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2014-5-11 0:11:05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文本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
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yjwyy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6页,六道大题,25道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请将答案直接答到试题指定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

一、语言基础与运用(5小题,共15分)(请答在答题纸上)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百(gě)  颓(pǐ)  彳亍(chì chù) 青(xìng)

B  方(qiù)  团(qí)  目(chēn)   浪(è)

力(lú)  长(gāo)  漫(shuò)    寂(liáo)

D  深(suì)  徨(báng) 血(dié)   耗(h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廖廓    融合   笙萧   招摇

B  沉浮    挥斥   寂寞   开垦

C  凶涌    干躁   喧闹   屋檐

D  枯槁    河胖   疲惫   凌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2) 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用吃的东西款待它。

(3) 经过世代的筛选,——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A  居然   常常    留传

B  居然   往往    流传

C  竟然   往往    流传

D  竟然   常常    留传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B、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

C、巨能体饮平衡饮料作为竞赛指定饮料将为运动员在长跑过程中保持身体良好状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D、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和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  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  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  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

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二、古诗文部分(37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共12分)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人一,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灭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又不学      竟:完毕。

  、毋言       妄:狂妄。

  、梁以此籍     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皆已籍矣     惮:畏惧。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季父项梁      吾还也

、项梁怒       何厌

、于是项梁教籍兵法  下令

、梁此奇籍      必长安君为质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

9、.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1题(6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⑴ 韩王送沛公   ⑵ 之奈何  谁 ⑶ 大王 ⑷ 此计者

A、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也相同   B、⑴与⑵相同,⑶与⑷不相同。

C、⑴与⑵不同 ,⑶与⑷相同    D、⑴与⑵不同,⑶与⑷也不同。

11、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

A、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 像翅膀一样

B、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三)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第12-14题。(15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之,乃还。

12、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3、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敢烦执事    阙秦利晋

B、东封郑      郑知亡矣

C、用亡郑以陪邻  若不阙秦,将取之

D、何厌有      君所知也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9分)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四)古诗鉴赏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2分)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2分)

三、诗文填空(12分)

16、根据课文填空。

①、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忧愁 。(《雨巷》)

③、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④、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何辞为? (《鸿门宴》)

⑤、真的猛士,       ,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⑥、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          ,           。(《记念刘和珍君》)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的17~19题(10分)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7、“为之感叹”中的“之”是指(  3分)

A、中国女子的办事

B、中国女子始于去年的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

C、中国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D、虽殒身不恤的事实

18画线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将它改写成通俗、易晓的几个短句。(4分)

19作者“说不出话”的原因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文后的20—22题(8分)

              故地的春天

               味丛

   在伏牛山的深处的一个小山村里,我度过了平静如水的童年。立春过后,天气渐暖,麦苗从一层薄雪中探出头来,在银白色的梯田里排列出一行行墨绿,随着春风一阵阵拂过,白的渐少,绿的渐多,这绿色又逐渐鲜艳、洇散,连成一片片。树林里,首先打破冬日枯寂的是杏花,一树花苞一树红,到了盛开时,又变成一树嫩白了。随后,梨花、桃花、槐花也渐次开放,山坡上,田野里,房前篱边,一丛丛、一簇簇到处都是。远处山顶背阴处的积雪却是要到暮春才融化净尽的,此时尚是银亮洁白,与漫山的花树相映生辉。蜂蝶欢舞,群莺乱飞,去年在檐下营巢的老燕也飞回来了。孩子们欢快地叫着,去折一只桃花,惊落一身一地花香。他们知道,桃花谢后,树上就会冒出酸涩的小青果,再以后,小青果就会长成甜蜜欲滴的红桃。

  在另一些春天里,我在安静的古城洛阳出入。对于洛阳,我就像一只燕子,追随着春天来来去去。洛阳多牡丹,堪称家藏魏紫、路见姚黄(魏紫、姚黄皆为牡丹名种)。却少有人知洛阳女子的娇华艳丽、雍容大方,正与牡丹相仿佛。典型的洛阳女子,身材丰娆颀健,脸庞俊俏柔和,肤色透出健康的红白,穿着不追潮流,却自有一种古朴的典雅。细雨如丝的春日,常见洛阳女子持着素色的雨伞,安静地走过街道,绕过花坛,渐行渐远,她们那种轻捷恬适的脚步中,浸润出淡淡的唐风宋雨的痕迹,和着春风,不露声色地就把洛阳城融化进去。这样的春日里,徘徊牡丹花下的人决不会多,可也决不会太少。空气中回荡着幽幽的花香,还有远近传来的朦胧人语。牡丹经雨后,颜色反而更浓、更艳了,有的低下了头去,含情凝睇,楚楚动人;依旧仰着脸的,则大方地望着你,笑语盈盈,提醒你把雨中的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包藏严密,待来年的春日开花吐艳,重又勾起你今夕何夕的怀想。

