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chì )  两(yè )  生(jiān) 或(jiàn)

B、躇(chóu)  咀(jué )  样(mó ) 戏(xuè)

C、飞(tuān)  宵(tuò )  隶(méng) 句(dòu)

D、水(qián)  广(mào)  席(yàn)  畏(xǐ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蘖根祸胎  不经之谈  少不更事  百无聊赖

B、刨根究底  沸反盈天  庠序之教  撒手人寰

C、掎角之势  遍体鳞伤  纵横捭阖  五彩斑斓

D、冷嘲热讽  寥寥无几  垂头丧气  晕眩战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我一直追到汽车  之后,然后对着自己哈哈大笑,但是我马上发现笑得太厉害会影响呼吸,于是立刻不笑了。

 (2)新年才过,她从河边淘米回来时,忽而失了色,说刚才远远的看见一个男人在对岸  ,很像大家的堂伯,恐怕是正为寻她而来的。

 (3)这种鱼天生地要吃海里一切鱼,它们游得那么快,身子那么强健,战斗的武器那么好,   于没有别的任何的敌手。

  A、消失  徜徉  以至  B、消逝  徘徊  以致

  C、消逝  徜徉  以致  D、消失  徘徊  以至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于动物游戏之谜,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B、风蝶的祖宗,为了要达到花冠深处去吸花蜜,才煞费苦心生出一个长吸管式的嘴。

C、在这些蛀洞之间旅行是可能的,但可能性微乎其微

D、得知本班获得学校秋季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消息,同学们高兴得一个个弹冠相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骨骼支撑躯体,保护大脑、脊髓和思维器官。它使得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能够保持内部稳定,骨骼能泄露其以前主人的许多情况,如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不仅是法医利用这种情况来查明犯罪行为受害者的身份,专家们也从髋骨的形状来辨认,它们来自男性还是女性。众所周知,牙齿的状况也能为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提供很好的启示:与树干一样,牙骨质里也有生长年轮,它表明人的年龄。

  骨骼也能提供其前主人的躯体活动情况。因为躯体活动可在牙齿、脊柱和骨关节的损耗和磨损痕迹中反映出来。微小的骨骼样品显示,其主人的生活环境也深深地铭刻在骨骼里。只要把骨骼样品磨成纸一样薄的薄片,然后再将它磨光,直至它达到几乎透明的程度,用显微镜就可以看到骨骼的晶体结构。科学家们用这种方法来查明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尼安德特人化石有异乎寻常之处。与现代人的骨骼不同,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特别坚固。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干体力活”的一个标志。为了生存,尼安德特人必须每天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古老骨骼的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要从古老骨骼里获取一些遗传体的话。借助遗传指纹来查明与一个去世很久的人的亲属关系。有几克保存完好的骨骼物质就够了。1991年,人们发现了1918年被谋杀的俄国沙皇一家的可能的遗骸,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久后,与活着的近亲进行DNA对比证实了这些骨骼的身份。

  这种方法也为解决一场古老的科学争论提供了帮助。几年前,人们用这种方法解决了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的亲属关系有多近的问题。以莱比锡马科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佩博为首的研究小组发现,虽然两种类型的人同时存在,但他们彼此分开,因此,没有出现遣传上的混合,研究人员为自己的分析特地研究出一种方法。用他们的方法进行分析,只要有1O毫克化石骨骼物质就够了。

  存放了上万年的骨骼还能泄露一些东西:尼安德特人是惯用右手的人。因为骨骼受伤的部位通常引人注目地位于左侧。惯用右手的人对打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骨骼甚至还能显露其主人的社会行为。研究人员从一个古老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上发现了受过重伤的痕迹。这个人受重伤后仍生存下来,但他自己不能养活自己。他的生存只能被解释为,有人照料他并为他提供食物。

5、下列各项中,对“骨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骨骼支撑躯体,保护大脑,脊髓和思维器官。

B、骨骼能保持人体内部稳定,保证血液的畅通。

C、骨骼记录其前主人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等情况。

D、骨骼也能提供其前人的躯体活动情况。

6、根据文意,下列各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医利用骨骼能迅速准确查明犯罪行为受害者的年龄、性别和生活环境。

B、专家们能从髋骨的形成来辨认它们来自男性还是女性,年老还是年少。

C、牙骨质里有生长年轮,所以牙齿的状况能为确定一个人的年龄提供很好的启示。

D、尼安德特人骨骼受伤的部位全部引人注目地位于左侧,这说明他们惯用右手。

7、根据文意,下列各项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环境能铭刻在骨骼里,所以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骨骼的晶体结构一般能查明原始人的生活方式。

  B、研究人员发现,尼安德待人的骨骼特别坚固,所以他们每天都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C.研究人员发现,现代人与尼安德特人同时存在,但彼此分开,并没有出现遗传上的混合。

D.通过分析一个受重伤后仍生存下来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主人的社会行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日:“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娄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日:“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竞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然诺,好人急     救济

  B.母如其言,附舟谭    往见

  C.谭不纳,母大困     道歉

  D、奉糜母,抱衾寝母    给……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竟绐他事辞去           访一元家所在

