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中语文第二册月考试卷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中语文第二册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跚 (pán)  朱(tà)  胆(què)  嚼(jǔ)             B、辱 (diàn)  水 (fú)   形(hái)   搭(shàn)            C、炮 (luò)  种(miào)  吸(shǔn) 然(sǒng)           D、执 (niù)   (xīn)享  像(xiāo)  滑(j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讥诮  僵绳  寒喧  沸反盈天      B、应酬  噩梦  怂恿  水乳交溶  C、瞎制  唾弃  通牒  随声附合       D、告诫  诡秘  祭祀  联绵不断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她 _____ 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②她张着口_______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③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______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④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________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A、讪讪   怔怔  惴惴  匆匆

B、讪讪   惴惴  怔怔  匆匆

C、怔怔   讪讪  惴惴  匆匆

D、怔怔   惴惴  讪讪  匆匆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几个人一坐到一块就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B、《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十分顽固守旧,祥林嫂被绑架后,他只说了“可恶!然而……”,真是惜墨如金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D.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边城》的主旨是通过一个充满凄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湘西人民淳朴善良的心灵。

B、宋朝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C、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善于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社会的各种病态,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对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鲁四老爷的书房窗下案头上,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

和一部《四书衬》——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鲁四老爷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阶级本质。

B.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祝福》中“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的肖像描写,表明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祥林嫂已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几乎麻木了。

C. 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眼镜碎了没有。——这是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推下楼后的一段细节描写。揭示出别里科夫的狼狈相。

D.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震动”是女人内心震惊的外在表现,“吮”的行为是想稳定一下自己的心情。

7.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那么另一联内容是什么,属于哪一联?  (  )

A.下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B.上联  品节详明德性坚定

C.上联  德性坚定品节详明   D.下联  德性坚定品节详明

8、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沛公安在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大王来何操?

A. ①⑥/②/③⑤/④      B. ①②⑥/③⑤/④ 

 C. ①⑥/②/③⑤④      D.①/⑥/②/③⑤/④

二、填空题(共12分,每格1分,其中第11题2分)

9.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威振四海。

10.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1.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12.我国的成语源远流长,许多来自于古书,请举出《鸿门宴》中的两个成语:       

    。                                    13.春蚕到死丝方尽,         。                      

14.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二)(8分)

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②人们都在灯下匆 忙,但窗外很寂静。③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 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④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 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⑤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⑥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15.“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这一划线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   )(2分)
 A.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见到他。
 B.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就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不再 见到他。
 C.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不到他了。
 D.感到生活无聊的人,不如干脆死去,这样即使讨厌见到他的人也见 不到他。
16.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第④句中的“百无聊赖的”“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 的”等词语  反映出祥林嫂遭遇的悲惨和社会的无情。                       B.第⑤句中的“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表现出“我”的软弱性:虽然同情祥林嫂,但无 力帮助她摆脱封建迷信的桎梏,甚至没有勇气正视祥林嫂提出的问题。         C.“然而在现世……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我”  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该段最后一句中“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同样是反语,“渐渐的舒畅起来”其实正说明 “我”内心的痛苦还在加深。
 17.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以冬夜的沉寂,烘托“我”内心的孤寂和沉重。
 B.冬夜的景象显示出鲁镇自然环境的沉寂和社会环境的阴冷。
 C.冬夜的景象象征着当时鲁镇的人们生活在黑暗和痛苦之中。
 D.以冬夜的沉寂显示祥林嫂的死无足重轻,鲁镇人几乎没有什么反响。
 18.文中的“我”起什么作用?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 (2分)
 A.“我”即是作者鲁迅,通过写自己的一段经历、见闻,使故事真实可信。
 B.“我”是串连故事的线索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   忆串连起来的。
 C.“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同情劳动   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尚未找到出路,是作者批判的对象。
 D.“我”与《一件小事》中的“我”、《竞选州长》中的“我”一样,都是作者着意塑   造的主要人物。  

(二)(12分)

1记得祥林嫂曾执着地问过,人,到底是有没有“魂”的?当时的祥林嫂,已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如此麻木的人儿,竟也询问起“魂”来,可见,这东西实在是重要得很!

2人,其实是有魂的。如果一个人失了魂,那么,便只剩了一具空壳,活起来很没劲、很无聊的。而“魂”这东西,又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有时失了魂,却还甲 .

