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高 一 语 文
分值100分 时量120分钟 命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 考试时间 2007年4月26日8:00-10:00
第Ⅰ卷(选择题 共24分)
一、基础知识(1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炮烙(pào) 悚然(sŏng) 窈陷(yǎo) 怂恿(sŏng)
B.蒿艾(hāo) 脑髓(suí) 自诩(xŭ) 畏葸(xĭ)
C.俨然(yǎn) 窠臼(jiù) 间或(jiān) 讥诮(qiào)
D.呜咽(yè) 悻悻(xìng) 髡刑(kūn) 谄媚(ch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藕断丝联 礼尚往来 眼花潦乱 牛山濯濯
B.冠冕堂皇 涸辙之鲋 安然无恙 战战兢兢
C.哀声叹气 残羹冷炙 沸反映天 联绵不断
D.莞尔而笑 没精打彩 呕心之作 卑躬曲膝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组是:
数学 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 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 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 可能有时以难以觉察的方式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A.既 又 而且 甚至 B.不仅 更 而且 也
C.既 又 同时 也 D.不仅 更 同时 甚至
4.填写到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有位作家说,要想使自己生活的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 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
A.装载 徜徉 致使 割爱 B.承载 徘徊 导致 舍弃
C.装载 徘徊 致使 舍弃 D.承载 徜徉 导致 割爱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代表振振有词的发言响彻整个会议大厅,赢来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B.1998年高科技农业园区兴起之初,记者曾走访了一些园区,见到黄皮红西瓜、盛开的玫瑰、非洲桔等,品种繁多,蔚然成风。
C.大幕缓缓落下后,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余音绕梁,久久不息。
D.王大伯十分喜爱小动物,只要见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他都想办法把它们喂饱,有的人对此感到不解,他却乐此不疲。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一些大医院采用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疗程短、见效快、无副作用,从而达到对患者标本兼治的目的。
B.能否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是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C.自从巴厘岛爆炸事件发生后,台湾民航业经营状况比“9.11”事件过后还糟糕,这趟春节大陆
包机给走下坡路的台湾航空业带来了希望。
D.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
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
B.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C.50年代,京、津、保地区形成了一个很有实力的作家群体“荷花淀派”,孙犁和赵树理被这一流派的作家视为领袖。
D.祥子、吴荪甫、翠翠、方鸿渐、江姐、杨子荣、高加林这些人物分别是著名小说《骆驼祥子》、
《子夜》、《边城》、《围城》、《红岩》、《林海雪原》、《人生》中的主人公。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①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
①觖望:因不满而怨恨。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都
B.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相:为……相
C.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侵略,夺取
D.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示:指示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天以臣授陛下 木欣欣以向荣
B.为其功多,故不忍 如今人方为刀俎
C.于是上乃置酒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下列句中补出省略成分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沛公)遂属焉
B.故(良)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C.良为他人言,(他人)皆不省
D.始臣起(于)下邳,与上会(于)留
11、联系第二段文字,下列对《史记·留侯世家》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虽无战场厮杀之功,但却凭着在幕后为刘邦出谋划策,深得刘邦信任,从而被封为侯。
B.刘邦在封赏上优亲厚友,引起了未被封赏的有功将领的不满,他们相互串联商量对策,图谋造反。
C.未受封赏的诸将私下活动,引起了刘邦的警觉。在这种情况下,他向谋臣张良询问原因并寻求积极的对策。
D.张良进谏善于因势利导,先以危言耸听之词引起刘邦重视,再适时指出刘邦在封赏中的失误,
从而帮助刘邦化解了一场可能出现的政治危机。
12、下列对第二段文字中司马光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
B. 警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进行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造成滥赏滥罚。
C. 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
D.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第Ⅱ卷(共76分)
三、断句及默写(8分)
13、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3分)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4、默写(每小题1分,计5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 。
②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 。
④谪戍之众,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 。
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9题。(18分)
刷子李 冯骥才
①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儿,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有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②但这是传说,人信也不会全信。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
③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儿,一直半信半疑,这会非要亲眼瞧瞧。
④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儿,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曹小三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儿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⑤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占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的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⑥刷子李干活儿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深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⑦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⑧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⑨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了,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面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⑩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
