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2014-5-11 0:11:08下载本试卷

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6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独(chǔ)    脉(mò)       (shù)的      (shà)时

B.(juē)断   倔强(juéjiàng)    (yù)帖       声名狼(jí)

C.(jùn)永      沧桑(cāngsāng)    坍圮(tānpǐ)       心神恍惚(huǎnghú)

D.(kè)守    亵渎(xièdú)    古未变(gèn)   窸窸窣窣(xīs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端倪        繁衍           简练           繁冗拖沓

  B.佳宾        暇想           气馁           筚路篮缕

  C.唠叨        寥落           敧恻           嘁嘁嚓嚓

D.啰索        眺望           耸峙           不盈不溢

3.下列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B. 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

  C. 那么,从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的了。

  D. 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胯下坐骑么?

4.下列各句的括号内,依次应填人的一组词是                          (  )

  ①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

  ②每个晚上,山下亮起(  )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  )的灯光。

  ③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  ),一片宁谧。

  A.打破        闪烁           疏落           安静

  B.点破        闪烁           稀疏           安静

  C.点破        灿烂           疏落           柔静

  D.打破        灿烂           稀疏           柔静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准确的一项是                                 (  )

  A. 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B. 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青年。

C. 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D. 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6.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拼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B. 画家以酣畅淋漓的笔墨,描绘出江南的一片新绿,真使人有妙手回春之感。

  C. 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也不可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D. 历史上不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结果却是或被挖心,或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芳

7.下面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我盼望今后同学们过生日都能具有真挚的情感,充满美好的情调。

  B. 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

  C. 虽然我离开了家乡十年,但我对家乡依然熟悉。

  D. 当客观世界里的种种困难在知识的面前迎刃而解的时候,知识力量也就十分鲜明地显现出来。

8.《荷塘月色》的结尾,作者突转笔锋,联想到江南旧俗,追怀往昔,意图是    (  )

  A.以莲自况,表现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

  B.借“惦着江南”抒发“今非昔比”的感慨,寓示对现实的不满。

  C.摆脱不平静的心境,借以超脱现实生活的重压。

  D.引发对江南的惦念,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9.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项是                               (  )

  A. 至于我的这支惯于唠叨的笔,为了免于留下以敝帚画西施的笑柄,也知趣地变成了哑子。

  B. 各式各样的挖土机、起重机,摇着雪亮的大铲,伸着长长的鹅脖子,腾跳着,吼叫着。

  C. 如果遇险,他会像一个水泡那样顷刻消散,还是会给人们留下永远的记忆?

  D. 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蛛丝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朱自清,现代作家、民主战士,字佩弦,著作有散文集《踪迹》《背影》等。名篇有《荷塘月色》《匆匆》《背影》等。

B.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插队的故事》等。

C. 散文要求突出一个“散”字,除了“神聚”以外,形式方面都要“散”,材料要“散”,思路要“散”,结构也要“散”。

  D.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具有一种境界超然的空灵美。作者李乐薇,是台湾当代散文作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11.对武元衡《春兴》一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A. 前两句写春景:细雨初晴,柳暗花残,流莺只影,露出春景即逝的意象。

  B. 三、四两句写乡思:春风吹起思乡梦,梦又随风返故乡,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C. 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全诗充满了诗人思乡的愁绪。

  D. 本诗想象新奇,春风吹梦,梦逐春风,一“吹”一“逐”,极富表现力。

1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画 眉 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A. 一、二句写画眉鸟在五颜六色的山花间,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里自由自在的鸣叫的情态。

  B. 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写画眉鸟在笼中的叫声不及在林间自由自在的啼叫动听。

  C. 诗中的画眉鸟就是诗人的化身,诗人借以表达对封建统治者的反抗。

  D. 诗人借写画眉鸟,含蓄表达了追求自由生活的志趣。

1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盼  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①本诗1979年3月写于上海

