么的,我觉得既多余,又落伍的。

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来的,这家确实是他们建立起来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老天爷。

祖父长年在风雨里辛苦,祖母每天在茶饭里辛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子,为什么却要感谢天呢?我,一个孩子,混吃混喝,我为什么不感谢老天爷?——这个问题,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

直到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到的世界》,才得到一种新的体会。

我在读这本书时,看到了爱因斯坦对谢天的看法。比如在与原子始祖波尔的争辩中,爱因斯坦不忘赞美波尔;在数学大师劳伦兹的记念会上,他谦卑的致词更使人动容。我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人一种印象,即“相对论”不是甲发明的就是乙发明的,好像与爱因斯坦不相干一样。就连在《相对论》书中,爱因斯坦也忽然会天外飞来一笔:“这如不是劳伦兹,就不能出相对论!”像爱氏这样不居功的态度实在是史册上少见的。爱因斯坦感谢了这位,感谢了那位,感谢了古人,感谢了今天,就是不提他自己。

我就想,为什么立功者不居功?像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像我祖母之于我家。

几年来我到处奔波,挣了几碗饭吃,作了一些研究,写了几篇学术文章,真正做了点事以后,才有了一种新的觉悟,即是无论什么事,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因为要感谢的人太多,就感谢天吧。无论什么事,也需要先人的遗爱和遗产,众人的支持与合作,机会的等候和到来,这些缺一不可。越是真正做过一点事,越是感受到自己贡献的渺小。

于是,创业的人都会自然的想到上天,而败家的人却无时不想到自己。

1.“谢天”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部份。根据文意,说明它的内涵:

2.作者对“谢天”思想的领悟经历了几次嬗变。根据文意,分四点对此概括说明。

3.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家,但在作者眼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意简要回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篇课文开篇叙述童年往事,旨在引发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B.全文以“谢天”为线索,采用先分后总的结构,逐层拓展全文主旨。

C.第四段“在我心里一直是个谜”一句中的“谜”指辛苦勤学者谢天,混吃混喝者不谢天,令人费解。

D.“给周仓戴上眼镜,给关平画上胡子”,表现了我对偶像的嘲弄,也为下文觉得祖母的话“既多余,又落伍”作铺垫。

E.第五、六段写作者“浏览”爱因斯坦《我看到的世界》的感受,既解了上文之“谜”,又引发了下文对主题的升华。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每题3分)

  仿句(要求:字句通顺,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1) 一个“朋”字两个“月”,一个月在水底,一个月在树巅。树巅月也是水底月,水底月也是树巅月。

  2) 有米也是粮,无米也是良,去掉粮边米,加女变为娘,一娘养九子,九子敬亲娘。

 “五一”节快到了,请给你的父母、老师、同学分别发一条短信息(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父母:

  老师:

  同学:

八、作文(40分)

有位书法家对一个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练,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的问其原因,书法家笑了笑,提起笔写了一个字——逼。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西方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你同意书法家的观点吗?请联系你的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题卷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翻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有山始者实繁,____________。

2、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

五、诗词赏析

1、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谢天”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谢天”的领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

仿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信息:

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A

D

C

B

D

B

B

C

D

三、翻译

1、唉!魏忠贤的这场祸乱,士大夫们能够不改变他们志向的,天下这么大,有几个人呢?(“易”没有译出,扣1分)

2、怎么能够使豪杰之流屈身,在墓道上握住手腕,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哀呢?(“屈”没有译出,扣1分)

四、填空题

1、有山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诗词赏析

1、少年:欢乐甜蜜,无忧无虑。 中年:奔波漂泊,忧闷愁苦。老年:孤独凄凉,心灰意冷

 2、分析“听雨”这一意象的作用:串联人生的三个片段,“听雨”贯穿全文,起到“彩线穿珠”的作用,使文章线索分明,层次清楚。(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谢天”的内涵:一个人不论他作出多大的成就,得之于人者太多,出自于己者太少,需要感谢的人多了,就只得感谢天。(3分)

2、“谢天”的领悟:(4分)

1)孩童时不屑一顾;     2)将自己与祖父母对比后,觉得不解

3)前年,初步领悟;     4)自己做了一些成绩后,参透真谛

3、爱因斯坦是一位待人谦和,从不居功自傲的人。(2分)

4、C、E(A旨在引出谢天的话题,B全文采用的是逐层深入的结构,C表现了我的幼稚无知)(4分)

七、语言运用与表达

仿写(要求:字句通顺,编排合理,内容健康,有一定的情趣或道理)

短信息:(要求三条信息因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三条信息内容相同按一条信息计分)

 

沛县歌风高级中学高一数学月考试题一卷

一、选择题(5分*10)

沛县歌风高级中学高一数学月考试题答题卡

得分栏

题号

19

20

21

22

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

11、---------------------------------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四题)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答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3*10)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2

答 案

二、阅读题(59分)

10、翻译(2*3)

(1)----------------------------------------------------------------------------

 (2)------------------------------------------------------------------------------

11、(1*4)

(1)------------(2)---------(3)--------(4)--------

13、翻译(2*3)

(1)----------------------------------------------------------------------------

 (2)-----------------------------------------------------------------------------

14、“--------------------------------------”(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6、(3分)修辞:----------。含义:-----------------------------------------------------------------------------------------------------------------------------。

17、-------------------------------------------------(2分)

18、----------、-----------和----------。(写出人名)(3分)

19、例一:--------------------------------------------------------。(1分)

例二:-------------------------------------------------------------。(1分)

作用:---------------------------------------------------------------------------------------------------------------------------------------------------。(2分)

20、(4分)答:----------------------------------------------------------------------------------------------------------------------------------------------------------------------------------------------------------------------------------------

三、默写题(1.5*4)

21、(1)---------------------------------;(2)-----------------------------------(3)--------------------------------;(4)-------------------------------------

四、诗歌鉴赏(10)

22、--------------------------------------------------------------------。(4分)

23、-----------------------------------------------------------------------------------------------------------------------------------------------------。(6分)

五、(16分)

24、----------------------------------,----------------------------------------;

----------------------------------,----------------------------------------。

25、画外音(5分)(60字以内)

------------------------------------------------------------------------------------------------------------------------------------------------------------------。

26、(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