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

2014-5-11 0:11:04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月考试卷(一)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Ⅰ卷

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号(chāo)  恫(xià)    尘xiāo

B.灭(qiāng)  沌(hùn)   声(kàng)

C.戏(xuè)   倒jué      怦然(pīng)

D.噪(guō )  言 jiān     追(shuò)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烦躁   蜚声文坛   包罗殆尽    再接再厉

B.璀璨   出类拔粹    摧枯拉朽   精神侏儒

C.褒奖   无庸置疑    历尽苍桑   别出新裁

D.奸佞   突如奇来    真知卓见   阴谋鬼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

地则凝作金石。

B.他却说:“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无须华丽宫殿。如无合适的旧房,搭社

棚屋也无不可——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C.孙中山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写自由,平等,博爱的横幅赠给同志,勉励他们。

D.因为经常发生类似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

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

是如获至宝。

B.他也像克洛岱尔和罗兰自己一样,只是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以后才名噪一时

C.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

D.不识相的留梦炎仍然唇枪舌战,聒噪不已。天祥不禁怒火中烧,他霍然转身,

戟指着留梦炎痛骂:“你今天来,就是给我指这条出路吗?……”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回国后,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培养和发现有志于献身数

学科学的青年人。

B.不仅这些工作有其函数论上的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李群的表示理论、齐性空

间的理论,以及多复变数自守函数理论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C.但是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他是一扇引导我们通向那无穷宇宙的大门,是我们生活的启示。

D.他学会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他具有活跃历史的才能;另一方面,他严峻的青春岁月也帮助他作为一个历史解剖学家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

二、阅读(每题2分,共1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①许多人提倡科学美,但也有一些怀疑者对科学美提出质疑。

②朋友从网络中传来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解析彩虹》中译本书稿嘱评。其中提到诗人济慈认为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光谱,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因此科学不仅不美,还会破坏美感。

③这位十九世纪英国著名诗人的声音在当代也会产生回响。自古以来,明月为诗人所反复吟咏,写出了许多美丽的诗篇。民间也有不少关于月宫的浪漫神话:玉兔舂米、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千古流传,脍炙人口。1969年阿波罗号首次载人登月成功,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坑坑洼洼,像一张麻脸。更煞风景的是,什么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原来是李商隐自作多情!

④骚人墨客还可以举出更多这类煞风景的事,来证明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⑤果真如此吗?我和道金斯一样不敢苟同,试就上述二例剖析之。

⑥雨过天晴,彩虹当空,艳光四射,确实非常美丽。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虹桥、天梯、霓裳羽衣等美丽的联想随之褪色,难怪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这是一方面。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牛顿的试验开光谱分析之先河,从此以后,科学家利用这个工具,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⑦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弥漫太空的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这一重要发现说明,茫茫天宇到处潜藏着生命的种子,原来我们并不孤独。套用王勃的一句诗就是:“宇内存知己,天外若比邻。”这不是也颇有诗意吗?

⑧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还发现,遥远星体发出光线之光谱有所谓“红移”——光谱朝波长较长的红端移动,据此先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及宇宙起源大爆炸说。后者表明:原来大千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太初时一团灼热的熊熊烈焰,这与盘古在混沌中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难道比不上区区彩虹?

⑨巡天归来再赏月,“天上一轮才棒出”的玉盘忽然变成了大麻脸,固然扫兴。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中跨出踏上月球的第一步时,他说:“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每当想起这句名言,心中就涌起一股不可抑制的激情——人类自古想登天,如今美梦成真,这一步好大啊!由登天而激发出的灵感难道还不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吗?苏东坡泉下有知,一定会写出更精彩的诗篇,使他的《水调歌头》不致成为千古绝唱。

⑩古典美并不注定要随科学发达而消失。科学时时在开拓新疆域,只要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天涯何处无芳草?”科学求真,真中涵美;艺术惟美,美不离真。真和美是统一的。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怎么反倒不美了呢?这就是为什么不敢苟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他的《夜莺颂》。
6. 某些人举出科学破坏美感的依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顿的分光试验揭开了彩虹之谜,使彩虹的诗意丧失殆尽。

B.阿波罗号传回的月球表面照片证明月球坑坑洼洼,并不像诗人想象的那样美好。

C.玉兔、吴刚、嫦娥、桂花树等等全属子虚乌有。

D.科学之所作所为简直是焚琴煮鹤。
7. 第⑥段中“但还要看到另一方面”,不属于“另一方面”的一项是:(  )

