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关心语言和文字,给每一道题每一个空格书写一个珍贵的答案。亲爱的同学们,半学期过去了,学习中的困惑是暂时的,勇敢者总是善于解决困惑,并将这些化为人生的经验与生命的积淀。好,请你深呼吸,拿起你们的笔,冷静、谨慎地答出下面的题目。祝你成功!
高一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姜华忠 陈爱娟)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36分 每小题3分)
一.基础选择题(1-8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贫瘠jí 圈棚juàn 怯qiè懦 激浊扬清zhú
B.倔强jué 泥淖nào 巷道xiàng 不露声色 lù
C.翘首 qiáo悲怆 chuàng低徊huái 叱咤风云zhà
D.蓦地 mò 肖像xiào 湍急tuān 投机倒把 dăo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 急躁 脉搏 融会贯通 众口烁金
B. 遨翔 雾霭 汗流浃背 掎角之势
C. 惦记 苍凉 直截了当 完美无瑕
D. 寒喧 真谛 察言观色 振聋发聩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危机,让我们对“像山那样思考”这个诗意表述后的真知灼见有了更深的理解。
B.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
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有可能的。
C.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相提并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
D.曹操带领八十万兵马挥师南下,孙策军事集团危在旦夕,江东不绝如缕。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B.江南之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是因为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造成的,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三个月以上的生命。
C.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5.下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翅膀甫健(刚刚)
恪尽职守(谨慎且恭敬) 概莫能外(大略、大概)
B.含辛茹苦(吃) 功败垂成(错过)
铩羽而归(摧残、伤害) 聆听万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C.引(拿起)觞满酌 纵一苇之所如(往)
锲而不舍(停止)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D.莫名其妙(说出) 窗临远阜(码头)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简直)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6.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凌万顷之茫然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D.何为其然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日与其徒上高山。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郁达夫,浙江富阳人。1921年发表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沉沦》,他的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等。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首篇。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D.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更为太子取妇。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尚既就执,子胥遂亡。到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昭王出亡。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 (贤慧)
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讨好)
C.不能无怨望 (怨恨)
D.岂徒百金剑邪 (只)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②故为之文以志
B. 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吴王僚方用事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①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
②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来,吾生汝父
A.小学而大遗 B.侣鱼虾而友麋鹿
C.泣孤舟之嫠妇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愦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己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
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终于同长子一起被杀害。
