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一语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2014-5-11 0:11:10下载本试卷

文本框: 县(市、区) ___________学校 班别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


高一语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1

      

说明: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钟。本卷共6页。请将答案写在答卷卡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 8 题,每题 3 分,共 24 分)

1.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 (cuō)土   痧(shā)    (tì)头

B. (chēng)持   (féng )补   (jiǎo)脸

C. 便(biàn)利   有求必( yìng ) (sōu)索

D. 敷(yān)   (yīn )勤    (guǐ)道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扃牖而居 (jiōngyǒu) 仰啸歌 (yǎn) 呱呱而泣 (guā) (róng)

B.   歌窈窕之章 (yáotiǎo) 桂 (zhào)  江 (zhǔ)   酒(shī)

C.   直栏横 (jiàn)  横 (shuò)   然 (qiǎo)   逦迤(lǐyǐ)

D.   尽态极 (yǎn)  宿粮 (chōng) 功亏一 (guì)  来(cù)

3. 下列各项有错别字的一组为( )

A.   凄残、嘱咐、出头露面   B. 惦念、晌午、一声不响

B.   委屈、清苦、委曲求全   D. 筹划、忙碌、相依为命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零售、语重心长、直抒胸意、礼义之邦

B.    怠慢、励精图治、以德报怨、语无轮次

C.    枢纽、夜郎自大、招致非议、五色斑斓

D.    敲诈、变本加利、风餐露营、挑肥拣瘦

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休憩  青冢  随声附合  民怨沸腾

B.   技俩  必竟  再接再厉  杯盘狼藉

C.   窘态  驿站  睚眦必报  正襟危坐

D.   奢侈  眷属  沧海一栗  情有独衷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与“骊山北构而西折”中的“北”字相同的一项是(  )

A.朝夜弦  B. 六王毕,四海  C. 来于秦  D. 可怜焦土

7、 下列各句中,与“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 肇赐余以嘉名。

B.   《齐谐》者,志怪者也。   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8、 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分析正确的是(  )

汝不必无侣悲         冬之望日前后

盖不能寸管形容之       千里者,三月聚粮

A.   两个“以”字意思相同,两个“适”字意思也相同。

B.   两个“以”字意思相同,两个“适”字意思不相同。

C.   两个“以”字意思不相同,两个“适”字意思相同。

D.   两个“以”字意思不相同,两个“适”字意思不相同。

二、找出、写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每题1,5)

9、 举酒属客        10、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11、以手阖门        12. 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13. 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每题1分,共6分)

14.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15. 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16. 西望夏口,望武昌   17. 鱼虾而麋鹿

18. 方其破荆州,江陵,顺流而也。19.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四、翻译句子(每题3分,共6分)

20.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2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五、填充下列诗句。(每空0.5分,共7分)

22. 舳鲈千里,       ,酾酒临江,     

23.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24.       ,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25. 其声呜呜然,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6. 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27.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

六、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共10分)

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逐舍之。

〖注释〗①愎:执拗。 ②临:临刑。

2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每小题1分,共4分)

①旁人之。言:       死之速耳。益:     

③ 汝临去,屡顾我。但:   ④帝怆然,逐之。舍:   

29. 与“乳母告急于东方朔”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赵氏求救于齐

C. 渔樵于江渚之上。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0. 翻译“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3分)

                             

31. 这个故事表现出东方朔的            (1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35-38题。(每题4分,共16分)

科学与艺术

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曾邀请李可染、吴作人等画家为物理的前沿学科当题作画。绘画的主题是“量子引力”、“粒子物理”和“表面物理”等。

李可染先生为表述“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这个当代物理学的主题,画了两头公牛角斗的场面,题为《对撞生新态》,既生动形象,又幽默风趣。吴作人先生为“二维强关电子联系统”而作的《无尽无极》的画,既像阴阳鱼,又像两颗彗星,且只有两笔,简洁而对称。我们的老艺术家懂得了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思想,为古老的中国画开拓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景。

