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学期月考试卷2

2014-5-11 0:11:09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学期月考试卷2

一、选择题(30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liáo)廓  百(gě)争流  挥斥方(yóu)

B.发(jiào)  罗(qǐ)  涟(yī)

C.(qióng)音  慰(jí)  (xuàn)耀

D.(bīng)息  (kē)臼  踟蹰(chíchú)不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急躁 山清水秀 寂寞 良辰美景  B.佳奖 目不暇给 瑕想 波光粼粼

C.脉膊 陈词滥调 袅娜 再接再励  D.赌搏 佩戴校徽 擅长 树立旗杆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 (  )

A、当竞赛裁判员宣布:今天的演讲比赛蓝队获胜时,比赛大厅里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B、古人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全班四、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

C、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D、按照中国医学的传统理论,在正常情况下,风是自然界“六气” (风、寒、暑、湿、燥、火)之一;在异常情况下,风又是一种致病的因素。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秋的北京香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的枫叶,像给香山穿上了鲜艳的红衣。

B.作为老师并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只是亦步亦趋,而希望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C.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D.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兴奋。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B.厂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

C.多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搜集民间偏方,积累了大量资料。

D.和大熊猫一样享有“国宝”美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来成倍减少,目前仅存两千多只。

7.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借代)

B.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比喻)

C.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反复)

D.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顶真、拟人)

8.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下面诗句中运用了“想象”的一句是(  )

A.忆往昔岁峥嵘月稠。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D.在荒凉的阿拉伯沙漠里,疲惫的旅人憩息在绿阴旁,夜莺在这时嘀呖啼啭,也不如这歌声暖人心房。

9.下列哪一项填入横线处可以保证上下句的自然衔接?(  )

①好像是朋友的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倾听      

      

②秦朝军队分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________,或驻京师,或戌守边疆;地方军则由都尉掌管。估计当时全国军队的数量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A.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B.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C.你召唤的喧响,你悲哀的喧响   皇帝委派的大将直接统率中央常备军

D.你召唤的喧响,你悲哀的喧响   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的大将统率

10.对“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看”到的景物有山、林、江、舸、鹰、鱼。从观察的角度看,山和林是远眺,江和舸是近看;鹰是仰视,鱼是俯瞰。

B.描写的景物有动景,有静景。其顺序是由远及近,自上而下。

C.这几句用词精当。“万”字写出山之多,“遍”字写出“红”之广,“层”字写出林之密,“透”字写出水之清。

D.“万类霜天竞自由”对前面六句作了小结,象征着饥寒交迫的奴隶终将挣脱枷锁,成为天下的主人。

11.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设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不怕困难的斗争精神。

B.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在大风大浪中的战斗精神和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C.采用设问句式结尾,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激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D.采用反问句式结尾,表现了革命青年勇于掀巨浪、阻飞舟的英勇无畏的气概,决心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

12.对《再别康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节,告别的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B.诗的第三节“招摇”二字写出青荇为引人注意而极力向人展示美丽的姿态,“甘心”两字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C.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D.“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表现出了诗人不愿康桥的完美受到损害的百般珍惜、无限眷恋之情。

13.对《死水》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死水》第四节写“青蛙”的歌唱,有力地突出了死水的死寂,是典型的以动衬静。

B.《死水》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斩截自然,遣词造句绘声绘色,反复吟咏,让人感受到音乐之美、绘画之美,是典型的近体诗里的律诗。

C.《死水》选择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这是典型的反讽手法。

D.“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表现作者的批判精神,要拆穿其伪装,让丑恶以其本来面目示人。

14.《致橡树》中,诗人在表达“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A.鸟儿 凌霄花 泉源 险峰   B.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C.凌霄花 鸟儿 日光 春雨   D.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15.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文本框: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A.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B.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C.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壮观的惊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表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阅读题(32分)

阅读郑愁予的诗《错误》,回答16~17题(6分)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6.“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本来应该“如开落的莲花”,诗人将此倒装,带来什么效果?

