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第二册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第二册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绵(gèn)    深(suí)   苦思想(míng)  天大罪(mí)

  B.有富裕(chuò)  渎 (xiè)   背(jǐ)         内(jiǜ)

  C.泽(zhāo)    扶(chān)   雕(zhuó)       杀一百(jǐng)

  D.礼(cháo)    潺潺(cáncán)  生 (mò)      枯(w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索然无味     珊珊而下    洋洋洒洒     倦怠

 B、全神贯注     缁铢必较    荡然无存     浅濑

 C、闲情逸致     心烦意乱    光采夺目    芜媚

 D、淋漓尽致     惊弓之鸟    天伦之乐    紊乱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高中的同学就不必过多从概念上去严格____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验,从丰富文化________增强_______能力方面去对待。本书对此观点有所涉及,尽管占的篇幅较少,但其重要性是不能__________的。

A、推敲  素养  领悟  忽略   B、推敲  素质  感悟   忽视

C、推求  素质   领悟  忽视    D、推求  素养 感悟   忽略

4、下面句中横线处填入关联词,选出恰当的一项( )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_______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____简直不通;________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_______失去原文的妙处。

A、即使 也  即使  也就    B、如果 也就 如果 也

C、如果 就  如果  也就    D、即使 也  即使 也就

5、选出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己经绰有余裕

B、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C、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D、一支肃穆的队伍回到了早己荒无人烟的山谷。但是山脚下荡然无存,先驱者的尸首空空如也

6、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于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B、知识经济学,主要研究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如何依靠知识的进步实现经济发展,财富增加的规律。

C、最初是作者出名全靠作品的力量,到最后是作品有名全亏作者的招牌。

D、构思好不好,关系到作品的好坏,它能显示出作家艺术水平的高超

7、选出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因为契诃夫在好几种作品里写到了这种人,我的笔墨又怎能更多的为他们的业绩生色?在他们的房间里,只挂着契诃夫为他们写的褒词就够了。

B、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C、几十年来,很多留学生都犯过这种毛病。他们从欧美日本回来,只知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的责任。

D、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8、下面是对本单元文章写法的分析,试指出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黄鹂》这篇散文,作者主要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说理。寓理于事,耐人寻味。

B、《咬文嚼字》一文是通过大量的典型事例,经过具体分析,阐明作者的观点,令人心悦诚服。

C、《我与地坛》主要是通过饱含深情的回忆来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紧扣“我与地坛”非同寻常的关系来反映母爱这一主题。

D、以《<宽容>序言》一文以寓言故事的形式,以散文诗的叙述笔法表现文章深刻的哲理。在序言写法上颇富新意。

9、下列五句话,排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任何新知识,取得的途径只有一条,那便是学。

②只学而不“习”,所学的知识是不牢靠。

③但是学了,懂得了,并不等于掌握和拥有了这些知识。

④要使这些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学”

⑤有人不理解“学”的重要性,学得多,甚至什么东西都学,却不肯付出经常温习的时间,结果是随学随忘,收不到成效。

A、⑤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⑤

C、①⑤②③④          D、⑤①③④②

10、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要浅薄的村民来说,己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木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①

 他们向儿孙们叨唠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意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来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泥?②

深夜,在小镇狭窄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1、本小节开头和结尾的句中加点的词“幸福”的含义是( )

A、确实幸福

B、传统观念中的幸福

C、在无知状态下的满足

D、带有讽刺意味的所谓“幸福”

2、对画横线的句①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一本祖辈留下来的古书而不懂

B、看一本不知谁留下来的古书而不懂

C、对一本记录了许多秘密的古书百思不得其解

D、象征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不理解

3、对画横线的句②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惧”指的是无知山谷中到处都是野兽对人们的威胁

B、“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常受到粮食缺乏的困扰。

C、无知山谷中的生活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D、形象地表明无知山谷中狭小的生存空间,原始的分配方式

4、文中加点的“正人君子”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谷中的“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几个问题(20分)

人不怕挤。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里之外了。

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①。窗帘并不盖没窗户,只隐约遮掩——②!所以,赤裸裸的窗口不引人注意,而一角揿动的窗帘,惹人窥探猜测,生出无限兴趣。

