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强化练习-第二单元
一、注音、写字
涅槃( ) 偈( )子 挈( )妇将雏( ) 缁衣( )
狂吠( ) 丰腴( ) 迥然( ) 蜚声( )斐然( )
裴( ) 雯( ) 竦( )身 不屑( )
不禁失笑( ) 禁例( ) 累及( ) 爱增( )
累赘( ) 眷眷( ) 笏板( ) 校字( )
吮血( ) 人心 永 客栈( ) 囚系( )
什物( ) 淤积( ) 嫉忌( ) 信而好( )
( )口残喘 cuōz( )商 寥寥( ) 拳拳
发迹( ) 衣锦还乡( ) 吝啬( ) 卑鄙( )
居心叵测( ) 辩( ) 辨( ) 瓣( )掰( )
诀( ) 决( ) 联袂( )
二、综合训练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缁衣(zī)惴惴(zhuì) 曲译( qū)戳穿(chuò)
B 铿锵(kēng)拓荒(tuò)宝藏(cáng) 脚镣(liào)
C 函电(hán) 眷恋(juàn)淤积(yū) 喘息(chuǎn)
D 客栈(zhàn)煞尾(shā)寥寥(liáo)挈带(qì)
2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悚(sǒng)身 轻率 竭力
B 罗曼谛(tì)克 伤疤 迁怒
C 着(zháo)落 情随事迁 信札
D 吮(shǔn)血 仓皇失措 隔膜
3.下列各组词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举重若轻 刚柔相济 百看不厌 延口残喘
B.标新立意 顺理成章 出乎意料 明珠暗投
C.一览无疑 出神入化 毋庸赘言 精美绝纶
D.凤凰涅磐 脑羞成怒 衣锦还乡 屈尊下顾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维危”说的怀疑减少了。
B 目的是在绍介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外国的版画,因为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
C 这时他才告诉我他是一个革命者刚由被捕而释出,衣服和书藉全被没收了。
D 只有其中的一本《蕗谷虹儿画选》,是为了扫荡上海滩上的“艺术家”,即戮穿叶灵凤这纸老虎而印的。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处游览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了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他在敌人的监狱中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体无完肤。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就急于做高难度的题目,这种喧宾夺主的做法不可取。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的人难以数计。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厂职工认真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B.暑假大学生勤工俭学招聘市场在武汉华师一附中举行,万名大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聘。
C.我这个人是有度量的,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D.在这里,一辈子只能洗两次澡,出生一次,去世一次,大姑娘也只有出嫁时才能彻底地洗一次脸。
7.依次填入四处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________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________的问题。
②我们还考虑了我们不愿意________的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十五年的过渡时期内香港发生严重的波动,怎么办?那时,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________。
A.回旋 商量 考虑 打算
B.商量 讨论 相信 考虑
C.回旋 讨论 考虑 考虑
D.商量 讨论 相信 决定
8 选词填空:( )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 (a 悲哀 b 悲愤 c 悲痛)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
(2)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 (a 轻慢 b 轻易 c 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3)谈了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 (a 隔阂 b 冷漠 c 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蒂克,急于事功。
9、查字典,找出下列各词的含义,然后填空
(1)、管理: 管辖:
① 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 )之下才能实现。
② 一九九七年中国接管以后还要( )得更好。
(2)、磋商: 商讨:
商谈:
① 第三个问题,是中国和英国两国政府要妥( )如何使香港从现在到一九九七年的十五年中不出现大的波动。
② 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 )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③ 我们希望中英两国政府就此进行友好的( )。
(3)、决策: 政策:
①中国宣布这个( ),从大的方面来讲,对英国也是有利的。
②只要我们的( )适当,走了还会回来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
题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有人说,鲁迅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这或许是事实。但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当然,鲁迅和周作人是亲兄弟,鲁迅也并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于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名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哪一种制度哪一个阶级哪一派文化现象,而是在几十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的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玩起了器物文化来。悠悠五千年,这样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见,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旧式文化,就是文明。用林语堂的话说就是,西文文明除去抽水马桶先进外,其它别无所长。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
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和鲁迅相比呢?
但正因为如此,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却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的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连歌德都不例外。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虽然60年过去了,由于种种政治历史主题的变奏,我们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远没完成,毒化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仍在蔓延滋生。虽然舞台的阿Q已经被喜剧家们变成形象委琐的小丑,在青年观众的嘲笑声中退场了,生活中的阿Q却西装革履地作为弄潮英雄闪亮登场了,在人们歆羡的目光中臂挽着高学历“小秘”,招摇过市。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论题中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吗?无知贫乏时的阿Q尚是可怜的,无知丰富时期的阿Q却变得有些可憎。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俊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在这样一个“美酒加咖啡”不再具有亡国意味的时代里,玩物并不可怕,尚古也可尊敬,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而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做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鲁迅,不应该也不会离我们远去!
注:周作人(1885~1967),现代散文家。力主平和冲谈,恬静闲适,以致思想日趋消极。抗战时期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0第二段“鲁迅也不知道周作人的‘后事’。但即使从周作人的前‘事’而言,他与鲁迅的地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前事”“后事”分别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四段提到的“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种劣根性”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支持作者这一观点的主要论据是什么?(可摘录原文,也可自己概括回答,分条列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五段中作者说:“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请选出作者对周作人态度表述正确的项(多项选择)(4分)
A.持不完全否定态度
B.“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是无可厚非的
C.其任伪职、当汉奸是不可饶恕的
D.他的作品是出于传统士大夫心态对文学的玩弄,青年人不要被迷惑
E.“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是反语
F.肯定他曾为新文化做过有益的事,他的书可读,但不应评价过高
四、14.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并与相关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老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_______________,尊老的民族是进步的民族。
15在下面的语段的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文段的意思完整、明白。(4分)
“你工作多久挣的钱,才够买一个麦当劳的‘巨无霸’?”要是猛然被这样提问。多数人可能都会打个愣,因为对这个问题人们通常更习惯另一种算法,即:我一个月的工资,够买几个巨无霸?这两个问题看上去是一回事,在统计学意义上却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是以商品来考察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A (B中应为“标新立异,C中应为“一览无遗”“精美绝伦”,D中应为“凤凰涅槃”“恼羞成怒”。) 4.c 5.D 6.D 7A 8 B C C
9、见课本28页10“前事”指周作人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后事”指周作人在抗战期间曾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
11.即今日的阿Q精神,自卑自负又自慰的精神;或暴发户气息和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或不自信、不自尊、不具生活活力和创造精神
12.(每点2分)
①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的重铸者;
②中国知识分子都应该受鲁迅拷问,因此他对民族的某些劣根性作了深刻的批判;
③我国的国民性改造任务还没有完成,毒害民族灵魂的阿Q精神在蔓延滋生。
13.ACF(答对一项得1分,二项给2分,三项给4分;多答一项扣1分,二项扣2分,余类推)
14.把握今朝,老年人是一面旗帜;尊老的社会是文明的社会
15.用收入来衡量购买力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