17.从诗中任选一个比喻,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18~20题。(12分)

奇妙的对称世界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8.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答: ①

 ②

 ③

19.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20.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6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选自《苏州园林》)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1~24题。(14分)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真浪漫而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从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如果一次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老者却答: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

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棵树——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腔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散文》2001年第4期 )

21.文章第三、四段中的“成熟”和“不成熟”具体指什么?(4分)

(1)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成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老者售帽的故事体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根据文意,对此进行概括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写出最后一段中“用大脑指导人生”的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同对待柯罗只知道绘画的“幼稚”一样,作者对“还有一种人”的“不成熟”也是持赞赏态度的。

B.从20岁经常“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到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这表明“我的率真与浪漫”依然未改。

C.以热情对待人生的许多前辈给我的鼓励,使“我”成就了“不计后果地爱,绝不含糊地恨”的独特的性格。

D. 文中的“前辈”教诲我们:不计得失、不管对错、只要努力追求并获得成功,就会得到人生的感动和幸福。

E.作者以哲人的思索、哲理性的语言,为我们揭示了一种生活的道理,给人以深沉的启迪。

三、语言运用题(18分)

25.修改下面的病句。(4分)

  (1)她的画简洁明快,跳动着青春的气息,一直都是同学们所喜闻乐见的。

答:                               

  (2)齐晖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市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答:                               

26.用“我们”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能改变原意。(2分)

书籍将一个人无法经历从而体验不到的生活哲理揭示给我们,而且毫不保留地将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给我们。

答:                                   

                                

27.请仿照例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辞,写出你对“家”的感受。(4分)

例句: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也是永远的岸。

答:如果               ,那么               

                             

28.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答:

29.请根据特定的情景要求扩展。(6分)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要求:

①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不少于40字)

  ②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不少于40字)

扩展①:                                  

扩展②:                                  

四、作文题(40分)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春天到了,家园前的草坪露出了红红绿绿的生机。一位新搬来的中年人回家不忍心践踏那片草坪,便绕了点路。没想到刚上楼时,邻居老太太微笑着迎上来,一番话让中年人颇感意外:“我整天都在想,很有点担心,新来的邻居是个怎么样的人?”顿了一下,老太太又说,“当你刚才绕过那片草坪时,我算了解了你,知道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生活常常是这样,刻意为之往往不能缩短彼此的距离,而偶尔发生的一个细节、一个举动,却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美丽的桥梁。

请以“心灵的距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文中不得出现你的校名班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8. ①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

  ②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③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每一方面1分,共3分)

19.示例:文中列举生活中极常见的例子,生动具体(深入浅出)的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

  (点出生动具体或深入浅出1分,点明揭示了对称美的原因1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20.示例1:对称创造出的是整齐、端庄的美,故宫因此显得气势恢宏;不对称创造出的是自然的美,苏州园林因此给人以“如在画图中”之感。

  示例2:静立的马是对称的,但它只有自然之美;“马踏飞燕”中的马打破了对称,呈现出了艺术之美。后者灵动的姿态,张扬的个性,体现出了艺术家对美的独特感受。

  示例3:如果说对称之美是一座庄严、凝重的高山,那么不对称之美就是一条欢快、灵动的小溪。对称能给人以整齐之感,如故宫建筑的恢宏、肃穆;不对称则给人以飘逸之感,如苏州园林的自然、闲适。不同的美感,源于不同的艺术风格。

  (点明差异1分,结合具体内容阐述差异2分,说明方法2分,语言表述1分,共6分)

21.(1)成熟指熟谙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掌握生活技能。

(2)不成熟指不能遵守社会规则,放荡不羁,傲慢自负。

(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2.老者做事并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最终目的,在他看来,追求美好的心灵感受更重要。

(3分,意思对即可)

23.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3分,意思对即可)

24.AD(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错不倒扣分)

25.(1)将“喜闻乐见”改为“喜爱”。

(2)将“把它”改为“被”。

(其他改法符合要求也可)

26.我们从书籍中了解到人类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而且受到有关人的痛苦、幸福、愉悦、悲伤、烦恼等种种复杂的心理启示.

