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期中语文试题
命题人:王继昂 审题人:李智勇
第 I 卷(选择题 , 共 30 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罗绮(qǐ) 百舸(gě) 寥(liáo)廓 遏(è)止
B.沦漪(yī) 霉菌(jūn) 青荇(xìng) 酵(jiào)母
C.漫溯(sù) 栅(zhà)栏 咆哮(xiào) 喷薄(bó)
D.龋(yǔ)齿 慰藉(jiè) 憩(qì)息 屏(bìn)息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贫脊 抑扬有致
D.簇新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捉摸。
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西施亡吴之谜
吴王夫差是一个亡国之君,却不同于一般昏君;恰恰是一个霸才。他最显著的弱点是刚愎自用,轻敌拒谏。吴越是世仇,都想问鼎中原。越王勾践恰好是个阴谋家。《国语·越语》记勾践曾对范蠡说“今吴王淫于乐而忘其百姓,乱民功,逆天时”云云,这是从敌人方面说的坏话;从《国语·越语》及《史记》看,看不出他怎样沉湎于酒色。吴强越弱时,越国遣大夫文仲求和,伍子胥坚决反对,越人便以美女八人献与太宰,太宰向夫差说了好话,夫差就答应了越国,接受美女的的是太宰。这人是从楚国逃亡出来,后来成为吴国罪魁。夫差的致命伤是容许卧榻之侧的强敌安然存在。
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荀子·正论》里也提到她。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流传着。
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宠儿,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和文仲商量后,“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乃使相国范蠢进曰……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这完全是小说家的笔法,还有是后汉袁康的《越绝书》卷八,内容相类,文字更简单。至于馆娃宫之类,全出于后人的附会铺张。
当吴王夫差接受越国二女时,伍子胥立即反对:“臣闻贤士国之宝,美女国之咎,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已,周亡以褒姒。”这话原是老生常谈,却又很重要,因为这三个美女,都是被征服部落故意以美女进献的。到了后汉的赵烨、袁康时,由于西施在战国时已享有艳名,而袁康又是越人,便把她补了进去,成为亡国之君生活上一种连锁性的取败特征,实际仍不脱女祸论的习见。总之,在《国语》《史记》时代尚无西施亡吴之说,否则,以史公的好奇,岂不有刻画之理?(《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墨子》里“西施之沉,其美也”二语,《墨子间诂》引苏时学说,以为与《吴越春秋》所记的“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之说符合,那是以后说来弥逢前说,《墨子》原意究竟如何,尚可不知。
5、第一、三两段画线句子中的“强敌”和“她”分别指的是( )
A、太宰 邻居丑人
B、太宰 西施
C、越王勾践 邻居丑人
D、越王勾践 西施
6、从文中内容看,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吴国灭亡原因的一项是( )
A、吴王夫差是霸才,某种程度上也是个昏君,他刚愎自用,对伍子胥的进谏不加理睬。
B、吴王夫差接受了越国美女西施、郑旦,放松了警惕,“淫于乐”,加上“逆天时”,而导致亡国。
C、吴王夫差轻视当时战败的越国,他没有把越国看成一个潜在的威胁,并且轻信了太宰的花言巧语。
D、吴王夫差对身边太宰这样贪图美女、不值得信赖的人丧失警惕,并让他做了高官。
7、以下各项不属于作者否定“西施亡吴”之说时所使用证据的一项是( )
A、《论语》里“子见南子”的寥寥四五语,到了史公笔下,就写得摇曳生姿。以史公的好奇,不可能不写到西施。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B、《墨子》里有“西施之沉,其美也”,作者认为是与《吴越春秋》相照应的,而原意究竟是否因为吴人亡国之恨而浮之于江,不得而知。
C、《孟子·离娄》记载“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墨子·亲士》曾这样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由人们的态度可知西施的作为。
D、《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情节生动,作者认为完全是小说家的手法,《越绝书》文字简单,更是后人的附会铺张,都不足为据。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髃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②即为孙叔敖衣冠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第 Ⅱ卷(非选择题 , 共 120 分)
四、(23分)
11、翻译课文中的句子。(10分)(注意加点字)
(1)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倍邻?(3分)
(2)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3分)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4分)
12、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魏二 | 别董大 |
王昌龄 | 高适 |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4分)答: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否相同。(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刘禹锡的《秋词》中“ ”一句写出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天的美好,勇敢同历来的文人大唱反调。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
(2)海内存知己, 。无为在歧路,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怎样爱子女?