⑾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有删节)
15、下面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刷子李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既为小说增加了悬念,又为他增加了神奇色彩。
B.作者相信有关刷子李的神奇传说。写“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是为他遭人嫉妒鸣不平。
C.作者写刷墙,“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通过小徒弟的感受让读者了解师傅刷子李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增加了悬念。
D.小徒弟发现师傅裤子上的白点后,“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两相对比,突出了他为师傅感到惋惜的心理。
E.小说结尾,刷子李以这一天的经历教育小徒弟要相信他人,同时踏踏实实地学好本领,不能投机取巧。
16、第⑤段写“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 。
17、小说结尾部分写刷子李为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而发笑。他为什么发笑?接下来的几句话有什么寓意?(4分)
答: 。
18、小徒弟曹小三是这篇小小说不可缺少的形象,这一形象有哪些作用?(6分)
答: 。
五、语言运用(10分)
19、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体现巴黎卢克索方尖碑特点的四个关键词(4分)
卢克索方尖碑很简洁,比例收分给人感觉非常“舒服”,以造型和石的质地,产生最本原朴素的感觉。碑面阴刻的古埃及象形文字,神秘地以图文装饰的形式,在不知不觉地注入历史文化的内涵。它的底座与碑身浑然一体,又不单调。最精彩的是它用金的那部分。金色点缀着底座上仅有的几个象形文字,然后略过整个碑身,点染出小小的金色四坡顶尖,遥相呼应,突然就提升了它的等级,使人们体验到质朴与高贵之间的结合,是有可能的。
|
20、根据下面4个短句,给“物语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①必须是一个单句;②语意连贯通顺,文字简洁;③可删减个别词语。(3分)
①物语文学是一种日本古典物语体裁。
②物语文学在日本本国民间评话的基础上形成。
③物语文学的形式受到我国六朝、隋传奇的影响。
④这些物语,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答:物语文学是 。
21、在横线处填入短语,顺序最恰当的应是:(3分)
勃拉姆斯出生地在汉堡的司贝克斯街。 ,铜
铸的勃拉姆斯表情肃穆地注视着在他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
①现在这里是一个没有围栏的花园
②作为勃拉姆斯出生地的标志
③他的故居早已在盟军进攻德国时被炸毁
④那是临街的一尊勃拉姆斯胸像
⑤浓密的树丛已覆盖了当年的废墟
六、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有一首歌中唱道:“人生,原来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的确,漫漫人生路上,处处都会有相遇。这无数次的相遇,是缘,是情,是爱,是怨;是熏陶,是成全,是感悟,是启迪;是和谐,是分享,是智慧,是创造……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会有相遇的故事发生,而相遇的表象下面,也许就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请以“相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也可以虚构故事、童话、寓言等等,但所写内容必须与“相遇”有关。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4分)
1.D A. 炮(páo) B. 脑髓(suǐ) C. 间或(jiàn)
2.B. A. 藕断丝连 眼花缭乱 C. 唉声叹气 沸反盈天
D.没精打采 卑躬曲膝
3.B.
4.B. 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装载:用运输工具载(人或物)。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致使:由于某种原因而使得;以致。导致:引起。
舍弃:丢开,放弃,抛弃;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
5.D. 乐此不疲:指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觉疲倦。
A.振振有辞: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B.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C.余音绕梁:形容歌声美妙动听,永远留在人们耳中。
6.C A.缺宾语“具有……” ;B.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D动宾搭配不当“违反……秩序”。
7. C.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8、D 市:给……看。
9、D 见:表被动。以:用/连词,表修饰。为:因为/判断动词,是。乃:就/才。
10、A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良)遂属焉
11、B
12、A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十年以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住在留县。张良打算去归属景驹,在路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着几千人马,占领了下邳以西的地区,于是张良就去归属了沛公。沛公任张良为厩将。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很欣赏他,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向他人讲说《太公兵法》,都不能听明白。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的聪明。”所以就跟从了沛公,不再离去见景驹了。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高祖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张良未曾立过战功,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和萧何等人一同分封。
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洛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哩。”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反叛呢?”留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怨恨有仇的。现在军吏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帮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心情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赶紧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臣司马光曰:张良作为高帝的谋臣,被当做为心腹亲信,应该是知无不言,哪有已听说诸侯将要谋反,却一定要等到高帝眼见有人成双成对地议论,然后才述说这件事的道理啊!这是由于高帝刚刚得到天下,屡次依据自己的爱憎来诛杀封赏,有时候就会有损于公平,群臣因此往往怀有抱怨和感到自己有危险的心理。所以张良借着这件事进送忠言,以改变转移高帝的心思,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像张良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劝谏的了。
三、断句及默写(8分)
13、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译文: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14、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9题。(18分)
15.B E
16.答:实际上是表现小徒弟总是相信师傅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诀。
17.答:为世人的浅薄而发笑。人们总是不相信凭借刻苦努力可以创造奇迹,因而重视上演以己之浅见度人的滑稽剧。
18.答:(1)这一形象起了叙述者的作用。
(2)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的视角从侧面表现主要人物。
(3)这一形象的肤浅与刷子李的深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对塑造主要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
(4) 这一形象的心理活动起到了吸引读者增加悬念的作用。 (答对三条即可)
五、语言运用(10分)
20(答案:简洁 朴素 神秘 高贵)
21物语文学是在日本本国民间评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并在形式上受到我国六朝、隋传奇的影响的一种古典物语体裁。(“受到我国六朝、隋传奇的影响”位置不可提前,提前扣2分)
22(答案:③①⑤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