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4-5-11 0:11:08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气fēn   急tuān   剥 shí   临bīn   休与共qī

B.庇yìn    然cù     大nuò    炮lào   窗明净jǐ

C.估liàng   击zǔ     古chà    粗cāo   大大样mú

D.首qiáo   按nài    蝉tuì    挣zhā  古不变g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寥廓  发轫   明火执杖  直接了当
B.抉择  肴馔   按步就班  融会贯通
C.璀灿  桑梓   良晨美景  磬竹难书
D.饿莩  妥帖   怨天尤人  恪尽职守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     和审美情趣。

③现代化城市需要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更需要现代化城市的扶持,这已是无

   的事实。

④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   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

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A.终止   品位    置疑    大事

B.中止   品味    质疑    大肆

C.终止   品味    置疑   大肆  

D.中止   品位    质疑    大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短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不久前,王刚铩羽而归,再返中央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

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B.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南京市区域供水规划呼之欲出,通过合理规划供水,将减少管网重复建设,提高供水能力。

C.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很早就与绘画并驾齐驱,优秀书法作品一直被当作珍贵的艺术品收藏。

D.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健全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今后将适时地就一些重要的立法工作和其他重要活动进行新闻发布。

B.据有关资料披露,近一两年来,山西省的艾滋病已由从省外输入向本地人群发展,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快速增长阶段。

C.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的斡旋取得的。

D.人力资源开发,一方面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充分发掘,另一方面则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培养。

6.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本文是作者被贬黄州后写的,以超然物外的旷达胸怀和人生态度感悟大自然所包含的生命真谛,表现了作者高远的情志。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D.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他与韩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并称“韩柳”。他的散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极写西山之怪特美,抒写了游山带来的心灵启迪,达到了物我相融,物我同一的境界。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1.8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

(摘自《百科知识》2004年第10期)

7.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  )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

放射性物质、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8.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

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

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

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

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

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

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叡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天康元年,迁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于是提举纲维,综核名实。自是众咸服焉。

废帝即位,高宗入辅,谋黜异志者,引陵预其议。三年,迁尚书左仆射,陵抗表推周弘正、王劢等,高宗召陵入内殿,曰:“卿何为固辞此职而举人乎?”陵曰:“周弘正从陛下西还,旧籓长史,王劢太平相府长史,张种帝乡贤戚,若选贤与旧,臣宜居后。“固辞累日,高宗苦属之,陵乃奉诏。

及朝议北伐,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

史臣曰:徐孝穆挺五行之秀,禀天地之灵,聪明特达,笼罩今古。及缔构兴王,遭逢泰运,位隆朝宰,献替谋猷,盖亮直存矣。

(选自《陈书·徐陵传》,略有改动)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纵横:合纵连横

    B.八岁能属文                    属文:写文章

    C.高宗入辅,谋黜异志者       异志:有叛变的意图

    D.性又清简,无所营树        营树:经营生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高宗苦属            斯用兵效也      

B.高宗苦属之,陵奉诏       今其智反不能及

    C.帝弟之尊,势倾朝野       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D.高宗置酒,举杯属陵曰      余得遍观群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陵博览群书,能言善辩,魏收本想嘲弄他一番,结果反受他的嘲弄。

    B.徐陵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因弹劾安成王,最后被免去了侍中、中书监的官职。

    C.徐陵知人能荐,他向高宗推举吴明彻担任北伐将领,终于收复了淮南的大片土地。

    D.梁末以来,选授的官员多不称职,徐陵核实他们官职和才能,得到了众人的信服。

13.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史臣”的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臣认为徐陵品德优秀,在仁、义、礼、智、信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B.史臣认为徐陵禀承天地的灵气,聪慧明达,才能出众,古今无人能比。

    C.史臣认为徐陵虽然才识卓越,但能位至宰相,还是运气好的结果。

    D.史臣认为徐陵忠诚正直,敢主动进献好的计谋,否决不好的策略。

第Ⅱ卷(共111分)

四(21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④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译文: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韦  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①韦庄(82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2.台城:代指南京城.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提示: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

 

16.名句默写(7分,每小题1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3)曾记否,______,_____?

