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上学期综合训练试卷

2014-5-11 0:11:05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上学期综合训练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试卷答案全部做在答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沉(nì)  祷qí    巧(qiàn)   了一眼qū

B. 百(gě)  慰(jí)  角 (jī)   目结舌(chēng)

C. 句(dòu)   吸(yǔn)  步(guǐ)    浪飞舟 ( è ) 

D. 灰(jìn)   不(chì)  大(ruò )   笑大方(yí)

2.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思是说评论天下大事,用文字来      丑恶的现象,赞扬美好的事物。

(2)当蜘蛛网       地查封了我的炉台,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3)学《六月,我们看海去》之前,刘晓玲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尽可能多地      关于作者潘洗尘的有关资料。

A.抨击   无情   搜集   B.批评   无情   收集

C.抨击   无私   收集   D.批评   无私   搜集

3 下列加点字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
B. 当那通道变得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时,生命的重中之重,就简洁而挺拔地凸现了。

C.年级主任强调指出,各班一定要结合“八荣八耻”的教育,对班级里出现的不良现象及时制止,等蔚然成风后再整治就困难了。

D.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电视和电脑这一对时代的宠儿,对我们来说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月球探测工程是我国进行深空探测所迈出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B.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C.9月1日,又一批方便民众、还政于民特色的行政法规开始实施,得到了众多媒体的一致好评。

D.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已经明确地认识到,通讯的畅通与否,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

大气里飘散着黑烟,江河里漂浮着秽物,是很直观的环境污染,但人们很少能注意到自己脚下的土地也正遭受着严重的污染。有的专家说,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极易被污染,而土壤污染是个不断累积的过程,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跟大气和水体比较起来,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要大很多,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

美国在上个世纪曾经启动一项超级基金计划,投入200多亿美元净化地下水。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发现,经过交货处理的地下水,水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原因是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使净化后的地下水再次受到污染。由此,土壤污染被当作一个重要的环保课题提了出来。

许多数据表明,即使被公认为环境质量优良的城市公园,了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土壤污染,而在广袤的农村,土壤污染的影响更是早已有所显露。在我国湖南、广西、贵州的某些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相当严重,并导致较大范围的健康问题。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对我国农村和城市土壤污染的范围和程度还无法准确回答,也无法告诉公众土壤对污染的承受力到底有多大,何时会达到极限,以及应在什么时候采取相应措施。

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只能阻止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国际上处理土壤浸染,以往用化学溶剂淋洗的办法,但这种办法不仅耗资巨大,还有许多其他弊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是植物修复技术,即选取超富集植物(这类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富集效率),栽种到受污染的土地上,利用植物的根系把土壤中的污染发报吸上来,然后收获植物的地上部分,将其焚烧或冶炼,进行二次利用。这类技术成本低,无二次污染,既保护土壤又美化环境。美国已经出现一批研究的推广植物修复技术的公司,有的公司股票已经上市。我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环境资源研究所的“环境修复室”,研究这类技术也已有七年之久,还建立了植物修复基地,目前开发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有的已达到国际水平。

5、第一段“看得见的污染不一定是最要命的污染”一句强调的意思是  

A土壤污染是看不见的,渐进的。  B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很难治理。  

C土壤污染对生命的危害最直接。  D土壤污染的治理目前还没有可行办法。

6、根据第三段内容,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湖南、广西、贵州的土壤污染问题最严重。 B湖南等省对土壤污染已开始了全面调查。  

C一般来说,城市土壤污染的程度比农村轻。D我国对土壤污染危机的应对能力相对滞后。

7、下列理解,与第四段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用切断污染源的办法治理土壤污染根本无济于事。  

B用化学溶剂淋洗来治理土壤污染的办法已被淘汰。

C我国的植物修复技术实现产业化,已经为期不远。

D富集植物能够保护土壤,是因为它有发达的根系。

三、阅读《十八岁和其他》中提到的文言文,完成第8~14题。

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儿怠,则少加夏楚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节选自《<鸣机夜课图>记》)

注:①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②波磔(zhé):字的笔画。波:撇,磔:捺。③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ǎ),通“槚”,即槚木。楚,荆条。

8.选出上文加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轧轧相(夹杂)         B.复持儿(不久)

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耍)     D.病少差矣(减少痛苦)

9.“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该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A.铨读书的声音琅琅的样子,和药沸腾的声音相应和。

B.铨读书的声音琅琅的样子,和药沸腾的声音相混淆。

C.铨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和药沸腾的声音相应和。

D.铨读书的声音清晰响亮,和药沸腾的声音相混淆。

10.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  )(3分)

①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

②织纺之具毕陈左右。

③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

④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⑤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

⑥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蒋母虽然没有文化,不懂教子的方法,但她对儿子却能严格要求,勤于督促,堪称教子典范。

B.母教子,尽管近乎苛刻,却处处体现母爱精神,可谓爱之愈深,教之益严。

C.儿子诵读诗书,竟能治愈母亲的病,真是其事近虚,其情近实。

D.蒋氏母子相依为命,不顾贫困疾病,母鸣机,子夜课,刻苦精神十分感人。

第Ⅱ卷(共67分)

四、 (30分)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①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4分)

译文:                           

②妹一儿也,何苦乃尔!(2分)

译文:                           。

③然则何以解忧?(2分)

译文:                           。

13.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节选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答:                                     

14《十八岁和其他》中说:“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一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之中的读书乐。”从节选的这三段文字看,古人读书的苦和乐分别表现在哪里?(4分)

