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卷2

2014-5-11 0:11:05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夜而出(zhuì)   踽踽欲动(jǔ)     壁(kān)    永(juàn)

B 坍圮( tān pǐ)    宁(bì)      敛(jū)     幽(pì)

C 寂 (liào)   唤(zhào)      慰(jiè)      踟蹰(chí chú)

D 佝偻(gōu lóu)   漪沦(yī lún)    帖(yùn)   百(gě)

2. 下列各项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青荇    笙萧    罗绮      枯稿      眩耀

B彳亍    蓊蓊郁郁     妖童缓女      飘缈    亘古不变

C僻如    格守     车澈     邂逅      安祥

D 猝然    眉稍    起讫      啁啾     斑澜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B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C 这所学校去年有十个学生考上了北京大学,无独有偶,今年又有十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

D得知本班获得学校秋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B 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C 要搞好生产建设并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人的主观能动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D 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穆旦的《赞美》等,都是新诗的优秀作品。

B 《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依据《春秋》而编定,所以也叫《左氏春秋》,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与其他的两部《谷梁传》、《公羊传》并称为《春秋三传》

C 词是中国古典诗体形式之一,原为合乐歌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词按字数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D 《花未眠》的作者川端康成,日本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6-8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这两段文字分别描写的内容是(  )
A.塘上月色 月下荷塘          B.月下荷塘 塘上月色
C.月下荷塘的荷与风 月下荷塘的花与树  D.月下荷塘的荷与水 月的光和影
7.第一段文字描写叶下流水时,用的词语是“脉脉”而不是“静静”,这样写的好处是 (   )
A.写出流水含情,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B.写出流水悄然,衬托荷的柔美风韵。
C.写出流水含情,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D.写出流水悄然,与荷的艳丽形成对比。
8.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是按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来写的,第二自然段则是由光写到影。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的“泻”突出了月光的皎洁。
C.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讲,本文通过对荷塘和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的心情。
D.两段文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将景物表现得淋漓尽致,还用了许多叠字,使文章音节和谐、文气舒展。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

9.下列加点的词与 “越国以鄙远”一句中“鄙”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方之士来者,必庙之。

B.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D.今媪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10.下列句中画线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 老夫少子舒琪,最少,不肖

C. 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D.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1.从下列句子中选出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   )

A.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B.国之孺子之游者

C.忌不自信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12.下列各项符合文意和烛之武说法的是    (    )
  A.秦晋围郑的原因是消灭了郑国对晋君有利。
  B.秦伯把焦、瑕两座城池赏赐给了晋君。
  C.秦打算把郑国变成自己的东部边界后,再扩展西部边界。
  D.削弱了秦国,对晋国有好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画线句子(8分,每小题4分)

于是项目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议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今,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日:“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日:“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日:“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①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4.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本诗采用了虚实相间的写法,试作简要说明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默写( 8分 )

(1)胜似春光,           

(2)我打江南走过,           

(3)鱼翔浅底,         

(4)         ,乍看像一团烟雾。

(5)书生意气,    

(6)但杨柳的丰姿,      

(7)窥镜,谓其妻曰:       

(8)皆朝于齐,     

五、阅读下面一篇散文《野菊花》,完成文后16-19题(共18分)
  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
  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背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兴起了开放的拓宽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空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族;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坡,在贫脊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地震颤回荡在心……
16.从全文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能从野菊花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感叹句:“野菊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对野菊花什么样的态度? (2分) (2)第二段和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到人的心灵“久久地震颤”,这两次“震颤”各是什么缘由?(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第二段用“密密匝匝”、“重重叠叠”,是为了写淮河堤畔、大别山麓由野菊花织造出的梦幻神奇的织锦,而这些又把第一段的“满山遍野”形象化了。
  B.第三段写到“几番秋风秋雨秋霜”之后的紫燕、鸿雁、松柏、檀竹等景物的变化,是用以反衬野菊花斗霜开放的特点。
  C.文章第四段描写了野菊花花朵的形态,文中用严挣”、“冒”、“睁”、“宣泄”、“毫无保留”等富有力度的词语,表现了野菊花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
  D.第五段描写了野菊花的枝条、叶片、宿根等的形态,表现了野菊花热情奔放、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
  E.本文以主要篇幅来表现和讴歌野菊花野性。她勇敢地开放,不懈地拓展,显示出强烈的进取精神,这便是它的野性美之所在。

六、(12分)

2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1)                       

(2)                       

(3)                       

(4)                        

2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22.有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你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                   ”(回答要得体、风趣,4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寻找快乐,寻找友情,寻找财富,寻找知识,寻找幸福……相信你也会有这方面的体验、感想和认识。
   请以“寻找”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客观题 (36分)

1 A  B宁(mì) C寂 (liáo) D帖(yù)  2 C (A笙箫  枯槁  炫耀B 妖童媛女  飘渺 C譬如 恪守 车辙 安详D眉梢  斑斓)  3 B   4 D   5 B(《左传》为编年体) 6 B  7 A  8 B  9 C  10 B  11 C  12 D  

二、主观题 (114分)

13.①江东虽然小,土地方圆有千里,也有几十万人,也是够用来称王了。

  ②即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悯我再让我为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再见他们。

14.《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1)本诗采用了虚实相间的写法,试作简要说明

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梦境,是虚写,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15.默写

(1)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3)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4)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5)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6)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7)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6.答:作者从野菊花一不禁锢自己,二不固守现成两个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每点2 分)(4 分)

17.答:(1)盛开的野菊花的毫不掩饰的宣泄,毫无保留的聚散。与《金蛇狂舞》的活泼,《十面埋伏》的壮烈类似,所以自然引起了作者的联想。   2分

(2)作者运用了词语移用的修辞手法,用活泼、壮烈的音乐形象来表现野菊花盛开的浓香,别致耐人寻味且神似。  2 分

18.(1)表达了作者对野菊花盛开的惊奇之情和赞赏态度。(2 分)

(2)第一次是由于野菊花漫遍野地盛开强烈的振奋人心。(2 分)

   第二次是由于野菊花的野性美使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2 分)

19.C、D  ( 4 分)(因为 C 应为表现野菊花不禁锢自己; D 应为表现野菊花不固守现成)

20. 4分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

(2)这种新型星际“指南针”的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

(3)它具有重量轻、能量小、精确度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4)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21.4分  古籍、修复、人才、不足

22.4分  夫人,只要像我一样说假话就行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