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文试卷2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2

第Ⅰ卷

一.(30分,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脉(mài)    头(càn)   言简意(gāi)

B.   租(lìn)    藏(zhé)   放浪形(hái)

C.   门(kuí)    兽(é)    清流急(chuǎi)

D.   筑(hāng)   谬(bó)   惴不安(zhuì)

2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冠冕堂皇  浅尝则止  百折不挠

B.   桀骜不驯  殒身不恤  摧山坼地

C.   永保生机  拖沓累赘  怅望低徊

D.   睚眦必报  众口烁金  群贤毕至

3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我们没有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B.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

C.   康伯可《満江红》词有云:“……镇日叮咛千百遍,只将一句频频说:道不如归去不如归,伤情切”。

D.   胡同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体的地方,如皮库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

4  下列有关汉字知识的说明,哪一项不正确( )

A.“马”字三笔,上部向左稍斜,作左偏旁时末笔改作平挑。

B.“易”作偏旁时一律简化为“ ”如“楊”应写作“杨”。

C. “蚕cán”的“cán”字,上半部为“天”,不是“夭”。

D.“瞭”字读“liǎo”时简化为“了”,如“了解”。

5  依次填入下边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1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的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得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__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型的栓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__。

3阴山一带在民族关系紧张的时期是一个战场,而在民族关系缓和时期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的驿站;甚至在战争的时期,也不能完全阻止文化的交流。__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这一带发现的文物得到说明。

A.当即  荣华  关于    B.立即  繁华  对于

C.当即  繁华  关于    D.立即  荣华  对于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毕业各奔东西的老同学在100周年校庆之际纷纷回到母校,萍水相逢,真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

B.面临企业严重亏损的局面。王厂长对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种从谏如流的态度终于激起群众的愤怒。

C.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平均年龄25岁,身高1.69米,是第一批迈出高等学府的警花。

D.起初由于方法不对,力气花了不少,但却事倍功半,收效很不理想。

7  下边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们接受的勘察任务是一条从兰州黄河渡口经过西宁进入柴达木盆地的铁路线。

B.   他们的勘察任务是一条从兰州黄河渡口经过西宁进入柴达木盆地的铁路线。

C.   他们的任务是勘察一条从兰州黄河渡口经过西宁进入柴达木盆地的铁路线。

D.   他们接受的是一条从兰州黄河渡口经过西宁进入柴达木盆地的铁路线。

8、下面句子画线部分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提一项是( )

A.   夏天,风儿在府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

B.   从阴山高处拖下来提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

C.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D.   报春花、紫罗兰和孟加拉玫瑰躲在雪层下面微笑。

9  填入下文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______,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子 ,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夿没有听到什么。

A.   人们称誉贝多芬为乐圣

B.   被人们誉为乐圣的贝多芬

C.   贝多芬被人称誉为乐圣

D.   人们把贝多芬称誉为乐圣

10       下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南腔北调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都是鲁迅的杂文集。

B.   史传文即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等,如《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

C.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按其形式又分为文赋、骈赋,兴盛于汉魏六朝。

D.   《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著作,都属于先秦诸子散文。

二、(18分,每题3分)

11       下边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肉食者,未能远谋

果行,国人皆

B.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于齐

余立侍左右,援疑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天下笑者,何也

若属皆且所虏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常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列饥矣

13  选出无通假字的一组句子( )

A.  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阅读下边短文,完成14-16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乐正,乐宫之长)。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通八风,指调和阴阳之气)。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乐之本也。夔能和这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这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估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14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用法不同( )

A.六律         B.五声

C.以天下        D.而溉汲

15  对下列句子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

A.凡闻言必熟论。

――对听到蝗传言必须与人深入地讨论。

  B.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

    ――于是派重黎将夔从草庐中带到朝中。

C.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言辞很多是似非而是,似是而非。

D.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认为自己听到某种传言,就获得了真实的情况。

16  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黎将平民夔推荐给舜做了乐正,使天下爱好音乐 的人大为佩服。