答:                                      

15.阅读下面两首杜甫的诗,回答问题(9分)

房兵曹胡马①               病马③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毛骨岂殊众④,驯良犹至今。

骁腾②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开元二十三年或二十四年(公元740年或741年),诗人当时在河北、山东一带漫游。兵曹,参与军事的小官。②骁腾:壮健,快捷。③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当时诗人流落秦州。④这句意思是,你的皮毛筋骨和那些受宠得意的同类难道有什么两样。

(1)两首诗都是写马,两匹马的状况,一只   ,一只    ,作者感情基调也不相同,第一首诗____________,第二首诗_________。但它们具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______________。(5分)

(2)第一首诗中,有一句总括全诗,含义极为丰富,找出来并简要分析(4分)

16. 仿照第一节的句式,另选一组意象写一节诗,表达“相信未来”这一主旨。(6分)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

六、现代文阅读(22分)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7.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8.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分点回答。(4分)

19.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20.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虚实两方面写“瓦松”的,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七、语言运用(15分)

21.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题目(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2个字)。(5分)

昨天,北京大学进行了自主招生考试。有考生告诉记者:“题目活,题型新。比如语文第一题用拼音默写宋词,挺新鲜的,从没这么考过。还有对对联,给‘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对出下联,挺有意思的。”除笔试外,考生还须参加由北大教授组成的专家组面试,在15分钟面试时间内自我陈述并抽签答问,以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

22.下面的一则征稿启事在内容、语言表达等几方面有不当之处,请对ABC三处加以修改。(5分)

启事

为配合学校“科技月”和“风采展示周”活动,校学生会宣传部将在9月中旬举办“科技伴我行”征文比赛和“成长的足迹”照片展示等活动。A希望全校同学踊跃参加,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

征集内容:科技小论文和科技报告等科技作品,B小说、散文、诗歌(包括科幻小说)等文学作品;个人或集体的生活、学习照片(黑白、彩照均可)。

稿件要求:1.原创作品。2.用作文稿纸,书写清楚。3稿件写明作者班级,署上真实姓名;照片贴在作文纸上,C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4.文字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交稿地点:高中教学楼201室。

截稿时间:10月12日。

学生会宣传部

06年9月5日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三句话。(5分) 要求:

①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不是……却……)相同构成排比;   

②要与给定句子所描写的主体一致,表现对教师的赞颂。   

例句: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高一语文答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3’*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Ⅱ卷

四、

12、翻译8分

                                4分                          

                                2分

                                2分

13.                               3分

14.                                4分

15、诗歌赏析9分

(1)         ,          ;             

 

                   5分

(2)                                

 

                                4分

16.

              

              

              

 

           :相信未来。

五、

17、                               4分

18、                                

 

                                4分

19、“迷路”的原因:①           ;②          

意义:                             。6分

20、 (1)(1)实写:             ,虚写:        

原因:                              4分

(2)                               4分

六、

21、 5分

22、 5分  

A                       

B                      

C                      

23、5分

                                 

 

                                 

 

                                  

高一语文答案

1D 2 A (“抨击”与“批评”的感情色彩和程度不同,前者是贬义词,程度重,后者是中性词,程度轻,。“无情”与“无私”两者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冷酷,后者侧重于公正、无私心。“搜索”与“搜集”使用范围不同,前者是短时间内的积累,目的性强,后者是长时间的积累,相对于前者而言,目的性弱) 3C 4A (B“出色工作”与“采用”搭配不当;C.缺“具有”D.两方面与一方面不能照应。

5B 6D 7C  8.D(稍微好转。)

9.C(“琅琅然”应意译,“相乱”的翻译要注意情境。)

10.C(②、④、⑤未涉及蒋母教子。)

11.A(从文中可看出,蒋母不仅识字,而且还懂得教子之法。)

12. ① 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苦这样?

②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

13. 写母亲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孩子读书,表现了母亲深探的爱子之情。

14. 苦表现在:记诵的内容多;读书的时间长,还要忍受寒冷和病苦。乐表现在: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15(1)(5分)答题要点:雄健 病弱  第一首诗是激昂向上的,第二首诗是抑郁低沉的。共同品质是:忠诚(忠诚于主人;可以信赖。)一空1分,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必须结合具体诗句,空泛作答只得1分。

第四联:“骁腾有如此”一句总括全诗1‘,含义极为丰富,既是写马纵横驰骋的非凡本领,1‘又是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1’,也蕴含着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1‘。(意思对即可,4点答对其中的两点得满分)

16. 示例: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滕/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六、(22分)

17.(4分)

“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

18.(4分)

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②对称之美;③团结与温情;④对乡村的坚守。

19.(6分)

“迷路”的原因:①对乡村的背弃;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意义: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

20.(8分)

(1)实写(“瓦松”名称及药用功能)、虚写(梦中“瓦松”)两方面。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

(2)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

七、语言运用

21.(4分)“北大自主招生出新招”或“北大自主招生招数新且多”(答案中必含要素:北大、自主招生、新办法。一点一分,语句通顺一分。若只答“招数多”得2分)

22.(4分)

A处“学校各部门予以支持”应删去。

B处“(包括科幻小说)”应挪到“小说”之后或删去。

C “在作文纸上写上一段简短的话简介照片”把“简介”改为“介绍”

23 例如: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你不是泉水,却滋润着每一个渴盼的心房;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