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4月份模拟考试自测试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儒腐 嗫嚅 濡染 蠕动 妇孺 B.婵娟 禅让 蝉联 惮烦 禅杖
C.绯红 斐然 扉页 菲薄 翡翠 D.噪音 燥热 腥臊 躁动 害臊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废驰 博闻强识 狙击 珠联璧合 B.翔实 貌合神离 宣泄 轻歌慢舞
C.攀援 张皇失措 撕杀 见贤思齐 D.端详 猝不及防 泄露 饱经沧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契诃夫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思想是相当复杂的:既嘲笑了当时的所谓“上流社会”,也
了一些虚无思想。
(2)她是理财的好手,我让她负责日常生活的开支,她答应了;从那以后,我们不仅过得
很 ,而且还能每月存点钱。
(3)现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还处在初春时节,早晚比较凉,在中午暖和的阳光下, 穿
着毛衣也不会觉得热。
(4)因为这部作品接触到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 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A.寄寓 富余 即使 所以 B.寄予 富裕 虽然 因此
C.寄寓 富裕 即使 所以 D.寄予 富余 虽然 因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竹影听出了她话中带刺,有些恼火,不等她说完,便反唇相讥:“我当然比不上你,
我又不会花言巧语地讨好别人!”
B.你别光呆在上面发愁,应该深入到战士中去,把问题提出来,发动他们想办法,出
主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C.要向读者说明的是,我们责任编辑只能对书籍的文字部分负责,至于其他问题如纸
张的优劣、书价的高低等就望尘莫及了。
D.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打破了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的、吃大锅饭的经济体制,人们
不再是躺在国家财政上过日子了。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哎呀,蛇!”走在前头的玲玲忽然惊叫起来。兰兰赶上前一看,“咯咯咯”地笑起来:
“大惊小怪!蛇?——草绳子!”
B.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
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C.“我们的一切工作是从本本出发呢?还是从实际出发呢?在这个问题上你认识清楚了
么,老王同志?”王玉山惭愧地摇了摇头。
D.你这并列的三个分句,第一个分句后边用了分号,(句内有逗号)所以第二分句后边
也应用分号。(尽管句内没有逗号)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
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那天,我们几个一到他承包的果园场,他就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科研成果陈列室,然
后参观果实累累的葡萄园和苹果园。
C.在法国队接连攻进两个球之后,巴西队才对法国队重视起来,加快了进攻的节奏,
以求扳平比分,甚至反败为胜。
D.我们青年志愿者出发前,老师就已作了明确的分工,安排男同学和力气大的干重活,
负责把垃圾运送到垃圾掩埋场。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做7—10题。
手斧是早期人类的重要工具,它经过了两面加工,技术要求高,是衡量早期人类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表明当时人类的想像力和对工具设计的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多年前,中科院野外考察队在广西百色盆地发现了许多以手斧为代表的打制石器,但是,南方的红土有很强的酸性,以致可作断代标准的古生物化石没能保存下来,因而考古学者无从确定这些石器产生的年代。古人类是何时在这里繁衍生息的?他们所拥有的文明距今有多久?这,一直是个谜。
就在考古学者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又意外地发现,在遗址中有大量玻璃陨石,这些陨石与石器处在同一地层。这一发现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因为,根据考古学可以知道,陨石和石器处在同一地层,那么它们存在的年代则是大致相同的。
玻璃陨石是彗星撞击地球的产物。叫它玻璃陨石,是因为它的含量跟玻璃一样有二氧化硅,而且跟玻璃一样坚硬。
科学研究发现,各种矿物的内部,原子核在自然状态下会产生衰变。原子能研究院的专家对陨石进行了测定,根据原子核衰变的情况得到的平均数据是,它们陨落到地面已有76.2万年。那就是说,百色石器的出现距今已有70多万年了。