27.评分要点:比喻恰当,内容相关,语句连贯。(记4分,例句略)

28.奥运圣火开始全球之旅 (要点对即可,记3分)

29.(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
 (2)早晨,太阳发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着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瘦,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

  [例文示范]

  1 心灵的距离

  文/豆豆猫

  早晨,挤得快关不上门的公共汽车可以说是北京的一道风景。

  虽然空调车很贵,但是富裕起来的人们还是贪图它的凉爽,所以也不可避免的拥挤。

  售票员看着车下犹豫的两位老人:“上吧,等过了这两站上班的就都下车了,一会儿就有座了。”

  于是老人带着他们的小孙女迈了上来。

  孩子还不到买票的高度,夹在大人中间似乎连呼吸都是个问题,但是周围坐着的人都没有站起来的念头。售票员也似乎深知这种现象,所以都没有鼓励大家给孩子让座的举动。

  其实对于这种冷漠,我本是早已见怪不怪了。按说这坐空调车的人大都是些写字楼里办公、也算受过比较高教育的人,时髦的说法是“白领”阶层。但是那份漠然的表情与那身上那高档的衣服似乎都有一种拒绝的意思。

  车过了两站,终于有一个孕妇要下车,这时售票员示意要孩子过去等着座位,我也正想这孩子终于不用再被挤来挤去,但是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就那么地发生了——孕妇旁边坐着的一位中年妇女很自然地往里面空出来的座位上一挪,一个胖男人顺势就坐了下来。

  我想我当时的表情只能用惊愕来说明,这个看上去没有丝毫病状和不适的男人竟然就这么抢了一个还不足一米的孩子的座位,而且那么地心安理得,让我想不到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

  我不想猜测这个到北京来游玩观光的人有没有必须要坐下的理由,我也不想猜测这件事对于那个小女孩会有什么影响,她以后也许就会成为这些所谓“白领”阶层中的一员,也许她以后会乐于给别人让座也许她不会再给任何人让座,这对于她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是现实的社会教育一个人成长。

  而人们的心灵却在这一个座位之间又飘远了一步……

4还别人心理自由

  马老师:

  您好!我因一个问题而苦恼,想请教您。我在初中时就有一个不在同班的好朋友。上高中后,我们不仅在一所学校,而且很幸运地又分到一个班。然而,随着空间距离的接近,我感到我们心灵的距离却日渐遥远。比如,他对什么事情都要争个输赢,有些事情明明是他错了,但他就是不承认。我明里暗里地提醒过他几回,可他就是不听,并且,有时候他还骗人。逐渐地我对他越来越反感了,就连他说话的语气我都反感,以至一听到他说话的声音,我就觉得很烦。

  马老师,您说我该怎么办?怎样才能消除我和他之间的鸿沟?

  您没见过面的学生 小李

 

  小李同学:

  你好!你的苦恼是因为你在人际交往上走进了一个小小的误区。你和好朋友的空间距离近了心理距离却远了的感觉,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在人际关系上保持心理距离,使“人际气泡”受到“拥挤”的感觉。

  什么是人际气泡的拥挤?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相容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促进心理相容的途径之一就是彼此缩短心理距离。从这个角度说,两人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小是件好事。可是,物极必反。人际交往中距离太小了,也会令人不舒服。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要求独占一定的空间,叫做人际空间。由于这个空间像一个大气泡包围着一个人,因此有的心理学家就形象地称之为“人际气泡”。距离太近了不能满足彼此人际气泡的要求,人虽然没有挤在一起,人际气泡先感到拥挤了。人际气泡的拥挤就使人感到不舒服。人们一方面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需要心理上的自由,需要一定的独享的心理空间。所以人际交往的艺术其实就是一个怎样调控彼此的心理距离的问题。

  由于你没有调整好你们的心理距离,不恰当地把你们的心理距离拉得太近了,没有给对方适当的自由度,你才感到对方让你有许多的不满意。就是说,你看不惯对方的某些言行举止,不一定就是人家有什么不对,可能只是彼此的个性的不同,对方的言行与你的个性不大吻合。你以为你们是好朋友,就忽略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必不可免这样一个事实,而想完全让对方按你的个人好恶来说话做事。而对方怎么可能完全和你一样呢?多好的朋友相互间也需要自己独享的心理自由呀!你忽略了这一点,于是,你感到了痛苦。