3到底什么是人的魂?说白了,就是人的某种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老夫子的魂;“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这是岳大元帅的魂;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共产党人夏明翰的魂……正是这些魂凝聚成了我们的民族魂,才使我们的民族涉过滚滚的历史长河,走向文明,走向昌盛.他们虽然都死了,可他们的魂依然活着,成为我们的脊梁。

4不仅仅是人死了才能有魂;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英雄徐洪刚那不畏强暴、见义勇为、沥血追歹徒的精神,便是他的魂;青年志愿者们为社会服务,奉献社会的一片爱心,也是他们的魂……

5然而,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却失去了那宝贵的魂:孕妇受辱,围观者甚众,却都“木刻”似的;眼见救人的勇士求助,却浑似不见一般;病者横于闹市,过者达百余人,却都袖手旁观……还有很多很多的例子,都令人忿忿然。若鲁提辖大官人亲历,不免又要叉开五指,或者挥起大拳头了。

6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伟人的话没有错,人本身不能永恒,只有人的精神才能永恒!

7丢了魂怎么办?要紧的是努力地寻回来。仔细想来,祥林嫂其实并未“麻木”而至于“不仁”,至少,她已有意无意地意识到自己失却了“魂”,尽管她所谓的“魂”实属子虚乌有。而我们现在的某些人,失去了至关重要的魂却还懵懵懂懂而不自知,这才是不得了的呢。

8按迷信的说法,人若丢了“魂”,便乙 神志不清,是必须及时地“叫”一“叫”,将“魂”叫回来,若时间长了,这“魂”便很难回归本身。迷信不可信,但有时却可以从中悟出些道理。对我们有些人,也该“及时”地“叫”一“叫”:“魂兮,归来!”

1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分别填入文中甲    、乙     处(2分)(   )

A、六神无主 B、不以为然 C、浑然不觉  D、茫然若失

20、第4段中写“徐洪刚”“青年志愿者们”是为证明:(2分)         (   )

A、当代青年也是有魂的。         B、活着的人也是有魂的。

C、活着的人与死了的人的魂的含义不一样。 D、个人有魂,集体也有魂。

21、第4、5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2分)                

22、本文围绕“魂”展开议论,层次分明,段落之间有很强的逻辑性,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两个字,以显示本文的思路。(4分)

          →         →         →        
23、下列标题中,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2分)           (    )

A.魂兮,归来   B 人是有魂的  C 从祥林嫂的“魂”谈起 D “魂”与精神

四、文言文阅读(10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2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卮酒安足辞        B. 杀人如不能

为            刑人如恐不

C. 哙拜谢          D. 不自能先入关破秦

乃令张良留谢         常在沛公

25.下面古今异义解释正确的一项 (  )(2分)

A.以致天下之士 (连词,多表示不好的结果)   B.以为桂林、象郡(认为)

C.沛公居于山东时 (同今山东省)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26.下列对语段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哙“夫秦王有虎狼之心”等等一番话,表面上是抨击秦王,实际上是指责项王。

B.樊哙有的话同前文所写刘邦与项伯的对话几乎完全一样,这表明刘邦方面上下一致,同心协力。

C.樊哙引怀王与诸将相约的话,意在提醒项羽,应该当王的是刘邦,而不是你项羽。

D.司马迁的笔下,樊哙绝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机警干练、能言善辩的智者。

27.翻译横线上的句子(4分)

(1)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8-29题(6分)

    题乌江亭             乌江亭

      [唐]杜牧            [宋]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        百战疲劳壮士哀,

   包羞忍耻是男儿。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卷土重来未可知。        肯为君王卷土来?

[注释] 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是项羽自刎之处。

28.上面两首诗歌从形式和内容上都属于       和         。(2分)

29.这两首诗所咏对象相同,但表现的思想内容却不同,请指出不同之处。(4分)

                                       

                                       

六、语言表达(6分,每小题2分))

30.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2)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31.请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悲观者说:“生命像蜡烛,越烧越短;人生是中药,越煎越苦。”

乐观者说:“                   。”

七、作文(30分)

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一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请以“失去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700字(5)不准抄袭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B(A.怯qiè;c.谬miù;肖xiào)  2.D(A僵-缰 喧-暄B溶-融;C瞎-辖 合-和)  3.A  4.C  5.D(通史)  6.C(动作描写)7.B 8.A

9.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0.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1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2.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者任选两个)

13.蜡炬成灰泪始干        14.直挂云帆济沧海

15.A(注意关键词“无聊生者”的含义) 

 16.D(不是反语,表明“我”这样思考后的解脱)  

17..C(无此象征义)         18..B(A项不是作者自己;C项作者并不批判他;D项《祝福》中的“我”不 是主要人物)    19.甲.C乙.A    20.B 21.例证、对比论证
22.问魂――有魂――丢魂――招魂    23.A  24.B  25.D  26.C(为沛公辩解)

27. (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2)那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             28.七言绝句、咏史    29.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30.(1)轻轻地你走了,就如你轻轻地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留下一片安静,营造美好环境。     (2)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带走美丽动人的故事,留下沟通读者的桥梁。  带走知识的圣水,留下知识的源泉。  31.略(注意前后本体的变化及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