  A. 起锚和抛锚,是一次航行的两次,此时海员们的心情最激动。起锚,是新工作的开始,海员们盼望着去建功立业。抛锚,是一次工作的结束,海员们取得了这次航行的胜利。

  B. “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两句分别采用描摹和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海员们的欢悦心情,其中蕴含深意:对工作的渴望,对胜利的向往,进而写出了海员们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C.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把海员们既想建立新功又想早日回到亲人身边的人之常情流溢言表。

  D. 诗人通过对海员的观察和体验,准确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人的内心世界,并能具体地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21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4—17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于却更见风致了。

14.与原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项(不只一项)是             (  )

  A.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B.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板,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E.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F. 粉红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15.哪一项可以概括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  )

A.活泼豪放  B含蓄隽永   C.刚健清新  D.恬静自然

16.这段文字的深刻含义是                                         (  )

A.厌恶丑恶的现实,憧憬美好的未来。

B.交融着作者隐约的、却又是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境。

C.自比荷花,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D.通过对荷塘的描写,反映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17.把荷叶比做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我伫立于枫桥头,伫立于黄昏的暮色里。

  被夕阳余晖镀得发亮的钟声,波光粼粼,轻悠悠的溪水一般从寒山寺流来。

  钟声是美的吗?可不,它被游荡的云、过路的风和守在寺门的绿叶儿抱走。匆忙间,遗留给我的是那时逝时续的袅袅余音,像悬浮于黄昏若有若无的薄雾里时隐时现的峰峦。

  这里的古钟并不特别,如同其他庙宇的钟,只因为历史在浇铸它时渗进了诗,所以古往今来,人们才来这儿听钟的朗诵。

  诗,在钟声里活着;钟,在诗句里响着。

  我伫立在枫桥上,伫立在联系古老历史与遥远未来的诗行上。

  黄昏,古铜色的苍穹仿佛一座大钟,沉思着的我,是一只悬挂的钟锤吗?

18.这是一首散文诗,其抒情的主体是                                (  )

  A.钟  B.古钟  C.钟声  D.寒山寺的钟声

19.文中有“历史在浇铸它时渗进了诗”的句子。这“诗”即《枫桥夜泊》,其作者是唐代的  ①  ;原诗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  ,夜半钟声到客船。”下边哪一项填入①②两处是正确的                     (  )

  A.杜甫,天寒日暮山谷里   B.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

  C.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   D.王维,九天闾阖开宫殿

20.对《枫桥夜泊》和该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枫桥夜泊》写当时江南水乡秋夜之静谧与旅人无限的愁绪。

  ②该文作者“伫立于枫桥头”于黄昏里听钟声,则是赞美钟声之美,赞美钟声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认为它成为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一个侧面。

  ③“诗,在钟声里活着;钟,在诗句里响着。”这主要是说《枫桥夜泊》问世后,此诗和寒山寺的钟声也就闻名遐迩,千古流传。

  ④作者“伫立在联系古老历史与遥远未来的诗行上”,意思是说今人还会以寒山寺钟声为题材,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来。

  ⑤作者在末段将黄昏的“苍穹”比做“一座大钟”,并想像“我是一只悬挂的钟锤吗?”这样写是暗示读者:寒山寺如此有名,为何不像作者那样去那里游赏一番,并执锤一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第II卷(共90分)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白蝴蝶之恋

刘白羽

  春意甚浓了,但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抖峭,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片沁人心脾的冷雨。

  我在草地上走着,忽然,在鲜嫩的春草上看到一只雪白的蝴蝶。蝴蝶给雨水打落在地面上,沾湿的翅膀轻微地簌簌颤动着,张不开来。它奄奄一息,即将逝去。但它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多么可怜呀!