C.伍子胥是一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在关键时刻,他一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文末司马迁以史家的眼光,评价伍子胥的大丈夫之“忍性”与“大谋”,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4分)
1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3分)
译文:
(2)不诛且为楚忧(2分)
译文:
(3)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3分)
译文:
(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记》)(2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4分)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4分)
四.名句默写(10分)
15.(1) ,善假于物也。
(2)位卑则足羞, 。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4)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6)舳舻千里, ,酾酒临江, ,固一世之雄也。
(7)哀吾生之须臾, 。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9)雄关漫道真如铁, 。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6—20题(共22分)
霍山探泉
从有着七十二名泉的城市中走出的我,曾武断地认为,可以“走遍天下不看泉”了。谁知,自上世纪末的一个春日,当我从大西北归来途中,造访了黄土高原余脉上的霍泉之后,它竟成了我心常所系、情常所牵的地方。
1999年初春,青海武警某部一文友,邀我到大西北去体验那里的粗犷与荒凉。于是我走陇西,穿定西,越西海固,近一个月的行程下来,当初的神奇感、新鲜感,全被风沙的抽打和干渴的煎熬,驱除得荡然无存了。在“三西”,水的奇缺、稀贵任凭人们怎样想像也不为过。“水贵如油”的说词,没有丝毫夸张的水分。在那里,男人以家中水窖的深浅夸富,姑娘以对方水窖蓄水多寡论嫁;对登门的乞讨者,户主是宁给一个馍也不送一碗汤;人们走亲访友时带上一罐水,会使主人眉开眼笑……
周身载着大西北的风沙,心灵驮着难以言状的干燥,我来到临汾市的洪洞县。朋友们见我神色悻悻,便撺掇我去洪洞县的广胜寺“放松放松”。车在叶罩枝蒙的广胜寺的山门前停了下来。我的第一感觉是,自己已被重重叠叠的绿色包裹了。不知不觉间,我接近了一个六亩见方的碧池旁。洪洞的朋友告诉我,这池名叫“海池”,池北端有五股自古未停喷过的神泉。我趋前寻视,果见三株龙干虬枝的古柏下,有五股泉水从池底汩汩冒出,喷涌着,旋转着,宛若五朵硕大的白莲花在不停地怒放。又见不计其数的小泉眼,串串晶莹剔透的水泡从沙底潺湲而出,如万斛珠玑,倾洒池内。这就使得霍泉既有济南趵突泉的壮伟,又有珍珠泉的瑰丽。
令人百思难解的是,济南七十二名泉已连续十载在春季停喷,而霍泉却亘古常涌。为解开这一谜团,我回到临汾,查阅了有关霍泉的典籍。《水经注》中载:“(霍泉)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经赵城南,西流注于汾水。”《赵城县志》云:“霍泉源出沁源县诸山,流经岳阳县南渗水滩,伏流八十里,至县东南霍山下复出。”这些考证,虽言之凿凿,但对霍泉亘古常涌的缘由,却只字未提。
临汾的友人告诉我,这霍泉东北百里之遥处,有一方圆近二百里的太岳原始森林。当雨袭来雪飘来时,那森林中每株大树和每棵小草,在自身吮足上苍降下的甘霖后,会将多余的部分,先通过根须的传递、洇浸、渗透,又经沙石的过滤,泥土的溶合,才使那点点滴滴化为涓涓潺潺;再经过地母的毛细血管、支细血管、小动脉、大动脉,才汇成了一条流经沃野之下的暗河,也许突遇广胜寺周围大山的挤压,这“神泉”终可释放出永不枯竭的活力。如果说广胜寺冈峦上的古柏和胡藜刺,是这片风水宝地的“守门人”,那么,百里之外太岳原始森林的大树小草们,则既是这霍山玉液的“酿造工”,更是站在这霍泉最前哨的忠贞不渝的“守护神”!
从洪洞回京后,霍泉经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2001年盛夏,山西永济举办拙作《飘逝的绝唱》研讨会,我取道洪洞再探霍泉。是年北方大旱,济南的泉无不停喷。令我惊奇的是,霍泉仍汩汩喷涌,一往如前。
近日,我打电话询问霍泉的现状,友人道,泉虽喷涌如昨,但近两年有些单位及个人在距霍泉两公里外的东北方偷挖陶土,偷钻小煤井,偷劈山烧石灰……他忧心忡忡,霍泉的“龙涎”之脉一旦被切断,那涌流着“琼浆玉液”的“海池”,将会变成干塘。是呀,我们正处在所有的美都容易被击碎的年代。霍泉,这黄土高原上极为难得的“杯盏”一旦破碎,因了它的存在才有的自然景观美、自然动态美和天籁之美,也将不复存在。我真不知道霍泉还能涌流到何时。
16.读了全文后,扼要概括霍泉的特征(不超过8个字)。(2分)
17.作者于第一段提到了“济南七十二名泉”,第二段则提到了“‘三西’水贵如油的说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当我从大西北归来途中,造访了黄土高原余脉上的霍泉之后,它竟成我心常所系、情常所牵的地方”?(4分)
19.本文的重点是写“探泉”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具体进行探泉的呢?请予以概括说明。(6分)
20.作者探泉的结果怎样?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霍泉亘古常涌的缘由”。(6分)
六.语言运用(共14分)
21.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2分)
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1)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3)___”。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4)__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2.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4分)
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最终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1)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2分)