    小易大,彼恶知之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定     环购布帛,令妻制衣衾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出       秦王赵王击缶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四、(共20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3分)

(2)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3分)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

墓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

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3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3分)

 

13、默写名篇名句,(每空0.5分,计8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2)从菊两开他日泪,            。          ,白帝城高急暮砧。

(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4)谨庠序之教,           ,          。

(5)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

(6)及至始皇,        ,振长策而御宇内,      

履至尊而制六合。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如是而已。

五、(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红学研究三戒

我想提出《红楼梦》研究三戒,以与红学界朋友共勉。

一戒假。劝红学朋友不要造假,也不要传假,更不要信假,让一切假的东西在红学领域不再有立足之地,代之以确凿的证据、合理的结论、朴实的文风,使红学得以健康地发展。

二戒怪。学术研究像文学创作一样需要创新,需要具有个性的独创精神,切忌亦步亦趋的模仿、人云亦云的重复。但是创新和怪诞还是要加以区别的,信口雌黄、怪论连篇,虽可以惊人于一时,与学术的创新却是大相径庭的,故也应戒除。

三戒炒。学术界的炒风不知起于何时,似乎红学尤烈,往往是一种新发现、新著述刚刚出现,或者干脆尚在孕育之中,便已经大吹大擂,聒耳喧天,先声夺人,把商场上的推销术用于红学界,丧失了学术之为学术的应有品格和尊严,自然也当戒掉。红学界出现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反映了红学研究的幼稚,也反映了红学研究的浮躁。有人似乎并来意识到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新观点的建立、新方法的运用、新学派的形成,最根本的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做人、做事、做学问,功夫到了自然成功,实至而名归。经济发展上的泡沫经济被证明是失败的,红学研究界的朋友难道就无动于衷吗?是以提出三戒。

(乙文) 《红楼梦》漫笔

出于一位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之手,作如是观,自见确当;与此同时,可否说是出于一位迷惘、在感情领域找不到避难之所或自我解脱的哲人之手?

这部大书所欲描绘的是一个大梦么?或可作如是观,从某一哲学观点上来说。但是,这部大书到底又是确确凿凿地描绘一个悲剧出现的过程;从兴旺、从极端的荣华富贵之潜在危机间,蜕变,并走向衰败,走向彻底崩溃的过程,因之这是一个现实世界,而非梦境。在此过程中,出现权欲、倾轧、淫乱、假仁假义,出现最残酷的剥削、欺诈、勒索、迫害。在这个过程中,在书中表现的这个现实世界中间,同时自始至终贯穿一个纯真的、悲哀的爱情故事。这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其实只是一种陪衬,一个见证,用以说明某种制度下人性的被扭曲、被残害。这部大书写的是某大家族的败落,其实确切地暗示某种社会制度的必然崩溃。从这个方面看,这又是一部具有高度哲学概括的大书,出于一位虽迷惘、伤感乃至绝望,但又是清醒的哲人之手。

14、用甲文的衡量标准评价乙文.乙文应属于下面哪类文章(  )(4分)

A.传假的又章     B、怪诞的文章

C.“炒”出来的文章  D.有个性有独创精神的文章

E.不假不怪却不完美的文章

15、从甲文的“戒怪”“戒炒”两段文字中,各选出一个可确切概括“怪”与“炒”特征的成语来。(4分)

①怪:               ②炒:             

16、乙文从两个方面肯定与赞扬了《红楼梦》的作者,称作者是一位   

             ,是一位                。(4分)

17、乙文从两个方面对《红楼梦》作出评价,称作品是一部                     ;又说作品是一部                      。4分)

六、(4分)

18、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6个字。(4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研究员荣获2003年度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奖,将于2003年11月赴美国西雅图领奖。

  库什曼研究奖由1978年美国库什曼基金会董事会设立,旨在奖励在有孔虫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学者,每年选出一名或两名获奖者。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26名学者获此殊荣,我国只有包括郑守仪院士在内的两名学者跻身其中。

郑守仪是知名的爱国归侨,1956年从菲律宾归国。数十年来,她在海洋生物学领域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探索和研究,为我国海洋生物科学作出了杰出贡献。

                                 

七、(4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师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

 
                       得分     

座位号

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翻译

                                 

                              。(3分)

                                 

                              。(3分)

12.古诗鉴赏。

(1)                                 

                                                               。(3分)

(2)                               

                                   

                              。(3分)

13.默写(每空0.5分,计8分)

(1)                              

(2)                         

(3)                         

(4)                         

(5)                         

(6)                         

(7)                              

14.   (4分)

15.①怪:           ②炒:           (4分)

16.                      (2分)

                      (2分)

17.                      (2分)

                      (2分)

18.                           (4分)

七.(60分)

作文请写在背面


参 考 答 案

1.(A监jiàn B  模mú D 筵yán)

2.A “蘖”应为“孽”

3.D

4.D(“弹冠相庆”为贬义词)

5.B(“保证血液的畅通”于文无据)