  另一座小城开封,以她欢快轻俏的春天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开封人爱放风筝,阳气上升、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大人孩子都出来了,手里拽着线拐,没边没沿地只顾放线,天上是一群一群的风筝:蝴蝶、花燕、金鱼、蜈蚣是司空见惯的,希罕点的有凤凰、老鹰,更有急切间扎不出样子的,干脆就是一块塑料膜绷在几根竹片上,下面缀两条飘带,一样地各领风骚。风筝们在天上追着闹着,地上人们跑着笑着。玩累了收线回家,有新剪的春韭拌鸡蛋馅的包子,咬上一口,新春的鲜美就直沁入心里。这时候提议春游最容易得到拥护:近的,到相国寺、潘杨湖、远的,到郊外的野鸭湖;再远点,甚至可以登嵩山玉皇寨、下黄河游览区。套头衫、牛仔裤和旅游鞋成了最流行的装束,一路上轻歌浅笑,花团锦族,最平常的景色也能招来赞叹,最普通的笑话也能引起大笑。其实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我们的心在春天里变得年轻了

  江南的春光秀色该是有口皆碑的了,韦庄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还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姓名的女子来得旷达,当年东坡公问刚刚自岭南回归的她:岭南可更好?女子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真可谓妙语解开心中事,设若剪烛西窗,徘徊无定,那么岁月流转、风物变幻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

而我说:此心安处,便是春光。 

(摘自《散文》1998年第3期)

20、“家藏魏紫、路见姚黄”是状洛阳牡丹之(  )(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美    B、多   C、优    D、名

21、“有的低下了头去,含情凝睇,楚楚动人;依旧仰着脸的,则大方地望着你,笑语盈盈”。这段对洛阳牡丹的拟人化的描写,与上文对洛阳女子的描写相映成趣,映衬出洛阳女子                   的特点(限10字以内,尽量用原文回答)。(2分)

2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其实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我们的心在春天里变得年轻了”,这句话表明心有春光,则眼前一切都招来赞叹,令人欢快。

 B、引韦庄的诗句是为了反衬下文中女子的回答之妙。

 C、“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中的“乡”指家乡。

 D、作者认为,设若“剪烛西窗,徘徊无定”,那么,自然景物则失去了意义。E、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五、语言表达(8分)

23、根据有关内容,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4分)

老师在课堂上讲了玫瑰的有关知识。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同学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同学回答:“即使刺扎人,但花却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同学回答:“                   。 ”

多年以后,前两个同学都无所作为,只有第三个同学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

24、采用下列句子中“当XXX说……,我懂得了……”的句式,造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超过30字。(4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                  

                              ;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六、作文(60分)

提供两小题,任选一题作文。

25、请以“迟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25、以《感悟    》为题,在空白处填上你认为有所感悟的事物名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
高一语文文本框: 学校 班级 考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uuuuuuuuuuuuuu装uuuuuuuuuuuuuuu订uuuuuuuuuuuuu线uuuuuuuuuuuuuuu
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高一语文

答案:

1、A  

解析:B项“遒”应读“qiú” “箕”应读“jī”  C项“戮”应读“lù”  “溯”应读“sù”  D 项“彷”应读“páng” “噩”应读“è”

2、B  

解析:A项中“廖”应为“寥”,“萧”应为“箫”  C项中“凶”应为“汹”,“躁”应为“燥”  D项中“胖”应为“畔”

3、A 

解析:居然:①表示出乎意料;竟然。②(书)表示明白清楚;显然。  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常常:(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  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留传:意思诗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留传的对象多是具体的物品。  流传:意思是传下来或传播开,其对象多是故事、消息等,且途径以口头的语言、书面的文字等为主。

4、B 

解析:A项“这次再版的长篇小说的作者是很有名气的”,这里强调的是作者,后面应改为“如《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

C项“将”与“了”矛盾。“将”是现在还没有成为现实,“了”是已变为现实,要删去“了”或“将”。

D项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在“恐怖分子的猖獗,要求国际反恐怖主义力量要更加紧密地联合起来”与“才能保证世界范围内地和平”中加上“只有这样”。

5、B

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

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6、B(妄:胡乱)7、C8、B(记:记写)9、B(“终于学完”应为“又不竟学”) 10、B   11、C 

12、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厌:通“餍”,满足。/ 戍:戍守。

13、B

14、翻译:

(1)、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2)、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

(3)、现在它已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15、 (4分)

 (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16、根据课文填空。(12分)

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②、丁香一样的芬芳。③、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④、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⑥、已使我目不忍视了,尤使我耳不忍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7、C(3分)

18中国女子虽遭阴谋秘计,被压抑达数千年,但她们的勇毅最终也没有消亡。(2分)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更是明证。(2分)

19为中国失去了优秀青年而伤心(1分),为反动当局的凶残暴行、反动文人的下劣无耻出离愤怒(2分)所以说不出话来。(意思对即可)

20、B(前句说“洛阳多牡丹”);(2分)

21、娇华艳丽、雍容大方(意思对即可);(2分)

22、D(“岁月流转、风物变幻”意味着黯淡、凄楚等,而不是失去意义)、E(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4分)

23我可以改良它,既不让它扎人,又要让它美丽。

首先从内容的联系上来分析。第三个同学与前两个同学不一样,他(她)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再从主题的表现来说,最后一句中“以其培育出的新品种玫瑰而闻名”,这是对主题的形象化说明,说明这个同学富有实践性、创造性,而且这一成果也应该是他(她)回答的一个结果。 

24、答案示例:

①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人应具有反抗精神;②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的重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