(2)最终成果: (不超过12个字) (2分)
23.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对照的修辞方法,符合事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字数可略有增减)(4分)
镜子
你只是一个平面,
却深不可测。
你真实地反映美丽,
也毫不隐瞒丑陋。
24.下面的请柬有四处毛病(包括字词语句与内容格式),请指出来并作修改。(4分)
请 柬
张明老师:
由于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为表达全校学生的一片心意,所以特定于9月10日举行全校师生联欢会,会上将演出精彩文艺节目,并备有茶、果招待。
届时敬请光临。
2006年9月8日
阳湖中学学生会
七.作文(60分)
请以“我喜欢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以外),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抓紧时间写作文吧,不过,还是花点时间审题,然后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哟!还有,书写要美观一点;写完了,千万别忘了再看“她”一眼,检查一遍。
祝你考试成功!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阶段考试
语文答卷纸 2006.10.29
班级 姓名 学号 |
1——12题写在答题卡上
13、翻译(10分)
① (3分)
② (3分)
③ (2分)
④ (3分)
14、诗歌鉴赏(8分,每小题4分)
①
②
15、名句默写(10分,每句1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现代文阅读(共22分)
16、(2分)
17.(4分)
18、(4分)
19、(6分)
20、(6分)
21、 (2分)
22、 (4分) (1)研究途径:(不超过24个字)(2分)
(2)最终成果: (不超过12个字) (2分)
23.(4分)
24.(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参考答案
1.D(A激浊扬清zhuóB巷hàng道C低徊huí)
2.C(A众口铄金B翱翔D寒暄)
3.B(青出于蓝: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4.B(句式杂糅“是因为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造成的”)
5.C(A项概莫能外(一概),B项功败垂成(接近),D项窗临远阜(土山)
6.B(定语后置)
7.D(D名词作动词,其余名词作状语。)
8. A.(《沉沦》是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
9. A 好:容貌美丽
10.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介词,拿/连词,来;C副词,正/当D副词,就/竟然)
11.C(例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A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B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D耻,形容词的意动,以……为耻)
12.D(错在“说明君王‘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答案:
13. (1)(3分)因为直言谏诤事奉楚庄王,很有名声,所以他的后代在楚国很有名。
(2)(2分)(他们)将会成为楚国的祸害。
(3)(3分)而是怕有人逃脱,以后带来后患,我们两人一到,父子三人就都要被处死。
(4)(2分)这样以后才知道我先前不曾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次开始。
14.(1)(2分)“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2分)“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
(2)① (2分)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 (2分)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5.名句默写(10分):
(1)君子生非异也 (2)官盛则近谀(3)近乡情更怯 (4)苟利国家生死以
(5)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 (7)羡长江之无穷
(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9)而今迈步从头越
16.(2分)壮伟、瑰丽
17.(4分)二者都和霍泉形成强烈的对比,前者正面衬托,后者反面衬托了霍泉的壮伟和瑰丽。
18.(4分)因为霍泉是黄土高原上一只极为难得的秀丽的“杯盏”,它给高原平添了自然景观美、自然动态美和天籁之美,生怕人们破坏它,所以作者才“心常所系,情常所牵”。
19.(6分)作者写“探泉”,一探再探。具体来说,可用“三个字”概括,那就是“视”、“查”、“问”:①视察五股大泉和众多小泉等;②查阅有关霍泉的历史典籍;③询问朋友关于霍泉的详细情况。(答对一点得2分)
20.(6分)结果是作者找到了霍泉常涌的缘由。(2分)
霍泉东北有一片方圆近二百里的太岳原始森林。(1分)
每逢下雨下雪,树木和小草们自身吮足后,(1分)
将多余的水分通过根须传递给地母的毛细血管等汇成了地下暗河。(2分)
它遇到广胜寺周围大山的挤压,才形成这亘古常涌的“神泉”。(1分)
21.(2分)③④②①
22.(4分)(1)(2分)研究途径: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
(2)(2分)最终成果: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
23.(4分)例:小提琴
你只有四根弦,
却变幻无穷。
你真诚地歌唱快乐,
也擅长表达忧愁。
24.(4分)四点各1分
(1)删除“由于”“所以”和“并备有茶、果招待”
(2)时间还不具体,一定要明确到“几时”
(3)没有明确的地点,应补出
(4)时间和邀请人要换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