A.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在星云中找到了有机分子,说明天宇中潜藏着生命的

种子。

B.天文学家利用光谱分析发现的红移现象提出了宇宙膨胀说和宇宙起源大爆炸

说。

C.科学家推断出世界诞生于一百多亿年前的一团灼热的烈焰。

D.人类登月成功,美梦成真,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8. 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其理由是什么?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利用牛顿的光谱分析,发现了科学世界中前所未见之旷世奇美。

B.宇宙大爆炸的威武雄壮瑰丽奇美要远远胜过区区彩虹之美。

C.科学使我们更接近真理,所以人类要发展只需要“求真”的科学美。

D.由人类登月成功而激发出的灵感足以补偿失玉盘之憾。

9. 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与艺术不对立,因为科学求真,艺术惟美,真和美本是统一的。

B.美丽的彩虹原来是太阳光折射所致,有人感到失望而责怪牛顿是可以理解的。

C.宇宙大爆炸说完全破坏了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带来的美感。

D.作者不认同济慈对科学美的质疑,但并不否认济慈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死马而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10.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五百金。   捐:捐献。     B.不能年。  期:满一年。

C.以王为能马。 市:买。      D. 安死马。 事: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有千金求千里马者    B. ①涓人言君曰

   ②天下必王能市马        ②况贤隗者乎

C. ①死马买五百金       D. ①请求

   ②隗见事            ②臣闻古人君

12.从句式特点看,与“隗见事”的句式相同的是(   )

A.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向吾不为斯役,则早已病矣

D.等死,死国可乎

13.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选出恰当的一项是(   )

A.千金岂能求马          B.致士从隗始

C.千里之马至者三         D. 天下必以王能市马          

第Ⅱ卷

三、翻译与默写(共10分)

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将谁朝而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3)明月几时有,           

(4)一鼓作气,             

四、诗歌鉴赏(3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闻歌始觉有人来”,虽闻歌声,却不见少女的身影,谈谈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                                 

                                   

五、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7-18题。

雨的随想  汪国真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不过,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春天的风沙,夏天的溽闷,秋天的干燥,都使人们祈盼着下雨。一场雨还能使空气清新许多,街道明亮许多,“春雨贵如油”,对雨的渴盼不独农人有。
  有雨的时候既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人们却多不以为忤。或许因为有雨的季节气候不冷,让太阳一边凉快会儿也好。有雨的夜晚则另有一番月夜所没有的韵味。有时不由让人想起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名句。
  在小雨中漫步,更有一番难得的惬意。听着雨水轻轻叩击大叶杨或梧桐树那阔大的叶片时沙沙的声响,那种滋润到心底的美妙,即便是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下流淌出的《秋日私语》般雅致的旋律也难以比较。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真是无与伦比。
  一对恋人走在小巷里,那情景再寻常不过。但下雨天手中魔术般又多了一把淡蓝色的小伞,身上多了件米黄色的风衣,那效果便又截然不同。一眼望去,雨中的年轻是一幅耐读的图画。
  在北方,一年365天中,有雨的日子并不很多。于是若逢上一天,有雨如诗或者有诗如雨,便觉得好奇。
17. 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请用明白通俗的语言解释这句话。

答:                                 

18.第二自然段中,“弥漫”“浸润”“镌刻”“瓢泼”这四个词语,在这些语句中,哪两个词可以互换,哪些词不可置换?简述其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9-22题:

上帝不会给得太多

一个孤独的年轻画家,除了理想,一无所有。他无钱租房,借一家废弃的车库作画室,夜里常听到老鼠吱吱的叫声。一天,他疲倦地抬起头,看见在昏暗的灯光下有一双亮晶晶的小眼睛。他没有打算去捕杀这只小精灵,磨练已使他修炼了艺术家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与小老鼠互相信任,甚至建立了友谊。不久画家离开了堪萨斯城,被邀请到好莱坞去制作一部卡通片。然而他再次失败,穷得不名一文。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在黑暗中苦苦思索,怀疑自己的天赋。突然,他想起了那亮晶晶的小眼睛,灵感就在黑暗里闪亮了:全世界儿童钟爱的形象——米老鼠就这样诞生了。这位画家就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沃尔特·狄斯尼。