6.C(A错在“迅速准确”,B“从髋骨的形状来辨认”“年老还是年少”错,D中的“全部”应为“通常”)

7.B(因果倒置)

8.C 应为“拒绝”

9.B(副词,于是/介词,经由。A介词,拿。C副词,才。D介词,替)

10.B(“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误,与文中“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不符)

11.①当今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依靠他?(3分)

②伯章好像没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件事,不过路远不能去呀。”(3分)

12.(6分)

(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3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3分)

简析:(1)严诗所写七绝是作者抒写他给韦参军送行以及送走之后的情景,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真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写送行。诗的后两句写送走之后对韦参军的深切思念。韩琮的这首《暮春浐水送别》可谓匠心独运,不落俗套,撇开了历来送别诗多言离愁别恨,甚至涕泗交流的场景。正是这条宫前水,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时光,而且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而诗人就是选取了“宫前水”这个意象抒发了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2)此题应在原诗语句理解的基础上作答。“绿暗红稀出凤城”。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晴”;也已花飞卉谢。故说“红稀”。诗人选用“暗”、“稀”二字,意在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凤城”,指京城。友人辞“凤城”而去,作者依依惜别,心情很不平静。“暮云楼阁古今情”。当此骊歌唱晚,夕阳衔山之际,引领遥天,“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悠然联想李、杜二人的深情;瞻望宫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油然兴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感慨,暮云中的楼阁又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总之,作者此时脑际翻腾着的种种激情都由“古今情”三字含蕴了。并且作者排除了歧路沾巾的常态,把错综复杂的隐情、友情,人世沧桑之情,天下兴亡之情巧妙地借“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衰飒形象掬出。组成了一幅感伤画面,形成了融情于景的特色。

13.略(8分)

14.D (4分)

15.①怪:信口雌黄 ②炒:大吹大擂(4分)

16.无与伦比的语言大师/虽迷惘乃至绝望,但又是清醒的哲人。(4分)

17.确确实实的悲剧/具有高度哲学概括的大书(4分)

18.郑守仪获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奖。(4分)

19.略(40分)

译文: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他小时)跟随在江南做官的父亲杜一元,后来就安家在金陵。杜环尤其好学,字写得好。为人正派,答应人家的话一定履行,喜爱救济旁人的急难。

杜环父亲的朋友兵部主事常允恭在九江去世,家道破落,他的母亲张氏年已六十多,在九江城下哭泣,没有归去的地方。有认识常允恭的人,可怜张氏年老,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何不前去依靠他?”允恭母就照他的话去做,搭乘别人的船去见谭敬先。谭敬先拒绝而不收留。允恭母亲非常窘困。又跟随别人到了金陵。探访杜一元家在什么地方,问:“一元现在还健康吗?”路上的人告诉她:“一元已经死了很长时间,只有儿子杜环还在,他的家位于鹭洲坊中。”  

  允恭母亲穿着破旧的衣服,冒雨到了杜环家。杜环正在接待客人,看见允恭母亲,非常吃惊,就询问说:“您不是常夫人吗?为什么到了这儿呢?”允恭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杜环。杜环也哭了,扶(她)坐到座位上,以礼相拜;又叫妻子儿女出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更换免恭母的湿衣,端来粥给她吃,抱来被子安排她睡。允恭母向杜环打听自家的亲戚朋友和小儿子伯章的情况,杜环知道她的旧相识已经没有在世的了,没法托付他们又不知道伯章是否在世,就暂且安慰她说:“天正下雨,等雨停了我替您去打听。如果没有人来侍奉您,我杜环虽然贫穷,难道不能奉养您吗?希望您不要考虑别的!”允恭母见杜环家也很贫困,等雨停了.坚持想出门访寻其他故人。杜环让侍女跟着她一起去找。到了傍晚,果然没有找到而返回了,(允恭母)这才安心地位下来。

杜环买回布帛,妻子替允恭母做衣被。从杜环以下,都把允恭母当自己的母亲侍奉。过了十年,杜环在外地遇到允恭母的小儿子伯章,就哭着对他说:“您老太太在我家,日夜想您都想出病了,您应当尽快去看她。”伯章好像没有听见,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件事,不过路远不能去呀。”杜环回来半年,伯章才来了。允恭母见到儿子,互相抱持着大哭不已。过后伯章见母亲已经年老,恐怕不能走,竟然撒谎说有别的事告辞离开了,不再看顾母亲。从此,杜环侍奉允恭母越发恭敬。可是允恭母更加想念儿子伯章,病情骤然加重。后来过了三年就死去了。杜环备办了丧葬的礼节,在城南钟家山买了墓地安葬了允恭母,每逢节令总到允母的墓上去祭奠。

史官评道:“纯正的友朋之交实在是太难了,当他们得势的时候,可以用生命相许仿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一旦境遇变化穷途柬路,则再也不能履行信诺而背离,这样的人世上实在是太多了。何况朋友已经逝去,却能侍奉朋友的父母吗?我看杜环,即使古代所称的节义之士也超不过他。世俗之人却常常说今人赶不上古人,这不是枉屈了全天下的士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