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1:07下载本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座号 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 / / / / / / / / / / / / / / / 
语文试卷

说明:本测试时间为120分钟,分值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2个小题,36分,答案做到第Ⅱ卷所设答题表内;第Ⅱ卷为综合题,答案做到卷面上。写好班级、姓名、学号。

第I卷(选择题36分)

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点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机杼(zhù)     阡陌(bǎi)      否极泰来(pǐ)

B.  戏谑(xüè)     戕灭(qiāng)     菲声中外(fēi)

C.  狭小(xiá)     剖析(pōu)      怦然心动(pēng)

D. 祈祷(qǐ)     浩淼(miǎo)      赫然在目(hè)

2、  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残废     座落     坍圮       历尽沧桑

B.  天籁     弧形     岛屿       憾天动地

C.  樯桅     点缀     倾泻       迄今为止

D. 掂记    斑驳     倩影       绞尽脑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B.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C.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 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D.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4.在下列句子中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2分)

    A.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变革创新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和创造性发展。

B.获得一家大型品牌评审机构认可和褒奖,是众多走国际化路线的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

    C.霍金的宇宙学说使上帝没了用武之地,罗马教皇也不得不弯下腰向他表示敬意。

D.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面,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我们拟编写下列任意选修课教材。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非化石能源资源

在海底的泥土中蕴藏着丰富的未被开发的非化石能源资源,其总储量可能大大超过目前已探明的化石能源的总储量。这些能源是甲烷的气水混和物。它是深海细菌海水高压与海底低温的共同作用,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的,呈冰晶状。这种能源深埋在海平面500米至3000米的沉积物中。

科学家目前已挖掘到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样品,但不清楚海底能源的稳定性如何,至于其分布情况,精确储量,尚难定论。英国利兹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克莱奈尔研究认为,海底能源的总储量大约是目前已探明的化石燃料即煤、天然气和石油储量的两倍。开发和利用这一能源是诱人的,但是以现有技术还不可能与其进行实质性的对话。科学家们眼下并没有因为海底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盲目乐观。当然,这并不影响对开发技术的研究,相反,倒是一种促进。

此外,科学家们充分注意到只进行开发技术的单向研究远远不够,因为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这些海底能源为气水混和物,一旦开采会引起海底沉积物气压的变化,可能引发海底滑坡和海啸。此外,甲烷的散逸还会带来温室效应。解决这些问题也要靠高新技术。目前,日本、美国和印度已开始海底能源开发的双向研究,但要大规模利用这些能源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5、对第1段中“能源资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源资源,是由于深海细菌的作用,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生成的储量丰富的非化石能源。

B.能源资源,是蕴藏在海底泥土中,储量巨大,尚待开发的冰晶状的甲烷的气水混合能源。

C.能源资源,是深海细菌与高压低温的共同作用,数千年前形成的丰富的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D.能源资源,是距海平面500米~3000米的海底冰晶状能源,即甲烷气水混合物的沉积物。

6、对第2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认为目前还没有弄清楚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的储量、稳定性及分布情况。

B.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甲烷的气水混合物的样品研究,还没有解决海底能源的实质问题。

C.科学家们认为以现有的技术条件很难开采和利用蕴藏在海底沉积物中的非化石能源。

D.科学家们看到了海底非化石能源的巨大应用前景,也看到了开采这种能源的巨大风险。

7、对第3段中“双向研究”所包含的内容,解说准确的一项是(  )

A.海底能源开发的可行性与风险性研究。  B.海底能源开发前景与开发利用研究。

C.海底能源开发理论与开发实践的研究。  D.海底能源开发技术与开发风险的研究。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底泥土中蕴藏的非化石能源储量丰富,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B.海底能源总储量约为已探明的化石燃料总储量的两倍,不是定论。

C.开采海底甲烷的气水混和物会引起环境变化,有可能造成灾害。

D.多种物理条件的共同作用,是产生海底非化石能源的根本原因。

三、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杨掞传

杨掞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阃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逾年,安丰被兵,掞慨然曰:“事亟矣,掞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与之茶局,周其资用。掞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掞偿之,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掞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掞从容曰:“斩之诚是,第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掞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人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掞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掞退曰:“王景宗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掞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病不果行而卒。

