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2014-5-11 0:11:06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上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试 卷

注意:

1.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在答题卷上作答。考试结束后,交机读卡、答题卷和作文纸,试题卷自己保存。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 题 卷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佝(lóu)   (bǐng)息    罗(qǐ)    鸟(kē)

B.帖(yùn)   婀(nuó)    慰(jiè)    祈(qí)

C.然(cù)    稽(kuài)    粗(zào)   商(gǔ)

D.丽(yì)    壁(kān)    拜(yè)   山(jí)

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姿态翩然   无福销受   眩耀   不油自主

B.峥嵘岁月   穿流不息   斑澜   一副对联

C.如愿以偿   专心致志   寥廓   门庭若市

D.竟相生长   历尽苍桑   安祥   终成眷属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殖民主义者的野心是没有     的。

②工地上千万盏电灯光芒四射,连天上的星月也    失色。

③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      做出错误的决策。

④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迈气概,激发了广大人民热爱祖国的热情,从而更加   风发,斗志昂扬。

A.界限  黯淡  以致  义气       B.界线  暗淡  以至  义气

C.界线  黯淡  以至  意气       D.界限  暗淡  以致  意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生应该重视课前预习,在预习中发现问题,上课时就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

B.李教授的发言真可谓抛砖引玉,字字珠玑,大家在他的带动下,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C.今年春节,我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D.文化底蕴是指个人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积累越多,你的思考就越全面越深刻,你的联想力也会越强。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B.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C.策划人必须对他所从事的项目的具体特征了如指掌,并且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才有可能达到目无全牛的境界。

D.对有责任心的作者来说,一篇作品从完稿到发表,往往需要他们韦编三绝,几易其稿,最后才能交付刊印。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实际上是科学家受天然湿地净水功能的启发而发明的一项技术。天然湿地有丰富的野生植被及大量的生物对水质起到了良好的净化作用,同时还能调节水分和气候,被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我国青藏高原、黑龙江等地有多种形式的自然湿地,各类繁多的动植物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是模拟和强化自然湿地功能的结果。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净化作用的主要是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基质由砂和石构成,是湿地中最基础的物质。植物栽种在砂石上,与砂石共同创造一个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的微生物能将污水净化。

人工湿地净水技术的原理:当污水流入净化池后,首先接触的是植物,污水中颗粒比较大的污染物会被植物的根和茎以及基质表层阻挡,形成厚厚的像泥巴一样的污垢。污水继续向下渗透,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可将大量的氧气导入污水中,使好氧菌大量繁殖,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氧气被好氧菌消耗完后水流继续向下渗透,当到达深度近1米的净化池底层时,污水中的氧气含量极少,厌氧菌便能在无氧的环境中,以污水中剩下的有机质为营养进行大量繁殖。污水经过系统中的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吸收、降解后,最终变成干净水排出池外。

在生活中,湿地净化水质的现象随处可见,一个荒芜的小水塘,门前的一条小水沟,它们天生就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人工湿地净化水质系统就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原理,大大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目前国外已广泛地采用了人工湿地技术,根据居民居住的地理条件设计小户型人工湿地。福罗瑞恩是奥地利的一名环境工程师。他说:“奥地利人工湿地技术一般应用在偏远的山村、村庄和家庭。他们将房子后院的一处低洼地改造成人工湿地,建好后根本不用怎么管理就可以把生活污水处理得干干净净,十分方便。”

也许不久的将来,人工湿地系统只是我们农舍旁的一条小水沟,社区里、别墅边的一个小水塘,但是它比天然的小水沟、小水塘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出上百倍,到那时生活中所产生的废水都将会无污染地回归大自然。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由于它具有投入小、能因地制宜等特点,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球上的许多自然湿地已遭到严重破坏,而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能够降低因自然湿地的缺损而造成的环境危害,在不知不觉中净化了水质,美化了环境。

