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39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迷惘(wǎng) 炫耀(xuàn) 干瘪(biě) 木直中(zhòng)绳
B.怪癖( pǐ) 憎厌(zēng) 翱翔( áo) 参省(xǐng)
C.磕绊( kē) 颤抖(zhàn) 沉湎(miǎn) 六艺经传(zhuàn)
D.藐视(miǎo) 犄角(jī) 摭拾(zhí) 跂(qì)而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迷惘
百无聊赖 翱游 入不敷出
B.干瘪 汗流夹背 炫耀 鬼迷心窍
C.藐视 絮絮叨叨 急躁 废寝忘食
D.菲薄 痴心妄想 闲瑕 再接再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
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教授把祖辈 下来的秘方献给了当地的医疗部门,受到了人们的赞誉。
②望着那 的夜空,他又回想起那 的童年,因为每一颗星都闪烁着小时侯妈妈讲给他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③新上任的检察长衣着 ,其貌不扬,但脸上刚毅的神色似乎在告诉人们些什么。
A.流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B.留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C.留传 悠远 幽远 俭朴 D.流传 幽远 悠远 简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B.今天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最近一段时间,中科学院以及北大、清华等纷纷出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D.许多世界经典名著对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有时又指古代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二、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7—13题(21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师说》)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道理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卑:卑鄙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 惑:糊涂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 超出一般人 B、而耻学于师 以……为羞耻
C、小学而大遗 学制的初级阶段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竟然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0.对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2.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三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第Ⅱ卷(共61 分)
三、(共31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译: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译: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译: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分)
译:
15、名句填空(13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2)故不积跬步, ; ,无以成江海。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 ,___________ 。
(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此而已。
(6) ,问苍茫大地, ?
(7)生乎吾后, ,吾从而师之。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⑴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杜甫,他与 齐名,有 的称号。(2分)
⑵ 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这突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巷 柯灵
①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②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雅的风度。它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jiǎo ài:低洼狭小)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它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不调和的隔夜脂粉,颓然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刮着弥天的黄沙。
③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它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折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竹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来时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殷勤地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yín yín:狗叫的声音)的狂吠。
④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谁,只要你到巷里去踯躅一会,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无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①,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笼罩一切,使人忘忧。
⑤你是否觉得人生草草,身心两乏?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休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返身回避了。
⑥巷,是茫茫人海中的一道避风港,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⑦爱争名逐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静候你!
(选自《柯灵散文选》,略有改动)
注;①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写六朝兴亡的咏史名篇《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7.文章开篇将“巷”比作“散文”和“图画”,下文又从三个方面具体写出了小巷的特点。请用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概括这些特点。(3分)
答:特点之一: ;特点之二: ;特点之三:
18. 第2段文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19.文章在第④段中涉及了一首唐诗《乌衣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①
②
20.读文章第⑦段以“爱”开头的4个排比句,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好处。(2分)
答:
五、语言运用(共9分)
21、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3分)
①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 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 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 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 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⑥ 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答:
22、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3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 (只填序号)
23.请将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改用“如果没有……就没有”这样的格式来表述,并做到语序恰当。(3分)
美国要求中学生阅读8部课外名著,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剧作,也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只有阅读中外名著,才能促进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如果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
六、作文(70分)
2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母亲呵
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冰心
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母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内容自选,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答题纸
一、二、选择题(共39分,每题3分)
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三、(共31分)
14、(14分)
(1)
(2)(4分)
(3)(2分)
(4)(4分)
(5)(2分)
15、(13分)
(1) , 。
(2) ; ,
(3) , 。
(4)______ ,___________ 。
(5) , ,
(6) , ?
(7) 。
16.(4分)
⑴ 。(2分)
⑵
(2分)
四、(11分)
17. (3分)
; ; 。
18.(2分)
19. (4分)
①
②
20. (2分)
五、(共9分)
21、(3分)
22、(3分)
23.(3分)
如果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就没有 。
六、作文(70分)
一律写在反面作文纸上
题目
400 | |||||||||||||||||||
500 | |||||||||||||||||||
600 | |||||||||||||||||||
700 | |||||||||||||||||||
800 | |||||||||||||||||||
高一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 2、C 3、B
4、B ( 留传 :遗留给后代 . 流传:(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 .幽远:幽深 悠远:离时间长或距离远. 简朴 :侧重简单. 俭朴:侧重俭省)
5、 C 6、C 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7、C 8、C 9、 B
10 、B 11、D 12、 C 13、 B
14、略15、略
16、⑴ 李白 诗圣 (每空1分)
⑵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亮比其他地方的更明亮。这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2分)
17、(3分)优雅,幽静,悠闲
18、(2分)第②段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任写2个即可得满分),
19、(4分)
(1)这样写,就使人联想到小家庭的哀乐兴衰与社会的变迁一样不可避免(2分)。
(2)置身小巷,你就会忘记忧愁,心境平和(2分)。(意思对即可)
20、(2分)表达效果:语言明快流畅,形式整饬(整齐),富有节奏感,很好地激
发起读者的感情,富于感染力(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③ ① ② ④ ⑤ ⑥(3分)
22、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③④②①__(只填序号)
23、如果没有中外名著的阅读,就没有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就没有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就没有学生道德修养的进步。
诗歌译文: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