(《宋史·杨掞传》)

注:掞(shàn)

9.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掞          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           稽数:核实数目

    C.遂登第,调麻城尉            登第:登上府第

    D.惜欠沉细者                沉细:沉稳细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11.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杨接“力求上进”的一组是(  )(3分)

① 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

② 事亟矣,掞请行。

③ 夜以青布藉地,乘生马以跃。

④ 掞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

⑤ 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

A.①②④        B.③④         C.③⑤         D.①②⑤

12.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掞出任驻淮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很器重他,多向他咨询政治军事方面的事。安丰被敌兵包围情况危急时,他主动提出前去,用奇策解围。

    B.杨掞能非常刻苦地训练自己的军事本领。在制置使孟珙手下为官时,曾因财务事招

致贾似道要杀他,杨掞以应不惜金钱结交豪杰说服贾似道免了他的罪。

    C.杨掞曾说服孟珙不斩宴客时出语不逊的手下军官。后来有大将立了功,庆贺时孟珙

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杨掞很受触动,于是专心学业,后中进士,调任麻城

县尉。

    D.杨掞受向士璧征召入其幕府,不久立战功升官。后来在沙市同王登畅谈到半夜,回

来后他说,王登勇敢有胆量,恐怕会因不够沉稳细致而失败。王登死后,人们认为

他的话是知人之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得分

第Ⅱ卷(114分)

四、(20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掞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骐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说说诗人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四小题) (8分)

(1)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5)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在风中

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来拜访我。我注意到她装扮十分时髦,发型是“男孩不哭”式,短而乱;上衫是“阿妹心情”式,紧而露脐;特别令我触目惊心的,是她脚上所穿的“姐妹贝贝”式松糕鞋。她的谈吐,倒颇得体。但跟她谈话时,总不能不望着她,她那涂着淡蓝眼影、灰晶唇膏的面容,也使我越来越感到别扭。事情谈得差不多了,她随便问到我的健康,我忍不住借题发挥说:“生理上没大问题,但心理上问题多多。也许是我老了吧,比如说,像你这样的打扮,是为了俏,还是为了‘酷’?总欣赏不来。我也知道,这是一种时尚。可你为什么就非得让时尚裹挟着走呢?”

少女听了我的批评,依然微笑着,客气地说:“时尚是风。无论迎风还是逆风,人总免不了在风中生活。”少女告辞而去,剩下我独自倚在沙发上出神。

前些天,也是一位沾亲带故的妙龄少女,飘然而至,来拜访我。她的装束倒颇清纯。但她说起最近的一些想法,比如想尝试打劫,乃至偷渡,经历“丰富人生体验”等等,我便竭诚地给她提出了几条忠告,包括要珍惜自己童贞,无论如何不能“品尝”毒品……都是我认定的在世为人的基本道德与行为底线。

几天后整理衣橱,忽然发现了几条旧裤子。一条毛蓝纯布的裤子,是40年前我最心爱的,裤腿已经磨得灰白,腰围也绝对不能容下当下的我,可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遗弃它?它使我回想起羞涩的初恋,同时,它也见证着我生命在那一阶段里所沐浴过的世俗之风。那时“国防绿”的军帽、军服、军裤乃至军用水壶,都强劲风行,我怎能置身于那审美潮流之外?还有两条喇叭裤,是20年前,在一种昂奋的心情里置备的;记得还曾穿着喇叭开度极为夸张的那一条,大摇大摆地去拜访过一位前辈;仔细回忆时,那前辈望着我的喇叭裤腿的眼神,凸现着诧异与不快,重新浮现在我的眼前,只是,当时他大概忍住了涌到嘴边的批评,没有就此吱声。

人在风中,不可抗拒。风自有成因。风既起,风便有风的道理。它来了,也就预示着它将去,凝固的东西就不是风。风总是多变的。预报要来的风,可能总也没来。没预料到的风,却会突然降临。遥远的地球那边一只蝴蝶翅膀的微颤,可能在我们这里刮起一阵劲风。费很大力气扇起的风,却可能只相当于蝴蝶翅膀一颤的效应。风是单纯的、轻飘的,却又是诡谲的、沉重的。人有时应该顺风而行,有时应该逆风而抗。像穿着打扮,饮食习惯,兴趣爱好,在这些俗世生活的一般范畴里,顺风追风,不但无可责备,甚或还有助于提升生活情趣,对年轻的生命来说,更可能是多余精力的良性宣泄。有的风,属于刚升起的太阳;有的风,专与夕阳做伴。好风,给人生带来活力;恶风,给人生带来灾难。

