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45分,每小题3分;注意: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二卷前的方框中。)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撮(cuò)合 朱拓(tà) 载(zài)歌载舞 衣(yì)锦还乡
B、埋(mán)怨 离间(jiàn) 茅塞(sè)顿开 情不自禁(jīn)
C、草窠(kē) 玷辱(zhān) 少不更(gēng事 惴惴(zhuì)不安
D、鞭笞(tà) 讥诮(qiào) 残羹冷炙(zhì) 畏葸(sī)不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形骸 缪种 战战惊惊 有过之无不及
B、滑稽 缄默 吹毛求疵 前有车后有辙
C、频临 凫水 沸反盈天 名人不用细说
D、饿殍 怂勇 牛山翟翟 一条道走到黑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
①、我是民国国民,民国国民的思想和生活习惯使我深深地 一切奴才和奴才相,连同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们。
②、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 悻悻也不敢悻悻。③、月光极其 ,溪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给校长。
A、憎恶 乃至 温和 以致 B、厌恶 甚至 柔和 以至
C、憎恶 甚至 柔和 以致 D、厌恶 乃至 温和 以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B、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C、 第一次见到王老师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D、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个乞丐了。
B、 但我们没有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C、 “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
D、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济效益差一直困着这个国有大型企业,三年来谁也提不出使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我们不赞成应试教育,决不是主张取消考试,而是不赞成以应付升学考试为唯一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做法。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7、根据下面的描绘,请分别说出描绘的是哪个人物,选出正确的一项( )
(1)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2)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3)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做伞。
(4)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A、柳妈 水生嫂 翠翠 柯瓦连科 B、祥林嫂 水生嫂 翠翠 别里科夫
C、祥林嫂 水生嫂 翠翠 柯瓦连科 D、柳妈 水生嫂 翠翠 别里科夫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8—11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寂寞,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光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8、选文第一段中“活得有趣的人们”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四老爷等封建礼教和封建秩序的顽固维护者。
B、 鲁镇中以听祥林嫂故事为乐的和厌恶祥林嫂的人们。
C、 “我”和所有认识祥林嫂的人。
D、祥林嫂的婆婆和夫家其他人。
9、选文第一段中“总算”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祥林嫂终于死了,不会再让那些“活得有趣的人们”怪讶了。
B、 祥林嫂终于死了,“我”不必再为回答不了她的问题而感到不安,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C、 祥林嫂终于被旧社会的不合理制度迫害致死,这是不可避免、无可奈何的事情。
D、 祥林嫂终于死去了,也就是说她得到了解脱,不再遭受人间有无灵魂这样痛苦而又无法弄清楚的疑问的折磨了。
10、对“然而在现世,则无聊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句话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事事的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去死,使讨厌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既是为了别人也是为了自己,所以也还不错。表现了“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B、 而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到他,这对别人或他自己,也还都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
C、 而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事事的人没办法生存,即使讨厌他的人不想看到他,(他必须要学会生存)这样的状态对别人对自己都还不错。这是“我”的愤激而沉痛的反语。
D、然而在这样的人世间,无所依靠的人无法生存,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让讨厌自己的人看到,结果对别人对自己也都算是还不错的事情。这是反语。表达了“我”的愤激和不满,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11、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满含悲愤的笔调控诉了祥林嫂的死在鲁镇活着的人中间没有一点反响,人们对祥林嫂的死和对祥林嫂的生一样冷漠。
B、 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暗示了这种虚伪和冷酷的社会实现已经像一潭死水,不会维持多长的时间。
C、 对鲁镇的人们长期生活在迷信的、落后的、麻木的生活状态中而又浑然不觉的现状进行了无情的嘲弄。
D、揭示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氛围扼杀了像祥林嫂这样的死者又麻痹着众多生者的社会现实。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2--第15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羲之
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1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 姥:老妇
C.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诣:到……去
D.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谓:称谓。
1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B、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C、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B、意甚悦,固求市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D、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1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书法成就”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②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③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④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⑤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⑥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第二卷(105分)
16、翻译下列句子。(8分,第1小题2分,第2、3小题各3分)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答: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答: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答: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
1、 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请体会其表达效果。(2分)
答:
2、诗第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表达了杜牧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8、古诗文默写(8分,任选4小题,每小题2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 。
(2)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
(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
(5)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6)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
快乐墓地
杨臻
林俊文,台湾工业大学的讲师;他四十开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尹雪莲是他青梅竹马的伙伴。2002年9月的一天中午,林俊文的妻子在过马路的时候,为了抢救—个即将被汽车撞倒的孩子,不幸当场身亡。
林俊文犹如晴天霹雳!他安稳的生活顿时被撕成了碎片,整个人都凝固在悲凄的绝望之中,林俊文的状况,让他的家人感到非常焦急,大家劝他做一次长途旅行。正好,林俊文的叔父要到欧洲探亲,家人趁机给他买好了机票,把他塞进了叔父的轿车,最后,把他送进了机场。20多个小时后,飞机载他到了罗马尼亚。可是身处异地的林俊文,心情并没有好转,第二天—早,叔父的外侄杰斯换上了鲜艳的民族服装,开着车子带他到了罗马尼亚的萨本塔地区的“欢乐墓园THE MERRY CEMETERY"。林俊文心里一惊,他害怕想起与妻子永别时那悲惨一幕,他低着头跟着杰斯,周围—串又一串或清脆、或嘹亮,或豪迈、或娇柔的笑声,源源不绝而又不可思议地从各个地方传了过来,林俊文感到非常诧异。他走到旁边的—个墓碑前,只见墓碑的周围种满了各种颜色的小花,蝴蝶欢快地在花丛中飞舞。娇艳的花朵簇拥着两块墓碑,上面的碑文引起了林俊文的兴趣,原来这是一个船员写给他妻子的:“亲爱的,我再也不用远航了,躺在你身边真幸福! 比睡在甲板上舒服多了。就算现在我的卧室和你的睡房还要隔—堵墙。”林俊文看罢,不由得心头一震,紧接着,他又走向另一个墓碑;这是一个叫约翰·福特的负疚丈夫为妻子写的碑文:“这儿躺着玛丽——约翰·福特的妻子,但愿她的灵魂上了天堂。我对不起她,即使她下了地狱.也比当我的妻子要好受。”天哪!林俊文怎么也不相信 这是刻在死者墓碑上的碑文。他又朝前走去,只见—个墓碑上放着一张婴儿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长得漂亮极了,大大的眼睛像宝石一样明亮,红扑扑的小脸挂着天使般的笑容。林俊文不由得在心里叹息:“怎么这么可爱的孩子,也……”他凑近一看,只见婴儿的父母在墓碑上写着:“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所以就回去了。”林俊文顿时觉得有一股更深的力量吸引住了他,他站在那儿,摸着下巴沉思起来,他觉得这句话写得非常值得玩味。
接下来的情形,更是让林俊文大开眼界——
一位拳击手在他的墓碑上写道:“不管数多少点数,我反正不起来了”
一位母亲为其14岁的“打工仔”儿子写的是: “收工!”
