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调研试卷

2014-5-11 0:11:06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调研试卷

(命题人:姜华忠  张焰红)

 第Ⅰ卷(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参乘(shèng)  伛(yǔ)偻   驽马(nú)   趿(tā)拉

B.洞窟(kū)    潜(qiăn)藏   涟漪(yī)   愧怍(zhà)

C.不肖(xiāo)  荒冢(zhǒng)  瑰丽(guī)  逢孙(féng)

D.铿锵(qiāng)  鬈(juăn)曲    撇(piě)开  纤(qiàn)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噩运   蹙眉   戮力  诛连九族 

B.荒僻   肿胀   蹂躏  破釜沉舟 

C.座落   取蒂   覆亡  完璧归赵

D.隽秀   垄断   迷罔  不容质疑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C.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期中考试之后,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C.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收入西汉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楚辞》开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创作源头。

B.闻一多,湖北人,现代作家,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作品有《红烛》、《春水》。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编年体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D.惠特曼,美国诗人,作品有《草叶集》,其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是悼念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而献身的林肯总统的。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东郑       又欲肆其西 

B.日月其不淹兮    奔车朽索,其可乎     

C.相如奉璧秦王    请盆缻秦王

D.天高地迥,号呼及  左右皆 

7、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侵损)秦以利晋          且君尝为晋军(赠予)         (趁机)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失(自己的)所与,不知。

B.永保无疆之(美好)         莫不(深切)忧而道著 

(思)草木之零落兮          则纵情以傲(人)

C.北亦未敢(立刻)轻吾国       (严肃)大国之威以修敬 

(克服)终者盖寡         (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D.宁许以秦曲(承担责任)        范增数(眼睛)项王 

(督责)之以严刑          相如持其璧(斜视)柱

8、下列句子中不都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赵王以为贤大夫       相如引车避匿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吴之民方痛心焉

C.从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9、下列加点字按活用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则思江海百川  ②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③左右欲相如

④毕礼而之    ⑤赵王于是遂请相如奉璧西入秦  ⑥不能容于远近

⑦道芷阳行    ⑧秦伯说,与郑人

A.①③⑧/②④/⑤⑦/⑥

B.①⑤⑦/②④/③⑧/⑥

C.①②④/⑤⑦/⑥/③⑧

D.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10、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君何以知燕王

C.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第II卷(70分)

二、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40分)

(一)课内语段阅读(24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鸿门宴》)

11.填空(共11分)

(1)《鸿门宴》节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本书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体例)通史,以写人为中心,共分      、表、书等五种体例。它记载了从黄帝开始往后约三千年的历史。司马迁创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鲁迅对本书有高度的评价,称赞它为“          ”。现在“鸿门宴”三个字的通常含义是         。  

(2)“项羽季父也”句中的“季”表示兄弟间排行最末一位,那么表示兄弟间排行第一、第二、第三的分别是      三个字。

(3)刘邦、项羽在中国历史上都留下了英名,中国象棋棋谱上的四个字也与之有关,这四个字是:       

12.按先后顺序找出本段中的六个通假字并解释。(每小题1分,共6分)

      义为:       ②      义为:  

      义为:       ④      义为:  

      义为:      ⑥      义为:  

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每小题1分,共5分)

①善:    ②故:    ③孰与:     ④婚姻:   ⑤谢: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               

(二)课外语段阅读(16分)

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选自《九章算术》)(2分)(注:一丈等于十尺)

15.上述答案是“折者高      尺”。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 A  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粮道,吾不如 B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  C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 D  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

16.根据文意,在A、B、C、D四处分别填上恰当的人物姓名。(4分)

A:      B:      C:      D: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6分)

①置酒:       ②无敢:       ③慢:    

④镇:        ⑤给馈饷:      ⑥绝:    

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译:                 

19.从本段文字看,高祖夺取天下的重要原因可以用      这个成语来概括。(2分)

三.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共8分)

①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 △  △  △ 。(闻一多《发现》)

②大阉之乱, △  △  △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 △     。(屈原《离骚》)

④吾所以为此者,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卒相与欢,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居安思危,    △ △     。(魏徵《谏太宗十思》)

⑦宜将剩勇追穷寇,    △ △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四、诗歌鉴赏

2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倦 夜 [唐]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徂cú:过去,逝。
  (1) ①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 ②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2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16分)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处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来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兮辞》有两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住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释名》说:“窗,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如凯罗《晚歌》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跟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记1830年4月5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的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的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们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关起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关的。
 (选自《写在人生边上》)
 22.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小说写完后他在作品的序言中曾说“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这个“她”就是他的夫人、现代作家、翻译家    ,我们曾学过她的作品《    》。(3分)

23.文章第1自然段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这句话的含义指的是什么?(3分)
  答:其含义指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第2段中指出:“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那么, “窗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哪里?(4分)
  答: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25.文章开头说到“开窗”,是为了欣赏屋外的春天;文章最后说到“关窗”,其原因又有哪些?(6分)
  答:“关窗”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请以“我心中你最重”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积极健康向上,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答案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共11分)

(1)                 、“        

              ”。通常含义是               。  (2)      三个字。(3)这四个字是:       

12.(每小题1分,共6分)

      义为:       ②      义为:  

      义为:       ④      义为:  

      义为:      ⑥      义为:  

13.(每小题1分,共5分)

①善:     ②故:    ③孰与:     ④婚姻:    ⑤谢:    

14.(2分)译:                              

15.“折者高      尺”。

16.(4分)A:      B:      C:      D:      

17.(每小题1分,共6分)

①置酒:       ②无敢:         ③慢:    

④镇:        ⑤给馈饷:        ⑥绝:    

18.(2分)译:                          

19.(2分)     

三. 20.(每句1分,共8分)

                                

              ③                   

                                 

                                 

四、21.(4分) 

(1) ①                                

 ②                                
 (2) (2分)                              
  五、 22.(3分)《     》,       ,《    》。

23.(3分)
  答:其含义指的是                          

 24.(4分)答: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25.(6分)
  答:“关窗”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