这也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自然科学研究本质及其最高使命,是从纷纭杂陈的一团和混乱中整理出贯穿于其中的不变规律和井然秩序和规律。法国的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两三百年来,英国水彩画家所关注的是光与暗的关系,是河流、山脉、树丛和海浪的运动,以及云彩的形成和变幻。康斯太布尔的组画《英格兰风景画》就真实生动地展现出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的景色。而在透纳和法国画家柯特曼的笔下,海洋呈现出一种永远在作不停颠簸的运动状态。

无独有偶,透纳的同乡和同时代人、植物学家布朗,于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到浮在水里的菌类孢子在作不停的运动。孢子越小,运动越激烈。后来人们把这运动称为布朗运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参与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而揭示了分子运动的奥秘。

那么,“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可以说布朗所描绘的运动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他所使用的语言是数学和物理概念。透纳所描绘的运动则是一幅艺术的风景画;使用的语言是色彩和线条。在本质上布朗和透纳都是究天地之貌而形之于画笔的画家。

布朗运动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微观运动;欣赏它的壮丽既要用到心眼,也要用到肉眼。透纳运动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观运动;惊叹它的宏伟同样要肉眼心眼并用。

科学风景画是抽象思维的结晶;艺术风景画是形象思维的结晶。两者各司其职,但又通过神经进行交流、合作和互补。一个完整、和谐、全面的人,应该同时能欣赏、赞叹并创作出这两种类型的风景画。热爱科学,同时也热爱艺术,才是完美人性的表现。

32. 为什么中外画家可以用水彩画表达当代尖端科学的基本概念?请指出下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画家都同发现相关自然规律的科学家有着密切的个人交往。

B.    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

C.    他们也都探究过天地之貌。

D.    他们与科学家一样要并用肉眼和心眼来欣赏大自然。

33. 解说“ 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这句话的含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与艺术各属的领域不同,但它们探究大自然的手段是一样的。

B.    科学与艺术研究天地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要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

C.    科学与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可表达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D.    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它们的本质和使命却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34. 不属“布朗运动”和“透纳运动”区别的一项是( )

A.    “布朗运动”是微观运动,“透纳运动”是宏观运动。

B.    “布朗运动”是用数学公式和物理概念表达的,“透纳运动”是用色彩和线条描绘的。

C.    “布朗运动”可以显示分子运动的奥秘,“透纳运动”表现的则是大自然静止的奥秘。

D.    “布朗运动”表现的是大自然深层结构的壮丽,“透纳运动”表现的则是大自然表层结构的宏伟。

35.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说布朗是“画家”,是因为他描绘了“一幅数理科学的风景画”。

B.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绝然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所以人们运用起来只能让各司其职。

C.    因为科学与艺术相通,所以科学家要热爱艺术,艺术家也要热爱科学。

D.   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人才是完整、和谐与全面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39-42题。(16分)

贝壳末碎

小城萨拉曼卡十分紧凑,不管你怎么走,只要找得到中间像一个方形老城堡似的市政广场,怎么也迷不了路。几乎所有的街道都从那里伸展出来,每次走的有点迷糊了,就回到那里重新开始,几次下来,已熟如故土,不再有迟疑的步履。

但是,对于欧洲小城,千万不能这么套近乎。你以为已经了如指掌,实际上恐怕连边沿都没有摸着。特别是那些只给你提供一两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

萨拉曼卡在市政结构上的亮点是那个广场,而在精神结构上的亮点却是大学。萨拉曼卡大学没有围墙,因此够不成表面上的中心,转弯抹角都是大学的某系某科,连城里的一切纪念品商店都在出售与大学有关的物件。

事件一与大学相连,便立即变得深不可测,更何况萨拉曼卡大学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我曾在一本历史书上读到过,哥伦布出发远航前为了进一步熟悉与航海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曾特地来到萨拉曼卡,与几位博学的修士探讨,这些修士,当时好像就是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那么,小小的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因此,它小不堪言又大而无边。