但是,由这些陨石能否推断出百色旧石器产生的年代,却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一些专家的质疑。因为在非洲,早期人类常常用陨石作工具或护身符。他们说,陨石可能是从别的地方带到这里和石器埋在一起的,所以,陨石的出现很可能早于这里早期人类生活的年代,用陨石来判定这些石器的具体年代并不可靠。
面对这种假设,考古学者困惑了。看来,只有证明这些陨石并没有经过人工搬运,才能说明它与石器出现于同一时期。
考古学者将陨石周边的土样采集回来,希望能找到陨石碎片。因为陨石如果是在当地坠落的,在与地面碰撞的瞬间,应有碎片出现。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发现了不少直径不到0.5cm的碎片,而且从放大镜上看,没有人工的痕迹,这说明陨石是原地埋藏的。
美国也派来了专家,他们用另一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是,石器的出现距今已有80万年。
80万年前的一天,一道刺眼的白光照亮了远古的上空,一个火球快速地向百色地区坠落,在高压、高温冲击波的作用下,火球在与地球相撞的瞬间膨胀爆炸,四处飞溅的熔岩冷却后形成玻璃陨石。生活在这里的古人目睹了这一切,而当时他们已经会制作手斧了。
7.下边对“手斧”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手斧是一种简单的农业生产工具,但它是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中有代表性的劳动工
具。
B.手斧是用石头加工制作而成的,但它制作的难度比一般石制工具制作的难度要大。
C.手斧制作的成功,说明当时的人类颇有智慧,已具备一定的想像能力和设计能力。
D.手斧在我国广西出土,说明80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我们华南这广大的土地上繁衍生
息。
8.下边对“玻璃陨石”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玻璃陨石是彗星撞击地球时膨胀爆炸,飞溅的熔岩冷却后所形成的遗留物质。
B.玻璃陨石内含有二氧化硅,其原子核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衰变。
C.根据玻璃陨石内部原子核衰变的情况,可以测算出与它处在同一地层的石器制作的
时间。
D.非洲也有玻璃陨石,生活在非洲的早期人类还用它作护身符来祈求平安。
9.测定手斧制作的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遇到哪些难题?下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方酸性极强的土壤腐蚀掉可作断代标准的古生物化石,难以找到断代的依据。
B.玻璃陨石内部原子核衰变的情况非常复杂,需要用科学手段反复地精确地测算。
C.玻璃陨石是不是在当地坠落、原地埋藏的,需要找到大量的强有力的证据。
D.玻璃陨石上有没有被用作工具或护身符的人工痕迹,需要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10.下边是从本文中提取的信息,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本文看,80万年前生活在我国南方的早期人类已经不是停留在动物的本能上,而
是运用智慧去求得生存。
B.过去,西方一些学者认为,只有非洲出现过以手斧为标志的古代文明,从本文看,
在亚洲同样也出现过这种文明。
C.考古工作者一般依据古生物化石来判断地下文物产生的年代,有时也可以从“天外
来客”那里得到信息,作出判断。
D.从本文看,亚洲是人类的发源地,人类在这里诞生,在这里生存和发展,然后再经
过漫长的岁月走向世界各地。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做11—14题。
元德秀字紫艺,河南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jù)困调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酣饫(yù)。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艺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乔潭时为陆浑尉,庀(pǐ,治理)其葬。族弟结哭之恸,或曰:“子哭过哀,礼欤?”结曰:“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生六十年未尝识女色、视锦绣,未尝求足、苟辞、佚色,未尝有十亩之地、十尺之舍、十岁之僮,未尝完布帛而衣,具五味而餐。吾哀之,以戒荒淫贪佞、绮纨粱肉之徒耳。”
(《新唐书·卓行》)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盗系狱,会虎暴 B.吾当坐,不及余人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12.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语是对省略成分的补充,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母亡,(德秀)庐(于)墓侧 B.黜陟使以(之)闻(于上)
C.既长,(德秀)将为(之)娶 D.(君)无乃为(之)累乎
13.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项,全都表现元德秀清贫廉洁的一项是 ( )