赤裸裸,可以表示天真朴素。不过,如把天真朴素做了窗帘的质料,做了窗帘的颜色,一个洁白素净的帘子,堆叠着透明的软纱,在风里飘曳,这种朴素,只怕比五颜六色更富有魅力。认真要赤裸裸不加遮饰,除非有希腊神像那样完美的身体,有天使般纯洁的灵魂,培根说过:“赤裸裸是不体面的:不论是赤露的身体,或赤露的心。”人从乐园里驱逐出来的时候,己经体味到了这句话。

所以赤裸裸的真实总需要些掩饰。白昼的阳光,无情地照彻了人间万物,不能久留下些幽暗让人迷惑,让人希望。如果没有轻云薄雾把日光筛漏出五色霞彩来,天空该多么单调枯燥!

隐约模糊中,才容许你做梦和想像,距离增添了神秘。看不见边际,变为没边没际的遥远与辽阔,云雾中的山水,暗夜的星辰,希望中的未来,高超的真相,仰慕名人,心许的“相知”,——隔着窗帘,惝恍迷离,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如果你嫌恶窗帘的间隔,冒冒失失闯进门,闯到窗帘后面去看了究竟,赤裸裸的真实只怕并不经看。像丁尼生诗里的夏洛特女郎,看厌了镜中反映的世界,三步跑到窗前,望一望真实世界。她的镜子立即破裂成两半,她毁灭了以前快乐而无知的自己。

人家挂着窗帘呢,别去窥望。宁可自己也挂上一个,华丽的也好,朴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挂,或懒得挂,不防就敞着个赤裸裸的窗口。不过,你总得尊重别人家的窗帘。

1、文中第一段,作者形容“人不怕挤”连用两个比喻,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二段破折号各有一句话被抽掉,为其选出最恰当的句子。

 ① A、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B、引诱人招惹人的距离。

   C、拒绝人冷漠人的距离。  D、隔膜人腻烦人的距离。

 ② A、多么热情浪漫的遮掩!  B、多么冷酷无情的遮掩!

C、多么引诱挑逗的遮掩!     D、多么虚伪矫饰的遮掩!

3、从第三段看,作者主张“赤裸裸”还是反对“赤裸裸”?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味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四、五段行文看,下列说法哪些是符合文意的?

A、文章主张不要面对真实世界,以免破坏了美好的幻想;

B、文章认为距离现实愈远,神秘氛围愈强,生活才充满五色霞彩;

C、文章不主张干预生活,闯入生活将导致理想的“镜子”破碎;

D、文章主张掩饰生活,留住阴暗,以抒发怀旧情绪;

E、文章认为生活丰富多彩,只有保持个性,才不会单调枯燥;

F、文章认为保持生活的朦胧隐约和人间的距离,才会产生艺术朦胧美和无限想象力。

5、“窗帘”象征什么?作者主张什么?(限15字以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5分)

(1)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________________,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3)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浪淘沙》)

(4)谋事在人,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演义》)

四、仿照下面的句式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以“成功”为开头,写一段文字。(5分)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你对“班门弄斧”如何理解?有人提出“要敢于班门弄斧”,你有何看法?写六百字左右的文章,阐述一下你的看法,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一、1、B 2、D 3、D 4、C 5、D 6、C 7、C 8、C 9、B 10、C   二、(1)1、C 2、D 3、D 4、反语,指旧律法的卫道士。5、尽管无知山谷严酷地禁锢人们,但人类既要生存也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  (2)1、分别从静、动两个方面描述,说明挤但挤不到一处。2、①A ②C 3、作者表示真的赤裸裸只是理想境界,还是有点“掩饰”好;从文章引用培根的话和末句可以体味到。4、CE(C项可从第4段体味到:隔着窗帘可以产生无限美妙的想象,如果你冒失闯进门,干预生活,将导致理想的“镜子”破碎;E项可从第3段“如果……天空该多么简单枯燥。”一句中体味到。)5、个人隐私, 尊重隐私权。三、①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清水出芙蓉 ③吹尽黄沙始到金④成事在天 四、成功对于永不懈怠的人是里程碑,对于骄傲自满的人是包袱,对于不求进取的人是祸害。五、作文(略)

姓名:王寿波

地址: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

邮编:053511  电话:0318——

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