哦!上帝给他的并不多,只给他一只老鼠,然而他“抓”住了。

对沃尔特·狄斯尼来说,这只小老鼠价值连城。

的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机遇,是要用心思去发现的。如果忽视了它,机遇对你便毫无意义。既然上帝给的不多,就要努力去觅取。

我想起了普希金笔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老渔夫每天在大海上捕鱼,老太婆就在家里纺纱织布。老渔夫偶然捕到了一条金鱼,但善良的他把金鱼放回了大海。金鱼为了感恩,表示愿给老渔夫任何想要的东西。老渔夫什么也没有要。回到家里,老太婆才提出要一只新木盆。原来老渔夫家里竟只有一只破木盆,真是太贫穷了。金鱼满足了他的要求。后来又有了新房子;再后来,有了豪华住宅,又有众多奴仆……岂料人心不足,他竟想当海上女霸王,要包括金鱼在内的所有水中生灵做她的奴仆:于是激怒了造物主,一切化为乌有,只剩下那只破木盆。

上帝不会给得太多,反过来说,人不能太贪。学会拥有,也要学会放弃。譬如,人民给了你职权,就不能再利用职权去谋求当个大富翁。有些当官的实在太风光了,灯红酒绿,香车宝马,还有妻“妾”成群,但仍然贪得无厌。常有报道说,一些当官的往往一开始小有贪癖,后来遂一发不可收拾,从而在腐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后还不如普希金笔下的老太婆,不但丢了乌纱帽,连原本的“小木盆”也没了。

上帝不会给得太多,还使我想到人生往往是不完美的。这话虽带有一点无奈,但却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有了这个也许意味着失去那个。譬如一个人有突出的才能,但往往也有明显的缺点。一位作家,过去在校时,语文成绩特棒,数学却令他处境尴尬。曾见过一位节目主持人,口齿伶俐,有个性,有内涵,但婚姻却不美满。

当然,上帝不会给的太多,决不是一句令人悲哀的话。只是想告诉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才能不怨天尤人,而去用明智的手段与袭来的痛苦周旋。

19.为什么说“对沃尔特·狄斯尼来说,这只小老鼠价值连城”?

 答:                              

20.引用“鱼和熊掌”的典故是要表达什么意思?

 答:                              

21.最后一段空白处省略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实际上是围绕“上帝不会给的太多”这个中心所阐述的三个分论点,试填写出这三句话来。

(每个分论点不超过20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有人说,这篇文章思想观点存在问题,过多强调了“上帝所给”这一点,让人服从接受上帝的安排,过于消极;也有人说,“上帝所给”可以理解为“天道”,即一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你的看法是什么,谈一谈。

 答:                               

                                  

                                  

六.语言运用(3分)

23.任选某一事物,依照例句从正反两面立意,写两个有人生警示意义的句子。

例:彩虹

正面: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上自己的七彩人生。

反面:务虚而不求实,注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事物:      

正面:                                

反面:                                

七、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共40分)

24.皎洁的明月,能引起人们无穷无尽的情思,思亲人,思未来。古今中外,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明月,赞颂明月,将美好的情感、高洁的志趣寄托于明月。

“皎洁的明月”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请以“明月”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可以写你的体验、感受和情怀,也可以写你的看法。所写内容必须在“明月”的范围内。

[注意] ① 立意自定。

② 文体自选。

③ 题目自拟。

④ 不少于700字。

 

 

 

 

 

 

 

 

 

 

 

 

 

 

 

 

 

 

 

 

 

 

 

 

 

 

 

 

 

 

 

 

 

 

 

 

 

 

 

 

 

 

 

 

 

 

 

 

 

 

 

 

 

 

 

 

 

 

 

 

 

 

 

 

 

 

 

 

 

 

 

 

 

 

 

 

 

 

 

 

 

 

 

 

 

 

 

 

 

 

 

 

 

 

 

 

 

 

 

 

 

 

 

 

 

 

 

 

 

 

 

 

 

 

 

 

 

 

 

 

 

 

 

 

 

 

 

 

 

 

 

 

 

 

 

 

 

 

 

 

 

 

 

 

 

 

 

 

 

 

 

 

 

 

 

 

 

 

 

 

 

 

 

 

 

 

 

 

 

 

 

 

 

 

 

 

 

 

 

 

 