像我这样经风多多的人,对妙龄人提出些警惕恶风的忠告,是一种关爱,也算是一种责任吧。但不能有那样的盲目自信,即认定自己的眼光判断总是对的。有的风,其实无所谓好或恶,只不过是一阵风,让它吹过去就是了。于是又想起了我衣柜底层的喇叭裤,我为什么再不穿它?接着又想起了那老前辈的眼光,以及他的终于并没有为喇叭裤吱声。无论前辈,还是妙龄青年,他们对风的态度,都有值得我一再深思体味的地方。

16.当妙龄少女“问到我的健康”时,作者为什么要“忍不住借题发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详叙自己年轻时心爱的“旧裤子”,用意何在?为什么两次谈到“我的前辈”看到我穿喇叭裤时的态度?(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全文意思,“风”的含义是什么?风有哪些特点?我们应怎样理解“人在风中”?(7分)

答:(1)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在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面对时尚,人们应该如何看待?怎样生活?这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

以风为喻,倡导顺风追风,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回答。

    B.本文通过描写前来拜访“我”的两个妙龄少女的外表装束、言谈举止,表现出年轻人在时尚之风中截然不同的表现和心理。

    C.“遥远的地球那边……刮起一阵劲风”一句,形象地说明了时尚的到来毫无因由,人们是无法把握的。

    D.本文以事实和理论相结合的论证方法,阐明了时尚具有的积极意义,指出对年轻人追逐时尚不必给予忠告。

    E.本文主题具有启示性,读完不禁让人思考:对那些新潮时尚的行为,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

六、(15分)

20.把下面的报道压缩为一句话新闻。(18个字以内) (5分)  

  据《嘹望》第17期刊文说,近日,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对石家庄市部分弱势群体作了一项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十几个指标,反映他们对实际生存环境的主观感受,包括对自身生活质量、社会地位的主观感受,遇到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态度以及相对剥夺感等.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下岗失业者、进城务工农民、效益欠佳企业的职工及退休职工。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周伟文认为,调查表明,70%以上的受访者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其中5%的人认为极不满意。只有26%的人满意现在的生活状况。

调查的各项指标反映出这一群体的总体困境——生存困境、生计困境、机会困境、权利困境。这些困境交织在一起,导致他们内心出现焦虑与矛盾,容 易产生心理失衡,产生厌恶、对抗社会的心态,甚至作出一些偏激的行为,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专家认为,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对心态失衡较严重的人要进行重点跟踪、帮扶,组织他们进行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社会竞争能力,解决好这一群体的现实生存问题;要培养他们克服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育自信、自强、自立的心态,促使他们改善生活状况。

21.提炼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名片”下定义。(5分)     

(1)名片是一种比较小的硬纸片。   

(2)名片主要起自我介绍作用。   

(3)名片上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    

(4)名片一般在与人交往的场合使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照下面的句式,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5分)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片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农人到田里种豆子,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在田里,可是它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就把手里的一把豆子丢了,去找那颗掉了的豆子,它没有找到丢掉的豆子,可是回来的时候,发现别的豆子也被鸟雀吃光了。

请体味上文中小品故事所阐发的哲理,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附)中山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C。 A、阡陌(

2、C。  A、坐落 B、憾天震地 D、惦记

3、A

4、D(“发展”与“知识面”不能配搭。)

5、

答案:B

解析:A.项未揭示本质特点;C.项“数千年前形成”与原文“经数千年积累而生成”,相差数千年,不可相提并论;D.项“沉积物”不等于能源资源,见第1段末句。

6、

答案:C

解析:从该句的上下两句看,不盲目乐观是因为技术条件不够。

7

答案:D

解析:“单项研究”即开发技术,还必须考虑开发风险问题,见第3段首句。

8、

答案:D

解析:非化石能源是深海细菌因海水高压与海水低温的共同作用而形成,说“多种物理条件”言过其实。

9、C(登第:考中进士。)