B.   重黎本想多找几个象夔这样的能人,舜认为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

C.   本文列举了三个误传的例子,论述“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的观点。

D.   作者认为分辨传言正误是非的依据应是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

三、(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边文段,完成17--20题

然而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不能象我们今天一样,依靠各族人民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来实现,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用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当然,和亲也是不同提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些和亲是被迫的,但有些也不是被迫的,昭君出塞就没有任何被迫的情况存在。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和亲就一律加以反对,那么在封建朝代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取得民族之间的和解呢?在我看来,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17 文中与表“因”的“因为……”相对应的“果”是( ) 

A.   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B.   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C.   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

D.   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

18       作者认为,在封建社会要建立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最根本的一点是( )

A.   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

B.   统治阶级之是力量的对比。

C.   封建关系的改善。

D.   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方式。

19        加线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昭君出塞的无可非议。

B.   通过论述和亲的不同性质,从而使中心论点更加周密严谨。

C.   回应前文“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一句,为前面的论述作结。

D.   将某些被迫和亲的事实与昭君出塞进行对照,从而说明昭君出塞并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20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昭君出塞不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B.   不是被迫的和亲不能一律加以反对。

C.   在封建社会同,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

D.   像昭君出塞这样的和亲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不应该反对。    

第Ⅱ卷

四、(18分)

阅读下边文章,完成21-25题

平凡的魅力

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是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的深沉俯视我,即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天提高远;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的深刻轻视我,即便我聆听什么,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的崇高揶揄我,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当然,当那些真挚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提醒或勉励我,不论说对了说错了我都会感到温暖。

孤芳自赏并不能代表美丽也不能说明绚烂自以为不凡更不能象征英雄气概立地顶天。

我承认,我的确很平凡。平凡得像风像水像雪……然而,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并非没有魅力可言。

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

我欣赏这样的平凡,我喜爱这样的平凡,我也想努力成为这样的平凡。

21、       请说出文中的“你”所指的分别是社会中的哪类人(6分)   

答:1                              

2                              

3                              

22       文中说“平凡并非没有自豪的理由,并非没有魅力可言”。请说说“平凡”自豪的理由与“平凡”的魅力之所在。(4分)

答:                                

                                  

23       请分别说明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意。(4分)

1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

2雪很平凡,如果飘落在冬日与春日之间。

答:1                               

                                  

 2                                

                                  

24       下边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本文生动形象地述说了作者对“平凡”的独特感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平凡”的魅力之所在。

B.   文章第一段说“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这“答案”是指如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C.   在第二段,作者一连用三句排比,抒发了一个平凡者高远的志向和面向现实的人生态度。

D.   第三段中的“孤芳自赏”指的是文中的“我”的不同流俗;“自以为不凡”指的是文中的“你”的虚浮浅薄。

E.   本文以诗的情调诗的语言抒情叙事,文词简约而旨意深刻,语言平实而议理透彻。

五、(12分)

25       补写出下边名句的前句或后句(4分)

1不患其众之不足,               。  (《国语·越语上》)

2不患寡而患不均,               。  (《论语·季氏》)

3                    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4             知来者之可追。 (陶潜《归去来兮辞》)

26       联系《记念刘和珍君》的主题及作者思想感情,说说下边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

答:                                  

                                    

                                    

27       以“是的,我还不成熟”作为分句的开头,写一组排比句。(4分)

答:                                

                                  

                                  

六、(60分)

28       根据你平常的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夏日的早晨》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700字以上。

 

附:参考答案:

一、1、B 2、B 3、C 4、B 5、A 6、D 7、C 8、C 9、B 10、A

二、11、D 12、D 13、A 14、D 15、C 16、A 

三、17、A 18、B 19、B 20、D 

四、

21、1自命不凡的社会名流,2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3不务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能指出这三类人可得全分,“自以为不凡者”给2分

22、夏天的风,沙漠的水,冬日与春日之间的雪,(照抄原文也可给分,如果列举生活中与原文类似的实例也给分)

23、1蔑视自认为崇高的空想主义者,表达了要脚踏实地面向现实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给分)2冬日与春日的雪将送走寒冬,迎来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春天。

24、A、C

25、(略)

26、这句话是对烈士的热情讴歌。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面对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为人民的悲惨命运面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牺牲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27、(略)

2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