(4)青,__________;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

(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

(7)___________,与万化冥合。

五(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在西域。在那里,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曾经英雄逐霸的故事,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六百里加急飞奔的长安信使……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岁月风沙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一千年,只剩下白白的沙,蓝蓝的天,残破的烽台与荒凉的城,七八匹悠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一支天边飘忽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这醉人心魄的金黄之美令人震撼无声。

②凡秋天最美的树,皆在春夏时节显得平淡无奇。人们会忽视他,会忘记他。可当严冬来临时,一场凄雨击打,跟着一场霜风。棵棵秋树积聚饱满的美,突然迸发出最鲜活、最丰满的生命。那金黄,那鲜红,那刚烈,那凄婉,那裹着红云顶着青天的娇艳,那如泣如诉如烟如雾的摇曳,会使你在夜里借着月光去抚摸隐约朦胧的花影,会使你在清晨踏着雨露去感触沙沙的落叶。

   ③胡杨,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下的最古老树种,只生在沙漠。能在零上40℃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他是神树,是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是长得最美的树。在塔里木,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 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两个天敌彼此对视着,彼此僵持着,整整一亿年。在这两者中间,是一条历尽沧桑的古道,它属于人类,那便是丝绸之路。想想当时在这条路上络绎不绝、逶迤而行的人们,一边是空旷的令人窒息的死海,一边是鲜活的令人亢奋的生命;一边是使人觉得渺小而数着一粒粒流沙去随意抛逝自己的青春,一边又使人看到勃勃而生的绿色去挣扎走完人生的旅程。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 虽断臂折腰,仍死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遍体,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他们的芸芸众生。背后的芸芸众生,是他们生下来活下去斗到底的惟一意义。他们不在乎,他们并不期望人们知道他们,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月季,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我看见了大片壮阔无边、死而不倒的枯杨,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我都看到无数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悲凉壮丽的冬天童话。

   ⑦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她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为了与胡杨相同的理念,她们自愿守在最前方。她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

  17.“胡杨的精神”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8.文章共运用了几组对比?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                            

  19.文章第一段画线部分的文字在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答: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那裹着红云顶着青天的娇艳,那如泣如诉如烟如雾的摇曳……”一句是指胡杨带给人们的精神领悟,让人们在凛冽的西风中能通过回忆重温月光花影、雨露落叶的美妙场景。

B.胡杨和沙漠是天敌,因为它们必须争夺各自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较量中,胡杨凭借着顽强、坚韧的精神,让自己鲜活地生长着。

  C.文章第⑥段描写了胡杨性格中悲壮的特点,以借物喻人的手法,暗含了对浴血奋战的战士的歌颂和敬仰。

  D.文章最后一段略写了沙漠中的另一种树木——红柳,它虽然同女子般柔弱,但和胡杨一样,有着倔强的生命力,同样是作者敬佩的对象。

  E.本文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表现手法,从胡杨的生物特点、生长环境和内在气质等多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胡杨的喜爱。

六(10分) 

21.将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加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3分)

(1)中央电视台将于2005年9月26日和27日播出一个主题片。

(2)播出的频道和时间是:第五套节目23点;第二套节目18点。

(3)该专题片为《雅典奥运会——金牌背后的故事》。

                                                               

22.用一句话概括以下一则新闻的要点。(不超过26个字)(3分)

   本报讯  “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的淮海路上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为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龙柏树。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践踏绿草。

   □□□□□□□□□□□□□□□□□□□□□□□□□□

23.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上,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社会,你会惊讶生活的多姿多彩;走进民间,你会洞悉民风的淳朴与强悍;走进校园,你会觉察学海的苦辣与酸甜……请以《走进________ 》为题,写一篇以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感受或认识为内容的作文。
要求:①将作文题补充完整。

②写真事、抒真情。

③立意自定,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一、二、三大项(每小题3分,共3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D

A

C

A

B

D

C

B

A

D

B

C

四(21分)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所以,无论高贵无论低贱,无论年长无论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每天与我的同伴登上高山,进入丛林深处,穷尽迂回曲折的溪流(源头)。(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石头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

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

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

说它“无情”。(3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3分,只要答出要点即可)

16.名句默写。(7分,每小题1分)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7)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五(20分) 

(17)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意志、无私、悲壮。(4分)

(18)胡杨在秋天的美和春夏的平淡无奇作对比,突出了胡杨那醉人心魄的金黄的美;生机勃勃的胡杨林和令人窒息的大漠作对比,突出胡杨带给人的精神启发;胡杨和鲜花异草作对比,突出了胡杨的无私与伟大;胡杨和近旁的红柳作对比,突出胡杨的血性之美。(6分)

(19)交代胡杨生长的恶劣环境,以及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为下文展现胡杨历经沧桑,在古老的历史岁月中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和悲壮之美作铺垫;同时,在对比中更突出胡杨醉人心魄的令人震撼无声的金黄之美。(6分)

(20)( D )( E )(A项“会使你在夜里借着月光去抚模隐约朦胧的花影,会使你在清晨踏着雨露去感触沙沙的落叶”是比喻胡杨等秋天的树带给人们的美妙感受;B项“天敌”是指胡杨和沙漠各自代表两种对立的精神;C项此段为拟人手法,写出了胡杨的坚强和悲壮。)(4分)

六(10分)

21.(略)(3分)

22.淮海路上40个“绿色警示牌”提醒市民爱护绿化成果。(3分)

23.(略)(4分)

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