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Ⅰ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蒋晓龙 审题人:
第Ⅰ卷(共42分)
一、语言知识与积累(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百舸(gĕ) 寥廓 (liáo) 青荇 (xìng) 浪遏飞舟 (è)
B.漫溯 (sù ) 成吉思汗 (hán) 跫音 (qióng) 彳亍 (chì)
C.彷徨(huáng) 火钵(bō) 瓦菲(fēi) 放浪形骸(hái)
D.佝偻 (gōu) 颓圮 (pǐ) 冰屑(xiè) 凌侮(rǔ)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A.荡漾 招摇 斑斓 笙萧
B.粗糙 开恳 屋檐 荒芜
C.忧郁 诅咒 含蓄 榆荫
D.喧嚣 隔膜 幽灵 激扬文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天灾加上人祸,使得大批灾民流落街头,嗷嗷待哺。
B.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修养、举止言谈、显得格格不入。
C.李经理虽然事业有成,但仍不忘创业的艰难,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
D.读一首好诗,听一曲佳音,你会否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之感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由秋风卷起,到处飘零,而连绵的秋雨也不停地下着,这一切勾起了游子们绵绵的乡愁。
B.你不要再逼他了,你想一想同他谈了这么长时间他都不愿意说,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C.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地区的战争接连不断,造成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D.去年他才1.62m,今年他一下子长成了1.84m的个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5.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是
A.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6.下面句子使用的标点符号正确的是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礼多人不怪嘛’。”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在全世界都统一的。
C.《荷塘月色》写的好,正如有的评论者所说的那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抬头看我,出去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B.“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形式上的束缚,不讲究格律,不讲究压韵。
C.《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此他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D.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再别康桥》是他的代表作。
8.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曾经存在过的所有生命都源于同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_____在DNA中得到了证实。
(2)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及时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疾病_____体系
(3)______充分重视并积极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中国出版业就不仅能开辟出一方新天地,______应该成为文化信息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A:推想 防御 只要/并且 B:设想 防御 只有/而且
C:设想 防预 只有/并且 D:推想 防预 只要/而且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太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回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的)
D.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13.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A.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B.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4.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启下“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眼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的逸趣。
第Ⅱ卷(共108分)
四.(20分)
15.将王羲之《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读,然后填空。(4分)
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寂阒①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注:①阒(qù),形容没有声音。
(1)诗中的“仰视碧天际”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俯瞰渌水滨”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无涯观”“万殊”“群籁”对应《兰亭集序》中_________。这些景物并非客观存在之景,而是贯注了诗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从诗中最后一句看,宇宙万物虽有差别,但它们给作者的感受都是崭新的、可爱的。
16.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3)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愁予《错误》)
(4)此地有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 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0分)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官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象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18.一个人要想享有清高之名,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陶渊明和林和靖成了清高的典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一句中的“怪癖”在文中的深层含义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真正清高的人想无名而终有名的原因是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8分)
22.请把下面一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第五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今天中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了被授予“联合国人权奖”的组织和个人名单,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位列其中。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
“联合国人权奖”是根据1966年联大通过的第2217号决议设立的,1968年首次颁发,每五年颁发一次,今年是第七次。获奖者是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团体或个人。
邓朴方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杰出领导,国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残疾人事业和国际残疾人事务的发展,为改善残疾人状况作出了重要贡献。
23.仿照例句,任选一事物,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意蕴的句子。
例:彩虹
正面:为让别人赏心悦目献出了自己的人生。
反面:只务虚而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昙花一现。
七、作文(60分)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人生在世,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环境。适应,不是随波逐流。近朱者赤,一个人能迅速丢弃一些陋习,与德高之人不高,与有能之人竞能,怎不值得称道?适应,也不都是世故圆滑。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节操,仅看他与谁为伍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为伍。生存为的是向前,为的是不断进步。那么,适应就是一种放弃,放弃固有成见习惯;适应,也是一种接受,是有辨别力有选择性地拿来;适应,还是一种改变,对自己对生存环境进行适应地改造。适应社会,随时调整自己的视角、心态甚至身份,是你成功的必要前提。
请以“适应”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试题应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