。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诗 意 的 栖 居(节选)
张 晓 惠
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的发现,小城那古香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
②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这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是青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经罕见的狗尾巴草。那曾经在小院中探出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的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瞪黄瞪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要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块哪怕是缺损的,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的却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近了悠悠的岁月。
③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的我们是多么的钦羡住在这些小巷的同学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现出她诱人的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率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④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呈现或是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还有秋雁春燕。
⑤诚然,日子是向前走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问了几个人,都说是古巷这块要进行旧城改造,造成何样不得而知。
⑥不得而知。海德格尔呼吁的“诗意的栖居”又顽固的盘桓在心头,想想这么一座始于西汉的小城,曾经走过范仲淹、行过施耐庵脚步的古巷,回荡着唐诗宋词吟哦声的这块土地,都是清一色的钢筋水泥火柴盒子——小巷树影婆娑间的月色与阳台上那一览无余的月光毕竟有着不一样的质感。没有了“明月松间照”之类的意境,即使都是星级的宾馆,活着也少了许多意味。
⑦现代华丽是美,古朴典雅也是美。改造与发展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我是那么衷心地期盼着古典与新潮在我热爱的这块土地上融合,期盼着历史与人文有机的嬗接与链接——哪怕是留一条秦砖汉瓦的古巷或是建筑出有民族特色保留古民居韵味的住宅。让古巷的清丽月色与广场的七彩霓虹高楼的泛光灯交相辉映,让生活在电脑网络、信息公里上忙碌的人们仍然可以看见星空月色听得春雨的淅沥嗅得冬雪的甘甜。拥有厚重深沉的文化根基,感受历史、传统和古典的优美,才能在享有现代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的栖居”。
14.文章写眼前的古巷“无奈的向着夏日的太阳”、“带着两千多年记忆缄默不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答:
15.二、三两段分别写了小巷的哪些方面?这些内容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6分)答:
16.第四段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雕梁画栋论斤处理”这句话可否省去?为什么?(6分)
答:
17.你认为《诗意的栖居》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答:
六、语言表达题(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新华网开罗2月3日电(记者辛俭强 明金维)一艘载有1400多名乘客和船员的埃及客轮当地时间2日午夜在红海失踪并沉没。
当地时间2日夜间,从沙特阿拉伯西部港口城市杜巴开往埃及红海港口城市塞法杰的这艘埃及客轮在驶出62海里后从雷达屏幕上消失。3日上午,埃及红海港务局官员宣布,这艘客轮在红海海域沉没。
失事客轮所属的和平船运公司负责人阿马德告诉新华社记者,失事客轮的船龄已有35年,船重近1.2万吨,船长118米,宽24米。他排除了因技术原因导致客轮失事的可能性,认为客轮失事有可能是因恶劣的天气所致。据了解,事发时,红海海域风疾浪大,并伴有降雨。
答:
19.根据语言环境,在横线上写上适当的句子。(4分)
今年是狗的本命年。狗不嫌家贫,因为忠诚,人们爱狗;狗会耍把戏,因为可爱,人们爱狗; ,因为有用,人们爱狗;狗能揣测人意, ,人们爱狗;……
20、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6分)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绿树池边 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调整为:
七、作文(60分)
21.下学期,我校将迁入新校区。如果学校将安排你作一次国旗下的演讲,面对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面对崭新的校园,请你以“我爱美丽的校园”或“共建美好校园”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演讲稿。
高一上期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
1、D(“龋”应读为qǔ,“屏”应读为bǐng)
2、A(A 概—慨;B岐-歧,霉-莓;C 奥-懊,朔-溯,脊-瘠;D晨-辰,纶-伦)
3、D(D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4、A (“纪传体”应为“编年体”。)
二、(9分)
5、D
6、B[解析] 接受二女是小说家的话,“淫于乐”“逆天时”作者说这是敌人方面说的坏话
7、C[解析 ]原文后的两段的内容是作者直接否定“西施亡吴”之说,C项的内容在倒数第三段,两处引用是交代最早提到“西施”“西子”之称的。
三、(9分)
8、[解析]A[“辩”,这里是“辩才”的意思,名词。]
9、[解析]B[②为优孟所用的计策,③是优孟计策的实施,④是优孟的迂回之策。②③④可以排除。]
10、[解析]C[C项中“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应该是“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又责怪庄王”是无中生有。]
四、(23分)
11、(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你知道它的困难。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3分)
(2)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3分)
(3)文武百官和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过错,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4分)
12、(1)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2分),后两句写分别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不得分)。(2分)
(2)《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哀婉之情(2分);《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2分)
13、(1)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我言秋日胜春朝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天涯若比邻 儿女共沾巾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五、(22 分)
14.(4分)对失去传统的无奈、无助和惆怅
15.(6分)第二段是雨中叩访小巷的所见所感,借以写其悠久的历史。第三段回忆小时候小巷的游戏和节日风情,表达对小巷的留恋。这两段让人为失去古朴典雅的诗意的栖居而惋惜,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16.(6分)不能。与前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写出众人对待历史、文化的麻木无知,发人深思。
17.(6分)文章告诉我们,现代化不能以丢失自己的传统文化作为代价,丰富的物质生活和诗意的精神生活的完美结合,才是我们的最高追求。
六、(15分)
18.(5分)埃及一客轮红海沉没,1400多人遇难
19.(4分)狗的嗅觉灵 因为相通
20、(6分)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七、(6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