  它从哪儿来?要飞向哪儿去?我痴痴望着它,忽然像有一滴圣洁的水滴落在灵魂深处,我的心灵给一道白闪闪的柔软而又强烈的光照亮了。

  我弯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白蝴蝶捏起来,放在手心里。

  这已经冻僵了的小生灵发蔫了,它的细细的腿动弹了一下,就歪倒在我的手中。

  我用口呵着气,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不过,它确实大纤细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条像丝一样细的腿。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它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它活过来了,我竟感到无限的喜悦。

  这时,风过去了,雨也过去了。大阳用明亮的光辉照满宇宙,照满人间,一切都那样晶莹,那样明媚,树叶由嫩绿变成深绿了,草地上开满小米粒那样黄的小花朵。我把蝴蝶放在盛满阳光的一片嫩叶上。我在草地上漫步而去了。但我的灵魂里在呐喊——开始很遥远、很遥远……我还以为天空中又来了风来了雨,后来我才知道就在我的心灵深处:你为什么把一个生灵弃置不顾?……于是我折转身又走回去,又走到那株古老婆娑的大树那儿。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我不惊动它,只静静地看着。阳光闪发着一种淡红色,在那叶片上颤悸、燃烧,于是带来了火、热、光明、生命,雨珠给它晒干了,风沙给它扫净了,那树叶像一片绿玻璃片一样透明、清亮。

  我那美丽的白蝴蝶呀!我那勇敢的白蝴蝶呀!它试了几次,终于一跃而起,展翅飞翔,活泼伶俐地在我周围翩翩飞舞了好一阵,又向清明如洗的空中冉冉飞去,像一片小小的雪花,愈飞愈远,消失不见了。

  这时,一江春水在我心头轻轻地荡漾了一下。在白蝴蝶危难时我怜悯它,可是当它真的自由翱翔而去时我又感到如此失落、怅惘。“唉!人呵人……”我默默地伫望了一阵,转身向青草地走去。

21.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这只白蝴蝶,“白得像一片小雪花,轻柔纤细,楚楚动人”强调它的外形之   ,“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强调它的内质之    ,二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二处均不超过2个字)(4分)

22.文中描写的景物富于变化,联系全文,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23.这篇短文的结尾耐人寻味,美丽的白蝴蝶飞走后,“我”不仅没有觉得轻松,反而像有“一江春水”在心头“荡漾了一下”,忽然涌上一种失落、怅惘之感。请概括地表述你对这种复杂情感的理解。(6分)

答:                           

                             

2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晶赏,正确的三项是(4分)  (    )

  A. 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白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

  B. 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

  C. 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

  D. 第三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

E. 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

五、(12分)

25.朱自清(1898—1948),原名    ,字   ,号秋实。现代著名的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长诗    、散文集《踪迹》、   等,主要散文作品有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曾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家写实主义的文学社团“        ”的成员。(9分)

26.《西洲曲》是      中的诗,课内引用的有关文句是:“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3分)

六(8分)

27.用“信息革命”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的标志。

信息革命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8.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最恰当的标题。(4分)

  [劳动报]美国地理学会上周四宣布,他们一个七人登山队在今年5月5日登上珠峰山巅后,以两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作了五十分钟的测量,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就测量所得,计算出更准确的新高度:珠穆朗码峰离海平面的实际高度是8850米。

  目前通用的世界地图上关于珠峰8848米的高度是1954年由印度地质学家测量出来的。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不超过10字)

七、作文(50分)

2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他常到茶庄与成功人士聊天。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学术权威、经济专家。他们大都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时间长了,他发现自己被人骗了。人们总是说创业多么艰辛、痛苦,而实际“成功并不象你想象的那么难”,于是他就此写成了论文。井把这本书交给了剑桥校友——韩国首相朴正熙。

这本书伴随着韩国经济起飞了。

  “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完成一件事情。”

请以“成功”为话题,定一篇文章,或赞成此观点,或反对此观点,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一、1、C  2、A  3、B  4、C  5、C  6、C  7、B  8、D       9、C  10、C

二、11、C  12、C  13、C

三、14、C D  15、D  16、B  17、C  18、D  19、C  20、A

四、21、柔弱  刚强(或:柔 刚)

  22、景物的变化暗示白蝴蝶命运的变化。

  23、这是抒发“我”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表达对春日生命复苏的赞叹,对勇敢的春的探寻者的依恋。

24、A C D

五、25、朱自华、佩弦、散文家、《毁灭》、《背影》、《荷塘月色》、《春》、《背影》、文学研究会。

26、南朝乐府、低头弄莲子 莲子清如水。

六、27、(信息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继蒸汽机革命、电力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28、珠峰“长高”两米。

七、2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