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文言基础知识(4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慷慨 气概 噪而相逐 半身不隧
B.诛杀 株连 蹈死不顾 滔天大罪
C.投缳 丫嬛 辱人贱行 送别栈行
D.噩梦 厄运 形似枯楼 金石可镂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①肇锡余以嘉名 ②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③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 ④莫知计所出
⑤敛赀财以送其行 ⑥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⑦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⑧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⑨不敢复有株治 ⑩道中手自抄录
A.①③⑤⑧ B.④⑦⑧⑩ C.②⑥⑦⑨ D.②④⑨⑩
3、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 B.几以不纳死
轻重固何如哉?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复何憾哉 D.殆例送死
复高祖之业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4、下面是一位同学编制的一张文言词语卡片:
之(zhī)
①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人皆得以隶使之
②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③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④定语后置的标志: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⑤至;到…去:佯狂不知所之
对这张卡片内容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A.①④有错误 B.仅③有错误 C.④⑤有错误 D.②③有错误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间奔真州 间:时间 天高地迥 迥:远
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 视:看 以旌其所为 旌:表扬
C.又重之以修能 修:美好的 日月忽其不淹 淹:久留
D.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迫:危急 予分当引决 分:按理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此虽貌敬 B.草行露宿
C.予分当引决 D.去今之墓而葬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C.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D.素不闻诗书之训
8、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为巡船所物色
A.显荣于身后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不能容于远近 D.恐年岁之不吾与
9、“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 ( )
A.李白 B.诸葛亮 C.屈原 D.文天祥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的不正确 ( )
A.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曾担任过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他创造了“楚辞体”,又称“骚体”,是一种句法参差错、词藻华美,并运用大量的“兮”字的诗歌形式,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早最长的政治抒情诗。遗著有《楚辞》。
B.序,又称“前言”、“引言”,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说明书籍著述的原因、目的、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一部书可以有一篇以上,一般由作者写,也可由他人代写。
C.碑记,又称碑志,最早只是叙事,后演变为可借所叙之事加以评论或者抒情的文体,可分为山川碑、宫室碑、桥道碑、墓碑等。其中墓碑记专以纪念死者,刻于坟前墓道,其内容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
D.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曾中状元,后任丞相之职。德祐二年,元军进逼宋都临安,文天祥临危不惧,辞去相位,赴元军谈判被扣,后乘隙逃归。景炎三年,兵败被俘,始终不屈,终被杀害。遗有作品集《文山先生全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1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①予之生也幸 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③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 ④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12、请解释文中划线词“正丘首”典故的含义及作者用这一典故的用意。(4分)
13、你知道“修我戈矛”出自下面哪部书 ( )(1分)
A.语出《指南录》 B.语出《楚辞》 C.语出《史记》 D.语出《诗经》
14、作者身居南宋丞相之位,在这里引用《出师表》的句子“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目的是什么?(3分)
答: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22题。(28分)
(一)
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即周顺昌)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A):“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B):“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明史·周顺昌传》)
(二)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抶而仆之 仆:使…仆倒
B.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 咸:全都
C.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期:希望
D.余负重伤,逾垣走 逾:翻越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辄为所司陈说 所司:主管事务的官吏
B.手掷锒铛于地 锒铛:形容声音清脆
C.一鹭飞章告变 飞章: 形容奏章紧急而快
D.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 刺事者:侦探情况的人
17、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顺昌好为德于乡 ①大呼:“囚安在?”
②以故士民德顺昌甚 ②乱已定,忠贤乃安
A.两个“德”字相同,两个“安”字不同
B.两个“德”字相同,两个“安”字也相同
C.两个“德”字不同,两个“安”字相同
D.两个“德”字不同,两个“安”字也不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旗尉东西窜 B.始吾以为天子命
C.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众纵横殴击
19、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自是缇骑不敢出国门”中的“国”指京城。
B.“号冤者塞道”一句中,“号”读音为háo,解释为大声呼叫;“塞”,充满的意思。
C.“则噪而相逐”中的“相逐”指众人对缇骑的单方面追打。
D.“鼠辈敢尔”的“尔”是指上文的“不期而集者”。
20、段文(二)中把“缇骑”“中丞”起先的神气十足与后来的狼狈不堪对照着写,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两段文字在记述高层自发斗争场面时,对材料的处理有所不同。《周顺昌传》写得详,而《五人墓碑记》写得略,试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⑵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诗歌鉴赏(10分)
阅读文天祥友人邓剡作《念奴娇·驿中别友人》,然后回答问题。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注1] 邓剡和文天祥是同乡好友。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为虏。次年邓剡拘押在一地,又一同被押解北上元都。到金陵时,邓剡因病留下,文天祥继续北上。临别,邓剡作词赠天祥,为好友壮行。
[注2] 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前者指蔺相如捧和氏璧出使秦国,持璧欲投在柱上,终迫得秦王不敢公然霸占璧。后者指诸葛亮死后,曾布局将追至的强敌司马懿吓退。
23、词中颂扬文天祥南归路程中战胜种种危恶的句子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中借以抒写破国之恨的两个典故是 ( ) ( )(4分)
A.荒城颓壁 B.铜雀春情 C.金人秋泪
D.剑气斗牛 E.回旗走懿 F.秦淮孤月
25、“睨柱吞赢”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里指的是文天祥( )(3分)
A.诋大酋失信 B.骂逆贼吕师孟叔侄
C.与贵酋争曲直 D.在贾家庄受凌迫
四、默写和填空(10分)
26、根据意思,写出《离骚》(节选)中相应的诗句。
⑴血统高贵,气宇不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身披香草鲜花,具有美丽的华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根据提示填充。
⑴诗集《指南录》的命名是取自诗歌《渡扬子江》中“______ ___ _,
”的句意。
⑵安能屈豪杰之流, , ?
⑶亦以明死生之大, 。
⑷路漫漫其修远兮, 。
五、赠言
希望重测能给你一些警策与警醒,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是每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
祝大家能有个满意的成绩!
出卷人:林达
碧中高一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答案
1-10 (40分)BDBDC DDCCA
11.(4分)(1)侥幸(2)赐予的身体(3)以前(4)想到、料到
12.(4分)狐狸在洞外死去,一定会把头朝着它洞穴所在的土丘,表示对自己巢穴的依恋,人们多用此典故表示死于故乡或故国,作者用此典故表达对南宋国土的热爱。(意思对即可)
13.(1分)D
14.(3分)作者身居南宋丞相之位,当此危局,有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志向,表明了他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15-19(3分) CBDBD
20.(3分)这样写暴露和鞭挞了他们的丑恶嘴脸,更显示出群众斗争的威力。
21.(4分)例:(1)《传》从“士民德顺昌者”角度,详写市民斗争的全过程,而《碑记》只一笔带过:“众不能堪”。
(2)《传》着力渲染市民抗暴声威,如“蜂拥大呼”等,而《碑记》只写“抶而扑之”“噪而相逐”等事。
22.(6分)(1)等到群众听到逮捕周顺昌的人到了,都非常愤怒,为周顺昌喊冤的人堵满了道路。
(2)我们社那些品行能成为读书人榜样的人,为周顺昌伸张正义,募集了钱财来为他送行,(整个场面,)哭声都震动了天地。
23.(3分)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24.(4分)BC 25. (3分)A
26.(4分)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⑵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27.(6分)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⑵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⑶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⑷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