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度质量检测

2014-5-11 0:11:04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月度质量检测

语 文 试 题

一、选择(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级而上shè  惊zhì      梯xián       首qiáo

B.记diàn    氤氲yīnyūn      袅nuó       卖tiào

C.少不事gēng  妖童女yuàn    敛jū        鼓xiē

D.送nuó                    炮烙páoluò      朱tuò        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徇私  厮浑  顾盼神飞  偏僻怪张

B.杜馔  分蘖  沸反营天  少不更事

C.拮据  泅水  唯唯诺诺  天作之合

D.歆享  寒喧  蓊蓊郁郁  买牍还珠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一幅油画,一定会

  使居室蓬荜生辉

B.加入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大型汽车厂,三四个月

  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C.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

  ,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物品。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

  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增加或建立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C.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宇航员成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

  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金岳霖先生》的作者汪曾祺是《边城》的作者沈从文的老师,他们二人都是中国现

  代作家,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沈从文的代表作有《白洋淀纪

  事》《湘行散记》等。

B.《六国论》的作者苏洵是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

  苏”。《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是唐代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这两篇文章

  都旨在借古讽今。

C.《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

  号雪芹、芹圃、芹溪。他在贫困潦倒的生活中,呕心沥血写成了前八十回。乾隆年

  间,高鹗补作后四十回,合成一百二十回本,成为《红楼梦》的通行刊本。

D.消息和通讯通属于新闻。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准确、及时、便捷地传播信息。不

  同之处:消息是传递简明的信息,让人知晓;而通讯是把信息写成一个新闻故事,

  让人感同身受,有进一步的理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赂者赂者丧      因为    B.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

    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  完毕   光武以此之      赞扬  

C.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消灭   D.复道行空,不何虹  雨后初晴

    士之爵禄者       藐视       寔见,乃起自整拂  暗中

7.选出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不迁怒,不贰过

  ③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④于是信孰视之

  ⑤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        ⑥孤往日厌卿老拳

  ⑦拜姑礼毕,提瓮出汲           ⑧宜深克己反善

  ⑨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       ⑩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A.①③④⑥⑧⑨                 B.①②④⑤⑦⑩ 

  C.①②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⑥⑧⑩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       ②辱之曰

  ③后人哀之而不之            ④信数与萧何语,何

  ⑤樯橹飞烟灭              ⑥参之言,足以其节也

  ⑦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⑧故以女

  ⑨廉颇老矣,尚能

  A.①⑥/②⑤/③④/⑦⑧⑨        B.①⑤⑥/②/③④/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

9.下列各组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②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B.①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②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C.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阳,壮士也

  D.①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②幸尚宽,何为不可?

10.下列各组中不含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

  A.①陆逊意思深长             ②较秦之所得,其实百倍

  B.①可谓智力孤危            ②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C.①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②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①不善之人未必本恶           ②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题。(每题3分)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黄,过岐亭,适见,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选自《东坡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闾里之侠皆之              宗:尊崇。                   

B.呼余宿其家,环萧然           堵:闭塞。

C.园宅壮丽,与公侯            等:相同。                   

D.往往狂垢污                阳:假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谓之方山子              先王俗设法       

B.过岐亭,适见             盘盘,囷囷焉          

C.使骑逐射之              后人哀之不鉴之      

D.使从事其间              而四国休息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方山子超凡脱俗的一组是              (  )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④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⑤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方山子”并非陈慥自号,而是人家见了他戴的“方屋而高”的帽子随口叫的,等于

    是绰号。

  B.少年时代的方山子是一位豪放不羁、仗义疏财的侠士,他颇有号召力,常外出打猎,

    身边有一群追随者。

  C.方山子满腹文韬武略,晚年却只得隐居在穷山僻壤,作者对他的遭遇感到惋惜,但

    在文中没有明说。

D.文章摘取方山子早年游侠、晚年隐居的二三事,突出其为人的几个侧面,使读者一

  步步看清了方山子的全貌。

三、翻译下列句子:(每句3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1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17.奈何取之尽鍿铢,用之如泥沙?