  你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马老师的建议是保持心理距离。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不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给对方一定的心理自由度,彼此留有一定的距离感。距离感是很微妙的,拉开一点距离,一来可以使彼此获得心理自由,感到多一份舒服和自在;二来可以使彼此感到对方更美好,从而使彼此的关系更融洽和谐。

  你听说过“求大同存小异”这句话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上不管多么要好的朋友也不能过分地要求对方和自己一样,应该给对方充分的独立的心理空间,允许对方有自己的个性,让对方拥有足够的心理自由度。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常常不是简单的可以论出是非对错的,更多的是个性不同的表现。

  即使是存在是非对错的事,也应该宽容别人,不必要对别人的言行举止过分地挑剔。因为我们谁都不是圣人,谁都需要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不错,假如的确是对方错了,好友之间是可以相互批评帮助的。但是,这不等于强制别人一定听你的。

  总之,人际交往应该彼此保持心理距离,给别人足够的心理自由度。如此,你和好友之间也就无所谓“鸿沟”,你也就不再感到苦恼了。

  马老师

    

  5心与心的距离

  文/二美

 

  人在身边,觉得遥不可及,人在天边,觉得驻在心间;

  你在远方,我百般期盼,你往眼前,我十分厌烦;你和我

  稀薄头不见抬头见,手与手无缘相牵;你和我从没唔面,

  心与心永恒相连。

  这就是神奇得带点蛊惑的距离,这就是美得有点迷人

  的距离。

  雾里看花,楼头望月,芳草更得更远而生,地平线在

  远处走近还远,长距离生发美感受,生发诱惑,生发想象,

  生发无穷的期盼与追求;鱼翔水里,蜂落蕊中,轻轻地贴

  着你的脸,融入你的心房,零距离使人融洽,使人亲切,

  使人幸福,使人与人产生爱的火花,使心与心产生情的雨

  露,产生真实可掬的美妙感觉。

  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你时很近。一堵厚实的墙让人无

  法进放,一张薄透的纸也让人终生相融,咫尺天涯,对面

  沟壑,相邻也常是天堑;相逢常是美丽的错误码率,距离

  短短,将人生拉得迢迢又远远;短短距离,将情感推得长

  长又遥遥。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端与那端,流水滔滔,

  白云悠悠。手与手不能相牵。梦与梦却日日相连;眼与眼

  不能对望,心与心却时时交错。关山千万重,阻不断绵绵

  的思念;水路千万里,隔不开苦苦的牵挂。距离是思念与

  牵挂的生产线,大批量地生产人生最真挚最热烈的爱怨交

  织与悲欢交集的情感。

  距离是一块橡皮,拉长,感情才有绷紧的张力;距离

  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才有冲动的欲望;距离是一根弹

  簧,拉长,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如果人对鲜花已经熟视

  无睹,那么鲜花,你不必四季开放,你可以隔着冬夏,待

  到养大才灿烂开放;如果人对鲜花已经举伞躲避,那么鲜

  花,你不必日日光临,你可以隔着风雨,隔着霜雪,待到

  冬后才倾情明媚。在爱情缺乏少许情的时候,你该要的也

  许不是接近,而是疏远;在亲情乏至的时候,你应该也许

  不是厮守,而是分开。

  零距离让人亲密,也产生摩擦;长距离产生思念,也

  让人遗忘。距离是烦人的鬼怪,距离也是撩人的精灵;距

  离是碰伤感情的恶魔,距离也是愈合伤口的天使。走吧,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远方才有梦想;来吧,陌生的地方

  没有感情,故乡才是门宿。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我们不倦跋涉,在跋

  涉中感受风景,感受生活,感受酸甜苦辣;从此时到彼时,

  是岁月的距离,我们不倦奔走,在奔走中体验过去,体验

  现在,体验悲欢祸福;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我

  们不倦往来,在往来中品尝苦恼,品尝人生,百般滋味皆

  备的喜怒哀乐。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

  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

  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

  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