牙科医生阿法西在自己的墓碑上写道:“我一辈子都用在往别人的牙齿里填东西、给别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我得把自己填进去啦。”
林俊文又朝前走了几步,在拐角的一处墓碑上,他发现有这样—篇碑文:“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个世界上。”啊!行走在另一个世界上,多么富有哲理!林俊文觉得这个钟表匠真有意思,而且肯定是个技术精湛的钟表匠。
另—处的墓碑更有趣,它是—个商店老板的妻子为其丈夫写的:“这里长眠的是亥米西·麦克泰维西,其悲痛的妻子正继承他的兴旺事业一一蔬菜水果商店,商店在第十一号高速公路,每日营业到晚8点。”
看到这么有趣的碑文.林俊文忍不住对着碑文自言自语道:“你看,这人可真有意思。到了死还在做生意!”林俊文边走边看,越看越有味,他已经深深被这些风趣的碑文吸引住了, 他发现,这里完全是一个神秘的花园,他早已忘了他身在何处,而沉浸在对各种墓碑的品味之中了。
另外两则关于吝啬鬼的碑文也非常有意思,一处是请朋友代为撰写的:“这儿躺着一个不肯花钱买药的人,他若是知道葬礼的花费有多少,大概会追悔他的吝啬。”
最后,林俊文来到一块酒杯形的墓碑前,上面写道:“祝大家长寿,我呢,就免了吧!”
林俊文明白了,杰斯的朋友为什么会在墓园开典礼了,他想象得到,那一定是一个生命的庆典。当他走出浸在欢声笑语里的“欢乐墓园”时,他感到自己的心里如释重负!
原来这座世界闻名的“欢乐墓园”是1930年由一名雕塑家史丹巴特拉斯(STANPATRAS)所创设的。从此,幽默墓碑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欢乐墓园”现在已成了罗马尼亚一个永久性的“博物园”。
从“欢乐墓园”回来以后,林俊文整个人都变了。他开始笑对生活。一开始,这不容易做到。可快乐的力量竟然这样神奇,半年过去了,林俊文完全恢复了生气。他开始致力于公益事业。他拿出多年的积蓄,投资了台湾新兴的陵园。不仅如此,他还经常安慰那些高龄老人和医院的垂危病人,根据他们的经历为他们撰写风趣的碑文。林俊文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19、请概括出欢乐墓园中墓碑碑文的特点。(2分)
答:
20、文章以“快乐墓地” 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1、请你挑选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墓碑上的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4分)
答:
22、文中倒数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说,“当他走出浸在欢声笑语里的“欢乐墓园”时,他感到自己的心里如释重负!”,请阐释林俊文“如释重负”的原因。(4分)
答:
23、请选出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两项( )(4分)
A、 文章以非常通俗的笔调记述了林俊文先生的心灵转变历程,罗马尼亚快乐墓园的这段经历对于他的转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 欢乐墓园中的人们对已经去世的亲人和朋友并不一定很悲伤,但他们也在用自己的一种独特的方式祭奠着他们。
C、 雕塑家史丹巴特拉斯(STANPATRAS)之所以创建这个墓园,就是要引导人们从丧失亲人的悲痛中解脱出来,在追思他们生前业绩的同时,更要用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死亡。D、“林俊文觉得这个钟表匠真有意思,而且肯定是个技术精湛的钟表匠。”他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他觉得能用这么幽默且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自己一生面对死亡的人肯定有着非常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热情。
E、这篇文章启示我们要彻底的忘记过去,用乐观的态度去拥抱未来,因为一个人总沉湎于过去是于事无补的。
24、以“生产力”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国有企业战略格局调整中的进退、转移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只有选择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
生产力
25、仿照下面句式的形式,另写两个句子,与所给例句形成排比。(4分)
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量的源泉;
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智慧的积累;
(1)
(2)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人拿了根拐杖,一个人拿了把雨伞,第三个人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回来时,拿伞的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浑身是伤,而什么也没有拿的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问第三个旅行者为什么会这样,第三个旅行者回答说:“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淋湿也没跌伤。你们失误是由于你们凭借了优势。”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以“优势”为话题并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除诗歌外自选 。③题目自拟。④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