                                          

                                          

                                        

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相关练习(10分)

蜗牛(一)

  苏  轼

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蜗牛(二)

苏 轼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

18.这两首蜗牛诗,都是苏东坡写的。请分析两首诗所刻画的形象的相同点。(3分)

                                         

                                         

                                         

19.通过对蜗牛形象的刻画,诗人想表达怎样的看法?(3分)

                                          

                                         

                                         

20.你认为哪一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说说理由。(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4题。(18分)

听雨的奢侈

林如求

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

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地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达至今,简直痛人心髓。

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扉,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

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使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大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声,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闪,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冤屈、激情、忧虑、沉痛、苦闷、仿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民写雨的真谛。

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回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

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

21.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不同感受,表现了经历人生风雨之后的淡然心境,表达了亲近自然、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

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全文脉络清晰,开阖自如,严谨有致。

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

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

六、默写(10分)

25.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6.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7.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8.斜阳草树,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29.月光如流水一般,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七、语言运用:

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

   在近年内地港口引进的折合人民币约350亿元的外资中,香港各大财团的投资占了将近九成,遍及天津、南京、宁波、厦门、武汉等10多个港口。当地政府还鼓励外商、侨胞和市民以股份形式投资港口建设。

  港商投资内地港口的趋势是由试探性投资港口边缘业务转向大举投资港口主体业务:硅沿海地区开始向广阔的腹地挺进,融资渠道多样化,直接投资迅猛增长。

30.文中有一句与报道的中心无关,应删去,这一句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一个虚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5分)

  周敦颐《爱莲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濂溪先生独爱莲,这也罢了,但是字里行间对牡丹似有贬意。(  ),牡丹本身不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比起芍药不可同日而语。

②花大而瓣多,色彩淡雅,黄蕊点缀其间,自有雍容丰满之态。

③最难得的是其近根处的木本,在泡松的木干之中抽出几根,透润的枝条,极有风致。

④叶子的脉理停匀,形状色彩,亦均秀丽可观。

八、作文片段:(20分)

要求:请以“机会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为论点,选择一个典型论据,并作针对性的分析论证,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 B  A惊zhé C鼓jié D朱

2. C  A厮混 乖张 B杜撰 沸反盈天 D寒暄 买椟还珠

3. D  A 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增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B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C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使用对象是别人的不法行为。

4. D  A本栏目是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或者本栏目将……进行了再创作。B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的情况,“建立了石油储备”搭配不当。C初涉文坛,她的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5.A   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学生,《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作品。

6. C【殆,几乎,差不多】

7. A【①当——倘  ③说——悦  ④孰——熟  ⑥厌——餍  ⑧反——返 

⑨(蚤——早)】

8.A【①⑥使动  ②⑤名作状  ③④意动  ⑦⑧⑨名作动】

9.A【A①被动②无  B定后 C判断 D宾前】

10.D【A①意思②其实 B①智力②修改  C①故事②可以  D无】

二、

11.B(堵:墙壁。)

12.D(A.因:①于是;②根据。B.焉:①他,指方山子;②……的样子。C.而:①表承接;②表转折。D.于:均作介词,在。)

13.C(③④跟“超凡脱俗”无关。)

14.B(“常外出打猎,身边有一群追随者”在文中没有根据。)

翻译:

15.于是同我在马上谈论用兵方略和古往今来成败的道理,自认为是当代的杰出人才。

16.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用兵的效果。

17.为什么搜刮别人一丝一毫也不放过,而挥霍起来像泥沙(一样不知珍惜)?

诗歌鉴赏

18.相同点:都有喜欢“升高”的脾气、秉性,都有“粘壁枯”的下场、结果。

19.借蜗牛的形象,苏轼辛辣的嘲讽了现实生活中一味钻营,干求功名利禄最终身败名裂的人。比较而言,第二首诗表达得更充分更有力。从形象上说,第二首诗从“腥涎”入笔,更给人丑陋之感。从行为来说,“不知回”比“不知疲”更显出执迷不悟的丑态。

20.第二首诗是苏轼的修改稿,说第二首诗更好应该是定论。从喻体的合理性来看,“腥涎”也是“升高”的本钱、依据。相应的本体,可以理解为墨水——肚子里一点点歪墨,本来只可自我消遣,却不自量力,拿来作向上爬的资本。但这诗如果拿来作考题,学生认为第一首好,能回答出“外强中干”这一类理由,也可酌情给分。

阅读

21.(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

  (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注:答对1条得1分,答对两条得2分,答对三条得4分。

22.内容上:①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②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

结构上:①宕开一笔。使文章摇曳多姿;②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共4分。

23.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宁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说“奢侈”是因为有一种热情而平和的心态,就可以尽情享受雨声带来的种种美妙情思。

注:三个要点,每条2分,共6分。

24. AC(A.“淡然的心境”“回归田园的美好愿望”理解不当;C. 说“感情基调昂扬豪迈”错)共4分。

默写:

25.齐人勿附于秦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26.鼎铛玉石    弃掷逦迤

27.小乔初嫁了  羽扇纶巾

28.寻常巷陌    气吞万里如虎

29.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语言表达题:

30.当地政府还鼓励外商、侨胞和市民以股份形式投资港口建设。

31.港商大举投资内地港口业。

32.其实(2分);②④③①(3分)(“其实”或其他表转折的关联词1分;排序3分:②居最前1分,④③相连1分,①居最后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