哥伦布到这里来的具体行迹当然是不可能找到参证了,但我愿意带着冒险家出发前的心境在这些安静的街道间走走,想想安适如何怂恿了冒险,小街如何觊觎着大海。

正这么走着,我突然停步,在一个街口看到了一幢古老又巨大的建筑,浑身是古朴的土黄,但满墙却雕满了贝壳!对大海的渴望如此不言而喻,又把这种渴望展现得如此气派。我连忙拉住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打听,他们说,这楼叫贝壳屋,建于十五世纪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我在心底暗暗一算,那正是哥伦布准备出发的年代。

贝壳屋有台阶可上,无人阻拦。进去几步就是一个洞窟般的大厅,四周古柱森然。此时已是黄昏,天色黯然,大厅古柱间更是阴气森森,像是不小心误入了一个酋长的巢穴,一个恐怖的王府,但我心里明白,这王府的名称就叫时间。大厅有二楼,是长长的回廊,那里倒是泛出一些光来,使我还能在大厅古柱间辨别物象、轻步踩踏。

左前方有了灯光,越近越亮,也开始有人,终于走进了一间有现代设施的厅室,看那文字标牌,原来是到了萨拉曼卡大学的公共图书馆。伸头一望,有不少学生在书库翻阅,至此我才明白过来,刚才穿越的古柱森然的贝壳屋,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门廊。

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实在太排场了。

哥伦布当年一定会来到这里。萨拉曼卡大学不大,贝壳屋当时新建,他没有不来的道理。这个航海一见满墙的贝壳一定笑逐颜开了吧!

3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小城萨拉曼卡是一部文化内涵丰富的“大书”,读懂这部“大书”,不能只关注小城那“一二个亮点”。

B.   萨拉曼卡的主体设施是西班牙最古老的大学,它是全城精神结构的中心,因此没有必要修筑围墙。

C.   作者惊叹贝壳屋的文化价值,它是萨拉曼卡五百多年来文明演化的见证,至今仍充盈着真实的历史氛围。

D.   萨拉曼卡大学图书馆是探险家哥伦布研修学习过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确是“太排场了”。

E.    “贝壳末碎”,点明文章主旨:萨拉曼卡人虽然疏远了现代文明,但保住了萨拉曼卡城的历史风貌。

37. 作者说,欧洲小城的“一二个亮点,是醇化过后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的文章”。请简要回答:(1)“亮点”指的是什么?

(2)“被省略的文章”比喻什么?(4分)

                             

38. 就城市规模而言,萨拉曼卡确实“小不堪言”,为什么又说它“又大而无边”呢?(4分)

                               

                                

39. 萨拉曼卡“贝壳屋”满墙雕饰的贝壳,在当初和在现在都具有象征意义。请依据文意说说这“贝壳”的象征意义。(4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阿西莫夫是一位一生创作了470部著作而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1958年,他毅然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做我愿意做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最好的事情。”这是他放弃教授职位的理由。有人说阿西莫夫“自我膨胀得像纽约帝国大厦”,他只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毫不谦虚”。对此,他说:“除非有人能证明我说的得仿佛很自负的事情不属实,否则我就拒绝接受所谓自负的指责。”

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之间是否有必然的对立关系呢?是否有可能协调一致呢?请以“张扬个性与自我约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文本框: 县(市、区) ___________学校 班别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


第一学期月考答题卷

高  一  语   文

:必须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二、找出、写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每题1分,

共5分)

9、              10.               

11.              12.               

13.               

三、解释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每题1分,共6分)

14.                             

15.                             

16.                             

17.                             

18.                             

19.                             

四、翻译句子(每题3分,共6分)

20.                             

21.                             

五、填充下列诗句。(每空0.5分,共7分)

22.                             

23.                             

24.                             

25.                             

26.                             

27.                             

六、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8题,每小题1分,

共4分,总10分)

28.①                           

                          

29.(  ) (2分)

30.                           (3分)

31.                           (1分)

七、现代文阅读(共32分)(35-39题,每题4分)

32

33

34

35

36

37.                              

                            (4分)

38.                              

                             (4分)

39.                              

                            (4分)