(1)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2)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3)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4)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酣饫
(5)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6)人情所耽溺、喜爱者,大夫无之
A.(1)(2)(3) B.(4)(5)(6) C.(3)(5)(6) D.(1)(2)(4)
14.下边对文章的分析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德秀年幼丧父,一直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去世,服孝期间,他过着苦行僧式的生
活。服孝期满,为生活所迫,便出任南和尉。
B.元德秀崇尚独身主义,终生未娶。他侄儿不幸成为孤儿,他便视之如亲生之子,既
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将侄儿抚养成人。
C.元德秀乐于助人,自己却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他这种安于清贫、淡泊名利的品格
得到时人的称赞,受到堂弟的推崇。
D.元德秀喜爱佳山秀水,喜爱饮酒弹琴,并且擅长文辞,曾经作有一赋以自况。他这
方面的意趣颇有晋人陶渊明的遗风。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
(2)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
(3)若知礼之过,而不知情之至。
16.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1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五花马,千金裘, , 。
(李白《将进酒》)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李清照《虞美人》)
五、(18分)
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做18—21题。
最后的沐浴
方 叶
(1)为母亲洗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木床上,眼皮微微闭合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作临行前的梳洗。
(4)默默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
(5)我知道,辛劳而省俭的母亲似乎从来都没有善待过自己的头发,平日连香皂也舍不得多抹几下。今天我们特意煮了一锅清香四溢的檀香木热水,掺和着飘柔香波。轻轻搓揉着,漂洗着,涤尽发际间每一颗结垢,剔去云鬓上每一粒砂尘,让她一尘不染地上路,去寻找等待她多时的夫君。
(6)骨骼本来就粗壮的手脚,因为肌肉萎缩,青筋暴涨,更峥嵘如古松了。渔家女出身的母亲,3岁丧父,9岁失慈,从小跟着叔叔在风波浪涛中讨海为生。当过童养媳,放过牛羊,后来,又随着逃荒大军躲过日本鬼子的炮火,跋涉过万水千山,看手掌上的每一朵茧花,脚板上的每一道裂痕,无不在诉说着生命的艰辛和苦难。
(7)倏忽,脚踝上一道长长的伤疤,如同一团火焰灼亮了我的眼睛。记得我考上中学那年,大哥正在读大学,弟妹又小。这对勉强糊口的我们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苦,孩子的书一定要念,我们是睁眼瞎,可不能误了孩子的前程。”母亲斩钉截铁地对父亲说。于是父亲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乡间小路上。母亲更是起三更睡半夜,跑码头,摆地摊,种菜养猪,一有空闲别了柴刀上山砍柴卖。一天傍晚,刚从溪边码头卸货回来的母亲,顾不上满头汗水,拿起柴刀又要上山去。我忍不住跟了去。母亲去砍一棵高大的木荷树,那树长得东倒西歪的,倒下时,一根粗壮的树丫打在她的脚踝上,登时鲜血如注……
(8)是的,这伤疤将永远被母亲带去了,轻轻用湿毛巾擦拭着,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9)大姐小心翼翼解开母亲身上的蓝布衫,啊,母亲裸露在我们的面前,蜡黄的肌肤,起伏的胸廓,那丰满秀美的曲线哪里去了?母亲说过,我小时像羊羔一样,喜欢跪在地上吃奶。母亲曾很自豪地向左邻右舍夸我,说这孩子将来一定很孝顺。作为女儿的我,真的懂孝道,真的孝敬过父母吗?“古来父母多痴心!”母亲,世上所有的母亲,都曾经用自己圣洁的乳汁哺育过自己的子女。那丰满的乳房却被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吸干了,变得那么干瘪、松散,紧紧贴在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我小时候吸奶,常常顽皮地用乳牙咬着喷香的奶头,让母亲痛得怜爱地拍打着我粉嫩的脸蛋。母亲,还能让我吸一口那甘甜的乳汁,接受一次你怜爱的拍打么?
(10)岁月无情,人生如露。母亲静静躺在灵床上。没有花花绿绿的供品,没有凄凄惨惨的挽联,甚至不敢大放悲声。佛云,悲啼会使死者的灵魂贪恋尘世,进不了圣洁的天国。眼前唯三炷清香,一缕若有若无的诵经声,和着两行无声的心泪。但人又怎能不依恋尘世?回望生命的轨迹,无论甘甜还是艰辛,不都值得回味、眷恋吗?