10、D(与:介词,和,同。A于:前者为介词“向”,后者为介词“对,对于”。B以:前者为介词“用”,后者为动词“认为”。C乃:前者为副词“竟”,后者为副词“才”)

11、C(①是他人的预言。②是杨掞的请战。④是杨掞的豪爽。)

12、C(“孟珙竟傲慢地坐着接受杨掞拜见”错,应为“接受大将拜见”)

13、(1)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

(2)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参见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

(3)

参考译文:

杨掞(shàn)字纯父,是抚州临川县人。青年时能写词赋,乡里有个姓陈的人家请他住在客舍里教儿子,过了几个月他拂衣离开。后来因为老朋友推荐,他出任驻淮地将帅杜杲的幕僚,杜杲说:“杨掞有如此的风度神采,将来不会在我之下。”从此治政方法征战计谋多向杨掞咨询。过了一年,安丰被敌兵包围,杨掞激动地说:“情况很紧急了,我请求前去。”他于是用奇策解了围,杜杲上奏朝廷任命他为七品官员。杨掞考虑自己身处军队中,骑马射箭是应当擅长的。晚上他把青布垫在地上,骑着不熟悉的马跳跃。起初跳过三尺高,接着跳过五尺至一丈高,多次闪失跌倒他也不顾。制置使孟珙征召他到幕府,和他喝茶下棋,周济他财物。杨掞把自己掌管的财务钱几万耗用了,总管财务的贾似道核实数目责令偿还,孟珙把六百两银子给扬掞让他偿还,杨掞又把这些钱分给了宾客,饮酒欢歌不顾念偿还钱财之事。贾似道想要杀他,杨掞说:“汉高祖把万斤黄金交给陈平,不过问钱的出入,您竟顾念这区区的钱财,却不用这钱财结交豪杰的心吗?”贾似道这才赦免了他。孟珙曾宴飨宾客,有个手下军官出语不逊,孟珙命令斩他,杨掞从容地说:“斩了他确实对,但是现在正会集宾客多方收集计谋建议,斩他不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这个地方。”孟珙很信服他的话。不久,有个大将立了功,孟珙坐着接受那个大将拜见,杨掞为此脸色有了变化,于是感叹道:“大将立了功,却要到官长庭前行拜见之礼,实在是头盔(指代军人)不如毛笔(指代文官)啊。”于是他谢绝了宾客,研究进士学业,于是考中进士,调任麻城县尉。向士璧驻守黄州,用公文召他人幕府,不久他因战功升为三品官员。赵葵做京湖制置使,杨掞与他—起前去,王登在沙市迎接,杨掞和王登畅谈到半夜,杨掞回来说:“王景宗(王登,字景宗)浑身是胆,可惜不够沉稳细致,如果我帮助他,什么事情不能办成呢?只是恐怕他最终因勇敢而失败。”后来王登死了,人们认为杨掞的话是知人之言。过了一段时间,向士璧驻守峡州,招他前去,杨掞生病没有成行而去世。

14、(1)刻画了“幽竹”不改初衷、不屈流俗的形象,简练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的内美与外美的和谐统一的特征。

(2)、全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幽竹不畏春残,不畏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15、(略)

16、对少女时髦的装束打扮感到不满,忠告她不要盲目追逐时尚。

17、(1)以自己的经历说明时尚对年轻人的不可抗拒。(2)表明老年人常不满年轻人追逐时尚。

18、(1)时尚。

(2)①风自有成因;②风是多变的;③风是单纯的、轻飘的,又是诡谲的、沉重的;④风有好坏之分,好风带来活力,恶风带来灾难。

(3)无论顺风逆风,人总是生活在如风的时尚中,面对时尚,我们应冷静辨别,更应多些理解和宽容。

19、BE(A“倡导顺风追风”不恰当;C时尚之风自有成因,不是“毫无因由”;D“不必给予忠告”错误)

20、调查报告提醒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或:专家提醒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心理困境)

21、名片是上面印有姓名、单位、身份、地址和电话号码等内容,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作自我介绍用的硬纸片。

22、水面上的一点浮萍,轻盈、自在  烛光,它的光彩是烛燃烧的结果,也是烛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