                    摘自《走近科学》2002年10期(有改动)

7.下列对“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的原理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就是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吸收、降解后,最终变成净水排出的一项技术。

B.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实际上是科学家受天然湿地净水功能的启发而发明的一项技术。

C.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就是利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基质的降解作用和微生物的吸收作用,将污水净化的技术。

D.人工湿地净化水质技术是既能净化水质,又能美化环境,降低因自然湿地的缺损而造成的环境危害的一项环保技术。

8.从全文所提供的信息看,下列对“人工湿地是模拟强化自然湿地功能的结果”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人工湿地不仅具有自然湿地的功能,而且还有比自然湿地更强的净化水质的功能。

B.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一样,能对水质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同时还能调节水分和气候。

C.在生活中,湿地净化水质的现象随处可见,但自然湿地的净水功能不及同等规模的人工湿地。

D.人工湿地中厌氧菌能大量繁殖,从而能更好地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和降解,因此人工湿地有比自然湿地更强的净水功能。

9.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工湿地系统已能将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废水无污染地送回大自然。

B.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天然湿地遭到严重破坏。可以通过建造人工湿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自然湿地的缺损。

C.建造人工湿地,不仅能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而且能扭转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D.由于人工湿地比天然湿地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出上百倍且易于普及,它必将取代天然湿地。

三、(15分,每小题3分)

文言基础与阅读

10.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何之有(满足)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不仅,不但)

B.乃其众而誓之(召集)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偏爱)

C.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入而徐趋,至而自曰(道歉)

D.朝而夕设版焉(渡河)        果行,国人皆(劝告)

11.下列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候;得志于诸候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1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异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其裸           吾晋公子之从者

②于乎得人          又如而嫁

③稽,受而载之        曹其

④其之者           曹共公其骈胁

A.①③不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C.②③④相同,①不同        D.②③不同,①④相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投渤海之尾      ②天其或者将建

③吾奔也!       ④吾还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晋国国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孩子。

C.重耳逃到卫,饥饿难忍,向原野上的农民乞讨,农民却给他土块。重耳很愤怒,想鞭打农民,子犯劝说后重耳欣然接受了土块。

D.重耳逃到曹,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认为,重耳日后极有可能返回晋国,称霸于诸侯,讨伐曾经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共公现在对重耳的无礼行为意味着将给曹国带来灾祸。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1)—2)题:(6分)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宋之问因获罪被贬岭南,这是他归途中的作品。

1)前两句追述贬居岭南的情况,一个“断”字,点明了诗人困居岭南时那种    的处境。而“复”字则点明了诗人那种         的精神痛苦。(2分)

2)请结合全诗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作者“近乡情更怯”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0.5分)

①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③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         ;又像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爱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着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相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来,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18.庄周为什么说“燕子特别”?(4分)

答:                                      

19.文章主要是写燕子,但为什么又写了其他的动物?(4分)

答:                                      

20.“燕子的智慧”有哪些?请分条陈述。(8分)

答:                                      

21.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⑴第二段中,庄子为什么要留下一大段“空白”?

答:                                      

⑵简析末段划线句的含义。

答:                                      

六、(8分)

22.根据下列情景,以“沉思”为中心 ,扩写成一段话,不少于30字。(4分)

傍晚  湖面  我  沉思

 

23.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富有意蕴的句子。(4分)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歌是                  

故乡的歌是                  

七、(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虽然短暂,但每一个人在他的生命旅程中,都会面临很多次重要的抉择。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个明智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决定往往会成就一个不能改写的命运,人生也因此而变得充满了未知和挑战。请以“在人生的关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不少于800。④书写卷面可加减5分。

语 文 试 卷

答 题 卷

 

四、(18分)

15.①                                       

 

                                         

                                       

 

                                       

 

                                       

 

                                      

 

1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                                 

                                 

                                  

                                 

                                 

五、(22分)

18.                                      

 

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8分)

22.

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