(11)我慢慢地跪下去,跪在母亲身旁,泪水滑过她的胸脯。母亲即将去那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此时此刻我们在为她作最后一次梳洗,尽最后一次孝心。
18.第(2)段的描写表现了母亲临终时怎样的心态?(3分)
19.(1)第(4)第(5)两段写为母亲洗发,其中有个句子运用象征手法概括了母亲生命的
历程,这个句子是(2分)
(2)第(6)至第(8)段写为母亲洗手脚,重点写了母亲脚上的伤疤,其作用是(3分)
(3)第(9)段写为母亲洗身,段末的问句所表达的愿望实际上是(3分)
20.依第(10)段所说,母亲的一生是值得她回味、眷恋的,为什么这样说?(3分)
21.对这篇散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记叙为母亲临终时的沐浴,表现了母亲苦难而坚强的一生,歌颂了母亲对
子女伟大、广博的爱心。
B.文章善于组织材料,作者围绕“最后的沐浴”这根主线,将能表现母亲品格的有关
材料作合理的穿插,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C.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活泼轻快,但感情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
敬意和诚挚的怀念。
D.文章所说的母亲“矻矻追求了一生的净土”,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动,却能
吃饱穿足,且平平安安的生活境地。
E.唐代诗人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篇文章所记所叙完全可以看
作是对这两句诗的诠释。
答:
六、(12分)
22.读下边一段话,做后边的题目。(3分)
唐代的贾岛一向以苦吟闻名于世。贾岛的苦吟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性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力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甲 。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 乙 ,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下边的语句分属甲和乙两处,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将这些句子分成两组并排出顺序。
(1)贾岛的每句诗和每个字都经过反复的锤炼 (2)却又使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 (3)如果写一首诗而意境不佳,味同嚼蜡 (4)那就不如无诗 (5)叫人读了兴趣索然 (6)
但是写成之后 (7)用心推敲修改
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 ,
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 。
23.将下边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连续的短句。(3分)
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就一直东躲西藏的萨达姆近日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的消息。
(1)
(2)
(3)
24.仿照第一个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6分)
我愿成为一棵小草,给世界增添一点绿色;
……
我知道,我的力量非常微薄,
但我愿奉献出一切,去创造世界的辉煌!
参考答案
1.A(A项都读rú;B项,chán, shàn,chán,dàn,chán;C项,fēi,fěi,fēi,fěi,fěi;
D项,zào,zào,sāo,zào,sào。) 2.D(A项,废驰;B项,轻歌曼舞;C项,厮杀。)
3.C 4.C(“望尘莫及”意为远远落后,追赶不上。)
5.A(B项,“二来呢”后边应是逗号;C项,“是从本本出发呢”后边应是逗号;D项,括号前边的逗号和句号都应放到括号后边。)
6.C(A项,“一生”与“创作”不搭配;B项,“首先”应在“带领我们”之后;D项,“男同学和力气大的”,语意不明确。)
7.A(“手斧”不是农业生产工具,当时还没有农业)
8.B(原子核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即“自然状态下”会产生衰变。)
9.D(考古工作者用放大镜观察的是陨石的碎片,发现碎片都不是人工敲击成的碎片。)
10.D(文中没有这样说,也不能作出这种推理。)
11.D(A项,上“会”字当“正碰上”讲,下“会”字“集会”、“开会”讲;B项,上“及”字当“累及”讲,下“及”字当“比得上”讲;C项,上“乃”字当“于是”讲,下“乃”当“才”讲;D项,两“以”字均是表目的。)
12.D(从下边元德秀的话来看,应是“(吏)无乃为(之)累乎”或“(吾辈)无乃为(之)累乎”。)
13.C(第(1)第(2)两句表示元德秀遵守孝道,第(4)句表现元德秀嗜酒。)
14.B(元德秀“不肯婚”是因“不及亲在而娶”,并非是“崇尚独身主义”。)
15.(1)没有钱请奶妈,元德秀就亲自喂养他。(“无资”1分,“乳媪”1分,“自乳之”1分)。(2)他得来的俸禄,都用来供给别人的孤儿孤女穿衣吃饭。(“衣食”1分,“人之孤遗者”1分。)(3)你只知道我礼节上过分了,却不知道我感情上多么诚挚。(“若”1分,“礼之过”1分,“情之至”1分)
16.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17.(1)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2)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18.表现出母亲临终时非常坦然、无悔无憾的心态。
19.(1)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纺织过多少人生梦幻的秀发云鬓,全都被漫漫的岁月漂白了。(2)表现了母亲为培养了女,使子女成才所付出的艰辛。(3)希望能再次享受母亲的温存、抚爱。
20.她没有被苦难击倒,她为抚育和培养子女付出了一切。
21.C、D(C项说文章语言“活泼轻快”,不对;D项说指的是“不用忙忙碌碌、辛勤劳动”,不对。)
22.属于甲处的语句依次为(3)(5)(4),属于乙处的语句依次为(1)(7)(6)(2)。
23.(1)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萨达姆就一直东躲西藏;(2)近日,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3)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萨达姆被捕的消息。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