 

 

 

 

 

 

 

 

 

 

 

 

 

 

 

 

 

 

 

 

 

 

 

 

 

 

 

 

 

 

 

 

 

 

 

 

 

 

 

 

 

 

 

 

 

 

 

 

 

 

 

 

 

 

 

 

 

 

 

 

 

 

 

 

 

 

 

 

 

 

 

 

 

 

 

 

 

 

 

 

 

 

 

 

 

 

 

 

 

 

 

 

 

 

 

 

 

 

 

 

 

 

 

 

 

 

 

 

 

 

 

 

 

 

 

 

 

 

 

 

 

 

 

 

 

 

 

 

 

 

 

 

 

 

 

 

 

 

 

 

 

 

 

 

 

 

 

 

 

 

 

 

 

 

 

 

 

 

 

 

 

 

 

 

 

 

 

 

 

 

 

 

 

 

 

 

 

 

 

 

 

 

 

 

 

 

 

 

 

 

 

 

 

 

 

 

 

 

 

 

 

 

 

 

 

 

 

 

 

 

 

 

 

 

 

 

 

 

 

 

 

 

 

 

 

 

 

 

 

 

 

 

 

 

 

 

 

 

 

 

 

 

 

 

 

 

 

 

 

 

 

 

 

 

 

 

 

 

 

 

 

 

 

 

 

 

 

 

 

 

 

 

 

 

 

 

 

 

 

 

 

 

 

 

 

 

 

 

 

 

 

 

 

 

 

 

 

 

 

 

 

 

 

 

 

 

 

 

 

 

 

 

 

 

 

 

 

 

 

 

 

 

 

 

 

 

 

 

 

 

 

 

 

 

 

 

 

 

 

 

 

 

 

 

 

 

 

 

 

 

 

 

 

 

 

 

 

 

 

 

 

 

 

 

 

 

 

 

 

 

 

 

 

 

 

 

 

 

 

 

560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试卷(一)答案

1.B (A 绰chuò 吓 hè    C 怦pēng   D箴zhēn溯 sù )

2. A (B 粹—瘁   C 苍—沧 新—心   D 奇—其  卓—灼  鬼—诡 )

3.B ( A “虹霓后”应为分号; C “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中间应为顿号; D “罗呆子。”中的句号应移到后引号外。)

4.D (“唇枪舌战”改为“摇唇鼓舌”,强调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游说。)

5.C (A “培养与发现”改为“发现与培养”,语序错误; B “不仅”移至“这些工作”之后,语序错误; D 在“善于剖析”前加“获得”,缺少谓语。)

6.D(此项是结论,不是依据)   

7.D(“另一方面”是针对牛顿的分光试验说的)

8.C(只需要“求真”的科学美是错的)

9.C(这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异曲同工)

10.A (捐:舍出。)

11.C (A 以:①用;②认为。B 于:①对;②比。C 且:①②尚且。D ①代词,代“千里马”;②助词,“的”。)

12.A (与例句都是被动句。)     13.B

14.(1)我将跟谁上朝才可以呢?

  (2)(涓人)用五百金买了千里马的头,回来后把这件事禀报了国君。

15.(1)留取丹心照汗青。

  (2)长风破浪会有时。

  (3)把酒问青天。

  (4)再而衰,三而竭。

16.闻歌而不见少女的身影,巧妙地写出了少女们罗裙如荷叶、笑脸似芙蓉的美丽姿容。

17.心情好的时候,看见天下雨心情也是好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天气晴好也不能使心情愉悦。(言之成理即可。)

18.“弥漫”与“浸润”可以互换,其他不可。因为“情调”和“氛围”都可以同“弥漫”与“浸润”任何一个词搭配。而“镌刻”“瓢泼”这两个词只能分别同“记忆”和“灾难”相搭配。

19.因为正是这只小老鼠触发了沃尔特的灵感,创作了为全世界儿童所喜爱的卡通形象——米老鼠,从而使他成为美国最负盛名的人物之一 。因此可以说这只小老鼠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20.要说明“人生往往是不完美的”这一观点。(答“有了这个也许就意味着失去那个”算错。)

21(1)机遇并不太多,请紧紧抓住。

 (2)享受是有限度的,人不能太贪。

(3)应正视人生是不完美的,不如意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22.能言之有理即可。

23.参考: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和最孤独的旅人做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